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
技術領域:
,具體是一種利用無紡布防控水稻秧苗期病蟲害的方法。
背景技術:
:旱育秧技術是當前水稻種植地區首選的育秧技術。以旱育秧方式育秧,由于水氣比例的變化,導致了秧苗根系環境的變化,原本水育秧的厭氧條件發生了轉變,病蟲害的種類相應地發生了變化。與水育秧相比,旱育秧根系細長,易造成傷口,透氣良好的環境下病菌繁殖較快,更易造成幼苗染病。因此,旱育秧苗二化螟、三化螟病害及減輕,惡苗病、立枯病發病率成倍增加,尤其是立枯病極易爆發。多年來,水稻秧田一直使用塑料膜覆蓋育秧,雖保溫性能好,但秧苗易徒長、爆發立枯病和青枯病,甚至出現高溫燒苗現象,每天需通風煉苗,費工費時,秧床還需大量補充水分。水稻專用無紡布是以無紡布代替普通塑料膜的育秧新技術,水稻專用無紡布是由聚酯纖維加入抗老化劑經熱壓而成的新型育秧保溫材料,具有保溫、透氣、防結露、耐腐蝕、耐用等特點。目前,還未有將惡霉靈、烯丙苯噻唑和腐植酸鈉聯合作為利用無紡布防控水稻秧苗期病蟲害的方法的公開。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無紡布防控水稻秧苗期病蟲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控制秧苗病害,提供秧苗期所需的營養元素,且能夠達到省時省工的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利用無紡布防控水稻秧苗期病蟲害的方法,包括以下具體步驟:(1)整地做床;(2)播種;(3)蓋膜:播種后蓋上水稻專用無紡布,無紡布在苗床四周埋好封嚴;(4)蓋膜后每8-10天采用營養液兌水300-500倍噴淋一次,直接噴淋在水稻專用無紡布上,使營養液通過水稻專用無紡布上的小孔滲入育秧苗床;所述的營養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組成:腐殖酸鈉1-1.5%,烯丙苯噻唑0.05-0.1%,噁霉靈0.15-0.2%,氮肥0.1-0.15%,磷肥0.05-0.1%,鉀肥0.04-0.06%,鋅肥0.001-0.002%,硼肥0.002-0.003%,水補足100%;(5)移栽前5-7天撤去水稻專用無紡布。進一步地,所述的營養液中,腐植酸鈉、烯丙苯噻唑和惡霉靈的重量比例為20-30:1-2:3-4。作為最優方案,所述的營養液中,噁霉靈、烯丙苯噻唑和腐殖酸的重量比例為3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備的有益效果是:(1)室內生測結果表明,將噁霉靈、烯丙苯噻唑、腐殖酸按特定的比例混配對立枯病菌的抑制增效作用明顯,不僅防控效果好,且有利于減少農藥施用量和降低農藥成本。(2)本發明專門針對水稻秧苗期而設計,且將藥肥結合于一體,能夠減輕農事操作,省時省工省力。(3)本發明用無紡布覆蓋育秧,苗床溫度變化平緩,晝夜溫差減小,秧苗生長均衡,不徒長,特別是減輕了青枯病、立枯病的發病率,更有利于培育壯秧,提高秧苗利用率。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提高秧苗素質。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除特殊聲明外,均為重量百分比。一、噁霉靈、烯丙苯噻唑和腐殖酸及復配劑對水稻立枯病的室內毒力測定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將噁霉靈、烯丙苯噻唑和腐殖酸及其混配劑按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釋5個濃度,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水稻立枯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a+bx),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0值。根據孫云沛法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為拮抗作用,80<CTC<120為相加作用,CTC≥120為增效作用。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測定結果表明,噁霉靈、烯丙苯噻唑和腐殖酸的重量比例為30:3:3時,呈拮抗作用;其他重量比時,顯示為增效作用,其中重量比例為30:1:4增效作用最明顯。二、應用實施例按照以下方法進行育秧試驗,按照營養液不同設置為6個處理,同時還設置清水對照:(1)整地做床;做床所用田土均混入水稻立枯病菌;(2)播種;(3)蓋膜:播種后蓋上水稻專用無紡布,無紡布在苗床四周埋好封嚴;(4)蓋膜后每8天采用營養液兌水300倍噴淋一次,直接噴淋在水稻專用無紡布上,使營養液通過水稻專用無紡布上的小孔滲入育秧苗床;所述的營養液分別制備成以下6種:1#:腐殖酸鈉1.5%,烯丙苯噻唑0.05%,噁霉靈0.2%,腐殖酸4%,氮肥0.15%,磷肥0.05%,鉀肥0.05%,鋅肥0.002%,硼肥0.003%,水補足100%。2#:腐殖酸鈉1%,烯丙苯噻唑0.1%,噁霉靈0.15%,氮肥0.15%,磷肥0.05%,鉀肥0.05%,鋅肥0.002%,硼肥0.003%,水補足100%。3#:腐殖酸鈉1.5%,烯丙苯噻唑0.05%,噁霉靈0.2%,氮肥0.1%,磷肥0.1%,鉀肥0.06%,鋅肥0.001%,硼肥0.002%,水補足100%。4#:腐殖酸鈉1%,烯丙苯噻唑0.05%,噁霉靈0.15%,氮肥0.12%,磷肥0.08%,鉀肥0.04%,鋅肥0.002%,硼肥0.003%,水補足100%。5#:腐殖酸鈉1.5%,烯丙苯噻唑0.15%,噁霉靈0.15%,氮肥0.15%,磷肥0.05%,鉀肥0.05%,鋅肥0.002%,硼肥0.003%,水補足100%。6#:氮肥0.15%,磷肥0.05%,鉀肥0.05%,鋅肥0.002%,硼肥0.003%,水補足100%。(5)播種后15天撤去水稻專用無紡布。最終結合秧苗立枯病高發期結果調查,計算立枯病防治效果及秧苗最終成苗率,結果統計如下表所示:處理組發病率(%)防治效果(%)成苗率(%)1#1.4594.3592.332#2.3590.8592.573#1.6993.4294.554#3.4386.6491.625#20.1421.5468.176#30.24-17.8065.34清水對照25.67/63.88從試驗結果中可以看出,1#-4#對秧苗立枯病增效明顯,既減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現出了優于5#6#的田間效果,有助于減少農藥使用成本;同時能夠提供秧苗期所需的營養元素,成苗率高,藥肥一體能夠達到省時省工的目的。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