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播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包括外殼、種子箱、主動軸、從動軸、皮帶、排種帶、搖桿、擋板及隔板;外殼的下端設有排種口,種子箱設在外殼內部下端前側;主動軸與從動軸上下間隔設置在外殼內部前側,主動軸伸出外殼外部,并與搖桿連接,從動軸位于種子箱內部;皮帶環繞在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排種帶設在皮帶外側,排種帶上布設種子槽;擋板設在外殼內部后側,并位于排種帶的后側;隔板位于排種帶與擋板的左右兩側,且下端伸向排種口。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由于排種帶和擋板可拆卸,通過調整排種帶及隔板數目和位置,播種機就可以適合播種不同大小的種子、不同類型的穴盤,擴大了手持式播種機的適用范圍,降低了播種成本。
【專利說明】手持式播種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播種機,尤其是涉及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屬于穴盤育苗工程技術 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設施園藝的不斷發展,目前工廠化育苗已經得到大規模推廣,由于花卉、蔬菜 種子較小且形狀很不規則,人工播種速度很低,播種成本較高,且播種種子分布不均勻,不 利于種苗的生長、培育。目前應用的穴盤育苗播種機排種器固定在播種機上,導致一種播種 機只能適用于少數幾種種子,一般用于大規模的工廠化育苗,且大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成 本高昂,限制了其適用范圍。所以急需設計一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且適應性廣的播種機。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能適合播種多 種大小的蔬菜、花卉種子的手持式播種機。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 -種手持式播種機,包括外殼、種子箱、主動軸、從動軸、皮帶、排種帶、搖桿、擋板 及隔板;所述的外殼的下端設有排種口,所述的種子箱設在外殼內部下端前側;所述的主 動軸與從動軸上下間隔設置在外殼內部前側,所述的主動軸伸出外殼外部,并與搖桿連接, 所述的從動軸位于種子箱內部;所述的皮帶環繞在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所述的排種帶設 在皮帶外側,所述的排種帶上布設種子槽;所述的擋板設在外殼內部后側,并位于排種帶的 后側;所述的隔板位于排種帶與擋板的左右兩側,且下端伸向排種口。
[0006] 所述的主動軸與從動軸結構相同,均由支撐軸及套設在支撐軸上的鏈輪組成,所 述的支撐軸與鏈輪之間通過鍵連接。所述的支撐軸通過軸承固定在外殼上,且所述的搖桿 與主動軸上的支撐軸連接,所述的皮帶環繞在兩個鏈輪之間。所述的支撐軸與鏈輪采用金 屬材料制成。
[0007] 所述的皮帶表面附有磁性層,所述的排種帶背面附有磁性材料,所述的排種帶通 過磁性吸附在皮帶上。
[0008] 所述的皮帶上設有堅向平行設置的排種帶2?30個,實際使用時,單次播種數目 可根據所播穴盤規格進行調節排種帶的個數及排種帶之間的間距,同時根據所播種子大小 調節排種帶規格大小。
[0009] 所述的排種帶上等距離設置種子槽,且種子槽間距與鏈輪周長相同,搖桿每搖一 圈,排種帶前進一個種子槽間距。
[0010] 所述的隔板后側設有底座,底座采用軟膠磁鐵材料,且底座吸附在外殼的內壁上, 所述的隔板的下方設有導向種子下落方向的導種板。
[0011] 所述的擋種板底邊設置于排種口邊緣,上邊設置于種子箱上方靠近排種帶位置。
[0012] 所述的種子箱上設有蓋板,該蓋板與種子箱之間彈性連接,當種子槽經過蓋板時, 蓋板將種子槽內多于種子刮下。
[0013] 所述的種子槽與排種帶之間形成20?60°的夾角。
[0014] 搖動搖桿,搖桿帶動鏈輪轉動,鏈輪進一步帶動皮帶及排種帶轉動,排種帶轉動過 程中,種子槽在經過種子箱時,將種子帶入到種子槽內,然后此種子槽內的種子隨排種帶轉 動到最高點,之后種子槽內的種子靠重力下落,并在擋板與隔板的隔擋作用下落入排種口。
[0015]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由于排種帶和擋板可拆卸,通過調 整排種帶及隔板數目和位置,播種機就可以適合播種不同大小的種子、不同類型的穴盤,擴 大了手持式播種機的適用范圍,降低了播種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0017] 圖2為圖1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8] 圖3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 圖4為實施例1中的排種帶設置示意圖;
[0020] 圖5為實施例2中的排種帶設置示意圖;
[0021] 圖6為隔板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2] 圖7為隔板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3] 圖中標號:1為外殼,2為支撐軸,3為鏈輪,4為種子箱,5為擋板,6為隔板,61為 導種板,7為皮帶,8為種子槽,9為排種帶,10為搖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25] 實施例1
[0026] -種手持式播種機,如圖1?3所示包括外殼1、種子箱4、主動軸、從動軸、皮帶7、 排種帶9、搖桿10、擋板5及隔板6 ;外殼1的下端設有排種口,種子箱4設在外殼1內部下 端前側;主動軸與從動軸上下間隔設置在外殼1內部前側,主動軸伸出外殼1外部,并與搖 桿10連接,從動軸位于種子箱4內部;主動軸與從動軸結構相同,均由支撐軸2及套設在支 撐軸2上的鏈輪3組成,支撐軸2與鏈輪3之間通過鍵連接。支撐軸2通過軸承固定在外 殼上,且搖桿10與主動軸上的支撐軸2連接,皮帶7環繞在兩個鏈輪3之間。支撐軸2與 鏈輪3采用金屬材料制成。支撐軸2長度為40厘米,直徑為0. 5厘米;鏈輪3長度為30厘 米,直徑為2. 5厘米;上下兩個支撐軸2縱向距離為15厘米。皮帶7環繞在主動軸與從動 軸之間,皮帶7寬度為30厘米,周長為45厘米,皮帶7表面附有磁性層,排種帶9背面附有 磁性材料,排種帶9通過磁性吸附在皮帶7上,排種帶9上等距離設置種子槽8,且種子槽 8間距與鏈輪3周長相同,搖桿10每搖一圈,排種帶9前進一個種子槽間距;擋板5設在外 殼1內部后側,并位于排種帶9的后側;隔板6位于排種帶9與擋板5的左右兩側,且下端 伸向排種口。
[0027] 如圖6、圖7所示,隔板6后側設有底座,底座采用軟膠磁鐵材料,且底座吸附在外 殼1的內壁上,隔板6的下方設有導向種子下落方向的導種板61。擋種板5底邊設置于排 種口邊緣,上邊設置于種子箱4上方靠近排種帶9位置。種子箱4上設有蓋板,該蓋板與種 子箱4之間彈性連接,當種子槽8經過蓋板時,蓋板將種子槽8內多于種子刮下。種子槽8 與排種帶9之間形成20?60°的夾角。
[0028]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皮帶7上設有堅向平行設置的排種帶97個,本實施例中 所播穴盤規格為7X15,排種帶7中心間距為4厘米。實際使用時,單次播種數目可根據所 播穴盤規格進行調節排種帶9的個數及排種帶9之間的間距,同時根據所播種子大小調節 排種帶9規格大小。
[0029] 搖動搖桿10,搖桿10帶動鏈輪3轉動,鏈輪3進一步帶動皮帶7及排種帶9轉動, 排種帶9轉動過程中,種子槽8在經過種子箱4時,將種子帶入到種子槽8內,然后此種子 槽8內的種子隨排種帶9轉動到最高點,之后種子槽8內的種子靠重力下落,并在擋板5與 隔板6的隔擋作用下落入排種口。
[0030] 實施例2
[0031]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皮帶7上設有堅向平行設置的排種帶910 個,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所播穴盤規格為10X20,排種帶9中心間距為2. 6厘米。實際 使用時,單次播種數目可根據所播穴盤規格進行調節排種帶9的個數及排種帶9之間的間 距,同時根據所播種子大小調節排種帶9規格大小。
[0032]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發明。 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 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 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 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1)、種子箱(4)、主動軸、從動軸、皮帶 (7)、排種帶(9)、搖桿(10)、擋板(5)及隔板(6);所述的外殼⑴的下端設有排種口,所 述的種子箱(4)設在外殼(1)內部下端前側;所述的主動軸與從動軸上下間隔設置在外殼 (1)內部前側,所述的主動軸伸出外殼(1)外部,并與搖桿(10)連接,所述的從動軸位于種 子箱(4)內部;所述的皮帶(7)環繞在主動軸與從動軸之間;所述的排種帶(9)設在皮帶 (7)夕卜側,所述的排種帶(9)上布設種子槽(8);所述的擋板(5)設在外殼(1)內部后側,并 位于排種帶(9)的后側;所述的隔板(6)位于排種帶(9)與擋板(5)的左右兩側,且下端伸 向排種口; 搖動搖桿(10)帶動皮帶(7)及排種帶(9)轉動,種子槽(8)在經過種子箱(4)時,將 種子帶入到種子槽(8)內,待此種子槽(8)轉動到后側時,種子靠重力下落,并在擋板(5) 與隔板(6)的隔擋作用下落入排種口。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動軸與從動軸結 構相同,均由支撐軸(2)及套設在支撐軸(2)上的鏈輪(3)組成,且所述的搖桿(10)與主 動軸上的支撐軸(2)連接,所述的皮帶(7)環繞在兩個鏈輪(3)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軸(2)與鏈輪 (3)之間通過鍵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帶(7)表面附有 磁性層,所述的排種帶(9)背面附有磁性材料,所述的排種帶(9)通過磁性吸附在皮帶(7) 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帶(7)上設有堅向 平行設置的排種帶(9)2?30個。
6.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種帶(9)上等距離 設置種子槽(8),且種子槽(8)間距與鏈輪(3)周長相同。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6)后側設有底 座,且底座吸附在外殼(1)的內壁上,所述的隔板(6)的下方設有導向種子下落方向的導種 板。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擋種板(5)底邊設置 于排種口邊緣,上邊設置于種子箱(4)上方靠近排種帶(9)位置。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子箱⑷上設有蓋 板,該蓋板與種子箱(4)之間彈性連接,當種子槽(8)經過蓋板時,蓋板將種子槽(8)內多 于種子刮下。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種子槽(8)與排種 帶(9)之間形成20?60°的夾角。
【文檔編號】A01C7/02GK104041227SQ20141022272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3日
【發明者】司慧萍, 孫亮, 武振東, 陳杰, 吳軍輝, 林開顏, 李引, 施建鋒, 周全 申請人:同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