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包括一容器,該容器為上部開口、底部加厚的桶狀結構,在容器的底部加厚層內設有排水管道,在容器的內腔中可脫卸地插置有一標有刻度的既可用于顯示容器內水體積,又可作為攪拌棒的桿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容量較大,可滿足大量貝類暫養的要求;容器底部設有排水管道,無需移動容器而直接將水排出桶外,并且底部中心稍微向下傾斜的設計可以將水全部快速排凈;排水硬管伸出容器外的部分可接上任意長度的軟管,可以達到靈活處理實驗廢水的目的;帶刻度的塑料棒的設計,可以直觀知道容器內水的體積,以便于配合排水硬管上的控制開關操作,以實現不同比例更換實驗海水的目的;塑料棒還可以充當攪拌棒的作用,并且更加結實耐用。
【專利說明】一種雙殼貝類暫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貝類養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殼貝類暫養裝置,用于紫貽貝等雙殼貝類的暫養及實驗使用。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貝類暫養時,需要養殖貝類的儀器。就目前實驗室所采用的養殖裝置存在一些問題:(1)小型容器雖然搬運方便,但容量太小難以滿足實驗對樣品數量的要求;(2)對于大型容器來說,搬運困難,難于滿足“每天定時定量更換實驗海水”的要求;(3)無論大小容器,都不能方便地做到“更換9/10的實驗海水的要求”。也就是說實驗室或是養殖場現有的容器,功能相對單一,無法同時滿足較大樣品數量、排放海水方便快捷并能快速定量的要求。
[0003]經查,現有專利號為CN201410006186.1的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埋棲貝類循環水箱養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裝置包括多個養殖容器組,每個養殖容器組都由第一養殖容器和第二養殖容器組成,并且第一養殖容器和第二養殖容器之間通過支架連接,在第一養殖容器的下方設置有網目大于300目的篩絹網,并且在篩絹網的四角均設置有綁縛繩,所有的養殖容器組均位于循環水箱內。但是這個養殖裝置需要設置循環水箱,體積大,結構比較復雜,而且不能滿足實驗定容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排放水方便快捷并能快速定容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包括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為上部開口、底部加厚的桶狀結構,在容器的底部加厚層內設有與容器的內腔相連通的排水管道,在容器的內腔中可脫卸地插置有一標有刻度的既可用于顯示容器內水體積,又可作為攪拌棒的桿體。
[0006]作為改進,所述排水管道為L形,排水管道的上開口位于容器的底部上表面中心位置,排水管道的下開口設于底部加厚層的側壁,在排水管道內嵌置有一 L形的排水硬管,排水硬管的下端伸出容器外與一軟管相連接,在排水硬管上設有控制開關。
[0007]作為改進,所述容器的底部內壁設有四周向中心下降的便于排水的斜面,在斜面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與排水管道相連通的凹槽,凹槽內嵌設有可供桿體插置定位的橡膠圈,桿體的下端插置在橡膠圈內與排水管道的上開口緊密結合。
[0008]作為改進,所述斜面的坡度在I?2度之間。
[0009]再改進,所述容器為圓形的塑料桶,容器的容量在100-200L之間,容器的底部加厚層的厚度在4?6cm之間,
[0010]再改進,所述桿體為圓形的塑料棒。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12]1、容量較大,可以滿足大量貝類暫養的要求;
[0013]2、容器底部設有排水管道,可以無需移動容器而直接將水排出桶外,并且底部中心稍微向下傾斜的設計可以將水全部快速排凈;
[0014]3、排水硬管伸出容器外的部分可以接上任意長度的軟管,可以達到靈活處理實驗廢水的目的;
[0015]4、帶刻度的塑料棒的設計,可以直觀知道容器內水的體積,以便于配合排水硬管上的控制開關操作,以實現不同比例更換實驗海水的目的;
[0016]5、塑料棒還可以充當攪拌棒的作用,并且更加結實耐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圖1的結構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0]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包括一容器2,該容器2為上部開口、底部加厚的圓形的塑料桶,容器2的容量控制在100-200L,在容器2的底部加厚層為約5cm的塑料實體,內設有與容器2的內腔相連通的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為L形,排水管道的上開口位于容器2的中心位置,排水管道的下開口設于底部加厚層的側壁,在排水管道內嵌置有L形的排水硬管6,排水硬管6的下端伸出容器2外與一軟管5相連接,以達到靈活處理實驗廢水的目的,換水時無需將整個容器2放倒或用其他小容器將水轉移出來;在排水硬管6上設有控制開關4 ;容器2的底部內壁設有四周向中心緩慢下降的斜面7,斜面7的坡度在1?2度之間,這種斜面7設計的好處在于可以將容器2內的水毫無殘留的排放出來,使前面實驗對后續實驗沒有任何影響,另外,1-2度這樣極少的坡度,對于養殖的紫貽貝等雙殼貝類的生長狀況不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在斜面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與排水管道相連通的圓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徑約2cm,凹槽內嵌設有一橡膠圈3,橡膠圈3上插置有一桿體1,桿體1為圓形的塑料棒,桿體1上標有刻度的即可用于顯示容器內水體積,桿體1的下端插置在橡膠圈3內與底部的排水管道的上開口緊密結合,當桿體1豎直插置時,可直觀地看到容器內水的體積,以便配合排水硬管6上的控制開關4,以實現不同比例更換實驗海水的目的;當取下桿體1時,又可以當做攪拌棒用來攪拌容器內的水溶液,使其達到均一穩定的效果。
[0021]采用本實施例的暫養裝置暫養貽貝等貝類時,由于容器2內的斜面7的坡度很小,貽貝等可以很好地附著在斜面7上,而不至于滑落下來,對貽貝等的生活狀態不會造成不良影響;每次需要更換海水時,無需移動容器,可以直接將控制開關4打開放水即可;如果需要部分換水,則只需要等水面下降到指定刻度,關閉控制開關4即可,而且流速也可通過控制開關4進行調節;若該裝置用于貽貝等對重金屬的富集及脫除的相關實驗,則在前期染毒階段,則需要投放一定濃度的重金屬溶液,這時可以首先計算出所需的重金屬含量及所需海水的容量,然后以上述類似的方法將容器2中放至所需容量的海水,再將稱好的重金屬放入容器2中,最后用桿體1將其攪拌均勻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包括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為上部開口、底部加厚的桶狀結構,在容器的底部加厚層內設有與容器的內腔相連通的排水管道,在容器的內腔中可脫卸地插置有一標有刻度的既可用于顯示容器內水體積,又可作為攪拌棒的桿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為L形,排水管道的上開口位于容器的底部上表面中心位置,排水管道的下開口設于底部加厚層的側壁,在排水管道內嵌置有一 L形的排水硬管,排水硬管的下端伸出容器外與一軟管相連接,在排水硬管上設有控制開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部內壁設有四周向中心下降的便于排水的斜面,在斜面的底部中心位置設有與排水管道相連通的凹槽,凹槽內嵌設有可供桿體插置定位的橡膠圈,桿體的下端插置在橡膠圈內與排水管道的上開口緊密結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坡度在I?2度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為圓形的塑料桶,容器的容量在100-200L之間,容器的底部加厚層的厚度在4?6cm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雙殼貝類暫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為圓形的塑料棒。
【文檔編號】A01K63/00GK204132186SQ201420582526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0日
【發明者】王曉玲, 張賓, 史周榮, 鄧尚貴 申請人:浙江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