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的有效成分為咯菌腈和大蒜素,助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拉開粉BX、癸酸、硅酸鋁鎂、乙二醇。本發明組合物減輕了植物病原菌對咯菌腈的潛在抗藥性風險,將咯菌腈和大蒜素組合后,二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同時又減少了用藥量,從而使本發明懸浮劑可以廣泛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淳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具體涉及有效成分為咯菌靈和大 蒜素的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屬于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菊花具有防病、治病、保健、鑒賞等功能,菊花入藥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具有疏風、 清熱、明目、解毒功效,菊花及其制劑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療瘡、腫毒、病毒性感冒、高血 壓、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是人們喜愛的保健食品和理想的藥品。同時,菊花又是我國大宗 藥材之一,也是重要的出口藥材品種之一。藥用菊花人工栽培化是中藥材生產的大勢所趨, 中藥材原材料的優質、安全生產是中藥現代化的前提。國外只有日本、美國、韓國和東南亞 等少數國家人工栽培某些中藥材品種,但我國目前人工栽培中藥材品種達300多種,占到 我國藥材市場上流通的500多種常用中藥材的2/3左右。我國已有600多個中藥材種植基 地,種植面積已達600余萬畝。但近年來,我國大陸中藥材出口量僅占全球貿易量的10%左 右,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有效成分欠穩定和藥材中農藥殘留或重金屬含量超標。菊花根腐病 主要影響菊花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根系發育不良、缺株、矮化,嚴重減產,品質下降。
[0003] 咯菌腈是一種非內吸性苯基吡咯類殺菌劑,商品名為適樂時,主要抑菌機制是通 過抑制與葡萄糖磷酰化有關的轉運來抑制菌絲生長,最終導致病菌死亡。咯菌腈對多種子 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效,廣泛應用于多種農作物和果蔬貯藏中 的病害防治。
[0004] 大蒜素(Allicin)是從百合科蔥屬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的鱗莖(大蒜頭)中 提取的一種有機硫化合物,也存在于洋蔥和其他蔥屬植物中。學名二烯丙基硫代亞磺酸酯。 淡黃色油狀液體。沸點80-85°C (0. 2kPa),相對密度1. 112 (20/4°C),折光率1. 561。溶于 乙醇、氯仿或乙醚。水中溶解度2.5%(質量)(KTC ),其水溶液pH值為6. 5,靜置時有油狀 物沉淀物形成。與乙醇,乙醚及苯可互溶。對熱堿不穩定,對酸穩定。由存在于百合科植物 大蒜的鱗莖中,由存在的大蒜氨酸在大蒜酶作用下轉化產生。也存在于蔥的鱗莖中。具有 強烈的大蒜臭,味辣。
【發明內容】
[0005]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該懸浮劑中的 有效成分為咯菌腈和大蒜素。
[0006]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該懸浮劑中的有效成分為咯菌腈和大蒜素,助劑 為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拉開粉BX、癸酸、硅酸鋁鎂、乙二醇。
[0007] 進一步的,所述懸浮劑中,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10%_40%、大蒜素0. 1%_5%、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4%-6%、拉開粉BX 3%-8%、癸酸 0? 3%-0. 6%、硅酸鋁鎂0? 08%-0. 15%、乙二醇0? 5%-1%、去離子水加至100%。
[0008] 更進一步的,所述懸浮劑中,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15%_35%、大蒜素0. 1%-3%、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4. 5%-5. 5%、拉開粉BX 4%-6%、 癸酸0. 3%-0. 5%、硅酸鋁鎂0. 1%-0. 13%、乙二醇0. 6%-0. 9%、去離子水加至100%。
[0009] 更進一步的,所述懸浮劑中,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20%、大蒜素0. 5%、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5%、拉開粉BX 6%、癸酸0. 4%、硅酸鋁鎂 0. 12%、乙二醇1%、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0] 通過常規工藝制備獲得本發明中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本發明的防治時 期為發明初期;本發明的施藥方式為浸莖處理;本發明懸浮劑有效成分的用藥量為10-20 克/畝;優選的,用藥量為12-18克/畝;最優選的,用藥量為15克/畝。
[0011] 本發明組合物減輕了植物病原菌對咯菌腈的潛在抗藥性風險,將咯菌腈和大蒜素 組合后,二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同時又減少了用藥量,從而使本發明懸浮劑可 以廣泛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
【具體實施方式】
[0012]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 更為清楚。但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 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 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0013] 實施例1 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 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20%、大蒜素0. 5%、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5%、拉開粉BX 6%、癸酸0. 4%、硅酸鋁鎂 0. 12%、乙二醇1%、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4] 將上述各成分應用常規農藥加工技術,制成的適合農業上使用的懸浮劑制品。本 實施例中咯菌腈與大蒜素的共毒系數為375. 35。
[0015] 實施例2 -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 咯菌腈11%、大蒜素〇. 6%、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4%、拉開粉BX 5%、癸酸0. 4%、硅酸鋁鎂 0. 15%、乙二醇0. 6%、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6] 將上述各成分應用常規農藥加工技術,制成的適合農業上使用的懸浮劑制品。本 實施例中咯菌腈與大蒜素的共毒系數為375. 35。
[0017] 實施例3 -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 咯菌腈35%、大蒜素0. 3%、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6%、拉開粉BX 7%、癸酸0. 4%、硅酸鋁鎂 0. 1%、乙二醇0. 7%、去離子水加至100%。
[0018] 將上述各成分應用常規農藥加工技術,制成的適合農業上使用的懸浮劑制品。本 實施例中咯菌腈與大蒜素的共毒系數為295. 84。
[0019] 試驗例1本發明對菊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將本發明實施例獲得的懸浮劑、2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0. 5%大蒜素水劑以及清水對 照浸莖處理菊花。藥后30天調查防治效果。防治結果如表1所示: 表1本發明對菊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防治菊花根腐病的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的有效成分為咯菌 腈和大蒜素,助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拉開粉BX、癸酸、硅酸鋁鎂、乙二醇。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10%_40%、大蒜素0. 1%_5%、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4%-6%、拉開粉BX 3%-8%、癸酸 0? 3%-0. 6%、硅酸鋁鎂0? 08%-0. 15%、乙二醇0? 5%-1%、去離子水加至100%。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15%_35%、大蒜素0. 1%-3%、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4. 5%-5. 5%、拉開粉BX 4%-6%、 癸酸0. 3%-0. 5%、硅酸鋁鎂0. 1%-0. 13%、乙二醇0. 6%-0. 9%、去離子水加至100%。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中各原料按質量百分比計: 咯菌腈20%、大蒜素0. 5%、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5%、拉開粉BX 6%、癸酸0. 4%、硅酸鋁鎂 0. 12%、乙二醇1%、去離子水加至100%。
5. 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的用藥時期為發明 初期。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施藥時有效成分的用藥量為 10-20 克 / 畝。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施藥時有效成分的用藥量為 12-18 克 / 畝。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施藥時有效成分的用藥量為 用藥量為15克/畝。
9.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懸浮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浮劑施藥方式為浸莖處理。
【文檔編號】A01N41/02GK104304250SQ20141058561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明者】王洪濤, 段學文, 曲麗君, 權威宇, 朱立平 申請人:山東中大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