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年對曼地亞紅豆杉進行重復原地移植并同時采集其根和葉,移植時切掉主根并噴灑生根劑;通過本方法培育的曼地亞紅豆杉完全失去主根,須根更加發達,且再生能力更強,單株年采集生物量可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0%以上(曼地亞紅豆杉的生物量可以分為地下及地上兩部份,地下部份是指樹根系的生物量;地上部份主要包括枝葉生物量。地下部份、地上保留部份及采集部份生物量各占1/3)。由于曼地亞紅豆杉根部紫杉醇含量是枝葉的3倍以上,因此,按紫杉醇等產品的產量計算可在原有產量的基礎上提高20-30%,可緩解紫杉醇藥源短缺的問題,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原料,降低單位種植成本,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另外,通過每年的重復原地移植,有利于曼地亞紅豆杉原料林的保存率,對生長不好的植株可及時進行更換補植,保證單位面積原料的產量穩定。
【專利說明】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紅豆杉的培育及采集方法,特別涉及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 及采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曼地亞紅豆杉(Taxus madia)原產于美國、加拿大,是一種天然雜交品種,其母本 為東北紅豆杉(T. cuspidata),父本為歐洲紅豆杉(T. bauata),在美國、加拿大生長發展已 有近100年的歷史。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加拿大引種而來。曼地亞紅豆杉為常綠 灌木,生物量十分巨大,生長時間短。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枝葉茂盛,萌發力強,耐修 剪、耐低寒,全國大部分地區均可栽種。曼地亞紅豆杉則是植株各部分均含有紫杉醇,其含 量是國內其他紅豆杉的8-10倍,枝葉含量達0. 03%以上,根系部分可達0. 06%。曼地亞紅 豆杉生長快,年生長最高可60?80cm,生長量是國內紅豆杉(中國紅豆杉、云南紅豆杉等) 的3-7倍。種植3?5年的曼地亞紅豆杉即可采集枝葉用于提煉紫杉醇,且可按年重復采 集。紫杉醇是從紅豆杉的樹干、樹皮、枝葉、樹根中提取的具有紫杉烯環的二萜類化合物,它 的化學結構新穎,是生產抗癌(腫瘤)藥物的重要化工原料。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卵巢 癌、乳腺癌、肺癌和黑色素瘤患者達50萬人以上,每年生產抗癌藥物所需的紫杉醇需用量 在800公斤以上。但是,紅豆杉屬樹種天然資源十分有限,紫杉醇問世以來,世界上的紅豆 杉資源遭到了世界性的毀滅性的破壞。這一嚴重局勢已引起各國林業與環保專家和政府的 高度重視。全世界均把天然紅豆杉全部列為珍稀瀕危一級保護植物,不少國家政府已經采 取限制和禁止砍伐天然的紅豆杉資源,并提倡大力發展人工栽培。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成規 模的大型紅豆杉人工種植基地,我國只有少數幾家有少量的種植基地,紫杉醇生產廠家主 要靠從國外進口紅豆杉樹皮或浸膏生產,產量極少(100公斤左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和 患者的需求。近年,我國新出臺的醫保方案已確定,把抗腫瘤藥列入了基本藥物名錄,即抗 腫瘤藥正式進入公費醫療,大大增加了紫杉醇的用量。曼地亞紅豆杉屬灌木型,萌發力強, 一般造林后3-5年即可開始剪枝提取紫杉醇。在每年秋季11月至次年3月前,按照輪采或 間采的原則進行采集。輪采是指種植滿三年后,在主干上按年循環采集不同的枝葉。間采 是指每兩年采一次,保留主干,其余全部剪掉。采收后應及時對枝葉進行晾曬,晾干后的紅 豆杉枝葉應及時粉碎,并打包保存,注意防火、防水,防霉變。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提高單 株年采集生物量,進而提高紫杉醇等產品的產量,可緩解紫杉醇藥源短缺的問題,利用有限 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原料,降低單位種植成本,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 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0004] 本發明的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每年對曼地亞紅豆杉 進行重復原地移植并同時采集其根和葉,移植時切掉主根并噴灑生根劑;
[0005] 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0006] a.在11月至次年3月前,將種植2-3年生的曼地亞紅豆杉,按正常采集枝葉方式 剪枝,然后就地起苗并將主根及30-40%開始老化的須根剪去,然后對修剪后的根部噴灑生 根劑后原地種植,并收集剪下的根與枝葉;
[0007] b.每年3月下旬曼地亞紅豆杉開始萌動發芽時,進行除草施肥,并在4月、6月、7 月底按12?18kg/畝,15?25kg/畝,27?35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
[0008] c.以后的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前,對該曼地亞紅豆杉按上述方法進行重復原地 移植培育并米集;
[0009] 進一步,步驟a中,選擇海拔800?1800米之間,年降雨1000mm以上,溫度35°C以 下,空氣濕度82%以上;坡度35度以下,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5-6之間,土質疏松, 濾水,透氣性能好,石礫含量少,不積水的沙質土或沙質壤土地塊種植的曼地亞紅豆杉;
[0010] 進一步,步驟a中,所述生根劑為a-奈乙酸、ABT、其他吲哚丁酸、369生根粉中的 一種或多種;
[0011] 進一步,所述a-奈乙酸與ABT需先用酒精溶解,所述a-奈乙酸濃度為500? 1000mg/L,所述 ABT 濃度為 180 ?250mg/L ;
[0012] 進一步,在4月、6月、7月底按15kg/畝,20kg/畝,30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
[0013] 進一步,所述追肥肥料為云南尿素、瀘州尿素中的一種。
[0014]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通過 本方法培育的曼地亞紅豆杉完全失去主根,須根更加發達,且再生能力更強,單株年采集生 物量可在原有基礎上提高10%以上(曼地亞紅豆杉的生物量可以分為地下及地上兩部份, 地下部份是指樹根系的生物量;地上部份主要包括枝葉生物量。地下部份、地上保留部份及 采集部份生物量各占1/3)。由于曼地亞紅豆杉根部紫杉醇含量是枝葉的3倍以上,因此,按 紫杉醇等產品的產量計算可在原有產量的基礎上提高20-30%,可緩解紫杉醇藥源短缺的 問題,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原料,降低單位種植成本,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顯著 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另外,通過每年的重復原地移植,有利于曼地亞紅豆杉 原料林的保存率,對生長不好的植株可及時進行更換補植,保證單位面積原料的產量穩定。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本實施例的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每年對曼地亞紅豆 杉進行重復原地移植并同時采集其根和葉,移植時切掉主根并噴灑生根劑;
[0016] 包括以下步驟:
[0017] a.在11月至次年3月前,將種植2-3年生的曼地亞紅豆杉,按正常采集枝葉方式 剪枝,然后就地起苗并將主根及30-40%開始老化的須根剪去,然后對修剪后的根部噴灑生 根劑后原地種植,并收集剪下的根與枝葉;
[0018] b.每年3月下旬曼地亞紅豆杉開始萌動發芽時,進行除草施肥,并在4月、6月、7 月底按12?18kg/畝,15?25kg/畝,27?35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
[0019] c.以后的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前,對該曼地亞紅豆杉按上述方法進行重復原地 移植培育并米集。
[0020] 本實施例中,步驟a中,選擇海拔800?1800米之間,年降雨1000mm以上,溫度 35°C以下,空氣濕度82%以上;坡度35度以下,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5-6之間,土 質疏松,濾水,透氣性能好,石礫含量少,不積水的沙質土或沙質壤土地塊種植的曼地亞紅 豆杉。
[0021] 本實施例中,步驟a中,所述生根劑為a-奈乙酸、ABT、其他吲哚丁酸、369生根粉 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2] 本實施例中,所述a-奈乙酸與ABT需先用酒精溶解,所述a-奈乙酸濃度為500? 1000mg/L,所述 ABT 濃度為 180 ?250mg/L。
[0023] 本實施例中,在4月、6月、7月底按15kg/畝,20kg/畝,30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
[0024] 本實施例中,所述追肥肥料為云南尿素、瀘州尿素中的一種。
[0025]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闡述。
[0026] 實施例一
[0027] 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前,選擇海拔800?1800米之間,年降雨1000mm以上, 溫度35°C以下,空氣濕度82%以上;坡度35度以下,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5-6之 間,土質疏松,濾水,透氣性能好,石礫含量少,不積水的沙質土或沙質壤土地塊內種植的2 年生曼地亞紅豆杉,按正常采集枝葉方式剪枝,然后就地起苗。
[0028] 2、將所起曼地亞紅豆杉苗木主根及30%開始老化的須根剪去,收集剪下的根清洗 后與枝葉作晾干處理。然后將a-奈乙酸以800mg/L(a-奈乙酸需先用酒精溶解)的水溶液 對修剪后的根部進行噴灑,以噴濕不滴為宜。
[0029] 3、根據起苗地塊土壤肥力情況,適當施入腐熟有機肥等基肥,將基肥與土壤混合 均勻,然后將處理好的曼地亞紅豆杉原地種植,結合實際情況可適當澆少量定根水。
[0030] 4、每年3月下旬曼地亞紅豆杉開始萌動發芽時,分批對其地塊進行除草施肥,并 在4月、6月、7月底按15kg/畝,20kg/畝,30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云南尿素)。
[0031] 5、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前在重復1-4的方法進行原地移植培育采集(即:下一個 11月至次年3月再將上述紅豆杉再進行如上述方法的原地移植培育采集),收集曼地亞枝 葉及根用于提取紫杉醇等產品。
[0032] 實施例二
[0033] 1、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前,選擇海拔800?1800米之間,年降雨1000mm以 上,溫度35°C以下,空氣濕度82%以上;坡度35度以下,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5-6 之間,土質疏松,濾水,透氣性能好,石礫含量少,不積水的沙質土或沙質壤土地塊內種植的 3年生曼地亞紅豆杉,按正常采集枝葉方式剪枝,然后就地起苗。
[0034] 2、將所起曼地亞紅豆杉苗木主根及40%開始老化的須根剪去,收集剪下的根清洗 后與枝葉作晾干處理。然后將濃度為200mg/L (需先用酒精溶解)的ABT水溶液對修剪后 的根部進行噴灑,以噴濕不滴為宜。
[0035] 3、根據起苗地塊土壤肥力情況,適當施入腐熟有機肥等基肥,將基肥與土壤混合 均勻,然后將處理好的曼地亞紅豆杉原地種植,結合實際情況可適當澆少量定根水。
[0036] 4、每年3月下旬曼地亞紅豆杉開始萌動發芽時,分批對其地塊進行除草施肥,并 在4月、6月、7月底按12kg/畝,15kg/畝,27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瀘州尿素。
[0037] 5、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前重復1-4的方法進行培育采集,收集曼地亞枝葉及根用 于提取紫杉醇等產品。
【權利要求】
1. 一種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年對曼地亞紅豆 杉進行重復原地移植并同時采集其根和葉,移植時切掉主根并噴灑生根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 a. 在11月至次年3月前,將種植2-3年生的曼地亞紅豆杉,按正常采集枝葉方式剪枝, 然后就地起苗并將主根及30-40%開始老化的須根剪去,然后對修剪后的根部噴灑生根劑 后原地種植,并收集剪下的根與枝葉; b. 每年3月下旬曼地亞紅豆杉開始萌動發芽時,進行除草施肥,并在4月、6月、7月底 按12?18kg/畝,15?25kg/畝,27?35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 c. 以后的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前,對該曼地亞紅豆杉按上述方法進行重復原地移植 培育并米集。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a中,選擇海拔800?1800米之間,年降雨1000mm以上,溫度35°C以下,空氣濕度 82%以上;坡度35度以下,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PH值5-6之間,土質疏松,濾水,透氣性 能好,石礫含量少,不積水的沙質土或沙質壤土地塊種植的曼地亞紅豆杉。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a中,所述生根劑為a-奈乙酸、ABT、其他吲哚丁酸、369生根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奈乙酸與ABT需先用酒精溶解,所述a-奈乙酸濃度為500?1000mg/L,所述ABT濃 度為 180 ?250mg/L。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4月、6月、7月底按15kg/畝,20kg/畝,30kg/畝的標準施入追肥。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曼地亞紅豆杉生物量的培育及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追肥肥料為云南尿素、瀘州尿素中的一種。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094765SQ201410362725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8日
【發明者】陳從均, 潘先文, 陳大海, 王方洪 申請人:重慶市碚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