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包括曬種、選種、浸種、破胸、育秧播種、秧苗運送大田等步驟。本發明采用自制的水稻浸種液浸泡稻種,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消毒效果,預防病蟲害,促進秧苗根系發達,提高種子出芽率;采用營養豐富均勻的營養土覆蓋稻種,不僅可以滿足稻種出苗所需的各種養分,抑制土傳病害的傳播,促進稻種快速生長,縮短育苗周期。本發明生產的秧苗素質優于傳統育秧方法,根系發達,秧苗健壯,苗期病蟲害少,出苗利率高,育顯著降低秧成本,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屬于農業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水稻工廠化育秧是利用現代農業裝備進行集約化育秧的生產方式,集機電化、標準化、自控化為一體,是一項現代農業工程與農藝相結合的技術。工廠化育秧這項技術是減輕勞動強度.加快發展機插秧的關鍵,也是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環節。目前我省水稻主產區大多建設了工廠化育秧大棚,雖然有力的促進了糧食的增產,但相應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急需解決。現有的育秧技術秧苗素質差,出苗率低,苗期容易出現病蟲害,成本較高,無法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提高成苗率,減少苗期病蟲害,改善秧苗素質,降低育秧成本。
[0004]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曬種:選種前選 擇晴朗天氣,在背風向干燥處將種子攤開5-7cm厚,曬種1-2天;
(2)選種:將種子倒入濃度為20-25%的鹽水中充分攪動,漂凈秕粒,把下沉的飽滿種子撈出,然后再用清水清洗2-3次;
(3)浸種: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水稻浸種液中浸泡12-24小時,,使種子吸足足夠的水分,含水率控制在在25-30% ;
(4)破胸:將吸足水分的種子用50-60°C的溫水浸種30-40分鐘,再放入破胸室中并保持38-40°C的溫度,讓種子破胸,破胸就是芽嘴剛剛露白;破胸階段要特別注意它的溫度,防止高溫燒芽,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C,最適宜溫度為30-32°C,最高為40°C,長時間超過42°C會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長,根和芽死亡;破胸前不補水,破胸時要翻種,使種子發芽均勻;破胸后適當補水,注意通風增氧;
(5)育秧播種:
①基質厚度調試:調整排土閥門的大小,調整到張開度排出土正好填滿平秧盤,稍有過剩秧盤裝土的厚度與秧盤的口面刮平;
②灑水量調試:鋪完基質后進入灑水段,調整水量不能過小或過激,水量過小,基質含水不足,水量過激容易沖動基質不平,調整開水閥的最佳狀態,使基質處③播種量調試:,首先確定每畝大田的用種量和一畝大田的用盤數量,根據用種量計算每盤所需播種量克數;要多次調整排種速度,一直調到所需要每盤的克數為止;
④蓋土量調試:播種結束接著蓋營養土,蓋營養土就是把種子蓋實,不要讓種子露在外面,厚度為2-3mm,播種整個程序完成后送進大棚育苗;
(6)苗期管理:①大棚內的秧床整理:離開棚四邊25-30cm均等做三條1.5_2m寬秧床,秧床要做到實、平、光、直;
② 大棚秧苗管理:苗盤基質要保持濕潤,苗葉要保持有水珠,若禾葉出現卷葉要及時灑水,晴天溫度過高大棚邊膜要經常打開通風,傍晚把膜蓋好注意保溫;
③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濕,防止曝曬,必要時用遮陰紗遮光,一天灑兩次水,上午10點灑一次,下午4一5點鐘灑一次為好,空閑的土質地就可擺放,不需要進入大棚;
(7)秧苗運送大田:
①脫盤:育好的標準秧苗進行脫盤準備栽插,脫盤時最好是用和秧盤一樣寬的起秧鏟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運秧架上;
②筒式秧的擺放:運秧架做成多層架,每層只能疊放二筒,疊放多了在運輸過程中振動易把秧苗折傷;
③運量:一次最好是10畝一運,也就是200-220盤。
[0005]所述水稻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如下:a、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苦皮藤2-3、馬鞭草
3-4、苦楝葉2-3、白花除蟲菊1-2、楓楊葉1.5-2.5、泡桐花1_2、木醋液5_10、褐藻寡糖2_3、雙氧水10-15、黃腐酸3-5、三十烷醇2-3、復硝酚鈉1-2 ;b、取苦皮藤、馬鞭草、苦楝葉、白花除蟲菊、楓楊葉、泡桐花混合均勻,加水4-8倍量水煎煮提取l_2h,過濾,濾渣再加3-6倍量水煎煮提取0.5-lh,過濾,合并濾液,然后加入木醋液、雙氧水,充分攪拌均勻,最后加入褐藻寡糖、黃腐酸、三十烷醇、復硝酚鈉,攪拌5-10min即可。
[0006]所述營養土的制備方法如下:a、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炭土 20-30、松針土10-15、赤玉土 5-10、綠泥石10-15、蛭石8-12、蛋白石4-8、腐熟農家肥10-15、煤禮:3-5、泡桐鋸末10-15、海泥4-8、火山灰4-6、玉石粉2-3、尿素4.5-6.5、過磷酸鈣2.5-4.5、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3 ;b、取綠泥石、蛭石、蛋白石混合均勻,粉碎,過50-80目篩,760-820°C煅燒l_2h,自然冷卻至室溫后與草炭土、松針土、赤玉土、腐熟農家肥、煤渣、泡桐鋸末、海泥、火山灰、玉石粉混合均勻,待用;c、取尿素、過磷酸鈣、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混合均勻,加2-4倍量水,水浴加熱至70-80°C,攪拌5-10min后與步驟a制得的混合料充分拌勻,密閉10-15h,再攤晾10-15d,充分搗碎即可。
[0007]本發明有益效果:
本發明采用自制的水稻浸種液浸泡稻種,不僅可以起到很好的殺菌消毒效果,預防病蟲害,促進秧苗根系發達,提高種子出芽率;采用營養豐富均勻的營養土覆蓋稻種,不僅可以滿足稻種出苗所需的各種養分,抑制土傳病害的傳播,促進稻種快速生長,縮短育苗周期。本發明生產的秧苗素質優于傳統育秧方法,根系發達,秧苗健壯,苗期病蟲害少,出苗利率高,育顯著降低秧成本,適合大規模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曬種:選種前選擇晴朗天氣,在背風向干燥處將種子攤開6cm厚,曬種2天;
(2)選種:將種子倒入濃度為20%的鹽水中充分攪動,漂凈秕粒,把下沉的飽滿種子撈出,然后再用清水清洗23次;
(3)浸種: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水稻浸種液中浸泡12小時,,使種子吸足足夠的水分,含水率控制在在25% ;
(4)破胸:將吸足水分的種子用55°C的溫水浸種35分鐘,再放入破胸室中并保持38°C的溫度,讓種子破胸,破胸就是芽嘴剛剛露白;破胸階段要特別注意它的溫度,防止高溫燒芽,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C,最適宜溫度為30-32°C,最高為40°C,長時間超過42°C會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長,根和芽死亡;破胸前不補水,破胸時要翻種,使種子發芽均勻;破胸后適當補水,注意通風增氧;
(5)育秧播種:
①基質厚度調試:調整排土閥門的大小,調整到張開度排出土正好填滿平秧盤,稍有過剩秧盤裝土的厚度與秧盤的口面刮平;
②灑水量調試:鋪完基質后進入灑水段,調整水量不能過小或過激,水量過小,基質含水不足,水量過激容易沖動基質不平,調整開水閥的最佳狀態,使基質處③播種量調試:,首先確定每畝大田的用種量和一畝大田的用盤數量,根據用種量計算每盤所需播種量克數;要多次調整排種速度,一直調到所需要每盤的克數為止;
④蓋土量調試:播種結束接著蓋營養土,蓋營養土就是把種子蓋實,不要讓種子露在外面,厚度為2mm,播種整個程序完成后送進大棚育苗;
(6)苗期管理:
①大棚內的秧床整理:離開棚四邊30cm均等做三條1.5m寬秧床,秧床要做到實、平、光、直; ②大棚秧苗管理:苗盤基質要保持濕潤,苗葉要保持有水珠,若禾葉出現卷葉要及時灑水,晴天溫度過高大棚邊膜要經常打開通風,傍晚把膜蓋好注意保溫;
③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濕,防止曝曬,必要時用遮陰紗遮光,一天灑兩次水,上午10點灑一次,下午4一5點鐘灑一次為好,空閑的土質地就可擺放,不需要進入大棚;
(7)秧苗運送大田:
①脫盤:育好的標準秧苗進行脫盤準備栽插,脫盤時最好是用和秧盤一樣寬的起秧鏟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運秧架上;
②筒式秧的擺放:運秧架做成多層架,每層只能疊放二筒,疊放多了在運輸過程中振動易把秧苗折傷;
③運量:一次最好是10畝一運,也就是200-220盤。
[0009]所述水稻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如下:a、取以下重量(kg)的原料:苦皮藤2、馬鞭草
3、苦楝葉2、白花除蟲菊1.5、楓楊葉2、泡桐花1、木醋液8、褐藻寡糖2、雙氧水12、黃腐酸
4、三十烷醇2、復硝酚鈉I;b、取苦皮藤、馬鞭草、苦楝葉、白花除蟲菊、楓楊葉、泡桐花混合均勻,加水6倍量水煎煮提取lh,過濾,濾渣再加4倍量水煎煮提取0.5h,過濾,合并濾液,然后加入木醋液、雙氧水,充分攪拌均勻,最后加入褐藻寡糖、黃腐酸、三十烷醇、復硝酚鈉,攬拌6min即可。
[0010]所述營養土的制備方法如下:a、取由以下重量(kg)的原料:草炭土 25、松針土12、赤玉土 8、綠泥石10、蛭石10、蛋白石5、腐熟農家肥12、煤渣4、泡桐鋸末12、海泥6、火山灰5、玉石粉2、尿素6、過磷酸鈣4、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 ;b、取綠泥石、蛭石、蛋白石混合均勻,粉碎,過60目篩,810°C煅燒lh,自然冷卻至室溫后與草炭土、松針土、赤玉土、腐熟農家肥、煤渣、泡桐鋸末、海泥、火山灰、玉石粉混合均勻,待用;c、取尿素、過磷酸鈣、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混合均勻,加3倍量水,水浴加熱至75 °C,攪拌Smin后與步驟a制得的混合料充分拌勻,密閉12h,再攤晾10d,充分搗碎即可。
[0011]上述方 法生產的秧苗根系發達,秧苗健壯,苗期病蟲害在1%以下,出苗率達到95%以上,降低了綜合生產成本,提高了農民種田收益。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曬種:選種前選擇晴朗天氣,在背風向干燥處將種子攤開5-7cm厚,曬種1-2天; (2)選種:將種子倒入濃度為20-25%的鹽水中充分攪動,漂凈秕粒,把下沉的飽滿種子撈出,然后再用清水清洗2-3次; (3)浸種: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水稻浸種液中浸泡12-24小時,,使種子吸足足夠的水分,含水率控制在在25-30% ; (4)破胸:將吸足水分的種子用50-60°C的溫水浸種30-40分鐘,再放入破胸室中并保持38-40°C的溫度,讓種子破胸,破胸就是芽嘴剛剛露白;破胸階段要特別注意它的溫度,防止高溫燒芽,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C,最適宜溫度為30-32°C,最高為40°C,長時間超過42°C會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長,根和芽死亡;破胸前不補水,破胸時要翻種,使種子發芽均勻;破胸后適當補水,注意通風增氧; (5)育秧播種: ①基質厚度調試:調整排土閥門的大小,調整到張開度排出土正好填滿平秧盤,稍有過剩秧盤裝土的厚度與秧盤的口面刮平; ②灑水量調試:鋪完基質后進入灑水段,調整水量不能過小或過激,水量過小,基質含水不足,水量過激容易沖動基質不平,調整開水閥的最佳狀態,使基質處③播種量調試:,首先確定每畝大田的用種量和一畝大田的用盤數量,根據用種量計算每盤所需播種量克數;要多次調整排種速度 ,一直調到所需要每盤的克數為止; ④蓋土量調試:播種結束接著蓋營養土,蓋營養土就是把種子蓋實,不要讓種子露在外面,厚度為2-3mm,播種整個程序完成后送進大棚育苗; (6)苗期管理: ①大棚內的秧床整理:離開棚四邊25-30cm均等做三條1.5_2m寬秧床,秧床要做到實、平、光、直; ②大棚秧苗管理:苗盤基質要保持濕潤,苗葉要保持有水珠,若禾葉出現卷葉要及時灑水,晴天溫度過高大棚邊膜要經常打開通風,傍晚把膜蓋好注意保溫; ③晚稻育秧秧苗管理要注意保濕,防止曝曬,必要時用遮陰紗遮光,一天灑兩次水,上午10點灑一次,下午4一5點鐘灑一次為好,空閑的土質地就可擺放,不需要進入大棚; (7)秧苗運送大田: ①脫盤:育好的標準秧苗進行脫盤準備栽插,脫盤時最好是用和秧盤一樣寬的起秧鏟起出,然后卷成筒放到運秧架上; ②筒式秧的擺放:運秧架做成多層架,每層只能疊放二筒,疊放多了在運輸過程中振動易把秧苗折傷; ③運量:一次最好是10畝一運,也就是200-220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如下:a、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苦皮藤2-3、馬鞭草3-4、苦楝葉2-3、白花除蟲菊1_2、楓楊葉1.5-2.5、泡桐花1-2、木醋液5-10、褐藻寡糖2_3、雙氧水10-15、黃腐酸3_5、三十烷醇2-3、復硝酚鈉1-2 ;b、取苦皮藤、馬鞭草、苦楝葉、白花除蟲菊、楓楊葉、泡桐花混合均勻,加水4-8倍量水煎煮提取l_2h,過濾,濾渣再加3-6倍量水煎煮提取0.5-lh,過濾,合并濾液,然后加入木醋液、雙氧水,充分攪拌均勻,最后加入褐藻寡糖、黃腐酸、三十烷醇、復硝酚鈉,攪拌5-10min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工廠化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營養土的制備方法如下:a、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炭土 20_30、松針土 10_15、赤玉土 5_10、綠泥石10-15、蛭石8-12、蛋白石4-8、腐熟農家肥10-15、煤渣3_5、泡桐鋸末10-15、海泥4_8、火山灰4-6、玉石粉2-3、尿素4.5-6.5、過磷酸鈣2.5-4.5、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_3 ;b、取綠泥石、蛭石、蛋白石混合均勻,粉碎,過50-80目篩,760-820°C煅燒l_2h,自然冷卻至室溫后與草炭土、松針土、赤玉土、腐熟農家肥、煤渣、泡桐鋸末、海泥、火山灰、玉石粉混合均勻,待用;c、取尿素、過磷酸鈣、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混合均勻,加2-4倍量水,水浴加熱至70-800C,攪拌5-1 0min后與步驟a制得的混合料充分拌勻,密閉10_15h,再攤晾10_15d,充分搗碎即可。
【文檔編號】A01G16/00GK103960099SQ201410155655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8日
【發明者】葛義學, 葛義發, 鐘吉宏 申請人:舒城縣東方糧油種植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