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關于淡水魚類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具體為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屬魚類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技術領域】;本發明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主要包括:親魚選擇、催產、人工受精、魚卵孵化、及魚苗飼養步驟;本發明的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其優點在于:1、受精率高達89.6%,孵化率高達95%,為因環境問題造成的資源量匱乏,提供解決途徑;2、本發明使魚苗孵化過程便于操作,加大了可控性,降低了孵化過程中對人力和管理的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關于淡水魚類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具體為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屬魚類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軟刺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隸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s、鯉科Cyprinidae、裂腹魚亞科 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魚屬 Schizopygopsis Steindachner,俗稱土魚、小嘴魚。軟刺裸裂尻魚屬于冷水性魚類,生長緩慢,多生活在水質澄清的高原河流的寬谷中,以藻類或水生昆蟲為食。主要分布在長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礱江水系,其分布高度可達海拔3000m-4000mo軟刺裸裂尻魚個體重量一般在0.5kg_lkg,體型較大時,重量可達5kg。近些年,由于氣候變化,水體污染,導致軟刺裸裂尻魚的數量逐漸減少,可見,研究人工繁殖軟刺裸裂尻魚的技術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0003]經文獻檢索,未見與本發明相同的報道。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催產率高達93.8%,受精率高達89.6%,孵化率高達95%的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為因環境問題造成的資源量匱乏,提供解決途徑。
[0005]本發明采用改良后的流水孵化裝置,使魚苗孵化過程便于操作,加大了可控性,降低了孵化過程中對人力和管理的要求。
[0006]本發明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0007]a.親魚選擇:采集野外親魚,經池塘試養,馴化培育后,選取未受傷害,體質健康的親魚個體;將親魚暫養在長200cm,寬100cm,高IOOcm的鋼化玻璃缸中,缸內設置進排水系統,使整個缸內保持水質干凈;缸內水質透明度為IOOcm或110cm,溶解氧5.4mg/L或
6.8mg/L, ρΗ7.0 或 ρΗ7.5,滲透壓 3m0sm/kg H2O 或 5m0sm/kg H2O,溫度為 14 °C 或 15 °C 或16 ; V
[0008]b.催產:對性成熟的軟刺裸裂尻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劑由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鯉魚腦垂體(PG)組成,注射計量按每公斤體重I μ 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lmg馬來酸地歐酮(D0M)+5 μ g鯉魚腦垂體(PG),雄魚的注射計量減30% ;將注射劑的滲透壓調整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 ;注射催產劑時,一人將親魚由缸內拿出,雙手分別輕握住魚體頭后部和尾柄前部,魚體腹部朝下,另一人將催產劑由魚體背部肌肉注入,注射器針頭與魚體成45度或55度,注射器針頭選擇7號,注射器容量選擇IOml ;注射完催產劑的親魚放入同等規格的玻璃缸內,玻璃缸內有進排水裝置,溫度為16, °C溶解氧5.4mg/L或6.8mg/L,pH7.0或ρΗ7.5,滲透壓3m0sm/kg H2O或5m0sm/kg H2O, 20小時后實行人工助產;[0009]c.人工干法受精:用兩指輕壓魚體腹部,由魚體前向后擠壓;擠出的魚卵和精液,盛于干凈的碗中,用柔軟的毛筆輕輕攪拌,靜置30秒;使用滲透壓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的生理鹽水輕輕沖洗與精液混合后的魚卵精液混合物,邊沖洗邊用柔軟的毛筆沿著順時針方向輕輕攪拌魚卵精液混合物去除多余精液,然后將魚卵平鋪于干凈的孵化缸內;
[0010]d.魚卵孵化:孵化缸為長寬各100cm,高20cm的玻璃缸,缸壁一面底部有一直徑為2cm的小孔,孔內有一直管,直管外直徑與小孔直徑相等;直管的一側裝有閥門,便于排水,另一側套有密制過濾網;每個玻璃缸均由一軟管引自同一水源的水入缸,每一軟管中部均設置閥門,以便調節水流量;缸內流出的水匯入排水通道,最終流出孵化室;為了使卵均勻分布在孵化缸中,孵化缸內放置一塊厚2_的塑料板,塑料板一面的四角各有一個10_的腳,塑料板上5mmX 5mm呈網格狀分布有2mm的小孔,孵化時,受精卵卡在小孔上,卵與卵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防止沉性卵因水流成堆和霉菌的滋生,便于在孵化過程中挑出死卵;每缸放卵徑為3.22mm或3.60mm的魚卵3500粒或4750粒或6000粒,待魚卵入缸,加入清水,水量為卵上±5cm ;孵化缸內水溫控制在10°C或13°C或16,V pH7.0或ρΗ7.5,溶解氧5.4mg/L或6.8mg/L,滲透壓3m0sm/kg H2O或5m0sm/kg H2O ;孵化室窗戶拉上窗簾,避免魚卵胚胎受強光輻射而產生畸形魚苗;孵化室四面墻壁各安裝一個換氣裝置,保持孵化室的空氣流通;魚卵孵化253小時后,魚苗開始孵出,孵化361小時后,魚苗孵化結束;
[0011]e.魚苗飼養:待魚苗開口進食后,每日投喂漿狀餌料,餌料為煮熟后蛋黃、現磨黃豆豆漿和含45%粗蛋白的粉狀飼料混合物,蛋黃、黃豆和粉狀飼料質量百分比為1: 1: 1,在配制時每公斤餌料添加維生素ClO克、多維元素片5克,混合餌料與水質量百分比為1:4 ;投喂計量為每千尾魚IOml ;魚苗開口 ±15天,每日早晚投喂枯草桿菌和酵母菌,投喂量為400萬個/m2或500萬 個/m2或600萬個/m2,同時每天上午10:00用硝化細菌按20克/m2或30克/m2調節水質;魚苗開口 30-50天,投喂輪蟲與111鯉魚種魚粉碎飼料,輪蟲蟲投喂量為100萬個/m2,魚飼料投喂量按質量百分比1%或2%餌料系數的計算來投喂;開口 50天后,投喂魚飼料按質量百分比2%或5%餌料系數來計算投喂。
[0012]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0013]1、受精率高達89.6%,孵化率高達95%,為因環境問題造成的資源量匱乏,提供解決途徑。
[0014]2、本發明使魚苗孵化過程便于操作,加大了可控性,降低了孵化過程中對人力和管理的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0015]2013年5月31日21:00時,按照下列方法,將雌雄親魚以比例1:3為一組,選擇8組親魚注射催產劑。2013年6月I日17:00時對催產成功的30尾親魚進行人工受精,共獲得32700粒受精卵,受精率達89.6%,孵化結束,共獲得魚苗31070尾,孵化率達95%。具體過程如下:
[0016]a、親魚選擇:所選親魚均是在2006年,先后用地籠等采集方式在金沙江和雅礱江等地采集,體重范圍在0.62-0.98kg ;從野外采集的親魚,先后經過池塘試養,馴化培育;2013年5月28日16:00時,選取未受傷害,體質健康的雌雄親魚50尾,暫養在長200cm,寬100cm,高100cm的鋼化玻璃缸中,缸內設置進排水系統,使整個缸內保持水質干凈;缸內水質透明度為 IOOcm 或 IIOcm,溶解氧 5.4mg/L 或 6.8mg/L,pH7.0 或 ρΗ7.5,滲透壓 3mOsm/kgH2O 或 5m0sm/kg H2O,溫度為 14。。或 15。。或 16 ; V
[0017]b、催產:2013年5月31日21:00時,按雌雄比例1:3為一組,從鋼化玻璃缸內50尾親魚中選出32尾親魚,分別給每一尾親魚注射催產劑;催產劑由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A2 (LHRH-A2) +馬來酸地歐酮(DOM) +鯉魚腦垂體組成(PG),注射計量按每公斤體重I μ 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 +Img馬來酸地歐酮(DOM) +5 μ g鯉魚腦垂體(PG),雄魚的注射計量減30% ;根據軟刺裸裂尻魚體液的滲透壓將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調整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 ;注射催產劑時,一人將親魚由缸內拿出,雙手分別輕握住魚體頭后部和尾柄前部,魚體腹部朝下,另一人將催產劑由魚體背部肌肉注入,注射器針頭與魚體成45度或55度,注射器針頭選擇7號,注射器容量選擇IOml ;注射完催產劑的親魚放入同等規格的玻璃缸內,玻璃缸內有進排水裝置,溫度為16,°C溶解氧5.4mg/L或6.8mg/L,ρΗ7.0或ρΗ7.5,鹽濃度1.5%。或3%。,20小時后實行人工助產;
[0018]C、人工干法受精:2013年6月I日17:00時,將催產后的親魚輕輕提起,用紗布擦去魚體表面多余水分;用兩指輕壓魚體腹部,由魚體前向后擠壓;擠出的魚卵和精液,盛于干凈的碗中,用柔軟的毛筆輕輕攪拌,靜置30秒;根據軟刺裸裂尻魚精子在滲透壓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的情況下,精子活力為最佳的研究結果,使用滲透壓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的生理鹽水輕輕沖洗與精液混合后的魚卵精液混合物,而且邊沖洗,邊用柔軟的毛筆沿著順時針方向輕輕攪拌魚卵精液混合物,以便去除多余精液然后將魚卵平鋪于干凈的孵化缸內;8組親魚,共有30尾催產成功,共獲魚卵36500粒;
[0019]d、魚卵孵化:孵化缸為長寬各100cm,高20cm的玻璃缸,缸壁一面底部有一直徑為2cm的小孔,孔內有一直管,直管外直徑與小孔直徑相等;直管的一側裝有閥門,便于排水,另一側套有密制過濾網;每個玻璃缸均由一軟管引自同一水源的水入缸,每一軟管中部均設置閥門,以便調節水流量;缸內流出的水匯入排水通道,最終流出孵化室,以上裝置形成一流水孵化系統;為了使卵均勻分布在孵化缸中,孵化缸內放置一塊厚2_的塑料板,塑料板一面的四角各有一個IOmm的`腳,塑料板上5mmX5mm呈網格狀分布有2mm的小孔,孵化時,受精卵卡在小孔上,卵與卵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防止沉性卵因水流成堆和霉菌的滋生,便于在孵化過程中挑出死卵;每缸放卵徑為3.22mm或3.60mm的魚卵3500粒或4750粒或6000粒,待魚卵入缸,加入清水,水量為卵上±5cm;缸內水溫控制在10或13°C或16,V pH7.0或pH7.5,溶解氧5.4mg/L或6.8mg/L,使得孵化過程中氧量充足;滲透壓3m0sm/kg H2O或5m0sm/kg H2O,這樣一個低滲溶液狀態,更有利于胚胎在孵化中對水的吸收;孵化室窗戶拉上窗簾,避免因強光進入孵化室,使魚卵胚胎受輻射而產生畸形魚苗;整個孵化室安裝有換氣裝置,四面墻壁各安裝一個,不但有利于孵化室的溫度調節,更有利于孵化室的空氣流通;經觀察,共有32700粒魚卵受精;孵化253小時后,魚苗開始孵出,孵化361小時后,魚苗孵化結束,共孵化出魚苗31070尾;
[0020]e、魚苗飼養:待魚苗開口進食后,每日投喂漿狀餌料,餌料為煮熟后蛋黃、現磨黃豆豆漿和含45%粗蛋白的粉狀飼料混合物,蛋黃、黃豆和粉狀飼料質量百分比為1: 1: 1,在配制時每公斤餌料添加維生素ClO克、多維元素片5克,混合餌料與水質量百分比為1:4,具體投喂計量為每千尾魚IOml ;魚苗開口 ±15天,每日早晚投喂枯草桿菌和酵母菌,投喂量為400萬個/m2或500萬個/m2或600萬個/m2,同時每天上午10:00用硝化細菌按20克/m2或30克/m2調節水質;魚苗開口 30或50天,混合投喂輪蟲與111鯉魚種魚飼料(粉碎料),輪蟲蟲投喂量為100萬個/m2,魚飼料投喂量按質量百分比1%或2%餌料系數的計算來投喂;開口 50天后,投喂魚飼料按質量百分比2%或5%餌料系數來計算投喂。
【權利要求】
1.一種軟刺裸裂尻魚人工繁殖和魚卵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a.親魚選擇:采集野外親魚,經池塘試養,馴化培育后,選取未受傷害,體質健康的親魚個體;將親魚暫養在長200cm,寬100cm,高IOOcm的鋼化玻璃缸中,缸內設置進排水系統,使整個缸內保持水質干凈;缸內水質透明度為IOOcm或110cm,溶解氧5.4mg/L或6.8mg/L,ρΗ7.0 或 ρΗ7.5,滲透壓 3mOsm/kg H2O 或 5m0sm/kg H2O,溫度為 14。。或 15。。或 16 ; °C b.催產:對性成熟的軟刺裸裂尻魚進行人工催產,催產劑由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鯉魚腦垂體PG組成,注射計量按每公斤體重I μ g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lmg馬來酸地歐酮D0M+5 μ g鯉魚腦垂體PG,雄魚的注射計量減30% ;將注射劑的滲透壓調整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 ;注射催產劑時,一人將親魚由缸內拿出,雙手分別輕握住魚體頭后部和尾柄前部,魚體腹部朝下,另一人將催產劑由魚體背部肌肉注入,注射器針頭與魚體成45度或55度,注射器針頭選擇7號,注射器容量選擇1Oml ;注射完催產劑的親魚放入同等規格的玻璃缸內,玻璃缸內有進排水裝置,溫度為.16, °C溶解氧 5.4mg/L 或 6.8mg/L, pH7.0 或 pH7.5,滲透壓 3m0sm/kg H2O 或 5m0sm/kg H2O,.20小時后實行人工助產; c.人工干法受精:用兩指輕壓魚體腹部,由魚體前向后擠壓;擠出的魚卵和精液,盛于干凈的碗中,用柔軟的毛筆輕輕攪拌,靜置30秒;使用滲透壓為285m0sm/kg H2O或310m0sm/kg H2O的生理鹽水輕輕沖洗與精液混合后的魚卵精液混合物,邊沖洗邊用柔軟的毛筆沿著順時針方向輕輕攪拌魚卵精液混合物去除多余精液,然后將魚卵平鋪于干凈的孵化缸內; d.魚卵孵化:孵化缸為長寬各 100cm,高20cm的玻璃缸,孵化缸內放置一塊厚2mm的塑料板,塑料板一面的四角各有一個IOmm的腳,塑料板上5mmX 5mm呈網格狀分布有2mm的小孔,孵化時,受精卵卡在小孔上,卵與卵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防止沉性卵因水流成堆和霉菌的滋生,便于在孵化過程中挑出死卵;每缸放卵徑為3.22mm或3.60mm的魚卵3500粒或.4750粒或6000粒,待魚卵入缸,加入清水,水量為卵上±5cm ;孵化缸內水溫控制在10°C或.13℃或 16, °C pH7.0 或 pH7.5,溶解氧 5.4mg/L 或 6.8mg/L,滲透壓 3m0sm/kg H2O 或 5m0sm/kg H2O ;孵化室窗戶拉上窗簾,避免魚卵胚胎受強光輻射而產生畸形魚苗;孵化室四面墻壁各安裝一個換氣裝置,保持孵化室的空氣流通;魚卵孵化253小時后,魚苗開始孵出,孵化.361小時后,魚苗孵化結束; e.魚苗飼養:待魚苗開口進食后,每日投喂漿狀餌料,餌料為煮熟后蛋黃、現磨黃豆豆漿和含45%粗蛋白的粉狀飼料混合物,蛋黃、黃豆和粉狀飼料質量百分比為1: 1: 1,在配制時每公斤餌料添加維生素ClO克、多維元素片5克,混合餌料與水質量百分比為1:4 ;投喂計量為每千尾魚IOml ;魚苗開口 ± 15天,每日早晚投喂枯草桿菌和酵母菌,投喂量為400萬個/m2或500萬個/m2或600萬個/m2,同時每天上午10:00用硝化細菌按20克/m2或30克/m2調節水質;魚苗開口 30-50天,投喂輪蟲與111鯉魚種魚粉碎飼料,輪蟲蟲投喂量為.100萬個/m2,魚飼料投喂量按質量百分比1%或2%餌料系數的計算來投喂;開口 50天后,投喂魚飼料按質量百分比2%或5%餌料系數來計算投喂。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875572SQ201410142435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潘曉賦, 楊坤鳳, 楊君興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