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磨機大齒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磨機大齒輪,包括大齒輪,所述大齒輪由兩個半齒輪通過螺栓連接構成,在大齒輪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處兩側分別焊接至少三個絲座,所述絲座均布在所在圓周上,每個絲座配一個調整螺栓;所述調整螺栓的長度長于絲座的厚度。本發明在大齒輪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兩側分別焊接8個絲座,從結構上增加調整塊及調整螺栓,在各個方向上對大齒輪進行徑向調整并定位,替代了原先以鉸制孔來定位,省去了采用鉸制孔定位時復雜的加工工藝,從而實現了大齒輪與筒體的、端蓋軸向中心線的一致,使得傳動更加平穩,延長了大齒輪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磨機正常運轉的要求,降低了能耗及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磨機大齒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磨機的大齒輪,屬于磨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磨機上大齒輪法蘭與端蓋法蘭、筒體法蘭使用螺栓聯接,并用鉸制孔對這三者進行定位,但由于鉸制孔加工較復雜,難以達到要求,且無法校正大齒輪的偏擺和徑向跳動,一方面增加了加工難度,另一方面,無法保證大齒輪、筒體、端蓋的同軸度,造成傳動效率低,嚴重影響了大齒輪的使用壽命和磨機的正常運轉,電能消耗大,浪費能源。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傳動更加平穩的磨機大齒輪。
[0004]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磨機大齒輪,包括大齒輪,所述大齒輪由兩個半齒輪通過螺栓連接構成,在大齒輪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處兩側分別焊接至少三個絲座,所述絲座均布在所在圓周上,每個絲座配一個調整螺栓;所述調整螺栓的長度長于絲座的厚度。
[0005]所述絲座均勻設置有八個。
[0006]有益效果:本發明在大齒輪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兩側分別焊接8個絲座,從結構上增加調整塊及調整螺栓,在各個方向上對大齒輪進行徑向調整并定位,替代了原先以鉸制孔來定位,省去了采用鉸制孔定位時復雜的加工工藝,從而實現了大齒輪與筒體的、端蓋軸向中心線的一致,使得傳動更加平穩,延長了大齒輪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磨機正常運轉的要求,降低了能耗及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發明絲座和調整螺栓的局部放大圖。
[0009]圖中:1大齒輪、2絲座、3調整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具體描述。
[0011]圖1所示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本發明包括大齒輪1,所述大齒輪I由兩個半齒輪通過螺栓連接構成。
[0013]在大齒輪I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處兩側分別設置至少三個絲座2。
[0014]采用焊接方式避免了整體鑄造的工藝復雜性和鑄造該結構的缺陷性。
[0015]所述絲座2均勻設置有八個。
[0016]所述絲座2均布在所在圓周上,在各個方向上對大齒輪進行徑向調整。從而實現了大齒輪與筒體的、端蓋軸向中心線的一致。
[0017]每個絲座2配一個調整螺栓3,當大齒輪與筒體、端蓋連接時,通過這些調整螺栓3對大齒輪I進行徑向調整,從而實現了大齒輪與筒體的、端蓋軸向中心線的一致,調整完成后擰緊調整螺栓,完成對大齒輪的徑向定位,替代了原先以鉸制孔來定位時的加工復雜,且難以達到要求。
[0018]圖2所示為本發明絲座和調整螺栓的局部放大圖。
[0019]所述調整螺栓3的長度長于絲座2的厚度。
[0020]本發明在大齒輪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兩側分別焊接8個絲座,從結構上增加調整塊及調整螺栓,在各個方向上對大齒輪進行徑向調整并定位,替代了原先以鉸制孔來定位,省去了采用鉸制孔定位時復雜的加工工藝,從而實現了大齒輪與筒體的、端蓋軸向中心線的一致,使得傳動更加平穩,延長了大齒輪的使用壽命,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磨機正常運轉的要求,降低了能耗及生產成本。
[0021]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磨機大齒輪,包括大齒輪(I),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齒輪(I)由兩個半齒輪通過螺栓連接構成,在大齒輪(I)聯接法蘭上方的輪緣位置處兩側分別焊接至少三個絲座(2),所述絲座(2)均布在所在圓周上,每個絲座(2)配一個調整螺栓(3),所述調整螺栓(3)的長度長于絲座(2)的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機大齒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絲座(2)均勻設置有八個。
【文檔編號】B02C17/24GK104190506SQ201410363968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8日
【發明者】翟振玲, 宋剛, 馬祥志 申請人: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