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整地、打農藥、曝曬、旋耕土地、第一次施肥、播種、施肥、補苗、中耕除草、澆水、適時收獲。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科學種植,產量高,莢果飽滿,病蟲害少,品質好,風味早熟,易于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
【背景技術】:
[0002]黃豆(學名=Glycinemax)又叫青仁烏豆、大豆、泥豆、馬料豆、秣食豆,品種有,冬豆,秋豆,四季豆,我國主產于東北地區。中國古稱菽,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蛋白質的作物。豆科植大豆呈橢圓形、球形,顏色有黃色、淡綠色、黑色等。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飼料。
[0003]大豆一般都指其種子而言。根據大豆的種皮顏色和粒形分為五類: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種皮為褐色、棕色、赤色等單一顏色的大豆)、飼料豆(一般籽粒較小,呈扁長橢圓形,兩片葉子上有凹陷圓點,種皮略有光澤或無光澤)。黑色的叫做烏豆,可以入藥,也可以充饑,還可以做成豆豉;黃色的可以做成豆腐,也可以榨油或做成黃豆醬其它顏色的都可以炒熟食用。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07]整地: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團;
[0008]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大豆的生長奠定基礎;
[0009]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0010]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土地旋耕,保證土質;
[0011]第一次施肥:施有機復合肥,其中N、P、K含量在20%以上;
[0012]播種:6月上中旬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大豆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按25g天達2116加IOkg豆種一起播種,5kg/畝,播深3_5cm ;
[0013]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大豆進行施肥,為大豆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肥料包括磷鉀肥55-65 %,尿素15-20 %,三元復合肥15-20 %,磷酸一銨1_2 %,氯化鉀1-2%,有機質 1-2% ;
[0014]補苗:剛剛出苗期,觀察,發現缺苗及時補苗;
[0015]中耕除草:人工、機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鋤乳油每畝50毫升,兌水40kg在大豆3-5葉期噴霧或用9.6%草威特45-50毫升,兌水30kg噴霧;
[0016]澆水:土壤水分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時,立即澆水;
[0017]開花前及開花期:噴施2次縮節胺;
[0018]定期病蟲害防治:畝用25g赤霉素加10%姆風速克IOg混合兌水15kg噴霧;
[0019]適時收獲:人工收獲宜在大豆的黃禾期,機械收獲大豆在完熟初期為適宜期。
[0020] 所述的農藥由丁醚脲、滅多威、噠螨靈、麥寶素和水構成、氧樂果、粉銹寧、赤霉素、麥寶素含量在5 —10%,比重為I:1:1:lo
[0021]本發明的優點在于:科學種植,產量高,莢果飽滿,病蟲害少,品質好,風味早熟,易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23]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24]整地: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團;
[0025]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大豆的生長奠定基礎;
[0026]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0027]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土地旋耕,保證土質;
[0028]第一次施肥:施有機復合肥,其中N、P、K含量在20%以上;
[0029]播種:6月上中旬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大豆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按25g天達2116加IOkg豆種一起播種,5kg/畝,播深3_5cm ;
[0030]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大豆進行施肥,為大豆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肥料包括磷鉀肥55 %,尿素20 %,三元復合肥20 %,磷酸一銨2 %,氯化鉀I %,有機質2 % ;
[0031]補苗:剛剛出苗期,觀察,發現缺苗及時補苗;
[0032]中耕除草:人工、機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鋤乳油每畝50毫升,兌水40kg在大豆3-5葉期噴霧或用9.6%草威特45-50毫升,兌水30kg噴霧;
[0033]澆水:土壤水分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時,立即澆水;
[0034]開花前及開花期:噴施2次縮節胺;
[0035]定期病蟲害防治:畝用25g赤霉素加10%姆風速克IOg混合兌水15kg噴霧;
[0036]適時收獲:人工收獲宜在大豆的黃禾期,機械收獲大豆在完熟初期為適宜期。
[0037]所述的農藥由丁醚脲、滅多威、噠螨靈、麥寶素和水構成、氧樂果、粉銹寧、赤霉素、麥寶素含量在5 —10%,比重為I:1:1:lo
[0038]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 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整地: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團; 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大豆的生長奠定基礎; 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土地旋耕,保證土質; 第一次施肥:施有機復合肥,其中N、P、K含量在20%以上; 播種:6月上中旬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大豆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按25g天達2116加IOkg豆種一起播種,5kg/畝,播深3_5cm ; 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大豆進行施肥,為大豆在后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肥料包括磷鉀肥55-65%,尿素15-20%,三元復合肥15-20%,磷酸一銨1-2%,氯化鉀1_2%,有機質1-2% ; 補苗:剛剛出苗期,觀察,發現缺苗及時補苗; 中耕除草:人工、機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鋤乳油每畝50毫升,兌水40kg在大豆3-5葉期噴霧或用9.6%草威特45-50毫升,兌水30kg噴霧; 澆水:土壤水分低于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時,立即澆水; 開花前及開花期:噴施2次縮節胺; 定期病蟲害防治:畝用25g赤霉素加10%姆風速克IOg混合兌水15kg噴霧; 適時收獲:人工收獲宜在大豆的黃禾期,機械收獲大豆在完熟初期為適宜期。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科學增產大豆種植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農藥由丁醚脲、滅多威、噠螨靈、麥寶素和水構成、氧樂果、粉銹寧、赤霉素、麥寶素含量在5 —10%,比重為1:1:1:1。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999655SQ201410186427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5日
【發明者】林華 申請人:郎溪縣十字鎮林華糧食種植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