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包括:1)選地與整地、2)種子處理、3)適時播種、4)田間管理、5)病蟲害防治,其特征在于:種子先用石灰水浸泡30~40分鐘,再經砂磨處理種皮后,最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與利克菌200倍液以1:1的比例混合拌種;步驟3)適時播種中,播種前機械開深20~25cm,寬8~10cm的播種溝,然后將處理過的種子放于播種溝內,種子下播完成后,用碎石子堆積覆蓋,以恰好壓住種子0.8~1cm為宜,然后覆土2~2.5cm,再用干燥馬糞覆蓋保墑。與現有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相比,本發明以控制土壤溫度,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透水度為目的,不僅降低了黃芪根腐病的發病率,還減少了藥物用量,降低了投資成本。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草藥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 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黃芪為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于山西、黑龍江、遼寧、河 北等省區,是常用中草藥,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近年來,中草藥 以無毒副作用的優點而受到關注,其種植面積也在逐步擴大,黃芪作為常用的中草藥之一, 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也明顯增加。然而,由于不科學、不合理的傳統種植方法導致產量低、品 質差,輕則造成經濟效益差,重則造成經濟損失,對于這些問題,有報道提出了新的種植方 法,提商了廣量和品質。
[0003] 近年來,由于無機肥料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板結,通氣性下降,進而導致黃芪根 腐病的發病率提高,影響了黃芪的產量和質量。針對黃芪根腐病發病的問題,傳統的防治方 法是發病以后在田間噴施殺菌劑或用殺菌劑灌根,而黃芪根腐病發病從根部開始,蔓延至 地上部分時已相當嚴重,若噴施殺菌劑只對地上部分有一定效果,對根部藥物滲透不到的 部位,其病情還會繼續加重;采用殺菌劑灌根的方法進行防治,由于藥物用量大,且采取單 獨、逐個防治的方式,務必增加人工費用,耗時耗力,增加生產成本。總之,黃芪根腐病的傳 統防治方法存在成本高、效果差的問題。鑒于此,專利CN 102144509 A公開了一種黃芪根腐 病預防方法,采用毒沙土進行土壤處理,藥物拌種、種苗蘸根、移栽土地處理等技術方法,達 到了預防黃芩根腐病的目的。然而,該方法在育苗前土壤處理過程中,在播種前5?7天, 用2. 5%敵百蟲粉劑兌細沙土拌成毒沙土施入育苗地0?10cm 土層內,同時用70%甲基 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兌細沙土份拌成毒沙土施入育苗地0?l〇cm 土層內,其毒沙土土層深度 厚,藥物用量大,增加了成本,黃芪種子下播后,其種子將會處于毒沙土層中,其墑肥效果受 到嚴重影響,不利于出苗,并且藥物處理時存在殺死有益菌的缺陷。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黃芪根腐病預防方法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預防黃 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以控制土壤溫度,增加土壤通氣性,提高透水度為重點,播種時,采用 碎石覆蓋種苗,并用通氣性較大的馬糞進行保墑,從而達到預防黃芩根腐病的目的。
[0005]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 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包括:1)選地與整地、2)種子處理、3)適時播 種、4)田間管理、5)病蟲害防治,其特征在于:步驟2)種子處理中,種子先用石灰水浸泡 30?40分鐘,浸泡時以50?100轉/分鐘的速度攪拌,再經砂磨處理種皮后,最后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與利克菌200倍液以1:1的比例混合拌種,所述的拌種藥 液用量為種子的4%,拌勻后用黑膜覆蓋堆悶20?24h。
[0007] 所述的步驟3)適時播種中,播種前機械開深20?25cm,寬8?10cm的播種溝, 然后將處理過的種子放于播種溝內,種子下播完成后,用碎石子堆積覆蓋,以恰好壓住種子 0. 8?lcm為宜,然后覆土 2?2. 5cm,再用干燥馬糞覆蓋保墑。
[0008] 進一步,覆蓋種子所用碎石子先經破碎機破碎至粒徑為0. 5?lcm的均勻顆粒,再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清洗處理。
[0009] 與現有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0010] 1)種子先經石灰水攪拌浸泡,以殺死有害病菌,再經砂磨破殼,最后用藥物浸泡處 理,降低了病菌附著率,進而預防根腐病的發生;
[0011] 2)采用碎石子代替沙土拌種種植,增加了種子土壤層通氣性和透水度,有效控制 溫度、濕度,降低病菌繁殖率;
[0012] 3)采用馬糞覆蓋保墑,既能增加土壤養分含量,又能避免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通 氣性和透水率,提高出苗率和降低病菌繁殖率。
[0013] 4)本發明以碎石子代替沙土拌種種植,其價格成本每噸可節約35元,并且碎石子 較沙土用量少,節約成本更高,對于大面積種植則會節約成本千元以上/畝。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以便于同領域技術人員理 解。
[0015] 實施例1
[0016] 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包括:1)選地與整地、2)種子處理、3)適時播 種、4)田間管理、5)病蟲害防治,具體步驟如下:
[0017] 1)選地與整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向陽干燥的中性 砂質壤土;播前施入底肥,所述的底肥為每畝施家畜糞便250?350kg、尿素10?20kg、磷 酸氫50?60kg、氯化鉀7?8kg、甘松粉10?15kg、百部粉2?3kg、硫酸亞鐵2?3kg ; 耕深25?30cm,作寬1. 2?1. 5m的畦。
[0018] 2)種子處理:選擇優質、健壯的種子,先用石灰水浸泡30?40分鐘,浸泡時以 50?100轉/分鐘的速度攪拌,再經砂磨處理種皮后,最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與利克菌200倍液以1:1的比例混合拌種,所述的拌種藥液用量為種子的4%,拌 勻后用黑膜覆蓋堆悶20?24h。
[0019] 3)適時播種:播種前,按行距25?30cm機械開深20?25cm,寬8?10cm的播種 溝,然后將處理過的種子放于播種溝內,種子下播完成后,用碎石子堆積覆蓋,以恰好壓住 種子0. 8?lcm為宜,然后覆土 2?2. 5cm,再用干燥馬糞覆蓋保墑。
[0020] 4)田間管理
[0021] ①移栽: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濕潤、通風,按行距30?40cm,株距3?4cm定植大田, 種苗移栽后先覆土 1?2cm,再用碎石子覆蓋0. 8?2cm以增加通氣性和透水率,同時防止 碎石子傷苗;
[0022] ②中耕除早:黃苗苗移栽后,及時中耕除早;
[0023] ③追肥:在6月底?7月初,每畝追施磷肥20?25kg、硫酸錳2. 5?4. 5kg、菜籽 餅柏50?70kg、碳酸氫銨5. 0?8. 0kg、磷酸一銨8. 0?9. 0kg、硫酸鉀2. 5?3. 5kg和黃 ?粉 10 ?15kg。
[0024] 5)病蟲害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注意田間通風透光,發病初期可用50%代森銨或 50%多菌靈800?1000倍液噴施防治。
[0025] 為了驗證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際效果,采用本發明
[0026] 方法種植黃芪時,進行了同比對照種植試驗,對照田(傳統種植方法)與試驗田 (本發明技術方案)所有影響因子基本控制在相同范圍內,以便于說明本發明的真實性,歷 經兩年種植期后,統計黃芪根腐病的發病率,其結果見下表1。
[0027] 表1-黃芪苗根腐病發病情況統計結果
[0028]
【權利要求】
1. 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包括:1)選地與整地、2)種子處理、3)適時播種、 4)田間管理、5)病蟲害防治,其特征在于:步驟2)種子處理中,種子先用石灰水浸泡30? 40分鐘,浸泡時以50?100轉/分鐘的速度攪拌,再經砂磨處理種皮后,最后用70%甲基 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與利克菌200倍液以1:1的比例混合拌種,所述的拌種藥液用 量為種子的4%,拌勻后用黑膜覆蓋堆悶20?24h。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 適時播種中,播種前機械開深20?25cm,寬8?10cm的播種溝,然后將處理過的種子放于 播種溝內,種子下播完成后,用碎石子堆積覆蓋,以恰好壓住種子〇. 8?lcm為宜,然后覆土 2?2. 5cm,再用干燥馬糞覆蓋保墑。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一種預防黃芪根腐病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覆蓋種 子所用碎石子先經破碎機破碎至粒徑為〇. 5?lcm的均勻顆粒,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 性粉劑1000倍液清洗處理。
【文檔編號】A01C1/06GK104186146SQ20141040014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4日
【發明者】黎亮 申請人:隴西縣誠信園農牧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