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屬于山藥培育【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a)紫山藥塊莖栽種;(b)紫山藥幼苗準備;(c)紫山藥幼苗扦插;(d)紫山藥幼苗生長;(e)紫山藥收獲。本發明栽種紫山藥采用割苗扦插,保溫保濕及噴灑農藥促幼苗生根發芽,有效保證了紫山藥的育苗產量及育苗栽培的質量,對切割后的紫山藥幼苗進行篩檢,保證了紫山藥后期生長質量,通過調整扦插棚內土壤的溫濕度,保證塊莖盡快的發芽育苗,在幼苗生長階段,合理用肥,有效提高了紫山藥的繁殖系數,山藥幼苗生長過程中,通過多次、適量施肥,為幼苗生長提供連續、適效的肥料支持,保證紫山藥苗成活率和成活質量,切實促進了紫山藥的繁殖與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屬于山藥培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紫山藥也稱“紫人參”,以其肥大的塊根或圓柱狀根供食用,紫山藥富含花青素,用途廣泛,既可作餐桌上的佳肴,又可作保健藥材,經常食用紫山藥,可以降低血壓、血糖,抗衰益壽,健腦補智,增強人體免疫力。徐農紫藥作為紫山藥的一個新品種,其繁殖培育方式無法像普通白山藥那樣,通過自身結山藥豆來提純復壯其優良性狀。目前紫山藥種植均為塊莖切塊繁殖,其繁殖系數僅為10-15倍,極大地限制了紫山藥的繁殖與推廣,且培育后的紫山藥苗成活率和成活質量較差。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通過山藥塊莖切塊繁殖,繁殖系數升高至25-40倍,繁育后的紫山藥幼苗成活率和成活質量提高,有效促進了紫山藥的繁殖與推廣。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5](a)紫山藥塊莖栽種:4月6-10號,選取重量為60_70g/塊的徐農紫藥塊莖,用濃度為600ppm的生根粉5號藥液浸泡80-100S,塊莖完全浸入藥液面以下3-5cm,取出后晾干表面,將紫山藥塊莖栽種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農家肥的細土或營養土組成,土壤整體濕度適宜,將紫山藥塊莖按頭上尾下的方式栽種,每段塊莖栽種空間為20X20cm2,栽后覆土厚
3-5cm,栽種時均勻噴灑水量200-300ml,以后每隔7天對苗床均勻噴灑水量150_200ml至4月底;
[0006](b)紫山藥幼苗準備:5月10-25號,對栽種后的苗床噴灑多效唑粉劑6-7.5g/畝,每隔5天噴灑I次,連續噴灑3次,待紫山藥幼苗長至20-25cm后貼地面切下,按照相同的方式,定期噴灑多效唑粉劑,待幼苗長度合適后,割苗,反復進行噴藥、割苗4-5周期;
[0007](c)紫山藥幼苗扦插:篩檢、丟棄無展開葉、瘦弱、有蟲蛀的紫山藥幼苗,將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低于28°C后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每根幼苗扦插栽種空間為25X 25cm2,幼苗扦插后對幼苗枝葉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1.5-3.5kg/畝,間隔10天后,再次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0.5-2kg/畝,通過在扦插棚上加蓋薄膜、干草以及棚內采用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控溫,調節白天溫度為25-30°C,夜晚溫度為22-25°C,濕度恒定控制在85-90% ;
[0008](d)紫山藥幼苗生長:6月10-15號,對栽種的幼苗葉面上噴灑多效唑粉劑24-40g/畝,間隔10-15天后再次對幼苗葉面噴灑多效唑粉劑50-80g/畝,促進紫山藥根部生長發育,6月20號后,每天早上10點之后、下午3點之前,打開扦插棚上覆蓋的薄膜、干草,確保紫山藥幼苗可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到9月20號之后,去掉棚上的薄膜、干草,使幼苗自由正常生長;在6月10-9月20號之間,通過扦插棚上的薄膜、干草與棚內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維持棚中溫度為25-28°C,濕度為85-90%,促進山藥莖葉生長發育,9月20-22號,對紫山藥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1:1混合組成的溶液25kg/畝,5天后,再次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2:1混合組成的溶液15kg/畝,促進山藥生長;
[0009](e)紫山藥收獲:10月15-30號,紫山藥成熟后將紫山藥薯挖出,晾干表面后置于溫度為10-15°C,濕度適宜的室內儲藏。
[0010]進一步,步驟(C)中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為25_28°C時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I)對紫山藥幼苗采用割苗扦插,保溫保濕及噴灑農藥促幼苗生根發芽,有效保證了紫山藥的育苗產量及育苗栽培的質量,不需使用架材,顯著降低了育苗場地設施投入成本;(2)本發明對切割后的紫山藥幼苗進行合理篩檢,改變了傳統育苗時挑選剪壯苗導致的效率低下,采用先切割再篩檢,便于幼苗的生長更替,利于選取健康、粗壯的幼苗栽培,保證了紫山藥后期生長質量;(3)本發明通過塊莖栽種,合理設計山藥塊莖的生長空間,通過扦插棚上加蓋薄膜、干草及棚內的噴霧降溫方式,調整土壤的溫濕度,保證塊莖盡快的發芽育苗,在幼苗生長階段,合理用肥,有效提高了紫山藥的繁殖系數,山藥幼苗生長過程中,通過多次、適量施肥,為幼苗生長提供連續、適效的肥料支持,保證紫山藥苗成活率和成活質量,切實促進了紫山藥的繁殖與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3]實施例一
[0014]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5](a)紫山藥塊莖栽種:4月6-10號,選取重量為60g/塊的徐農紫藥塊莖,用濃度為600ppm的生根粉5號藥液浸泡80s,塊莖完全浸入藥液面以下3cm,取出后晾干表面,將紫山藥塊莖栽種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農家肥的細土或營養土組成,土壤整體濕度適宜,將紫山藥塊莖按頭上尾下的方式栽種,每段塊莖栽種空間為20 X 20cm2,栽后覆土厚3-5cm,栽種時均勻噴灑水量200-300ml,以后每隔7天對苗床均勻噴灑水量150_200ml至4月底;
[0016](b)紫山藥幼苗準備:5月10-25號,對栽種后的苗床噴灑多效唑粉劑6g/畝,每隔5天噴灑I次,連續噴灑3次,待紫山藥幼苗長至20-25cm后貼地面切下,按照相同的方式,定期噴灑多效唑粉劑,待幼苗長度合適后,割苗,反復進行噴藥、割苗4-5周期;
[0017](c)紫山藥幼苗扦插:篩檢、丟棄無展開葉、瘦弱、有蟲蛀的紫山藥幼苗,將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低于28°C后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每根幼苗扦插栽種空間為25 X 25cm2,幼苗扦插后對幼苗枝葉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1.5kg/畝,間隔10天后,再次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0.5kg/畝,通過在扦插棚上加蓋薄膜、干草以及棚內采用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控溫,調節白天溫度為25-30°C,夜晚溫度為22-25°C,濕度恒定控制在85-90% ;
[0018](d)紫山藥幼苗生長:6月10-15號,對栽種的幼苗葉面上噴灑多效唑粉劑24g/畝,間隔10天后再次對幼苗葉面噴灑多效唑粉劑50g/畝,促進紫山藥根部生長發育,6月20號后,每天早上10點之后、下午3點之前,打開扦插棚上覆蓋的薄膜、干草,確保紫山藥幼苗可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到9月20號之后,去掉棚上的薄膜、干草,使幼苗自由正常生長;在6月10-9月20號之間,通過扦插棚上的薄膜、干草與棚內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維持棚中溫度為25-28°C,濕度為85-90 %,促進山藥莖葉生長發育,9月20-22號,對紫山藥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1:1混合組成的溶液25kg/畝,5天后,再次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2:1混合組成的溶液15kg/畝,促進山藥生長;
[0019](e)紫山藥收獲:10月15-30號,紫山藥成熟后將紫山藥薯挖出,晾干表面后置于溫度為10-15°C,濕度適宜的室內儲藏。
[0020]通過本發明方法育苗的繁殖系數為35倍,生根率、成活率和結薯率均在83.6%以上。
[0021]實施例二
[0022]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3](a)紫山藥塊莖栽種:4月6-10號,選取重量為70g/塊的徐農紫藥塊莖,用濃度為600ppm的生根粉5號藥液浸泡100s,塊莖完全浸入藥液面以下5cm,取出后晾干表面,將紫山藥塊莖栽種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農家肥的細土或營養土組成,土壤整體濕度適宜,將紫山藥塊莖按頭上尾下的方式栽種,每段塊莖栽種空間為20 X 20cm2,栽后覆土厚3-5cm,栽種時均勻噴灑水量200-300ml,以后每隔7天對苗床均勻噴灑水量150_200ml至4月底;
[0024](b)紫山藥幼苗準備:5月10-25號,對栽種后的苗床噴灑多效唑粉劑7.5g/畝,每隔5天噴灑I次,連續噴灑3次,待紫山藥幼苗長至20-25cm后貼地面切下,按照相同的方式,定期噴灑多效唑粉劑,待幼苗長度合適后,割苗,反復進行噴藥、割苗4-5周期;
[0025](C)紫山藥幼苗扦插:篩檢、丟棄無展開葉、瘦弱、有蟲蛀的紫山藥幼苗,將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為25-28°C后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每根幼苗扦插栽種空間為25 X 25cm2,幼苗扦插后對幼苗枝葉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3.5kg/畝,間隔10天后,再次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2kg/畝,通過在扦插棚上加蓋薄膜、干草以及棚內采用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控溫,調節白天溫度為25-30°C,夜晚溫度為22-25°C,濕度恒定控制在85-90% ;
[0026](d)紫山藥幼苗生長:6月10-15號,對栽種的幼苗葉面上噴灑多效唑粉劑40g/畝,間隔15天后再次對幼苗葉面噴灑多效唑粉劑80g/畝,促進紫山藥根部生長發育,6月20號后,每天早上10點之后、下午3點之前,打開扦插棚上覆蓋的薄膜、干草,確保紫山藥幼苗可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到9月20號之后,去掉棚上的薄膜、干草,使幼苗自由正常生長;在6月10-9月20號之間,通過扦插棚上的薄膜、干草與棚內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維持棚中溫度為25-28°C,濕度為85-90 %,促進山藥莖葉生長發育,9月20-22號,對紫山藥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1:1混合組成的溶液25kg/畝,5天后,再次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2:1混合組成的溶液15kg/畝,促進山藥生長;
[0027](e)紫山藥收獲:10月15-30號,紫山藥成熟后將紫山藥薯挖出,晾干表面后置于溫度為10-15°C,濕度適宜的室內儲藏。
[0028]通過本發明方法育苗的繁殖系數為25倍,生根率、成活率和結薯率均在84.2%以上。
[0029]實施例三
[0030]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1](a)紫山藥塊莖栽種:4月6-10號,選取重量為65g/塊的徐農紫藥塊莖,用濃度為600ppm的生根粉5號藥液浸泡90s,塊莖完全浸入藥液面以下4cm,取出后晾干表面,將紫山藥塊莖栽種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農家肥的細土或營養土組成,土壤整體濕度適宜,將紫山藥塊莖按頭上尾下的方式栽種,每段塊莖栽種空間為20 X 20cm2,栽后覆土厚3-5cm,栽種時均勻噴灑水量200-300ml,以后每隔7天對苗床均勻噴灑水量150_200ml至4月底;
[0032](b)紫山藥幼苗準備:5月10-25號,對栽種后的苗床噴灑多效唑粉劑7g/畝,每隔5天噴灑I次,連續噴灑3次,待紫山藥幼苗長至20-25cm后貼地面切下,按照相同的方式,定期噴灑多效唑粉劑,待幼苗長度合適后,割苗,反復進行噴藥、割苗4-5周期;
[0033](C)紫山藥幼苗扦插:篩檢、丟棄無展開葉、瘦弱、有蟲蛀的紫山藥幼苗,將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低于28°C后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每根幼苗扦插栽種空間為25 X 25cm2,幼苗扦插后對幼苗枝葉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2.5kg/畝,間隔10天后,再次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Ikg/畝,通過在扦插棚上加蓋薄膜、干草以及棚內采用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控溫,調節白天溫度為25-30°C,夜晚溫度為22-25°C,濕度恒定控制在85-90% ;
[0034](d)紫山藥幼苗生長:6月10-15號,對栽種的幼苗葉面上噴灑多效唑粉劑30g/畝,間隔12天后再次對幼苗葉面噴灑多效唑粉劑65g/畝,促進紫山藥根部生長發育,6月20號后,每天早上10點之后、下午3點之前,打開扦插棚上覆蓋的薄膜、干草,確保紫山藥幼苗可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到9月20號之后,去掉棚上的薄膜、干草,使幼苗自由正常生長;在6月10-9月20號之間,通過扦插棚上的薄膜、干草與棚內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維持棚中溫度為25-28°C,濕度為85-90 %,促進山藥莖葉生長發育,9月20-22號,對紫山藥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1:1混合組成的溶液25kg/畝,5天后,再次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2:1混合組成的溶液15kg/畝,促進山藥生長;
[0035](e)紫山藥收獲:10月15-30號,紫山藥成熟后將紫山藥薯挖出,晾干表面后置于溫度為10-15°C,濕度適宜的室內儲藏。
[0036]通過本發明方法育苗的繁殖系數為40倍,生根率、成活率和結薯率均在83.8%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紫山藥塊莖栽種:4月6-10號,選取重量為60-70g/塊的徐農紫藥塊莖,用濃度為600ppm的生根粉5號藥液浸泡80-100S,塊莖完全浸入藥液面以下3-5cm,取出后晾干表面,將紫山藥塊莖栽種在苗床上,苗床由加入農家肥的細土或營養土組成,土壤整體濕度適宜,將紫山藥塊莖按頭上尾下的方式栽種,每段塊莖栽種空間為20 X 20cm2,栽后覆土厚3-5cm,栽種時均勻噴灑水量200-300ml,以后每隔7天對苗床均勻噴灑水量150_200ml至4月底; (b)紫山藥幼苗準備:5月10-25號,對栽種后的苗床噴灑多效唑粉劑6-7.5g/畝,每隔5天噴灑I次,連續噴灑3次,待紫山藥幼苗長至20-25cm后貼地面切下,按照相同的方式,定期噴灑多效唑粉劑,待幼苗長度合適后,割苗,反復進行噴藥、割苗4-5周期; (c)紫山藥幼苗扦插:篩檢、丟棄無展開葉、瘦弱、有蟲蛀的紫山藥幼苗,將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低于28°C后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每根幼苗扦插栽種空間為25X 25cm2,幼苗扦插后對幼苗枝葉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1.5-3.5kg/畝,間隔10天后,再次噴灑噴灑生根粉5號藥液0.5-2kg/畝,通過在扦插棚上加蓋薄膜、干草以及棚內采用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控溫,調節白天溫度為25-30°C,夜晚溫度為22-25°C,濕度恒定控制在85-90% ; (d)紫山藥幼苗生長:6月10-15號,對栽種的幼苗葉面上噴灑多效唑粉劑24-40g/畝,間隔10-15天后再次對幼苗葉面噴灑多效唑粉劑50-80g/畝,促進紫山藥根部生長發育,6月20號后,每天早上10點之后、下午3點之前,打開扦插棚上覆蓋的薄膜、干草,確保紫山藥幼苗可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到9月20號之后,去掉棚上的薄膜、干草,使幼苗自由正常生長;在6月10-9月20號之間,通過扦插棚上的薄膜、干草與棚內噴霧降溫的方式,協調維持棚中溫度為25-28°C,濕度為85-90%,促進山藥莖葉生長發育,9月20-22號,對紫山藥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1:1混合組成的溶液25kg/畝,5天后,再次噴灑由DA-6與蕓醇乳粉按2:1混合組成的溶液15kg/畝,促進山藥生長; (e)紫山藥收獲:10月15-30號,紫山藥成熟后將紫山藥薯挖出,晾干表面后置于溫度為10-15°C,濕度適宜的室內儲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紫山藥育苗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c)中完好的幼苗在下午氣溫為25-28°C時栽種于撒有農家肥的扦插棚中。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221669SQ201410439120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葛建, 徐靜 申請人: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