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包括有機玻璃底板,有機玻璃底板上設有機玻璃上板,在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之間設有間隔塊,螺栓穿過間隔塊將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連接;將裝滿細胞液冷藏袋均勻地夾在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之間,水平地放置在冰箱里,注意保護好袋口的管子;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保證冷凍的效果和快速解凍的特點。
【專利說明】—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常使用紙板、有機玻璃板結合繃帶纏繞的方式固定、保存干細胞凍存袋。該方式步驟繁瑣,需要兩人合作才可完成,質量不好控制,在_80°C冰箱所占空間較大。目前國內外尚無資料顯示有直接使用凍存夾凍存用于人外周血干細胞。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保證冷凍的效果和快速解凍的特點。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包括有機玻璃底板,有機玻璃底板上設有機玻璃上板,在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之間設有間隔塊,螺栓穿過間隔塊將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連接。
[0005]所述的間隔塊厚度為0.8-1.5cm。
[0006]所述的間隔塊設在有機玻璃底板板面的左右兩側,每側設有組間隔塊。
[0007]所述的螺栓由左調節螺栓和右調節螺栓組成。
[0008]所述的可調節螺栓的頂部采用合成PV材料帽封閉。
[0009]所述的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
[0010]所述的有機玻璃上板的上部設有凸形凹口。
[0011]所述的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之間的距離通過螺栓調節。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有機玻璃底板與有機玻璃上板采用螺栓連接,并且可根據需要調節兩板之間的連接緊密度,具有操作方便、經濟實惠、保證冷凍的效果和快速解凍的要求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有機玻璃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有機玻璃上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裝細胞液冷藏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8]參見圖1、2 —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包括有機玻璃底板1,有機玻璃底板I上設有機玻璃上板2,在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之間設有間隔塊3,螺栓穿過間隔塊3將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連接。
[0019]所述的間隔塊3厚度為0.8-1.5cm。
[0020]所述的間隔塊3設在有機玻璃底板I板面的左右兩側,每側設有3組間隔塊。
[0021]所述的螺栓由左調節螺栓4和右調節螺栓5組成。
[0022]所述的左調節螺栓4的頂部采用合成PV材料帽封閉,防止冷凝水結冰。
[0023]所述的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之間的距離通過螺栓調節。
[0024]所述的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的型號有三種:100-120ML ;M80_100ML ;S:80ML 以下。
[0025]所述的有機玻璃上板2的上部設有凸形凹口 6。
[0026]所述的
[0027]參見圖3,使用過程中,將裝滿細胞液冷藏袋7均勻地夾在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之間,水平地放置在-80冰箱里,注意保護好袋口的管子。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包括有機玻璃底板(I),有機玻璃底板(I)上設有機玻璃上板(2),其特征在于,在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之間設有間隔塊(3),螺栓穿過間隔塊(3)將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間隔塊(3)厚度為0.8-1.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間隔塊(3)設在有機玻璃底板(I)板面的左右兩側,每側設有(3)組間隔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由左調節螺栓(4)和右調節螺栓(5)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調節螺栓(4)的頂部采用合成PV材料帽封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玻璃上板(2)的上部設有凸形凹口(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的外周血干細胞凍存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玻璃底板(I)與有機玻璃上板(2)之間的距離通過螺栓調節。
【文檔編號】A01N1/02GK203985780SQ201420432422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4日
【發明者】高廣勛, 陳協群, 顧宏濤, 梁蓉, 朱麗, 梁娜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