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82113閱讀:919來源:國知局
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農(nóng)林害蟲生物防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



背景技術:

橡副珠蠟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tner)又名橡膠盔蚧、烏黑副盔蚧,屬同翅目Hemiptera,蚧總科Coccoidea,蠟蚧科Coccidae,副珠蠟蚧屬Parasaissetia。該蟲近年在橡膠樹上大面積爆發(fā)成災,嚴重影響了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chǎn)和發(fā)展。

橡副珠蠟蚧寄主繁多,據(jù)記載有36個科160多種寄主植物,是橡膠、木薯、番荔枝、柑橘、咖啡、棉花、番石榴、橡芒果、木瓜等熱帶作物的重要害蟲。該蟲主要以成蟲、若蟲刺吸寄主植物的葉片和嫩枝的汁液,致使枝葉發(fā)黃、萎縮、落葉、枝條干枯等;另外,該蟲還分泌蜜露誘發(fā)煤煙病,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為害輕時,導致寄主植物生長受阻及產(chǎn)量下降;嚴重時植株整株枯死,據(jù)統(tǒng)計,該蟲可造成橡膠11%以上的損失。

目前,對橡副珠蠟蚧的防治主要還是利用化學藥劑,但隨著對該蟲防效較好的氧化樂果、殺撲磷等高毒藥劑的禁用,以及樂果、毒死蜱等中毒藥劑的限用,其藥劑選擇范圍更加狹窄,加之橡膠樹體高大,難以將藥劑送到膠樹的受害部位,從而導致其防治效果更加不理想。另外,高毒農(nóng)藥的使用易破壞生物多樣性,殺傷了大量害蟲天敵,難以對害蟲進行持續(xù)防控。

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控是防治介殼蟲的重要技術,國內外利用寄生蜂防治介殼蟲也有許多成功的例子。橡副珠蠟蚧在橡膠上暴發(fā)成災后,國內多家單位對其開展了天敵資源的調查、利用研究,篩選出了日本食蚧蚜小蜂、斑翅食蚧蚜小蜂、副珠蠟蚧闊柄跳小蜂、優(yōu)雅岐脈跳小蜂等田間優(yōu)勢寄生蜂。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屬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食蚧蚜小蜂屬Coccophagus,是一種廣泛分布的蠟蚧寄生蜂,中國、日本、美國均有報道,寄主有龜蠟蚧、紅蠟蚧、角蠟蚧、褐軟蠟蚧、日本蠟蚧、油欖黑盔蚧、偽角蠟蚧等多種蠟蚧。日本食蚧蚜小蜂能寄生橡副珠蠟蚧的2齡若蟲、3齡若蟲、初期成蟲、褐色期成蟲,寄生橡副珠蠟蚧后,其每頭蚧蟲體內能羽化出一頭寄生蜂。經(jīng)調查,該蜂廣泛分布于橡膠中幼林及開割林,是一種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寄生性天敵。盡管如此,由于該蜂在林間的自然種群數(shù)量不高,對害蟲達不到自然控制的目的。如果能夠實現(xiàn)人工飼養(yǎng),然后在橡副珠蠟蚧2齡若蟲、3齡若蟲、初期成蟲、褐色期成蟲時大量釋放,則能提高對橡副珠蠟蚧的寄生率,實現(xiàn)對害蟲種群數(shù)量的控制。對于該蜂的研究,國內外主要集在寄主、分布、形態(tài)方面,未見人工繁殖利用,也未見相關的資料可供借鑒。因此,為了實現(xiàn)對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有效利用,需要提供一種低成本,簡便易行、適用于規(guī)模繁蜂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解決了繁殖效率低、成本高和寄生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寄主植物的處理

挑選南瓜作為寄主植物;將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用水配制成藥液;對南瓜表面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并晾干;

(2)中間寄主的擴繁

選用橡副珠蠟蚧作為中間寄主;采集帶有橡副珠蠟蚧成蟲的橡膠枝條;放入僅上表面開口的避光盒子進行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收集;接種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至南瓜表面進行培育;

(3)寄生蜂的擴繁

選用日本食蚧蚜小蜂作為寄生蜂;將步驟(2)培育好的橡副珠蠟蚧若蟲的南瓜放入繁殖室內進行寄生蜂接蜂;將已接好寄生蜂的蚧蟲進行培養(yǎng);加入野外的寄生蜂蜂種進行復壯。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在溫控室內接種培育,溫度為24~26℃,光周期L:D=12h:12h,濕度70%~85%。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2)進行接種培育后,每天翻動一次南瓜,橡副珠蠟蚧發(fā)育至2齡若蟲后,產(chǎn)生較多蜜露,用清水沖洗分泌物蜜露,直至發(fā)育至3齡若蟲或成蟲。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接種時寄生蜂與橡副珠蠟蚧若蟲的數(shù)量比例為1:40~60。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繁殖室的溫度為26~28℃,光周期L:D=12h:12h,濕度70%~85%。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將已接種寄生蜂的南瓜取出放置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15~17天。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蛹羽化為成蟲時補充15~25%的蔗糖溶液進行擴繁。

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3)中每隔2~3個月加入30%~50%野外日本食蚧蚜小蜂蜂種進行復壯。

采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選用甲基托布津進行寄主植物南瓜的消毒殺菌處理,利于延長南瓜的使用時間。

2、本發(fā)明利用橡副珠蠟蚧的趨光性,發(fā)明了簡易、高效的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的收集方法及接種方法。

3、本發(fā)明在接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后的一個星期內翻動南瓜,使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后能均勻分布在南瓜的各表面,最大化提高南瓜的利用率。

4、本發(fā)明規(guī)定了定期進行橡副珠蠟蚧若蟲期及成蟲期的蜜露清理,有利于提高中間寄主橡副珠蠟蚧的存活率。

5、本發(fā)明防治對象橡副珠蠟蚧作為日本食蚧蚜小蜂繁蜂的中間寄主,有利于保持日本食蚧蚜小蜂對橡副珠蠟蚧的寄生力,保證田間防治效果。

6、本發(fā)明提出了日本食蚧蚜小蜂擴繁的最適溫度、寄主及補充營養(yǎng)等擴繁條件,提高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效率。

7、本發(fā)明可實現(xiàn)周年繁殖,批量生產(chǎn)優(yōu)質日本食蚧蚜小蜂,并能有效解決繁殖效率低,生物防治供需不及時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寄主植物的處理

挑選3斤/個完整成熟的南瓜作為寄主植物,用濕抹布清潔表面,晾干備用;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用清水配成1000倍藥液;用抹布浸濕藥液對南瓜表面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晾干,放置2天備用。

(2)中間寄主的擴繁

選用橡副珠蠟蚧作為中間寄主;采集野外帶有產(chǎn)卵期橡副珠蠟蚧成蟲(且有初孵若蟲從成蟲介殼下爬出)的橡膠枝條;放入僅上表面開口的避光盒子進行擴繁,橡膠枝條上面放入幾張新鮮的橡膠葉片;收集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用軟毛筆輕輕掃至南瓜表面進行溫控室內接種培育,形成以南瓜為寄主的試驗種群。溫控室的溫度為24℃,光周期L:D=12h:12h,濕度70%。一個星期內每天翻動一次南瓜,使得南瓜各表面的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分布均勻。發(fā)育至2齡若蟲后,其分泌物蜜露逐漸變多,每隔5天用清水沖洗分泌物蜜露,然后通過電風扇等使南瓜表面快速晾干,直至發(fā)育至3齡若蟲或初期成蟲,一部分用于接種寄生蜂,一部分任其繼續(xù)發(fā)育,留作橡副珠蠟蚧繁殖種源。

(3)寄生蜂的擴繁

選用個體大、活力強日本食蚧蚜小蜂的作為寄生蜂;將步驟(2)培育好的橡副珠蠟蚧若蟲或成蟲的南瓜放入繁殖室內的接蜂籠內接種寄生蜂,繁殖室的溫度為26℃,光周期L:D=12h:12h,濕度70%,寄生蜂與副珠蠟蚧若蟲的數(shù)量比例為1:40,接種2天后用吹風機吹掉南瓜上的日本食蚧蚜小蜂成蟲;將已接種寄生蜂的南瓜取出放置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15天至蛹,蛹快羽化成蟲時,補充15%的蔗糖溶液移至接蜂籠中擴繁;每隔2個月向接蜂籠內加入野外30%寄生蜂蜂種進行復壯。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寄主植物的處理

挑選每5斤/個完整成熟的南瓜作為寄主植物用濕抹布清潔表面,晾干備用;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用清水配成1000倍藥液;用抹布浸濕藥液對南瓜表面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放置3天晾干;

(2)中間寄主的擴繁

選用橡副珠蠟蚧作為中間寄主;采集野外帶有產(chǎn)卵期橡副珠蠟蚧成蟲(且有初孵若蟲從成蟲介殼下爬出)的橡膠枝條;放入僅上表面開口的避光盒子進行擴繁,橡膠枝條上面放入幾張新鮮的橡膠葉片;收集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用軟毛筆輕輕掃至至南瓜表面進行溫控室內接種培育,形成以南瓜為寄主的試驗種群。溫控室的溫度為26℃,光周期L:D=12h:12h,濕度85%。一個星期內每天翻動一次南瓜,使得南瓜各表面的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分布均勻。發(fā)育至2齡若蟲期間,每隔6天用清水沖洗分泌物蜜露,然后通過電風扇等使南瓜表面快速晾干,直至發(fā)育至3齡若蟲或初期成蟲,一部分用于接種寄生蜂,一部分任其繼續(xù)發(fā)育,留作橡副珠蠟蚧繁殖種源。

(3)寄生蜂的擴繁

選用個體大、活力強日本食蚧蚜小蜂作為寄生蜂;將步驟(2)培育好的橡副珠蠟蚧若蟲或成蟲的南瓜放入繁殖室內的接蜂籠接種寄生蜂,繁殖室的溫度為28℃,光周期L:D=12h:12h,濕度85%,寄生蜂與副珠蠟蚧若蟲的數(shù)量比例為1:50,接種3天后用吹風機吹掉南瓜上的日本食蚧蚜小蜂成蟲;將已接種寄生蜂的南瓜取出放置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17天至蛹,蛹快羽化成蟲時,補充25%的蔗糖溶液移至接蜂籠中擴繁;每隔3個月向接蜂籠內加入野外50%寄生蜂蜂種進行復壯。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寄主植物的處理

挑選每4斤/個完整成熟的南瓜作為寄主植物用濕抹布清潔表面,晾干備用;將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用清水配成1000倍藥液;用抹布浸濕藥液對南瓜表面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放置2.5天晾干;

(2)中間寄主的擴繁

選用橡副珠蠟蚧作為中間寄主;采集野外帶有產(chǎn)卵期橡副珠蠟蚧成蟲(且有初孵若蟲從成蟲介殼下爬出)的橡膠枝條;放入僅上表面開口的避光盒子進行擴繁,橡膠枝條上面放入幾張新鮮的橡膠葉片;收集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用軟毛筆輕輕掃至至南瓜表面進行溫控室內接種培育,形成以南瓜為寄主的試驗種群。溫控室的溫度為25℃,光周期L:D=12h:12h,濕度80%。一個星期內每天翻動一次南瓜,使得南瓜各表面的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分布均勻。發(fā)育至2齡若蟲期間,每隔5天用清水沖洗分泌物蜜露,然后通過電風扇等使南瓜表面快速晾干,直至發(fā)育至3齡若蟲或成蟲,一部分用于接種寄生蜂,一部分任其繼續(xù)發(fā)育,留作橡副珠蠟蚧繁殖種源。

(3)寄生蜂的擴繁

選用個體大、活力強日本食蚧蚜小蜂作為寄生蜂;將步驟(2)培育好的橡副珠蠟蚧若蟲或成蟲的南瓜放入繁殖室內的接蜂籠接種寄生蜂,繁殖室的溫度為27℃,光周期L:D=12h:12h,濕度80%,寄生蜂與副珠蠟蚧若蟲的數(shù)量比例為1:60,接種2.5天后用吹風機吹掉南瓜上的食蚧蚜小蜂日本食蚧蚜小蜂成蟲;將已接種寄生蜂的南瓜取出放置培養(yǎng)架上培養(yǎng)16天至蛹,蛹快羽化成蟲時,補充20%的蔗糖溶液移至接蜂籠中擴繁;每隔2.5個月向接蜂籠內加入野外40%寄生蜂蜂種進行復壯。

其中,接蜂籠:大小為長*寬*高=100Cm*40Cm*150Cm的不銹鋼框架,中間用木板隔斷分為3臺,每臺增加光照系統(tǒng),頂面用玻璃封閉,背面和側面用150目的紗網(wǎng)封閉,正面做兩開的半圓形拉門,用紗網(wǎng)對開門進行密封,通過門進行繁殖過程中的操作。

培養(yǎng)架:大小為長*寬*高=200Cm*40Cm*180Cm的角鋼框架,中間木板隔分,每層高45Cm,共4層,在每層上安裝40瓦日光燈兩盞。

蔗糖水:配制濃度20%左右的蔗糖水用于日本食蚧蚜小蜂成蟲的補充營養(yǎng)。

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做了以下對比性驗證試驗:

1、寄主植物的選擇

試驗方法:在南瓜和橡膠上各接剛孵化的1齡若蟲200頭。置于25、27℃的人工氣候箱內飼養(yǎng)。每天觀察、記錄橡副珠蠟蚧各齡期的發(fā)育歷期、存活數(shù),計算各齡期的存活率;在產(chǎn)卵期間,每天調查孵化出來的若蟲數(shù),并把若蟲清除干凈,產(chǎn)卵結束后,對每頭橡副珠蠟蚧進行檢查,觀察其未孵化的卵粒數(shù),并計算在兩種寄主植物上的種群參數(shù)。試驗重復3次。

表1:橡副珠蠟蚧在南瓜和橡膠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參數(shù)

表1為橡副珠蠟蚧在橡膠和南瓜的生命表參數(shù)。結果表明,南瓜作為寄主植物時,橡副珠蠟蚧的內稟增長率最快,最適合其生長繁殖。因此,根據(jù)結果選擇每個3~5斤重的成熟南瓜作為繁殖橡副珠蠟蚧的寄主植物。

2、寄主植物殺菌處理

試驗設置:將剛摘下的10個成熟南瓜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施保功1000位液、多菌靈800倍液擦洗、消毒表面,然后放入26℃室內,每天觀察1次,記錄南瓜腐敗時間。實驗重復3次。

表2幾種殺菌劑處理后南瓜的貯藏時間(天)

表2數(shù)據(jù)為幾種殺菌劑處理后,南瓜的保存時間。由表2可見,甲基托布津處理后,南瓜的何保存期下對照相比可延長約40天,也顯著長于施保功和多菌錄處理。因此,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配成的1000倍液擦洗、消毒南瓜表面,進行表面殺菌處理。

3、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的趨光性試驗

實驗方法:將附有橡副珠蠟蚧成蟲的橡膠樹枝條放入一個僅上表面開口向上的避光盒子,然后在枝條上面放入幾張新鮮的橡膠葉片,光線僅從頂端盒子的開口處進入,3個小時后,統(tǒng)計橡膠葉片上和盒內其他地方的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的數(shù)量,計算趨光率。

結果表明:3小時后,在光源處的橡膠葉上的初孵若蟲數(shù)量為1938頭,而其它方向的為95頭,趨光率為95.32%。說明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的趨光性明顯。

4、蜜露清理試驗

試驗方法:設置從2齡若蟲后用清水沖洗南瓜表面和不清洗南瓜表面兩種處理,清洗后用電風扇快速吹干和自然晾干兩種處理。當橡副珠蠟蚧發(fā)育到成蟲時,觀察統(tǒng)計存活率。

結果表明:不用水沖蜜露的存活率35.4%,而用水沖定期沖洗南瓜表面蜜露的存活率為64.2%,且沖后用風扇快速吹干也可以提高低齡若蟲的存活率。

5、日本食蚧蚜小蜂對橡副珠蠟蚧的期選擇

試驗方法:在南瓜上挑選二齡若蟲、三齡若蟲、初期成蟲、褐色期成蟲各60頭。按♀蜂:♂蜂:蚧蟲=4:1:60的接蜂比例用自制的局部接蜂罩接蜂,讓小蜂寄生24h后取出,并去除南瓜上的成蜂,置于室溫約為27℃室內,每隔24h觀察1次,觀察小蜂的發(fā)育歷期、出蜂數(shù)、性比等。實驗重復4次。

表3寄主齡期對小蜂發(fā)育及寄生的影響

表3數(shù)據(jù)為不同日本食蚧蚜小蜂對中間寄主橡副珠蠟蚧的齡期選擇性。從表3可見,日本食蚧蚜小蜂的發(fā)育歷期和寄生率均以橡副珠蠟蚧為3齡若蟲最高,雌蜂率以初期成蟲最高。因此,綜合考慮橡副珠蠟蚧的的發(fā)育歷期及寄生蜂的寄生率、出蜂數(shù)、雌性比等,可選擇3齡若蟲~初期成蟲的橡副珠蠟蚧繁殖日本食蚧蚜小蜂。

6、日本食蚧蚜小蜂成蟲期的補充營養(yǎng)選擇

試驗方法:收集初羽化的成蜂,分別5頭為一組裝于試管(1.5cm×7.5cm)內,管口用棉花塞住。選擇蜂蜜、葡萄糖、果糖、蔗糖,將其配制成20%的濃度,將小棉球在上述糖液中浸濕后放入裝蜂的試管中進行營養(yǎng)補充,對照補充清水。每處理雌30頭,放入溫度27±1℃,相對濕度為70%±10%,光周期L:D=12:12的人工氣候箱內,每天觀察2次成蜂的存活情況,計算成蟲壽命。按雌蜂:雄蜂:蚧蟲=4:1:60的比例接蜂,補充20%的蜂蜜、葡萄糖、果糖、蔗糖,對照為空白對照,接蜂在上述人工氣候箱進行。每天更換新的蚧蟲,并解剖換出的已接過蜂的蚧蟲,計數(shù)產(chǎn)卵量。實驗重復5次。

表4數(shù)據(jù)為不同營養(yǎng)條件下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成蟲壽命和產(chǎn)卵量

結果表明:用蔗糖作為補充營養(yǎng)時,成蟲壽命最長,產(chǎn)卵量最高,可作為擴繁時成蜂的補充營養(yǎng)。

7、日本食蚧蚜小蜂擴繁溫度選擇

試驗方法:按4雌:1雄:60蚧(3齡)的比例在27℃條件下接蜂24h,然后分別入溫度18、21、24、27、30℃共5個人工氣候箱內,觀察小蜂的發(fā)育歷期、出蜂量、寄生率(以發(fā)育到蛹期為標準),重復3次。成蟲壽命:每個重復30頭蜂,重復3次,放入以人工氣候箱,每日觀察1次小蜂存活情況,觀察到小蜂死亡。

表5溫度對日本食蚧蚜小蜂種群增長的影響

結果表明:發(fā)育歷期以30℃時最短,出蜂數(shù)及寄生率以24℃時最高。因此,綜合考慮寄生率、發(fā)育歷期、出蜂數(shù),成蟲壽命等因素,選用27℃作為日本食蚧蚜小蜂擴繁的溫度條件。

綜上所述,采用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方法,本發(fā)明選用甲基托布津進行寄主植物南瓜的消毒殺菌處理,利于延長南瓜的使用時間。利用橡副珠蠟蚧的趨光性,發(fā)明了簡易、高效的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的收集方法及接種方法。在接種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后的一個星期內翻動南瓜,使橡副珠蠟蚧初孵若蟲后能均勻分布在南瓜的各表面,最大化提高南瓜的利用率。規(guī)定了定期進行橡副珠蠟蚧若蟲期及成蟲期的蜜露清理,有利于提高中間寄主橡副珠蠟蚧的存活率。有利于保持日本食蚧蚜小蜂對橡副珠蠟蚧的寄生力,保證田間防治效果。提出了日本食蚧蚜小蜂擴繁的最適溫度、寄主及補充營養(yǎng)等擴繁條件,提高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擴繁效率。可實現(xiàn)周年繁殖,批量生產(chǎn)優(yōu)質日本食蚧蚜小蜂,并能有效解決繁殖效率低,生物防治供需不及時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和县| 莎车县| 电白县| 彭泽县| 宕昌县| 平乐县| 新竹市| 榆社县| 延吉市| 宜君县| 双鸭山市| 乌恰县| 东城区| 肥西县| 南昌市| 天峨县| 西宁市| 永济市| 行唐县| 盘锦市| 黄石市| 应城市| 崇州市| 梁平县| 平江县| 宾阳县| 德州市| 永城市| 平远县| 玉山县| 竹山县| 大安市| 寻甸| 叶城县| 营山县| 涪陵区| 遵义县| 淳化县| 清远市| 中山市|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