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秸稈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屬于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包括懸掛架總成和機架,齒輪箱總成設于機架上,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節(jié)傳動軸與齒輪箱總成相連接,齒輪箱總成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與右側邊鏈輪箱或齒輪箱總成相連接,右側邊鏈輪箱總成與圓盤犁刀軸總成相連接,機架的左側布置有平衡裝置,平衡裝置用于平衡圓盤犁刀軸總成產生的側向力,齒輪箱總成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與左側鏈輪箱或齒輪箱總成相連接,左側鏈輪箱總成與旋耕刀軸總成相連接,機架的右側設有地輪,地輪通過驅動鏈輪與肥箱的排肥器軸相連接,肥箱下部設有一排輸肥管,機架后部設有拖板,拖板的寬度與旋耕刀軸總成的寬度相對應,主要應用于農業(yè)耕整地上,如稻麥秸稈根茬的覆蓋還田、耕層施肥和淺層碎土整地等作業(yè)。
【專利說明】秸稈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稻麥秸桿、根茬覆蓋還田,旱耕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利用反轉滅茬旋耕機、雙軸滅茬旋耕機等機具,對收獲后的拋撒在田間的秸桿、根茬直接覆蓋還田,并完成土壤耕整作業(yè),秸桿、根茬在耕層深度范圍與土壤混合,在秸桿、根茬量較大時,還田效果還不能滿足農藝要求;第二種就是利用傳統(tǒng)的犁耕翻埋,還田量、覆蓋深度都能滿足農藝要求,但單一的犁耕作業(yè),由于能耗較大,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傳統(tǒng)的鏵式犁翻耕作業(yè),對秸桿量大、雜草多、韌性大的稻秸桿,容易發(fā)生纏繞現(xiàn)象,影響作業(yè)質量。第三種就是把鏵式犁與旋耕機組合形成的聯(lián)合作業(yè)機具。作業(yè)效率有所提高,但纏繞現(xiàn)象依然沒有解決,機組的縱向尺寸大,穩(wěn)定性差,功能單一,不利于全面推廣和應用。本發(fā)明是一種新型的稻麥秸桿根茬深埋還田、耕層施肥及表土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技術,就是在稻麥輪作地區(qū),通過秸桿、根茬深埋還田一耕后地表條帶施肥一肥料的混合覆蓋和表層土壤的碎土平整等工序,完成稻麥秸桿根茬的機械化還田+種肥撒施+表土細碎平整的作業(yè)。
【發(fā)明內容】
[0003]為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4]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包括懸掛架總成和機架,齒輪箱總成設于機架上,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節(jié)傳動軸與齒輪箱總成相連接,齒輪箱總成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與右側邊鏈輪箱總成相連接,右橫軸與動力輸入方向的垂直方向有一個夾角,右側邊鏈輪箱總成與圓盤犁刀軸總成相連接,機架的左側布置有平衡裝置,平衡裝置用于平衡圓盤犁刀軸總成產生的側向力,齒輪箱總成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與左側鏈輪箱總成相連接,左側鏈輪箱總成與旋耕刀軸總成相連接,旋耕刀軸總成通過旋耕側板與機架相連接,機架的右側設有地輪,地輪通過驅動鏈輪與肥箱的排肥器軸相連接,肥箱下部設有一排輸肥管,一排輸肥管位于旋耕刀軸總成的前部,一組輸肥管的寬度與旋耕刀軸總成的寬度相對應,機架后部設有拖板,拖板的寬度與旋耕刀軸總成的寬度相對應,工作時用拖拉機與其懸掛架總成掛接,拖拉機動力通過動力輸出軸輸出經萬向節(jié)傳動軸進入中間齒輪箱總成,再經變速換向分成左右兩路輸出,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到右側邊鏈輪箱總成,右側邊鏈輪箱總成帶動圓盤犁刀軸旋轉作業(yè),圓盤犁刀軸產生的側向力由左側布置的平衡裝置平衡;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到左側鏈輪箱總成,再經鏈傳動帶動旋耕刀軸總成旋轉作業(yè),布置在右側的地輪,通過驅動鏈輪帶動排肥器軸轉動,肥箱中的肥料,經輸肥管把肥料撒在犁耕后的地面上,經旋耕碎土作業(yè),均勻混入耕層中,完成施肥作業(yè);前部的圓盤犁刀軸總成在機組前進和犁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把土壤翻耕,完成秸桿、根茬的覆蓋還田作業(yè),同時,地輪隨機組轉動,帶動與其相連的驅動鏈輪,驅動排肥器排肥,經輸肥管撒布在耕后的田面上;后部的旋耕刀軸,在機組前進和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完成犁耕土垡的碎土和肥料的混合覆蓋,最后地表經拖板鎮(zhèn)壓整平。
[0005]優(yōu)選地:為了促進秸桿、根茬在土壤中腐熟,對土壤、秸桿等進行殺毒滅菌,在機架的前部設有一組噴灑裝置,噴灑裝置與藥箱相連接,藥箱設于機架上,藥箱上還設有液泵,作業(yè)時,拖拉機帶動機具前進,機架前部的噴灑裝置根據(jù)需要,由駕駛人員在駕駛位置進行控制液泵進行噴灑作業(yè),既方便又快捷。
[0006]優(yōu)選地:為了更好地使人們方便在肥箱中加肥料或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在機架的后部還設有工作平臺,人們可以在工作平臺上面做一些需要做的事情。
[0007]優(yōu)選地:為了減少旋耕功耗,提高碎土質量,旋耕刀軸管采用大直徑(> 100mm),旋耕刀采用小長度的專用旋耕刀,也可選用小回轉半徑的S型標準刀;刀片排列采用4條螺旋線。
[0008]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如下:
[0009]本機采用雙側雙軸動力輸出,雙側鏈傳動或齒輪傳動,結構布置緊湊,操作方便;驅動圓盤犁耕翻耕與施肥旋耕整地相結合,與鏵式犁、牽引式圓盤犁及其聯(lián)合作業(yè)機具相t匕,整機縱向尺寸減小,機組縱向穩(wěn)定性好施肥地輪布置在右側,工作時,地輪走在未耕地上,可保證施肥質量的穩(wěn)定,結構布置方便;旋耕刀軸采用大直徑刀管,小長度專用刀片,多條螺旋線排列,碎土 質量好,功耗小,作業(yè)前進速度與刀軸轉速的匹配好。機具前部增設秸桿根茬腐熟劑或殺毒滅菌劑的噴灑裝置,彌補了同類機具的不足,增加了機具功能,提高了作業(yè)效率,該機可以解決稻麥機械化還田施肥耕整聯(lián)合作業(yè)缺乏適用作業(yè)機具的問題,采用驅動圓盤犁代替鏵式犁耕翻還田,強制驅動的圓盤片,不僅不會纏繞秸桿或雜草,還可以切斷秸桿和雜草,解決了傳統(tǒng)鏵式犁及其聯(lián)合作業(yè)機具的纏繞問題,作業(yè)質量好,機組縱向尺寸小,穩(wěn)定性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發(fā)明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主視圖。
[0011]圖2是本發(fā)明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俯視圖(去掉藥箱、肥箱)。
[0012]圖3是本發(fā)明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的肥箱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是本發(fā)明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俯視圖。
[0014]圖5是本發(fā)明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旋耕刀片展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2、3、4、5 所示
[0016]實施例1
[0017]工作時用拖拉機與其懸掛架總成I掛接,拖拉機動力通過動力輸出軸輸出經萬向節(jié)傳動軸進入中間齒輪箱總成13,再經變速換向分成左右兩路輸出,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16到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帶動圓盤犁刀軸旋轉作業(yè),圓盤犁刀軸產生的側向力由左側布置的平衡裝置19平衡;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17到左側鏈輪箱總成18,再經鏈傳動帶動旋耕刀軸總成7旋轉作業(yè),布置在右側的地輪5,通過驅動鏈輪12帶動排肥器軸轉動,肥箱11中的肥料,經輸肥管6把肥料撒在犁耕后的地面上,經旋耕碎土作業(yè),均勻混入耕層中,完成施肥作業(yè);前部的圓盤犁刀軸總成4在機組前進和犁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把土壤翻耕,完成秸桿、根茬的覆蓋還田作業(yè),同時,地輪5隨機組轉動,帶動與其相連的驅動鏈輪12,驅動鏈輪12驅動排肥器排肥,經輸肥管6撒布在耕后的田面上;后部的旋耕刀軸總成7在機組前進和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完成犁耕土垡的碎土和肥料的混合覆蓋,最后地表經拖板8鎮(zhèn)壓整平。
[0018]實施例2
[0019]工作時用拖拉機與其懸掛架總成I掛接,拖拉機動力通過動力輸出軸輸出經萬向節(jié)傳動軸進入中間齒輪箱總成13,再經變速換向分成左右兩路輸出,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16到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帶動圓盤犁刀軸旋轉作業(yè),圓盤犁刀軸產生的側向力由左側布置的平衡裝置19平衡;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17到左側鏈輪箱總成18,再經鏈傳動帶動旋耕刀軸總成旋轉作業(yè),布置在右側的地輪5,通過驅動鏈輪12帶動排肥器軸轉動,肥箱11中的肥料,經輸肥管6把肥料撒在犁耕后的地面上,經旋耕碎土作業(yè),均勻混入耕層中,完成施肥作業(yè);前部的圓盤犁刀軸總成4在機組前進和犁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把土壤翻耕,完成秸桿、根茬的覆蓋還田作業(yè),同時,地輪5隨機組轉動,帶動與其相連的驅動鏈輪12,驅動鏈輪12驅動排肥器排肥,經輸肥管6撒布在耕后的田面上;后部的旋耕刀軸總成7在機組前進和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完成犁耕土垡的碎土和肥料的混合覆蓋,最后地表經拖板8鎮(zhèn)壓整平,在機架的前部設有一組噴灑裝置3,噴灑裝置3與藥箱14相連接,藥箱14設于機架上,藥箱14上還設有液泵15,作業(yè)時,拖拉機帶動機具前進,機架前部的噴灑裝置3根據(jù)需要,由駕駛人員在駕駛位置進行控制液泵15進行噴灑作業(yè)。
[0020]實施例3
[0021]工作時用拖拉機與其懸掛架總成I掛接,拖拉機動力通過動力輸出軸輸出經萬向節(jié)傳動軸進入中間齒輪箱總成13,再經變速換向分成左右兩路輸出,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16到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帶動圓盤犁刀軸旋轉作業(yè),圓盤犁刀軸產生的側向力由左側布置的平衡裝置19平衡;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17到左側鏈輪箱總成18,再經鏈傳動帶動旋耕刀軸總成旋轉作業(yè),布置在右側的地輪5,通過驅動鏈輪12帶動排肥器軸轉動,肥箱11中的肥料,經輸肥管6把肥料撒在犁耕后的地面上,經旋耕碎土作業(yè),均勻混入耕層中,完成施肥作業(yè);前部的圓盤犁刀軸總成4在機組前進和犁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把土壤翻耕,完成秸桿、根茬的覆蓋還田作業(yè),同時,地輪5隨機組轉動,帶動與其相連的驅動鏈輪12,驅動鏈輪12驅動排肥器排肥,經輸肥管6撒布在耕后的田面上;后部的旋耕刀軸總成7在機組前進和刀軸旋轉的復合作用下,完成犁耕土垡的碎土和肥料的混合覆蓋,最后地表經拖板8鎮(zhèn)壓整平,在機架的前部設有一組噴灑裝置3,噴灑裝置3與藥箱14相連接,藥箱14設于機架上,藥箱14上還設有液泵15,作業(yè)時,拖拉機帶動機具前進,機架前部的噴灑裝置3根據(jù)需要,由駕駛人員在駕駛位置進行控制液泵15進行噴灑作業(yè),在機架的后部還設有工作平臺10,人們可以在工作平臺10上面做一些需要做的事情,旋耕刀軸總成7上的旋耕刀采用小回轉半徑的S型標準刀,刀片排列采用4條螺旋線,有利于提高碎土質量,降低功耗。
[002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
【權利要求】
1.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包括懸掛架總成(I)和機架,其特征在于:齒輪箱總成(13)設于機架上,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節(jié)傳動軸與齒輪箱總成(13)相連接,齒輪箱總成(13)右路通過一對非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右橫軸(16)與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相連接,右橫軸(16)與動力輸入方向的垂直方向有一個夾角,右側邊鏈輪箱總成(2)與圓盤犁刀軸總成(4)相連接,機架的左側布置有平衡裝置(19),平衡裝置(19)用于平衡與圓盤犁刀軸總成(4)產生的側向力,齒輪箱總成(13)左路通過一對正交的齒輪變速換向,經左橫軸(17)與左側鏈輪箱總成(18)相連接,左側鏈輪箱總成(18)與旋耕刀軸總成(7)相連接,旋耕刀軸總成(7)通過旋耕側板(9)與機架相連接,機架的右側設有地輪(5),地輪(5)通過驅動鏈輪(12)與肥箱(11)的排肥器軸相連接,肥箱(11)下部設有一排輸肥管(6),一排輸肥管(6)位于旋耕刀軸總成(7)的前部,一排輸肥管(6)的寬度與旋耕刀軸總成(7)的寬度相對應,機架后部設有拖板(8),拖板(8)的寬度與旋耕刀軸總成(7)的寬度相對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的前部設有一組噴灑裝置(3),噴灑裝置(3)與藥箱(14)相連接,藥箱(14)設于機架上,藥箱(14)上還設有液泵(1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的后部還設有工作平臺(1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秸桿還田施肥整地聯(lián)合作業(y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耕刀軸總成(7)上的旋耕刀 采用小回轉半徑的S型標準刀,刀片采用多條螺旋線方式排列。
【文檔編號】A01B49/06GK104012253SQ201410281243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5日
【發(fā)明者】陳小兵, 朱繼平, 樊家志, 楊斌, 袁棟, 丁艷, 彭卓敏, 夏敏, 姚克恒 申請人:農業(yè)部南京農業(yè)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