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耕的微耕刀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耕的微耕刀具,包括圓盤刀庫,圓盤刀庫兩端面均布多對微耕刀片,每對微耕刀片沿刀盤的徑向對稱地設置在圓盤刀庫的兩端面,微耕刀片的一端固定在圓盤刀庫上、另一端延伸在圓盤刀庫外周側,每對微耕刀片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沿圓盤刀庫徑向在圓盤刀庫的兩端面對稱設置U形槽,微耕刀片的一端設置在U形槽內,每對微耕刀片通過螺栓固定在圓盤刀庫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首先圓盤刀庫轉動帶動微耕刀片轉動,微耕刀片對土地進行微耕,同時微耕刀片對地表上的秸稈起到無支撐剪切和挑起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工作效率高,使用壽命長久,便于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微耕的微耕刀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微耕的微耕刀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播種機已經廣泛使用,但是現有的播種機的刀具在使用中耕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先切后撥式的微耕的微耕刀具。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0005]—種微耕的微耕刀具,包括圓盤刀庫,圓盤刀庫兩端面均布多對微耕刀片,每對微耕刀片沿刀盤的徑向對稱地設置在圓盤刀庫的兩端面,微耕刀片的一端固定在圓盤刀庫上、另一端延伸在圓盤刀庫外周側,每對微耕刀片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沿圓盤刀庫徑向在圓盤刀庫的兩端面對稱設置U形槽,微耕刀片的一端設置在U形槽內,每對微耕刀片通過螺栓固定在圓盤刀庫上。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微耕刀片為一體結構,微耕刀片的上部為梯形柱,微耕刀片的下部為長方體柱,梯形柱的下端面與長方體柱的上端面連接,梯形柱的上底面與長方體柱的左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梯形柱的厚度大于長方體柱的厚度,長方體柱上設有螺孔,螺栓穿過螺孔將長方體柱的固定在U形槽內,所述梯形柱的頂端沿右端面設置45度的向下的坡度。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首先圓盤刀庫轉動帶動微耕刀片轉動,微耕刀片對土地進行微耕,同時微耕刀片對地表上的秸桿起到無支撐剪切和挑起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工作效率高,使用壽命長久,便于推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圖1中A處放大圖;
[001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微耕刀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在此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2]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微耕的微耕刀具,包括圓盤刀庫I,圓盤刀庫I兩端面均布多對微耕刀片3,每對微耕刀片3沿刀盤I的徑向對稱地設置在圓盤刀庫I的兩端面,微耕刀片3的一端固定在圓盤刀庫I上、另一端延伸在圓盤刀庫I外周側,每對微耕刀片3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沿圓盤刀庫I徑向在圓盤刀庫I的兩端面對稱設置U形槽101,微耕刀片3的一端設置在U形槽101內,每對微耕刀片3通過螺栓4固定在圓盤刀庫I上。
[0013]如圖3所示,所述微耕刀片3為一體結構,微耕刀片3的上部為梯形柱302,微耕刀片3的下部為長方體柱301,梯形柱302的下端面與長方體柱301的上端面連接,梯形柱302的上底面與長方體柱301的左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梯形柱302的厚度大于長方體柱301的厚度,長方體柱301上設有螺孔,螺栓5穿過螺孔將長方體柱301的固定在U形槽101內,所述梯形柱302的頂端沿右端面設置45度的向下的坡度303。
[001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微耕的微耕刀具,包括圓盤刀庫(I),圓盤刀庫(I)兩端面均布多對微耕刀片(3),每對微耕刀片(3)沿刀盤(I)的徑向對稱地設置在圓盤刀庫(I)的兩端面,微耕刀片(3)的一端固定在圓盤刀庫(I)上、另一端延伸在圓盤刀庫(I)外周側,每對微耕刀片(3)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沿圓盤刀庫(I)徑向在圓盤刀庫(I)的兩端面對稱設置U形槽(101),微耕刀片(3)的一端設置在U形槽(101)內,每對微耕刀片(3)通過螺栓(4)固定在圓盤刀庫⑴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耕的微耕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刀片(3)為一體結構,微耕刀片(3)的上部為梯形柱(302),微耕刀片(3)的下部為長方體柱(301),梯形柱(302)的下端面與長方體柱(301)的上端面連接,梯形柱(302)的上底面與長方體柱(301)的左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梯形柱(302)的厚度大于長方體柱(301)的厚度,長方體柱(301)上設有螺孔,螺栓(5)穿過螺孔將長方體柱(301)的固定在U形槽(101)內,所述梯形柱(302)的頂端沿右端面設置45度的向下的坡度(303)。
【文檔編號】A01B33/10GK204047043SQ201420332607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明者】楊陵華 申請人:重慶國安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