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粒裝置的排出秸稈處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脫粒裝置的排出秸稈處理裝置。在具有切斷裝置的排出秸稈處理裝置的內部減少排出秸稈的堵塞,提高脫粒作業的能效。該脫粒裝置的排出秸稈處理裝置具有在左右方向的旋轉軸(54A)上具備多個旋轉刀(51)的切斷裝置(50),并安裝在脫粒裝置(3)的后部,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鄰接設置的3個旋轉刀(51),在以該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并且,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成列配置,該旋轉刀(51)的列在以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配置3列。并且,在旋轉軸(54A)的下方具備定刀片(52),從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看,該定刀片(52)與旋轉刀(51)的旋轉軌跡重合。
【專利說明】脫粒裝置的排出秸稈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安裝在收割機所裝載的脫粒裝置的后部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以往的的脫粒裝置的后部,為了將脫粒后的排出秸桿切斷排出而設有內置切斷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
[0003]該切斷裝置將具備旋轉刀的旋轉軸軸架于上部,在與該旋轉刀相對的下方的部位具備可在立起姿態以及倒伏姿態之間自由轉換的定刀片。
[0004]并且,作為這樣的切斷裝置,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在以切斷裝置的旋轉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4枚旋轉刀的技術。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 - 178250號公報實用新型內容
[0008]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9]但是,如上所述,以往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所具備的切斷裝置,是在以旋轉軸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4枚旋轉刀的構成,因此從旋轉軸的軸心方向看,各旋轉刀之間的空間狹窄。
[0010]因此,在向切斷裝置的排出秸桿取入量(切斷裝置的容積)小、從脫粒裝置的后部向排出秸桿處理裝置投入大量排出秸桿時,具有排出秸桿在該排出秸桿處理裝置的內部容易堵塞、脫粒作業的能效降低的問題。
[001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減少排出秸桿在具有切斷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的內部堵塞,提聞脫粒作業的能效。
[0012]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3]解決上述課題的本實用新型如下。
[0014]方案I所述的實用新型,是一種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具有在左右方向的旋轉軸54A上具備多個旋轉刀51的切斷裝置50,并安裝在脫粒裝置3的后部,在上述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鄰接設置的3個旋轉刀51,在以該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
[0015]方案2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I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上述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成列配置,該旋轉刀51的列在以上述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配置3列。
[0016]方案3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2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上述配置3列的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錯開位置配置。
[0017]方案4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I或2或3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在上述旋轉軸54A的下方具備定刀片52,從上述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看,該定刀片52與上述旋轉刀51的旋轉軌跡重合。
[0018]方案5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4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構成為在上述切斷裝置50的左右的側板50A、50B之間軸支撐擺動軸56,上述定刀片52固定在該擺動軸56上,通過該擺動軸56的擺動操作來轉換定刀片52的立起姿態。
[0019]方案6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I或2或3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在上述旋轉軸54A側的部位具備裝卸自由地安裝旋轉刀51的基部的安裝部55。
[0020]方案7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6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在支撐于上述旋轉軸54A外側的圓筒狀的外側旋轉軸54C的外周面上,具備裝卸自由地安裝上述旋轉刀51的安裝部55。
[0021]方案8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I或2或3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在上述切斷裝置50的后部設置將在該切斷裝置50的內部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而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室70,該排出室70包括前側排出室71、和安裝在該前側排出室71的后部的后側排出室72,該前側排出室71安裝有對在上述切斷裝置50的內部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的擴散導向部73。
[0022]方案9所述的實用新型,是方案8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上述前側排出室71的下面開放,在形成該前側排出室71的上面的上側板71A的下面安裝上述擴散導向部73,上述后側排出室72的下面開放,形成該后側排出室72的右側面的右側板72C,在俯視時為從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向左側傾斜地設置。
[0023]實用新型的效果
[0024]根據方案I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鄰接設置的3個旋轉刀51,在以該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因此能夠將從脫粒裝置3排出的排出秸桿取入該3個旋轉刀51之間并且效率良好地切斷而向外部排出,在排出秸桿處理裝置的內部難以發生排出秸桿的堵塞,脫粒作業的能效提高。
[0025]根據方案2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I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成列配置,該旋轉刀51的列在以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配置3列,因此能夠將從脫粒裝置3排出的排出秸桿取入該3列的旋轉刀54A之間并且能效良好地切斷。
[0026]根據方案3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2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配置3列的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錯開位置配置,因此能夠將取入的排出秸桿較短地切斷。
[0027]根據方案4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I或2或3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在旋轉軸54A的下方具備定刀片52,從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看,定刀片52與旋轉刀51的旋轉軌跡重合,因此能夠在旋轉刀51與定刀片52之間將排出秸桿良好地切斷。
[0028]根據方案5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4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構成為在切斷裝置50的左右的側板50A、50B之間軸支撐擺動軸56,定刀片52固定在該擺動軸56上,通過該擺動軸56的擺動操作來轉換定刀片52的立起姿態,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定刀片52的立起姿態的轉換。
[0029]根據方案6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I或2或3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在旋轉軸54A側的部位具備裝卸自由地安裝旋轉刀51的基部的安裝部55,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旋轉刀51的換裝。
[0030]根據方案7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6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在支撐于旋轉軸54A外側的圓筒狀的外側旋轉軸54C的外周面上,具備裝卸自由地安裝旋轉刀51的安裝部55,因此排出秸桿向旋轉軸54A上的卷纏減少。
[0031]根據方案8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I或2或3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在切斷裝置50的后部設置將在該切斷裝置50的內部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而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室70,該排出室70包括前側排出室71、和安裝在該前側排出室71的后部的后側排出室72,前側排出室71安裝有對在切斷處理室50的內部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的擴散導向部73,因此能夠將通過切斷裝置50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通過擴散導向部73進行擴散而排出。
[0032]根據方案9所述的實用新型,在方案8所述的實用新型的效果基礎上,前側排出室71的下面開放,在形成該前側排出室71的上面的上側板71A的下面安裝擴散導向部73,后側排出室72的下面開放,形成該后側排出室72的右側面的右側板72C,在俯視時為從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向左側傾斜地設置,因此能夠將通過切斷裝置50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通過擴散導向部73擴散,通過右側板72C向左側引導并排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為聯合收割機的主視圖。
[0034]圖2為聯合收割機的左側視圖。
[0035]圖3為聯合收割機的后視圖。
[0036]圖4為將脫粒裝置沿前后方向縱剖表示的左側圖。
[0037]圖5為脫粒滾筒(扱胴)的左側視圖。
[0038]圖6為排出秸桿處理裝置的左側視圖。
[0039]圖7為將排出秸桿處理裝置沿前后方向縱剖表示的左側圖。
[0040]圖8為將排出秸桿處理裝置沿左右方向縱剖表示的主視圖。
[0041]圖9為將排出秸桿處理裝置沿左右方向縱剖表示的后視圖。
[0042]圖10為中側導向部的俯視圖。
[0043]圖11為將脫粒裝置的后部沿前后方向局部縱剖表示的左側圖。
[0044]圖12為將脫粒裝置的重要部分的局部以剖面表示的后視圖。
[0045]圖13 Ca)為排出秸桿處理裝置的俯視圖,圖13 (b)為后視圖。
[0046]圖中,3:脫粒裝置;50:切斷裝置;50A:左側板;50B:右側板;51:旋轉刀;52:定刀片;54A:旋轉軸;54C:外側旋轉軸;55:安裝部;56:擺動軸;70:排出室;71:前側排出室;71A:上側板;72:后側排出室;72C:右側板;73:擴散導向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7]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通用聯合收割機進行說明。
[0048]如圖1?圖3所示,通用聯合收割機在機體框架I的下側設置用于在土壤面上行駛的由左右一對的履帶構成的行駛裝置2,在機體框架I的上側設置進行脫粒、分選的脫粒裝置3,在脫粒裝置3的前側設有收獲田地的莖桿的收割前處理裝置4。通過脫粒裝置3脫粒、分選的種子粒貯存在脫粒裝置3的右側設置的箱體5中,貯存的種子粒通過由揚谷筒和橫送筒構成的排出筒7向外部排出。并且,在箱體5的前側設置供操縱者搭乘的操縱部6,在該操縱部6上設置操縱席6a和操縱裝置(省略圖示),在操縱席6a的下側裝載有發動機(省略圖示)。在該發動機上連接有對經第I空氣濾清器IOOA過濾了的外部空氣進行再過濾的第2空氣濾清器100B。第I空氣濾清器100A經由通氣管支撐在第2空氣濾清器100B的上部。
[0049](收割前處理裝置)
[0050]收割前處理裝置4相對于鏟斗狀的框架4Z構成為具備:扒摟裝置4A、橫割刀裝置4B、運禾螺旋裝置4C、送料器罩4D。并且,為了切斷在運禾螺旋裝置4C的上方相互纏繞的莖桿而也可以將縱割刀裝置(省略圖示)安裝于運禾螺旋裝置4C的左側。
[0051]扒摟裝置4A是將倒伏的莖桿、莖高較低的莖桿(例如大豆或蕎麥)、莖高較高的莖桿(例如油菜)扒摟入運禾螺旋裝置4C的裝置,具備卡定莖桿的多個卡定桿,形成為與運禾螺旋裝置4C的全寬度大致相同寬度,在運禾螺旋裝置4C的上側設置。
[0052]橫割刀裝置4B是將通過扒摟裝置4A扒摟的莖桿的根部切斷的裝置,在運禾螺旋裝置4C的前側下部設置,在側視時為從前側向后側平緩地后上傾斜地配置。
[0053]運禾螺旋裝置4C是將通過橫割刀裝置4B切斷了的莖桿的上部向在運禾螺旋裝置4C的左側后部開口的送入口的前方集聚而向送料器罩4D交接的裝置。該運禾螺旋裝置4C設置在送料器罩4D的前方,在桶狀的框架4Z的左右的側壁之間,驅動旋轉自由地進行軸支撐。并且,在框架4Z的左右的側壁的前端部,分別安裝有左右的分禾器4 E。 [0054]送料器罩4D是將從運禾螺旋裝置4C交接的稻、麥、大豆、蕎麥的莖桿向脫粒裝置3提升搬送的裝置,設置在運禾螺旋裝置4C與脫粒裝置3之間。
[0055](脫粒裝置)
[0056]如圖4所示,脫粒裝置3在上部具備進行莖桿的脫粒的脫粒室10,在脫粒室10的下側具備進行脫粒完了的種子粒的分選的分選室20,在分選室20的后側具備對從脫粒室
10排出的排出秸桿或從分選室20排出的桿屑類進行切斷的切斷裝置50。在該切斷裝置50的后側具備將通過切斷裝置50切斷了的排出秸桿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室70。由該切斷裝置50以及排出室70形成排出秸桿處理裝置101。
[0057](脫粒室)
[0058]在脫粒室10的前板IOA與后板IOC上,分別旋轉自由地軸支撐架設脫粒滾筒11的脫粒滾筒軸12的前后兩端部,在脫粒室10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具備的圓弧狀的中板IOB上,支撐有在脫粒滾筒11的下側張緊設置的脫粒網11A。
[0059]通過脫粒室10進行了脫粒處理的排出秸桿,通過脫粒滾筒11的旋轉、后述的排塵導向部(送塵力' ^卜'')42被向后方搬送引導之后,從脫粒室10的排出口 IOD向外部排出。并且,圖12的圓弧狀的箭頭示出脫粒滾筒11的旋轉方向,在后視時,脫粒滾筒11向逆時針方向旋轉。
[0060]如圖5所示,脫粒滾筒11構成為具備:通過焊接固定安裝在脫粒滾筒軸12的前端部的前部支撐部件13 ;在脫粒滾筒軸12的前側部固定安裝的中間部支撐部件14 ;在脫粒滾筒軸12的后端部固定安裝的后部支撐部件15 ;前部的圓錐臺狀的取入螺旋部16 ;和后部的筒部17。
[0061]為了將從送料器罩4D的終端部供給的莖桿向后方取入,在取入螺旋部16的外周面上卷繞搬送螺旋16a,為了提高搬送螺旋16a的剛性,在搬送螺旋16a的非搬送作用面上,沿周向以規定的間隔焊接有三角形狀的肋部16B。并且,取入螺旋部16的終端部,與筒部17的前端部通過焊接而一體化。
[0062]在筒部17的外周面上,將沿前后方向通過焊接固定安裝多個第I脫粒齒18A的由鋼材制成的板狀的第I板18、與沿前后方向固定安裝多個第2脫粒齒19A的由鋼材制成的板狀的第2板19在周向上保持60度的間隔交替地設置。并且,也能夠將直立設置有第I脫粒齒18A的第I板18、與直立設置有第2脫粒齒19A的第2板19在周向上保持45度的間隔交替地設置。
[0063]在筒部17的外周面上鄰接安裝的第I板18的第I脫粒齒18A的間隔、與第2板19的第2脫粒齒19A的間隔,為了防止所供給的莖桿在脫粒齒18、19上纏繞、提高脫粒性能、高效地進行向后方搬送莖桿,使第2脫粒齒19A的間隔是相對于第I脫粒齒18A的間隔為2倍的間隔,使第I脫粒齒18A與第2脫粒齒19A的相位相差1/2相位(1/2間隔),在側視時第I脫粒齒18A與第2脫粒齒19A相互不重疊。并且,也可以使第2脫粒齒19A的間隔是相對于第I脫粒齒18A的間隔為3倍、4倍的間隔。
[0064]第I脫粒齒18A與第2脫粒齒19A,為了防止所供給的莖桿的纏繞導致的脫粒性能降低,優選形成為圓柱狀。并且,第I脫粒齒18A與第2脫粒齒19A,相對于脫粒滾筒11的旋轉方向具有約10度的后掠角,分別在第I板18與第2板19上固定安裝。并且,為了通過脫粒滾筒11的前側部提高脫粒性能、通過脫粒滾筒11的后側部提高莖桿的搬送性能,優選設定為與第I板18與第2板19上的比上述中間部支撐部件14靠近前側的部位上固定安裝的第I脫粒齒18A以及第2脫粒齒19A的后掠角相比,使第I板18與第2板19上的比上述中間部支撐部件14靠近后側的部位上固定安裝的第I脫粒齒18A以及第2脫粒齒19A的后掠角較大。
[0065]在脫粒室10的上部設有在內面上并設多個排塵導向部42的脫粒滾筒蓋40。為了調節向后方的莖桿搬送作用,能夠通過對旋轉桿46進行擺動操作而對排塵導向部42的傾斜角度進行變更。
[0066]各排塵導向部42,旋轉自由地支撐在排塵導向部42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上設置的上下方向的軸43上,各排塵導向部42的左側上部,通過前后延伸的聯結桿44相互聯結。聯結桿44的前部軸支撐在從軸45的下部沿左右方向延伸設置的臂(省略圖示)上,軸45旋轉自由地支撐在脫粒滾筒蓋40的外面上設置的支撐部件47上,在軸45的上部固定有旋轉桿46。
[0067](分選室)
[0068]在脫粒室10的下側,設有用于將從脫粒室10漏下的脫粒處理物分選為種子粒和桿屑的分選室20。在分選室20的上部設置擺動分選裝置21,在分選室20的下部從前側朝向后側設置有:向擺動分選裝置21輸送分選風的風選機(唐箕)25 ;對從擺動分選裝置21漏下的種子粒進行回收的I號受流槽(受樋)28 ;對從擺動分選裝置21漏下的附著有枝梗的種子粒進行回收的2號受流槽29。并且,通過I號受流槽28回收的種子粒向箱體5移送,通過2號受流槽29回收的種子粒向脫粒滾筒11的前部移送,再通過脫粒滾筒11進行脫粒處理。
[0069]擺動分選裝置21構成為具備:在風選機25的上側配置的移送擱架22 ;在移送擱架22的下游側配置的篩網(sieve) 23 ;進而在篩網23的下游側配置的秸桿架(strawrack) 24。
[0070]移送擱架22只要能夠將從脫粒室10漏下的種子粒向在下游側配置的篩網23移送即可,可以使移送擱架22的后部向后下傾斜,或者在移送擱架22的上面上設置突起或凹凸。
[0071]篩網23是對從移送擱架22移送的種子粒或脫粒室10直接漏下的種子粒和桿屑的異物進行分選的篩,將以下游側較高的方式傾斜的由薄板狀體構成的固定篩網部件在擺動分選裝置21的擺動方向上空出規定的間隔平行地并設多個。
[0072]秸桿架24是從沒有從篩網23漏下的比較大的桿屑中對附著有枝梗的種子粒進行過篩分選的篩。
[0073]風選機25的送風口被分風器27劃分為上側風路26A和下側風路26B。并且,在I號受流槽28的內部配置與箱體5連通的螺旋輸送機式的I號螺旋軸28A,在2號受流槽29的內部配置有與脫粒滾筒11的前部連通的螺旋輸送機式的2號螺旋軸29A。
[0074](切斷裝置)
[0075]如圖4所示,在分選室20的后側設有具有對從脫粒室10排出的排出秸桿、或從分選室20排出的桿屑進行切斷的切斷裝置50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101。如圖6?圖9所示,在切斷裝置50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中間部具備對從脫粒室10排出的排出秸桿進行切斷的旋轉刀51,在切斷裝置50的前側下部具備能夠立起、倒伏的定刀片52,在該定刀片52的前后兩側具備防止排出秸桿滯留的排出秸桿導向部53。并且,圖7的雙點劃線所示的圓弧,示出了旋轉刀51的頂端的旋轉軌跡。
[0076]旋轉刀51安裝于在切斷裝置50的左側板50A與右側板50B之間軸支撐的切斷處理體(旋轉體)54上。切斷處理體54構成為具備:兩端部軸支撐于軸承50C的內側旋轉軸(旋轉軸)54A ;通過在內側旋轉軸54A的兩側部上固定安裝的支撐部件54B聯結的圓筒狀的外側旋轉軸54C。通過使該外側旋轉軸54C比內側旋轉軸54A直徑大,從而能夠防止內側旋轉軸54A以及外側旋轉軸54C上的排出秸桿纏繞。
[0077]在外側旋轉軸54C的外周面上,安裝旋轉刀51的安裝部55,在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間隔規定的間隔,并且在以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以120度的間隔等間隔地配置,在后視時,各安裝部55相互不重疊地配置。
[0078]由此,在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鄰接設置的3個旋轉刀51,在以該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
[0079]并且,多個旋轉刀51在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成列配置,該旋轉刀51的列在以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配置3列。并且,配置3列的多個旋轉刀51,在內側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錯開位置配置。
[0080]安裝部55,由在外側旋轉軸54C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裝的橫斷面為倒-字狀的左側安裝部55A、在左側安裝部55A上通過螺栓可裝卸地安裝的右側安裝部55B構成。并且,在左側安裝部55A的基部固定安裝螺栓,在右側安裝部55B的基部開設有插入該螺栓的孔。
[0081]在將旋轉刀51安裝于安裝部55時,左側安裝部55A的螺栓插嵌在旋轉刀51的基部開設的孔中之后,插嵌在右側安裝部55B的基部開設的孔中并緊固螺母而將旋轉刀51通過左側安裝部55A和右側安裝部55B進行夾持。另一方面,在將旋轉刀51從安裝部55取下時,可以松開螺母而取下右側安裝部55B,從旋轉刀51的孔將左側安裝部55A的螺栓拔出。
[0082]并且,該旋轉刀51傾斜地切割其兩側緣部而形成兩刀緣,當一側刀緣磨損時,可以使另一側刀緣朝向旋轉方向的下游側翻轉進行換裝。
[0083]定刀片52,由縱斷面形成為U字狀的左右的刀部52A、從刀部52A的底部伸出的圓柱狀的支撐部52B構成,刀部52A的前緣部為了提高排出秸桿的切斷性能而形成鋸狀。并且,可以將該刀部52A形成為厚刃刀狀(鉈刃狀)。
[0084]定刀片52,相對于在切斷裝置50的左側板50A與右側板50B之間擺動自由地軸支撐的擺動軸56,在左右方向上以規定的間隔,并且在旋轉刀51的頂端通過左右的刀部52A之間的位置上配置。
[0085]為了將定刀片52安裝于擺動軸56,在擺動軸56上沿左右方向以規定的間隔開設的孔內,在插入定刀片52的支撐部52B之后,用螺母進行緊固并固定。另一方面,在將定刀片52從擺動軸56取下時,可以松開螺母而將支撐部52B從擺動軸56的孔中拔出。
[0086]在從切斷裝置50的左側板50A伸出的擺動軸56的左端部上,為了容易地進行在擺動軸56上安裝的定刀片52的立起、倒伏狀態的轉換,固定安裝有操作板57。并且,也可以在操作板57上聯結鋼絲,從操縱部6對操作板57進行操作,來進行在擺動軸56上安裝的定刀片52的立起、倒伏狀態的轉換。
[0087]在擺動軸56上,為了防止擺動軸56的撓曲,并且防止在排出秸桿切斷時定刀片52的變形,將定刀片52的刀部52A的下部向前方推壓的加固板58的基部,固定安裝在擺動軸56的外周上。并且,在切斷裝置50的左側板50A上,為了容易進行擺動軸56的裝卸,開設有能夠將安裝有加固板58的擺動軸56插入的形狀的切口部50D。
[0088]為了使向切斷裝置50排出的排出秸桿向后方順暢地流送,在擺動軸56的前側安裝有前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7。并且,前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7的上面配置為比擺動軸56的上端部高而比旋轉刀51的最下端部低。并且,為了將利用旋轉刀51切斷了的排出秸桿向后方引導,在擺動軸56的后側安裝有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并且,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的上面配置為比擺動軸56的上端部高而比旋轉刀51的最下端部低。
[0089]為了將切斷后的排出秸桿向后方更加順暢地移送,優選使前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7的高度比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的高度高,并且向后下傾斜地形成前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的上面。并且,也可以將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非一體構造地變更為第I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A、與第2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B的分割構造,此時為了容易地進行在切斷裝置50內相互纏繞的排出秸桿的除去,優選可裝卸地設置第2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B。
[0090]由此,在將從脫粒室10排出的排出秸桿或從分選室20排出的桿屑用切斷裝置50切斷時,使定刀片52立起、使旋轉刀51沿圖7的圓弧狀的箭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旋轉,能夠將從排出口 IOD排出的排出秸桿向旋轉刀51與定刀片52之間順暢地移送并進行切斷。
[0091]另一方面,如圖10所示,在第I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A的前部,形成能夠將倒伏的定刀片52的刀部52A插入的切口部59,將倒伏的定刀片52的上端部存放于第I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A的上面下側。[0092]由此,在通過切斷裝置50未切斷從脫粒室10的排出口 IOD排出的排出秸桿、或從分選室20排出的桿屑時,以使定刀片52倒伏的狀態使旋轉刀51旋轉。此時,將定刀片52的刀部52A在第I后側排出秸桿導向部68A的切口部59內存放,因此向切斷裝置50供給的排出秸桿,通過旋轉刀51向后方順暢地排出。
[0093]如圖6、圖11所示,在脫粒裝置3的后板IOC上固定安裝有向切斷裝置50伸出的上側部件IOE和下側部件10F。并且,在切斷裝置50的左側板50A的與上側部件IOE相對的位置上,安裝具備上下方向的固定銷60的上側卡合部50E,在左側板50A的與下側部件IOF相對的位置上,安裝有開設了能夠插入下側部件IOF側的固定銷60的孔的下側卡合部50F。
[0094]在安裝切斷裝置50時,在切斷裝置50的下側卡合部50F內插嵌脫粒裝置3的下側片IOF所具備的固定銷60,將切斷裝置50的上側卡合部50E所具備的固定銷60插入脫粒裝置3側的上下側片10E。
[0095]由此,切斷裝置50以上下的固定銷60為支點左右方向轉動,在封閉脫粒裝置3的排出口 IOD的關閉位置、與露出排出口 IOD的開放位置之間開閉自由。
[0096]如圖11所示,在分選室20的前部配置的輸入帶輪(省略圖示)、在I號螺旋軸28A上安裝的I號帶輪28B、在2號螺旋軸29A上安裝的2號帶輪29B、在第I副軸62A上安裝的第I帶輪62B、在第2副軸63A上安裝的第2帶輪63B上,卷掛有第I傳動帶61A,發動機的驅動旋轉經由第I傳動帶61A,向I號螺旋軸28A、2號螺旋軸29A傳動。
[0097]在第I帶輪62B與分選室20的后部橫架的擺動軸21A上安裝的帶輪21B上,卷掛第2傳動帶61B,發動機的驅動旋轉經由第2傳動帶61B向擺動軸21A傳動,使擺動分選裝置21在前后上下方向擺動。并且,在第I帶輪62B與帶輪21B的上側設有對第2傳動帶61B的張力進行調整的第I張緊設置裝置64。
[0098]在第2帶輪63B、與在內側旋轉軸54A上安裝的帶輪54D上,卷掛第3傳動帶61C,發動機的驅動旋轉經由第3傳動帶61C向內側旋轉軸54A以及切斷處理體54傳動,使旋轉刀51在左視圖中為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并且,在第2帶輪63B與帶輪54D的下側設有對第3傳動帶61C的張力進行調整的第2張緊設置裝置65。
[0099]并且,為了削減零件個數、容易地進行第I?第3傳動帶的交換作業,將從分選室20的I號帶輪28A的后側起到切斷裝置50的帶輪54D的后側附近的左側面為止一體覆蓋的傳動蓋66裝卸自由地安裝。
[0100](排出室)
[0101]如圖6、圖7所示,在切斷裝置50的后側,設有將用該切斷裝置50切斷了的排出秸桿、或使定刀片52倒伏而不進行切斷地排出的排出秸桿向外部擴散并排出的排出室70。如圖12、圖13 (a)、圖13 (b)所示,該排出室70具備:安裝對從切斷裝置50排出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的擴散導向部73的前側排出室71、在該前側排出室71的后部安裝的后側排出室72。
[0102]前側排出室71具備上側板71A、左側板71B、右側板71C,縱斷面形成為倒U字狀,并開放下面。并且,為了防止與外部的沖突、將排出秸桿向田地擴散并排出,在俯視時右側板71C形成為從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向左側傾斜。
[0103]同樣地,后側排出室72具備上側板72A、左側板72B、右側板72C,縱斷面形成為倒U字狀,并開放下面。并且,為了防止與外部的沖突、將排出秸桿向田地擴散并排出,在俯視時右側板72C形成為從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向左側傾斜。
[0104]在前側排出室71的上側板72A的后部上,沿左右方向以規定的間隔直立設置有后軸74B,在該后軸74B上轉動自由地安裝對從切斷裝置50排出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的擴散導向部73的后部。該擴散導向部73的前部形成為圓弧狀。并且,在上側板72A的前部開設以后軸74B為中心的圓弧狀的4個槽75A、75B,在該槽75A、75B中插入對擴散導向部73的前部進行支撐的前軸74A。
[0105]由此,能夠在前軸74A在槽75A、75B內沿左右方向移動的范圍內,將擴散導向部73的傾斜角度調整為任意的角度。并且,為了防止上側板72A的變形、降低在將排出秸桿向外部擴散排出時產生的振動、噪音,優選在直立設置后軸74B的部位設置加固板76。并且優選,在形成于上側板72A的4個槽中,與左側的2個槽75A相比使右側的2個槽75B的長度較長,在4枚的擴散導向部73中,與在左側安裝的2枚擴散導向部73相比,使在右側安裝的2枚擴散導向部73的傾斜角度較大。
【權利要求】
1.一種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具有在左右方向的旋轉軸(54A)上具備多個旋轉刀(51)的切斷裝置(50),并安裝在脫粒裝置(3)的后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鄰接設置的3個旋轉刀(51),在以該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上成列配置,該旋轉刀(51)的列在以上述旋轉軸(54A)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周方向上配置3列。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置3列的多個旋轉刀(51)在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錯開位置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轉軸(54A)的下方具備定刀片(52),從上述旋轉軸(54A)的軸心方向看,該定刀片(52)與上述旋轉刀(51)的旋轉軌跡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構成為在上述切斷裝置(50)的左右的側板(50A、50B)之間軸支撐擺動軸(56),上述定刀片(52)固定在該擺動軸(56)上,通過該擺動軸(56)的擺動操作來轉換定刀片(52)的立起姿態。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轉軸(54A)側的部位具備裝卸自由地安裝旋轉刀(51)的基部的安裝部(55 )。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支撐于上述旋轉軸(54A)外側的圓筒狀的外側旋轉軸(54C)的外周面上,具備裝卸自由地安裝上述旋轉刀(51)的安裝部(55)。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切斷裝置(50)的后部設置將在該切斷裝置(50)的內部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而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室(70),該排出室(70)包括前側排出室(71)、和安裝在該前側排出室(71)的后部的后側排出室(72),該前側排出室(71)安裝有對在上述切斷裝置(50)的內部切斷了的排出秸桿進行擴散的擴散導向部(73)。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脫粒裝置的排出秸桿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側排出室(71)的下面開放,在形成該前側排出室(71)的上面的上側板(71A)的下面安裝上述擴散導向部(73),上述后側排出室(72)的下面開放,形成該后側排出室(72)的右側面的右側板(72C),在俯視時為從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向左側傾斜地設置。
【文檔編號】A01F12/18GK203788742SQ201420043524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大崎正美, 山本昌一 申請人:井關農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