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包括一本體及一動力部。本體具有一拿持端及一工作端,可供三種流體從拿持端供入,并從工作端供出。動力部設于本體并鄰近拿持端。此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可于一鉆打模式、一爆土模式與一施肥模式間變換;當位于鉆打模式,動力部推動工作端對工作環境進行鉆打松土;當位于爆土模式,流體供出部對土壤供入一第一流體,使土壤爆開而松土;并當位于施肥模式;流體供出部對土壤供入第二及第三流體,以進行施肥。故,本實用新型兼具松土同時施肥相當方便、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效果較佳、低壓氣體輔助施肥效果佳,與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施肥作業的優點。
【專利說明】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尤指一種兼具松土同時施肥相當方便、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效果較佳、低壓氣體輔助施肥效果佳,與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施肥作業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用于土壤施肥的裝置(例如中國臺灣新型專利第M375382的「施肥器」),可包括一挖土裝置及設于其上的施肥結構,該施肥裝置設一肥料筒,肥料筒外間隔設置一上、下連動組件,且該上、下連動組件的隔板受控于一控制件,而交錯地伸入該肥料筒中,達到控制施肥量的功用。
[0003]然而,這樣的設計,由于無動力輔助松土,故當面對質地較堅硬的種植地時,松土作業將相當吃力,而嚴重延誤施肥作業,另外,其肥料筒的容量有限,無法用于大面積的施肥場所。且施肥無氣壓輔助,無法快速的分布至土壤內部各處。
[0004]有鑒于此,必需研發出可解決上述現有缺點的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傳統裝置無動力輔助松土,面對質地較堅硬的種植地,松土作業將相當吃力,而嚴重延誤施肥作業,另外,其肥料筒的容量有限,無法用于大面積的施肥場所,且施肥無氣壓輔助,無法快速的分布至土壤內部各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兼具松土同時施肥相當方便、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效果較佳、低壓氣體輔助施肥效果佳,與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施肥作業的優點。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包括:
[0008]一本體,具有拿持端及一工作端,并包括:
[0009]一流道,設于該本體內,并介于該拿持端與該工作端之間;
[0010]一流體供入部,設于該本體上方,鄰近該拿持端且連通該流道,用以對該流道供入一第一流體、一第二流體、一第三流體其中至少一者;
[0011]一流體供出部,設于該本體下方,鄰近該工作端且連通該流道,用以從該流道供出該第一流體、該第二流體、該第三流體其中至少一者;
[0012]一動力部,設于該本體上,并鄰近該拿持端;
[0013]借此,該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可于一鉆打模式、一爆土模式與一施肥模式間變換;當位于鉆打模式,該動力部用以推動該工作端對一工作環境進行鉆打松土 ;當位于爆土模式,該第一流體經該流體供入部、該流道及該流體供出部,沖擊而供入該工作環境,用以使土壤爆開而松土 ;并當位于施肥模式;該第二及該第三流體經該流體供入部、該流道及該流體供出部而供入該工作環境,用以對土壤施肥。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松土同時施肥相當方便、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效果較佳、低壓氣體輔助施肥效果佳,與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施肥作業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的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視圖。
[0018]圖3A、圖3B及圖3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停止供應流體、供入第一流體、同時供入第二及第三流體的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移動車體的示意圖。
[0020]圖5是圖4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0021]圖6是圖5的平面圖。
[0022]圖7是圖6的剖視圖。
[0023]圖8是圖7的部分結構的示意圖。
[0024]圖9是圖8的放大的示意圖。
[0025]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例的示意圖。
[0026]圖11A、圖11B、圖1lC及圖1lD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端部位于未接觸位置、鉆打前位置、鉆打中位置與鉆打后位置的示意圖。
[0027]圖12A、圖12B、圖12C及圖12D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端部位于爆土前位置、爆土后位置、施肥前位置與施肥后位置的示意圖。
[0028]圖中標號說明:
[0029]10本體1A拿持端
[0030]1B工作端11流道
[0031]12流體供入部121第一流體供應管
[0032]122第二流體供應管123第三流體供應管
[0033]12A 第一閥12B 第二閥
[0034]13流體供出部20動力部
[0035]31移動車體32第一流體儲存部
[0036]33第二流體儲存部34第三流體儲存部
[0037]35容納管座91A第一流體
[0038]91B第二流體91C第三流體
[0039]92工作環境Pl第一導通位置
[0040]P2第二導通位置P3關閉位置
[0041]PA未接觸位置PB鉆打前位置
[0042]PC鉆打中位置F1D鉆打后位置
[0043]PE爆土前位置PF爆土后位置
[0044]PG施肥前位置PH施肥后位置
[0045]Hl第一鉆打深度H2第二鉆打深度
[0046]H3第三鉆打深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47]參閱圖1、圖2及圖3A,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包括:
[0048]一本體10,具有拿持端1A及一工作端10B,并包括:
[0049]一流道11,設于該本體10內,并介于該拿持端1A與該工作端1B之間;
[0050]一流體供入部12,設于該本體10上方,鄰近該拿持端1A且連通該流道11,用以對該流道11供入一第一流體91A、一第二流體91B、一第三流體91C其中至少一者;
[0051]一流體供出部13,設于該本體10下方,鄰近該工作端1B且連通該流道11,用以從該流道11供出該第一流體91A(參閱圖12B)、該第二流體91B(參閱圖12C)、該第三流體91C其中至少一者;
[0052]一動力部20,設于該本體10上,并鄰近該拿持端1A ;
[0053]借此,該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可于一鉆打模式、一爆土模式與一施肥模式間變換;當位于鉆打模式,該動力部20用以推動(推動過程為公知技術,恕不贅述)該工作端1B對一工作環境92進行鉆打松土(參閱圖11A、圖11B、圖1lC與圖11D);當位于爆土模式,該第一流體91A經該流體供入部12、該流道11及該流體供出部13,沖擊而供入該工作環境92,用以使土壤爆開而松土(參閱圖12A及圖12B);并當位于施肥模式;該第二及該第三流體91B及91C經該流體供入部12、該流道11及該流體供出部13而供入該工作環境92,用以對土壤施肥(參閱圖12C及圖12D)。
[0054]實務上,該流體供入部12包括:
[0055]一第一流體供應管121,用以供入第一流體91A ;
[0056]一第二流體供應管122,用以供入第二流體91B ;
[0057]一第三流體供應管123,用以供入第三流體91C ;
[0058]—第一閥12A,連通該第一、該第二流體供應管121與122,并可于一第一導通位置P1、一第二導通位置P2與一關閉位置P3間切換,當位于該第一導通位置P1,用以供入該第一流體91A ;當位于該第二導通位置P2,用以供入該第二流體91B ;當位于該關閉位置P3,用以關閉該第一、該第二流體91A與91B ;
[0059]一第二閥12B,設于該第三流體供應管123上,用以開啟與關閉該第三流體91C。
[0060]該第一流體91A可為高壓氣體。
[0061]該第二流體91B可為低壓氣體。
[0062]該第三流體91C可為施肥流體(例如為肥料)。
[0063]該工作環境92可為待施肥與松土的農地、林地或是相關的種植場地。
[0064]參閱圖4、圖5、圖6、圖7、圖8及圖9,本實用新型又包括:
[0065]一移動車體31,用以于該工作環境92內移動。
[0066]一第一流體儲存部32,承載于該移動車體31上,并連通該第一流體供應管121,用以供應該第一流體91A。
[0067]一第二流體儲存部33,承載于該移動車體31上,并連通該第二流體供應管122,用以供應該第二流體9IB。
[0068]一第三流體儲存部34,承載于該移動車體31上,并連通該第三流體供應管123,用以供應該第三流體91C。
[0069]一容納管座35,用以插置該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
[0070]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兩種使用模式:
[0071][a]鉆打模式:參閱圖10及圖1lA(該工作端1B位于未接觸位置PA),拿持該拿持端10A,將該工作端1B插置于該工作環境92 (位于第一鉆打深度Hl的鉆打前位置PB),啟動該動力部20,其推動(推動過程為公知技術,恕不贅述)該工作端1B朝該工作環境92進行鉆打松土,而從該鉆打前位置PB先深入至該鉆打中位置PC (具有第二鉆打深度H2),最后達到鉆打后位置H)(具有第三鉆打深度H3),且此時該第一閥12A位于該關閉位置P3,且該第二閥12B概呈關閉(參閱圖3A),當然,前述只是舉例,鉆打深度隨實際需求而定。
[0072][b]爆土模式:接著,參閱圖3B,將該第一閥12A從該關閉位置P3切換至該第一導通位置P1,而可從該流體供出部13供出該第一流體91A (高壓流體),用以高壓沖擊土壤(參閱圖12A及圖12B,分別位于爆土前位置PE與爆土后位置PF),而使土壤局部爆開。
[0073][c]施肥模式;再來,參閱圖3C,將該第一閥12A從該第一導通位置Pl切換至該第二導通位置P2,且開啟該第二閥12B,該第二流體91B (低壓氣體)輔助帶動該第三流體91C (肥料流體),從該流體供出部13供入該工作環境92 (參閱圖12C及圖12D,分別位于施肥前位置PE與施肥后位置PF),而進行施肥。
[0074]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功效如下所述:
[0075][I]松土同時施肥相當方便。本實用新型于本體內設置流道,使本實用新型在進行松土的過程中,可切換至施肥模式進行施肥,無需另外再一次施肥作業。省時又方便。故,松土同時施肥相當方便。
[0076][2]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效果較佳。本實用新型于工作端設置流體供出部,當工作端鉆入土壤內時,流體供出部亦位于土壤內,此時切換成施肥模式,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部,而不只是灑在土壤表面。可將肥料灌入土壤內效果較佳。
[0077][3]低壓氣體輔助施肥效果佳。本實用新型設置低壓氣體輔助推送肥料,可使肥料快速的于該土壤內部散布出去,而不是緩慢的在土壤內流動。故,低壓氣體輔助施肥效果佳。
[0078][4]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施肥作業。本實用新型設有移動車體,可用以承載大容量的流體儲存部,并隨松土與施肥作業于大面積的工作環境中移動,而提供足量的流體配合松土與施肥。故,可應用于大面積的施肥作業。
[0079]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體,具有拿持端及一工作端,并包括: 一流道,設于該本體內,并介于該拿持端與該工作端之間; 一流體供入部,設于該本體上方,鄰近該拿持端且連通該流道,用以對該流道供入一第一流體、一第二流體、一第三流體其中至少一者; 一流體供出部,設于該本體下方,鄰近該工作端且連通該流道,用以從該流道供出該第一流體、該第二流體、該第三流體其中至少一者; 一動力部,設于該本體上,并鄰近該拿持端; 借此,該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可于一鉆打模式、一爆土模式與一施肥模式間變換;當位于鉆打模式,該動力部用以推動該工作端對一工作環境進行鉆打松土 ;當位于爆土模式,該第一流體經該流體供入部、該流道及該流體供出部,沖擊而供入該工作環境,用以使土壤爆開而松土 ;并當位于施肥模式;該第二及該第三流體經該流體供入部、該流道及該流體供出部而供入該工作環境,用以對土壤施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供入部包括: 一第一流體供應管,用以供入該第一流體; 一第二流體供應管,用以供入該第二流體; 一第三流體供應管,用以供入該第三流體; 一第一閥,連通該第一、該第二流體供應管,并可于一第一導通位置、一第二導通位置與一關閉位置間切換,當位于該第一導通位置,用以供入該第一流體;當位于該第二導通位置,用以供入該第二流體;當位于該關閉位置,用以關閉該第一、該第二流體; 一第二閥,設于該第三流體供應管上,用以開啟與關閉該第三流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體為高壓氣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體為低壓氣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體為施肥流體。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又包括: 一移動車體,用以于該工作環境內移動; 一第一流體儲存部,承載于該移動車體上,并連通該第一流體供應管,用以儲存并供應該第一流體; 一第二流體儲存部,承載于該移動車體上,并連通該第二流體供應管,用以儲存并供應該第二流體; 一第三流體儲存部,承載于該移動車體上,并連通該第三流體供應管,用以儲存并供應該第二流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其特征在于,又包括: 一容納管座,用以插置該具施肥結構的鉆打土壤裝置。
【文檔編號】A01C23/02GK204069736SQ20142038221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1日
【發明者】趙宇超 申請人:趙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