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94925閱讀:323來源:國知局
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扶手架體下端是橫管與上齒盤相接觸或連接,可轉動的上齒盤與中齒盤對應設置;中齒盤的下表面對稱設置的兩排階梯齒與下齒盤上設置的齒牙能相配合;豎向設置的螺桿下端可轉動式設置在轉軸上,螺桿從下往上穿過下齒盤、中齒盤、上齒盤、橫管,與轉動套螺紋連接,轉動套的下端與橫管接觸;在轉動套上設置轉動手柄。本實用新型得到的調節結構,上齒盤、中齒盤內側分別設置上盤凸臺與中盤凸臺,裝配時分別放置在環形凹槽內并轉動,轉動角度就受到了限制而滿足安全標準的要求;中齒盤與下齒盤之間通過齒牙嚙合,方便調節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適應不同高度駕駛者的操作需要。
【專利說明】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扶式動力行走裝置(如微耕機、割草機、手扶拖拉機等)的扶手架,尤其是對動力行走裝置的扶手架進行高度和偏轉角度調節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手扶式動力行走裝置(如微耕機、割草機、打草機、手扶拖拉機等)已走入很多農戶家庭或耕作單位,微耕機等動力行走裝置能夠減輕農民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等。
[0003]手扶式動力行走裝置,為了適應不同高度的人的駕駛需要,以及駕駛過程中的轉向等需要,都設置有扶手架調節高度和偏轉角度的結構;但,現有技術中的扶手架調節結構,其雖然能上、下轉動以調節高度和左、右轉動以調節偏轉角度,但上、下轉動和左、右轉動是分開設置的,需要兩次操作,先分別松開各自的鎖緊件(螺母等),再轉動到合適的位置(角度)后再鎖緊,其結構比較復雜,而且操作麻煩。
[0004]隨著安全標準的提高,對扶手架左、右轉動的偏轉角度(偏轉距離)進行了比較嚴格的限定,防止扶手架大角度偏轉可能產生的安全問題。但,現有技術的扶手架,基本沒有設置限制扶手架左、右轉動角度的結構,其轉動角度全憑操作者的經驗,很容易就超出了安全標準的規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而且,扶手架左、右轉動通常是通過上、下齒盤之間的滑動進行的,由于上、下齒盤之間沒有設置限位結構,理論上上、下齒盤之間可以在360度范圍內卡合,導致安裝時沒有一個定位參照物,容易錯裝,錯裝后需要拆開,重新裝配,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裝配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同時進行調節高度的上下轉動操作和調節偏轉角度的左右轉動操作、能限制扶手架左右轉動角度、調節操作簡單和方便、提高裝配效率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包括扶手架體和扶手座支撐桿,扶手架體下端是橫管,橫管與上齒盤相接觸或連接,上齒盤與中齒盤對應設置,相互之間可轉動連接;上齒盤的下底面設置的上齒與中齒盤的上表面設置的下齒相配合設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齒盤下底面內側的環狀凹槽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上盤凸臺,在中齒盤上表面內側的環狀凹槽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中盤凸臺,在上齒盤的下底面與中齒盤的上表面配合時,上盤凸臺與中盤凸臺分別放置在對應的環狀凹槽內;在中齒盤的下表面,對稱設置有兩排階梯齒;在扶手座支撐桿的上端,設置有一個下齒盤,下齒盤上設置有兩排齒牙,每排齒牙能分別與每排階梯齒相配合,中齒盤通過階梯齒與齒牙的嚙合,圍繞下齒盤轉動;
[0007]在下齒盤上,設置一橫向的轉軸,豎向設置的螺桿下端可轉動式設置在轉軸上,螺桿從下往上穿過下齒盤、中齒盤、上齒盤、橫管,與轉動套螺紋連接,轉動套的下端與橫管接觸;在轉動套上設置轉動手柄。
[0008]進一步的特征是,在下齒盤下端面,與螺桿下端對應,設置有條形孔,螺桿的下端能在條形孔的長度方向轉動。
[0009]轉動套的下端設置調節套,調節套的下端為弧形結構,弧度與橫管管體弧度相對應。
[0010]條形孔的長度方向與轉軸的軸線方向垂直。
[0011]上齒盤的上表面,設置有圓弧槽,圓弧槽的弧度與橫管管體弧度相對應。
[0012]本實用新型得到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特點:
[0013]1、由于在上齒盤、中齒盤內側分別設置上盤凸臺與中盤凸臺,且裝配時分別放置在對應齒盤的環形凹槽內,各自只能在該環形凹槽的空腔內轉動,扶手架的轉動角度就收到了限制,扶手架的轉動角度滿足安全標準的要求;
[0014]2、由于上齒盤、中齒盤上分別設置了上盤凸臺與中盤凸臺,裝配時分別放置在對應齒盤的空腔內,可以提高裝配效率,防止錯裝;
[0015]3、中齒盤與下齒盤之間通過齒牙嚙合,中齒盤圍繞下齒盤轉動,方便調節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適應不同高度駕駛者的操作需要。
[0016]4、在松開轉動套后,能同時進行調節高度的上下轉動操作和調節偏轉角度的左右轉動操作,調節操作簡單和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結構主視圖;
[0018]圖2是圖1的連接結構局部剖視圖;
[0019]圖3是上齒盤(件4 )立體結構圖;
[0020]圖4是上齒盤(件4 )下表面結構圖;
[0021]圖5是中齒盤(件5)立體結構圖;
[0022]圖6是中齒盤(件5)下表面結構圖;
[0023]圖7是下齒盤(件5 )立體結構圖;
[0024]圖8是圖7的仰視圖;
[0025]圖9是調節套(件13)結構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7]本實施例提供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如圖1、圖2、圖3所示,包括扶手架體I和扶手座支撐桿2,扶手架體I下端是橫管3,橫管3與上齒盤4相接觸或連接,如通過焊接等牢固連接成一體;上齒盤4與中齒盤5對應設置,相互之間可轉動連接;上齒盤4的下底面設置的上齒41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設置的下齒51相配合設置。
[0028]上齒盤4的下底面設置的上齒41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設置的下齒51相配合設置,通過不同齒之間的滑動和配合,實現可轉動;圖中,上齒41與下齒51分別設置在上齒盤4的下底面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的外側,形成完整的或間斷的環狀齒;上齒41與下齒51的高度都高于上齒盤4的下底面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在上齒盤4的下底面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的內側,就形成了環狀凹槽。在上齒盤4的下底面的環狀凹槽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上盤凸臺42,圖中是間隔設置的兩個上盤凸臺42,兩個上盤凸臺42最佳是相隔180度;在中齒盤5上表面的環狀凹槽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中盤凸臺52,圖中是間隔設置的兩個中盤凸臺52,在上齒盤4的下底面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配合時,上盤凸臺42與中盤凸臺52分別放置在對應的環狀凹槽內,各自在環狀凹槽內轉動,如果是兩個上盤凸臺42與兩個中盤凸臺52,則各自在半個環狀凹槽內轉動。
[0029]在中齒盤5的下表面,對稱設置有兩排階梯齒53 (圖中被分隔成4組);在扶手座支撐桿2的上端,設置有一個下齒盤6,下齒盤6上設置有兩排齒牙61,每排齒牙61能分別與每排階梯齒53相配合,中齒盤5通過階梯齒53與齒牙61的嚙合,圍繞下齒盤6轉動。
[0030]在下齒盤6上,設置一橫向的轉軸7,在轉軸7上可轉動式設置一豎向設置的螺桿8,螺桿8能圍繞轉軸7轉動;螺桿8從下往上穿過下齒盤6、中齒盤5、上齒盤4、橫管3,與轉動套9螺紋連接,轉動套9的下端與橫管3接觸;在轉動套9上設置轉動手柄12。即在下齒盤6、中齒盤5、上齒盤4以及橫管3上,對應設置通孔,供螺桿8穿過;螺桿8上端的外螺紋與轉動套9的內螺紋孔配合,操作者用手搬動轉動手柄12時,轉動套9的高度發生變化,轉動套9與螺桿8之間相對轉動,作用在橫管3上產生壓緊作用力,使扶手架鎖緊。
[0031 ] 在下齒盤6下端面,與螺桿8下端對應,設置有條形孔11,螺桿8的下端能在條形孔11的長度方向轉動,以適應中齒盤5的轉動角度的需要。
[0032]條形孔11的長度方向與轉軸7的軸線方向垂直。
[0033]由于橫管3是橫向設置的圓管,而轉動套9的下端是豎向筒體,橫管3與轉動套9之間是線接觸,接觸面積很小,不利于結構上的穩定;本實用新型在轉動套9的下端設置調節套13,調節套13的下端為弧形結構,弧度與橫管3管體弧度相對應,扣在橫管3上。這樣,通過扣在橫管3上的調節套13,使轉動套9與橫管3之間從線接觸變更為面接觸,顯著增大了接觸面積,改善了受力結構。
[0034]上齒盤4的上表面,設置有圓弧槽43,圓弧槽43的弧度與橫管3管體弧度相對應,橫管3能嵌入該圓弧槽43內一定深度,能增強上齒盤4的上表面與橫管3的接觸強度,改善受力結構。
[0035]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盡管 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包括扶手架體(I)和扶手座支撐桿(2),扶手架體(I)下端是橫管(3),橫管(3)與上齒盤(4)相接觸或連接,上齒盤(4)與中齒盤(5)對應設置,相互之間可轉動連接;上齒盤(4)的下底面設置的上齒(41)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設置的下齒(51)相配合設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齒盤(4)下底面內側的環狀凹槽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上盤凸臺(42),在中齒盤(5)上表面內側的環狀凹槽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中盤凸臺(52),在上齒盤(4)的下底面與中齒盤(5)的上表面配合時,上盤凸臺(42)與中盤凸臺(52)分別放置在對應的環狀凹槽內;在中齒盤(5)的下表面,對稱設置有兩排階梯齒(53 );在扶手座支撐桿(2 )的上端,設置有一個下齒盤(6 ),下齒盤(6 )上設置有兩排齒牙(61),每排齒牙(61)能分別與每排階梯齒(53)相配合,中齒盤(5)通過階梯齒(53)與齒牙(61)的嚙合,圍繞下齒盤(6)轉動;在下齒盤(6)上,設置一橫向的轉軸(7),豎向設置的螺桿(8)下端可轉動式設置在轉軸(7)上,螺桿(8)從下往上穿過下齒盤(6)、中齒盤(5)、上齒盤(4)、橫管(3),與轉動套(9)螺紋連接,轉動套(9)的下端與橫管(3)接觸;在轉動套(9)上設置轉動手柄(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下齒盤(6)下端面,與螺桿(8)下端對應,設置有條形孔(11),螺桿(8)的下端能在條形孔(11)的長度方向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其特征在于,轉動套(9)的下端設置調節套(13),調節套(13)的下端為弧形結構,弧度與橫管(3)管體弧度相對應。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其特征在于,條形孔(11)的長度方向與轉軸(7)的軸線方向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裝置扶手架操作高度和角度調節結構,其特征在于,上齒盤(4)的上表面,設置有圓弧槽(43),圓弧槽(43)的弧度與橫管(3)管體弧度相對應。
【文檔編號】A01B71/02GK203934302SQ201420402437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1日
【發明者】王顯鋼 申請人:重慶鑫源農機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泉县| 平定县| 板桥市| 文成县| 元阳县| 揭西县| 依兰县| 惠安县| 皮山县| 英山县| 宁城县| 湘潭县| 深州市| 揭阳市| 威宁| 永新县| 墨脱县| 乾安县| 深圳市| 申扎县| 晋州市| 上高县| 乌兰察布市| 清丰县| 临夏市| 新绛县| 新干县| 台山市| 昆明市| 巧家县| 佳木斯市| 新兴县| 寿光市| 鄄城县| 邻水| 庆阳市| 无极县| 达尔| 崇明县| 屯留县|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