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屬于養殖業廢棄物處理領域,所述的初沉池為子母池結構,母池上設置有出液口,通過水泵與環形沉淀池相連接,環形沉淀池的底部設置有沉淀區,環形沉淀池的出水口通過水泵與小球藻培養塘相連,小球藻培養塘對應于處設置有過濾網,小球藻培養塘通過輸水管道和水泵與農田相連,小球藻培養塘對應于輸水管道處設置有球藻過濾器,實用新型利用富含的氮、磷的豬場廢液進行小球藻養殖,一方面得到經濟產品小球藻,另一方面利用小球藻對氮、磷的吸收,使的豬場廢液得到凈化,將豬場廢液凈化為可灌溉用水,降低碳排放,同時還可收獲小球藻,創造經濟效益,該系統有效解決沼氣廢液污染環境的問題。
【專利說明】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田灌溉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養殖規模曰益遞增,畜禽廢棄物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養豬糞尿露天堆置場在雨季的地表徑流是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徑。由于糞尿的淋溶性很強,糞尿中的氮、磷及BOD等淋溶量很大,如不妥善處理,就會通過地表徑流和滲濾進入地下水層,或在土壤中積累,造成土壤污染。豬場的糞污包括固體和液體兩個方面:一是固體,二是液體,即污水,是從豬舍的溝渠集中排放到污水池內高濃度的有機污水,而規模化豬場廢水主要由尿液、殘余的糞便、飼料殘渣和沖洗水等組成,有的場區還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廢水,前者是主要部分,其中沖洗水占了絕大部分。由于養豬業廢水有機物濃度很高,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懸浮物、致病菌等成分,這些污染物如不進行適當處理,一旦進入天然水體、農田就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
[0003]研究發現,小球藻等微藻能夠吸收、消耗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和有機質,并能吸收利用水體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利用沼氣廢液培養小球藻,不僅能凈化沼氣廢水,降低碳排放,而且收獲的小球藻還可用于水產動物的餌料、飼料以及藥物的開發,這既降低了沼氣廢水的處理費用、減少了環境污染,也為小球藻等經濟微藻的生產提供了一條低成本的開發途徑,能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0004]因此,如何處理規模化豬場的糞肥,對進行養豬場廢液高效過濾,將高濃度的養豬廢棄液利用小球藻進行有效養殖和凈化,實現對農田的直接灌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利用富含的氮、磷的豬場廢液進行小球藻養殖,一方面得到經濟產品小球藻,另一方面利用小球藻對氮、磷的吸收,使的豬場廢液得到凈化,將豬場廢液凈化為可灌溉用水,降低碳排放,同時還可收獲小球藻,創造經濟效益,該系統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有效解決沼氣廢液污染環境的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設備包括初沉池、環形沉淀池、小球藻培養塘、排液管道、輸水管道、水泵、農田、過濾網、球藻過濾器;初沉池為子母池結構,包括子池、母池,子池上固液混排口,與物料泵相連接,母池上設置有出液口,通過水泵與環形沉淀池相連接,環形沉淀池的底部設置有沉淀區,通過一端插入沉淀區內部的物料管與物料泵相連接,環形沉淀池的出液管通過水泵與小球藻培養塘相連,小球藻培養塘對應于處設置有過濾網,小球藻培養塘通過輸水管道和水泵與農田相連,小球藻培養塘對應于輸水管道處設置有球藻過濾器,小球藻培養塘的底部設置有加熱裝置,小球藻培養塘設置有溫度監控裝置。
[0008]所述的初沉池為子母池結構,由集液區、集液帶、子池、母池、固體收集槽、集液口、溢流口、排液口、固液混排口組成;集液區為矩形,集液區邊緣設有集液帶,在集液帶中間位置開有集液口,集流帶通過集液口與子池連接,子池也為矩形,采用懸掛式建在母池與集液區的交界面上,在子池的寬邊兩側各開有溢流口,子池通過兩側的溢流口與母池連接,在子池底部一側的長邊與寬邊交界處設有排水口,在子池底部長邊中心位置設有下沉式的固體收集槽,在固體收集槽中心位置設有固液混排口,母池為凹形,凹形的底邊與集液區的寬邊長度相同,母池與集液區連接,子池位于母池的凹形內,子池、母池與集液區高度保持一致,出液口設置在母池的上方。
[0009]所述的環形沉淀池包括池體、物料管、斜管群、進液槽、進液管、出液槽、出液管、沉淀區;所述進液槽和出液槽均為圓環形,所述斜管群為圓盤型,分隔成若干個相互隔開的獨立單元,所述沉淀區為圓錐體;池體中部設有斜管群,斜管群外側固定于進水槽內壁,斜管群內側與物料管連接;池體內部邊緣上部設置有進液槽,在斜管群上部且緊鄰進液槽內壁處設有出液槽,出液槽與設置在池體外部的進液管連接,出液槽與設置于進液槽內壁上的出液管連接;池體底部設沉淀區,物料管一端插入沉淀區內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富含的氮、磷的豬場廢液進行小球藻養殖,一方面得到經濟產品小球藻,另一方面利用小球藻對氮、磷的吸收,使的豬場廢液得到凈化,將豬場廢液凈化為可灌溉用水,降低碳排放,同時還可收獲小球藻,創造經濟效益,該系統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有效解決沼氣廢液污染環境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初沉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初沉池的刨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實用新型環形沉淀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初沉池、2-環形沉淀池、3-小球藻培養塘、4-球藻過濾器、5-農田、6-過濾網、7-輸水管道、8-加熱裝置、9-溫度監控裝置、10-水泵、11-子池、12-母池、13-固體收集槽、14-集液口、15-溢流口、16-排液口、17-固液混排口、18-出液口、19-集液區、20-集液帶、21-物料管、22-斜管群、23-進液槽、24-進液管、25-出液槽、26-出液管、27-沉淀區、28-物料泵、29-池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0017]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所述的設備包括初沉池1、環形沉淀池2、小球藻培養塘3、輸水管道7、過濾網6、農田5、球藻過濾器4和水泵10。
[0018]初沉池I為子母池結構,包括子池11、母池12,子池11上固液混排口 17,與物料泵28相連接,母池12上設置有排液口 16,通過水泵10與環形沉淀池2相連接,環形沉淀池2的底部設置有沉淀區27,通過一端插入沉淀區27內部的物料管21與物料泵28相連接,環形沉淀池2的出液管26通過水泵與小球藻培養塘3相連,小球藻培養塘3對應于處設置有過濾網6,小球藻培養塘3通過輸水管道7和水泵10與農田5相連,小球藻培養塘3對應于輸水管道7處設置有球藻過濾器4,小球藻培養塘3的底部設置有加熱裝置8,小球藻培養塘設置有溫度監控裝置9。
[0019]如圖2、3所示,所述的初沉池I為子母池結構,由集液區19、集液帶20、子池11、母池12、固體收集槽13、集液口 14、溢流口 15、排液口 16、固液混排口 17和出液口 18組成;集液區19為矩形,集液區19邊緣設有集液帶20,在集液帶20中間位置有集液口 14,集液帶20通過集液口 14與子池11連接,子池11也為矩形,采用懸掛式建在母池12與集液區19的交界面上,在子池11的寬邊兩側各開有溢流口 15,子池11通過兩側的溢流口 15與母池12連接,在子池11底部一側的長邊與寬邊交界處設有排液口 16,在子池11底部長邊中心位置設有下沉式的固體收集槽13,在固體收集槽13中心位置設有固液混排口 17,母池12為凹形,凹形的底邊與集液區19的寬邊長度相同,母池12與集液區19連接,子池11位于母池12的凹形內,子池11、母池12與集液區19高度保持一致,出液口 18設置在母池12的上方。
[0020]如圖4所示,所述的環形沉淀池2包括池體29、物料管21、斜管群22、進液槽23、進液管24、出液槽25、出液管26、沉淀區27 ;所述進液槽23和出液槽25均為圓環形,所述斜管群22為圓盤型,分隔成若干個相互隔開的獨立單元,所述沉淀區27為圓錐體;池體29中部設有斜管群22,斜管群22外側固定于進液槽23內壁,斜管群22內側與物料管21連接;池體29內部邊緣上部設置有進液槽23,在斜管群22上部且緊鄰進液槽23內壁處設有出液槽25,出液槽25與設置在池體外部的進液管24連接,出液槽25與設置于進液槽內壁上的出液管26連接。
[0021]所述的環形沉淀池2為長方體,環形沉淀池2的底部設置有濾料,濾料由爐渣層、作物秸桿層組成。
[002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23]首先,對利用初沉池I收集豬場規模化產生的廢液進行初步的固液分離,其具體過程如下,在初沉池的集液區19收集豬場規模化產生的廢液,廢液通過匯流以后,到達集液帶20,經過集液帶20的導流作用,經集液口 14進入子池11,當子池11被充滿后,通過子池11兩側的溢流口 15流入母池12,子池11的液體部分通過子池11底部的排液口 16排入母池12,固態雜物保留在固體收集槽13內,固體收集槽13的底部設置有固液混排口 17,與物料泵28連接,可進行直接抽取,實現固液分離,母池12的液體排放方式采用水泵抽排的方式進行,將分離后的液體排入環形沉淀池2平。
[0024]環形沉淀池2為高效沉淀裝置,占地面積小,沉淀效果好,可有效地截留并分離污水中不易沉淀的懸浮物,對廢液進行二次過濾,其工作過程為:廢液通過水泵10從進液管進入進液槽23中,然后從進液槽23流入沉淀池中,粒徑較大的污泥通過沉降作用首先從污水中分離,進入沉淀區27 ;粒徑較小污泥與污水一齊上升至斜管群22中,在斜管群22的較短的顆粒沉降距離條件下,可以實現將不易沉淀的絮狀污泥的有效截留;經過斜管群22的水溢流至出出液槽25,通過出液管26流出環形沉淀池2,流入緩釋調節池3,同時沉淀池底部沉淀區27的污泥可在物料泵28的作用下通過物料管21從沉淀區27排出。
[0025]將分離后的液體排入小球藻培養塘3中,對應于出液管26處設置有過濾網6,對廢渣進行過濾,保證水體純正,提高小球藻的品質,提高經濟效益;小球藻培養塘3通過輸水管道7和水泵10與農田5相連,經過小球藻培養塘3對沼氣廢液的凈化,使小球藻培養塘3的水質達到直接灌溉的標準,且營養豐富,小球藻培養塘3對應于輸水管道7處設置有球藻過濾器4,防止球藻流失;小球藻培養塘3的底部設置有加熱裝置8,小球藻培養塘設置有溫度監控裝置9,為小球藻快速繁殖提供適宜的溫度。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本實用新型利用富含的氮、磷的豬場廢液進行小球藻養殖,一方面得到經濟產品小球藻,另一方面利用小球藻對氮、磷的吸收,使的豬場廢液得到凈化,將豬場廢液凈化為可灌溉用水,降低碳排放,同時還可收獲小球藻,創造經濟效益,該系統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有效解決沼氣廢液污染環境的問題。
[0027]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設備包括初沉池、環形沉淀池、小球藻培養塘、排液管道、輸水管道、水泵、農田、過濾網、球藻過濾器;初沉池為子母池結構,包括子池、母池,子池上固液混排口,與物料泵相連接,母池上設置有出液口,通過水泵與環形沉淀池相連接,環形沉淀池的底部設置有沉淀區,通過一端插入沉淀區內部的物料管與物料泵相連接,環形沉淀池的出水口通過水泵與小球藻培養塘相連,小球藻培養塘對應于處,設置有過濾網,小球藻培養塘通過輸水管道和水泵與農田相連,小球藻培養塘對應于輸水管道處,設置有球藻過濾器,小球藻培養塘的底部設置有加熱裝置,小球藻培養塘設置有溫度監控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沉池為子母池結構,由集液區、集液帶、子池、母池、固體收集槽、集液口、溢流口、排液口、固液混排口和出液口組成;集液區為矩形,集液區邊緣設有集液帶,在集液帶中間位置開有集液口,集流帶通過集液口與子池連接,子池也為矩形,采用懸掛式建在母池與集液區的交界面上,在子池的寬邊兩側各開有溢流口,子池通過兩側的溢流口與母池連接,在子池底部一側的長邊與寬邊交界處設有排水口,在子池底部長邊中心位置設有下沉式的固體收集槽,在固體收集槽中心位置設有固液混排口,母池為凹形,凹形的底邊與集液區的寬邊長度相同,母池與集液區連接,子池位于母池的凹形內,子池、母池與集液區高度保持一致,出液口設置在母池的上方。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養豬場經濟型廢液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沉淀池包括池體、物料管、斜管群、進液槽、進液管、出液槽、出液管、沉淀區;所述進液槽和出液槽均為圓環形,所述斜管群為圓盤型,分隔成若干個相互隔開的獨立單元,所述沉淀區為圓錐體;池體中部設有斜管群,斜管群外側固定于進水槽內壁,斜管群內側與物料管連接;池體內部邊緣上部設置有進液槽,在斜管群上部且緊鄰進液槽內壁處設有出液槽,出液槽與設置在池體外部的進液管連接,出液槽與設置于進液槽內壁上的出液管連接;池體底部設沉淀區,物料管一端插入沉淀區內部。
【文檔編號】A01G33/00GK203960005SQ20142034890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秦英林, 陳俊杰, 李曉, 薛嶠 申請人: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