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包括定位樁、樁纜和定位纜繩,定位樁固定在四點,定位纜繩通過樁纜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定位纜繩上固定綆纜,兩條綆纜之間平行設一條控位纜繩,綆纜和控位纜繩與潮流方向相同;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表層、控位纜繩上系有墜石在水體淺層形成立體“V”字型,苗繩的兩端分別系在綆纜和控位纜繩上,兩條苗繩夾角為135-150°。利用該裝置育苗,苗繩呈立體“V”字型,不同水層均有苗繩分布,產生了錯落有致的布局,能夠有效防止經常在同一水層活動的籃子魚危害;構建立體網格結構,防止籃子魚的破壞作用,在風浪的沖擊作用下,具有維持穩定的培育設施與結構,保證了幼苗的生長與維持時間。
【專利說明】
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的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羊棲菜采收后留下假根,利用假根渡夏并且培育出幼苗的裝置,屬于海藻增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羊棲菜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口創匯的重要經濟海藻,是繼紫菜、海帶、裙帶菜、龍須菜之后的實現規模化栽培種類。羊棲菜除了作為海藻食品以外,羊棲菜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具有激發免疫系統的作用,是潛在的重要的海洋藥物原料藻,還富含多酚、巖藻黃素等抗氧化性的物質。目前羊棲菜的苗種來源主要有三類:采集野生的自然苗種、幼孢子體人工室內育苗和“假根渡夏”培苗。
[0003]由于羊棲菜是一類多年生海藻,傳統的方式是從潮間帶巖礁上采集自然種群作為種苗,容易造成對自然種群資源的破壞,目前養殖區附近的羊棲菜殘存的野生資源已經瀕臨枯竭。采集野生的自然苗種開展養殖不僅導致了自然資源的無序利用和破壞、種苗價格上升,而且成為制約漁民增收增效的最主要因素,該羊棲菜苗種所需的費用約占其養殖成本的80%左右。
[0004]幼孢子體人工室內育苗中,獲得幼孢子體并附苗培育是進行全人工育苗的關鍵,大量健康的幼孢子體的獲得是重要環節。由于有性繁殖技術環節復雜,成功率較低,特別是培育幼孢子體苗,由于存在著性狀的孟德爾分離,在養殖時,往往出現產量性狀的變化。
[0005]“假根渡夏”培苗是在海上的筏式養殖采收后,留以假根進行渡夏,次年從假根再生的植株構成被養殖的苗種來源,“假根渡夏”培苗中所有的后代在遺傳上與親本一致,容易保持優良的性狀。我國的養殖面積超過一千公頃,產量近萬噸,產值達億元,采收后附著在養殖繩上剩余的假根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但是,由于渡夏培育的時間比較長,其中影響因素較多,比如籃子魚的破壞作用;籃子魚一般是在高溫時期出現,咬噬假根及其產生的幼苗,導致假根及其產生的幼苗成活率低,因此不能完全滿足人工養殖的種苗需求。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的裝置及方法,渡夏育苗過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籃子魚咬噬假根及其產生的幼苗,保證假根渡夏后成功的培育出健康的幼苗,提高假根及及其產生的幼苗的成活率。
[0007]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包括四個定位樁、四個樁纜和四條定位纜繩,定位樁固定在四點,定位纜繩通過樁纜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固定樁和定位纜繩起固定形狀的作用;所述的定位纜繩上順著潮流方向、平行固定多條綆纜,每條綆纜上均勻分布浮球;每兩條綆纜之間平行安設一條控位纜繩,控位纜繩的兩端固定在定位纜繩上且與潮流方向相同,控位纜繩上均勻分布墜石;附有羊棲菜假根的苗繩的兩端分別系在綆纜和控位纜繩上。
[0009]上述的浮球通過系繩系在綆纜上,墜石通過系繩系在控位纜繩上。
[0010]上述的綆纜和控位纜繩相間排列,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的表面層,控位纜繩上系有墜石在水體淺層,形成立體的“V”字型;所述苗繩中,每兩條苗繩按照垂直的“V”字型結構,一端系在綆纜上、另一端系在控位纜繩上,兩條苗繩的夾角為135° -150°。
[0011]上述的所有苗繩,系在綆纜上一端的端點均位于一條直線上,系在控位纜繩上一端的端點也均位于同一直線上。
[0012]本實用新型育苗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0013](1)、構建育苗裝置的形狀:在水流通暢的海域選擇四個定點,將四個定位樁(1)釘在定點上,定位纜繩通過樁纜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水流通暢的海區,敵害的破壞與影響少,可以減少泥沙沉積的影響,提供維持生長的水質;
[0014](2)、構建立體“V”字型網格結構:在定位纜繩上順著潮流方向、平行固定多條綆纜,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的表層;每兩條綆纜之間平行安設一條控位纜繩,控位纜繩的兩端固定在定位纜繩上且與潮流方向相通,控位纜繩上均勻分布墜石在水體中下層;綆纜和控位纜繩相間排列,形成立體的“V”字型
[0015]⑶、附苗:苗繩用海水浸泡241!消毒,然后將采集的羊棲菜假根采用“夾苗”方式夾附在苗繩上;
[0016](4)、構建立體網格結構:所有附有羊棲菜假根的苗繩,每兩條苗繩按照垂直的“V ”字型,一端系在綆纜上、另一端系在控位纜繩上,兩條苗繩的夾角為135-150° ;所有苗繩,系在綆纜上一端的端點均位于一條直線上,系在控位纜繩上一端的端點也均位于同一直線上;綆纜和控位纜繩形成經線,苗繩在立體空間中形成緯線從而構成立體的網格結構,這樣的結構可以防止籃子魚的破壞作用,在風浪的沖擊作用下,具有維持穩定的培育設施與結構,保證了幼苗的生長與維持時間;
[0017](5)、后期管理:假根生出幼芽生后,去掉控位纜繩上的墜石,控位纜繩上升至水體的上層或表層,苗繩也隨之上升至上層或表層;苗繩和控位纜繩(及綆纜)形成了近似平面的網格結構,綆纜和控位纜繩形成經線,苗繩浮在水體淺表層形成緯線;整個渡夏育苗裝置漂浮在水體淺表層,有利于光合作用、實現快速生長,淺表層有利于羊棲菜接受表面的水氣混合、及時交換氣體。
[0018]本實用新型裝置中,苗繩呈立體的“ V”字型分布,不同水層均有苗繩分布,產生了錯落有致的布局,能夠有效防止了經常在同一水層活動的籃子魚的危害;構建立體的網格結構,防止籃子魚的破壞作用,在風浪的沖擊作用下,具有維持穩定的培育設施與結構,保證了幼苗的生長與維持時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本實用新型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本實用新型裝置側面結構示意圖(順著潮流方向);
[0021]圖3:本實用新型裝置去掉墜石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2]其中:1、定位樁,2、樁纜,3、定位纜繩,4、綆纜,5、浮球,6、控位纜繩,7、墜石,8、苗繩,9、羊棲菜假根。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4]如圖1所示,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包括四個定位樁1、四個樁纜2和四條定位纜繩3,定位樁固定在四點,定位纜繩通過樁纜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固定樁和定位纜繩起固定形狀的作用;定位纜繩3上固定多條綆纜4,每兩條綆纜之間平行安設一條控位纜繩6,綆纜和控位纜繩與潮流方向相同;每條綆纜上均勻分布浮球5,每條控位纜繩上均勻分布墜石7,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的表面層,控位纜繩上系有墜石在水體淺層,形成立體的“V”字型。
[0025]如圖2所示,附有羊棲菜假根9的苗繩8的兩端分別系在綆纜和控位纜繩上,每兩條苗繩按照垂直的“V”字型,一端系在綆纜上、另一端系在控位纜繩上,兩條苗繩的夾角為135-150° ;所有苗繩,系在綆纜上一端的端點均位于一條直線上,系在控位纜繩上一端的端點也均位于同一直線上。
[0026]假根生出幼芽生后,去掉控位纜繩上的墜石(如圖3所示),控位纜繩上升至水體的上層或表層,苗繩也隨之上升至上層或表層;苗繩和控位纜繩(及綆纜)形成了近似平面的網格結構,綆纜和控位纜繩形成經線,苗繩浮在水體淺表層形成緯線,整個渡夏育苗裝置漂浮在水體淺表層。
[0027]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進行育苗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0028](1)、構建育苗裝置的形狀:在水流通暢的海域選擇四個定點,將四個定位樁1釘在定點上,定位纜繩3通過樁纜2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
[0029](2)、構建立體“V”字型網格結構:在定位纜繩上順著潮流方向、平行固定多條綆纜,每兩條綆纜之間平行安設一條控位纜繩;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的表層,控位纜繩上分布墜石在水體中下層,綆纜和控位纜繩相間排列,形成立體的“V”字型;
[0030](3)、附苗:苗繩用海水浸泡2處消毒,然后將采集的羊棲菜假根采用“夾苗”方式夾附在苗繩上;
[0031](4)、構建立體網格結構:所有附有羊棲菜假根的苗繩,每兩條苗繩按照垂直的“V ”字型,一端系在綆纜上、另一端系在控位纜繩上,兩條苗繩的夾角為135-150° ;所有苗繩,系在綆纜上一端的端點均位于一條直線上,系在控位纜繩上一端的端點也均位于同一直線上;
[0032](5)、后期管理:假根生出幼芽生后,去掉控位纜繩上的墜石,控位纜繩上升至水體的上層或表層,苗繩也隨之上升至上層或表層;苗繩和控位纜繩(及綆纜)形成了近似平面的網格結構,綆纜和控位纜繩形成經線,苗繩浮在水體淺表層形成緯線,整個渡夏育苗裝置漂浮在水體淺表層。
[003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使用本實用新型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進行育苗的詳細描述
[0034]實施例1:
[0035]⑴、構建育苗裝置的形狀:6月中上旬,在日照水流通暢的海域選擇四個定點,將四個定位樁1釘在定點上,定位纜繩3通過樁纜2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
[0036](2)、構建立體“V”字型網格結構:在定位纜繩上順著潮流方向、平行固定多條綆纜,每兩條綆纜之間平行安設一條控位纜繩;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的表層,控位纜繩上分布墜石在水體中下層,綆纜和控位纜繩相間排列,形成立體的“V”字型;
[0037](3)、附苗:苗繩用海水浸泡2處消毒,然后將采集的羊棲菜假根采用“夾苗”方式夾附在苗繩上;
[0038](4)、構建立體網格結構:所有附有羊棲菜假根的苗繩,每兩條苗繩按照垂直的“V ”字型,一端系在綆纜上、另一端系在控位纜繩上,兩條苗繩的夾角為135-150° ;所有苗繩,系在綆纜上一端的端點均位于一條直線上,系在控位纜繩上一端的端點也均位于同一直線上;
[0039](5)、后期管理:養殖至10月下旬時,苗繩上的假根生出幼芽,幼苗的附苗率達到89%,遠高于傳統養殖技術的58-76%,有效的避免了籃子魚噬根的破壞;假根上生出幼苗后,去掉控位纜繩上的墜石繼續養殖,或者分苗后繼續采用本裝置養殖。
[0040]實施例2:
[0041]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海域為青島的沿海海域,養殖至10月下旬時,苗繩上的假根生出幼芽,幼苗的附苗率達到91%,遠高于傳統養殖技術的58-76%。
【權利要求】
1.一種羊棲菜假根渡夏育苗裝置,包括四個定位樁(I)、四個樁纜(2)和四條定位纜繩(3),定位樁固定在四點,定位纜繩通過樁纜連接在定位樁上形成方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纜繩上順著潮流方向、平行固定多條綆纜(4),每條綆纜上均勻分布浮球(5);每兩條綆纜之間平行安設一條控位纜繩(6),控位纜繩的兩端固定在定位纜繩上且與潮流方向相同,控位纜繩上均勻分布墜石(7);附有羊棲菜假根(9)的苗繩⑶的兩端分別系在綆纜⑷和控位纜繩(6)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球(5)通過系繩系在綆纜(4)上,墜石(7)通過系繩系在控位纜繩(6)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綆纜⑷和控位纜繩(6)相間排列,綆纜上系有浮球在水體的表面層,控位纜繩上系有墜石在水體淺層,形成立體的“V”字型;所述苗繩(8)中,每兩條苗繩按照垂直的“V”字型結構,一端系在綆纜(4)上、另一端系在控位纜繩(6)上,兩條苗繩的夾角為135° -15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有苗繩(8),系在綆纜(4)上一端的端點均位于一條直線上,系在控位纜繩上一端的端點也均位于同一直線上。
【文檔編號】A01G33/00GK204132125SQ201420582117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0日
【發明者】高長顥, 駱其君, 嚴小軍, 孫慶海, 陳海敏, 張金榮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