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含有吲唑磺菌胺的高效殺菌組合物及在農作物病害上的應用。
背景技術:
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是日產化學上世紀90年代研發的一種三唑磺酰胺類殺菌劑。化學名稱為3-(3-溴-6-氟-2-甲基吲哚-1-磺酰基)-N,N-二甲基-1,2,4-三唑-1-磺酰胺,分子式為C13H13BrFN5O4S2。該殺菌劑對由卵菌綱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較高的活性,不具有內吸性,以預防為主。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是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研制的一種殺菌劑,該藥保護性好、滲透性強,對卵菌真綱菌病害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能從植物葉基向葉尖方向傳導。化學名稱:2,6-二氯-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甲基]苯甲酰胺;分子式: C14H8Cl3F3N2O。對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見病害具有杰出防效。
啶酰菌胺(Boscalid):是由德國巴斯夫公司開發的新型煙酰胺類殺菌劑,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種腐爛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已于2004年在英國、德國和瑞士登記。通過葉面滲透在植物中轉移,抑制線粒體琥珀酸酯脫氫酶,阻礙三羧酸循環,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減少,干擾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對病害有神經活性,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抑制孢子萌發、細菌管延伸、菌絲生長和孢子母細胞形成真菌生長和繁殖的主要階段,殺菌作用由母體活性物質直接引起,沒有相應代謝活性。
氟嘧菌酯:同嘧菌酯及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一樣,氟嘧菌酯的作用機理也是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b和C1間電子轉移抑制線粒體的呼吸。氟嘧菌酯具有速效和持效期長雙重特性,對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適當的加工劑型可進一步提高其通過角質層進人葉部的滲透作用。盡管它通過種子和根部的吸收能力較差,但用作種子處理劑時,對幼苗和種傳和土傳病害雖具有很好的殺滅和持效作用,不過對大麥白粉病或網斑病等氣傳病害則無能為力。
嘧菌酯(Azoxystrobin):中文別名:(E)-[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分子式:C22H17N3O5。嘧菌酯是新型高效、廣譜、內吸性殺菌劑,可用于莖葉噴霧、種子處理,也可進行士壤處理。它對幾乎所有真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如白粉病、銹病、穎枯瘸、網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且與目前已有殺菌劑無交互抗性。用于谷物、水稻、葡萄、馬鈴薯、蔬菜、果樹及其它作物,對這些作物安全。
醚菌酯(kresoxim-methyl):是一種高效、廣譜、新型殺菌劑。對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黃瓜白粉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
甲霜靈(metalaxyl):化學名稱 D,L-N-(2,6-二甲基苯基)-N-(2-甲氧基乙酰)丙氨酸甲酯。是一種新型高效內吸性殺菌劑,可內吸進入植物內,水溶性比一般殺菌劑高得多。對卵菌綱中的霜霉菌和疫霉菌具有選擇性特效,例如對馬鈴薯晚疫病、葡萄霜霉病、啤酒花霜霉病、甜菜疫病、油菜白銹病、煙草黑脛病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于棉花猝倒病、谷子白發病,防治效果好。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種新型廣譜三唑硫酮類殺菌劑,主要用于防治谷類、麥類豆類作物等眾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無致畸,致突變型,對胚胎無毒性,對人和環境安全。其作用機理是抑制真菌中甾醇的前體—羊毛甾醇或2,4-亞甲基二氫羊毛甾14位上的脫甲基化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禾谷類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花生、水稻和豆類作物等眾多病害。
波爾多液(Bordeaux mixture):波爾多液是無機銅素殺菌劑。其有效成分的化學組成是CuSO4·xCu(OH)2·yCa(OH)2·zH2O。1882年法國人A.米亞爾代于波爾多城發現其殺菌作用,故名叫做波爾多液。它是由約500克的硫酸銅、500克的熟石灰和50千克的水配制成的天藍色膠狀懸濁液。配料比可根據需要適當增減。一般呈堿性,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但久放物理性狀破壞,宜現配現用或制成失水波爾多粉。使用時再兌水混合。持效期長,廣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樹、棉、麻等的多種病害,對霜霉病和炭疽病,馬鈴薯晚疫病等葉部病害效果尤佳。
堿式硫酸銅(Sulfuric acid, copper salt, basic):屬無機銅類殺菌劑,有效成分為堿式硫酸銅。對人、畜低毒,對環境安全。對病害具有保護性殺菌作用,耐雨水沖刷,持效期可達20~30天。
在實際農業生產中,長期使用單制劑防治,使用量大,病害已經產生很大的抗性。發明人通過大量室內生測和田間藥效試驗的驗證,發現吲唑磺菌胺與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進行組合應用,有明顯的增效作用,不僅能提高防效,降低用藥量和使用成本,還能延緩抗性產生,對環境安全。可以解決目前農藥單制劑應用過程中抗性和成本等問題。吲唑磺菌胺與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復配的研究,迄今為止,尚未見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協同增效作用、能夠延緩抗性產生、降低用藥量和使用成本、防治效果好的含有吲唑磺菌胺的高效殺菌組合物。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含有吲唑磺菌胺的高效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菌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為吲唑磺菌胺,活性成分B選自以下任意一種化合物: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兩者的重量比為1:80~80:1;優選的重量比為1:40~40:1;最優選的為吲唑磺菌胺和氟吡菌胺的重量比為1:40~30:1,吲唑磺菌胺和啶酰菌胺的重量比為1:20~40:1,吲唑磺菌胺和氟嘧菌酯的重量比為1:40~30:1,吲唑磺菌胺和嘧菌酯的重量比為1:20~30:1,吲唑磺菌胺和醚菌酯的重量比為1:20~30:1,吲唑磺菌胺和甲霜靈的重量比為1:30~30:1,吲唑磺菌胺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為1:40~30:1,吲唑磺菌胺和波爾多液的重量比為1:20~30:1,吲唑磺菌胺和堿式硫酸銅的重量比為1:20~30:1。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的總重量為0.5%~90%,較佳的為5%~80%。根據不同的制劑類型,活性組分含量范圍有所不同。通常,液體制劑含有按重量計1%~70%的活性物質,較佳地為5%~ 50%;固體制劑含有按重量計5%~80%的活性物質,較佳地為 10%~80%。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種表面活性劑, 以利于施用時活性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劑含量為制劑總重量的 5%~30%,余量為固體或液體稀釋劑。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殺菌上可接受的劑型, 其中較優選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微乳劑、懸浮劑、油懸浮劑、懸乳劑、微囊懸浮劑、超低容量液劑、煙霧劑、干懸浮劑。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可濕性粉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劑2%~10%、濕潤劑2%~8%、填料補充余量。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水分散粒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劑3%~9%、濕潤劑1%~8%、崩解劑1%~10%、填料補充余量。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水乳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0.1%~ 50%、活性成分B0.1%~50%、溶劑1%~30%、乳化劑1%~15%、防凍劑0%~8%、增稠劑0%~2%、消泡劑0.01%~2%、去離子水加至100%。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微乳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 A0.1%~ 50%、活性成分B0.1%~50%、溶劑1%~30%、乳化劑3%~25%、防凍劑0%~8%、消泡劑0.01%~2%、去離子水加至100%。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懸浮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劑2%~10%、濕潤劑2%~10%、消泡劑0.1%~1%、增稠劑0.1%~2%、防凍劑0.1%~8%、去離子水加至100%。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油懸浮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劑2%~10%、濕潤劑2%~10%、乳化劑2%~15%、消泡劑0.1%~1%、增稠劑0.1%~2%、油基補足余量。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懸乳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 0.5%~ 50%、活性成分B0.5%~50%、乳化劑2%~12%、分散劑2%~10%、消泡劑0.1%~2%、增稠劑0.1%~2%、防凍劑0.1%~8%、去離子水加至100%。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微囊懸浮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 A0.1%~50%、活性成分B0.1%~50%、成囊單體1%~10%、 分散劑1%~10%、 溶劑1%~10%、乳化劑1%~7%、防凍劑0.1%~10%、增稠劑0.1%~2%、防腐劑0.05%~4%、去離子水加至100%。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超低容量液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 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劑1~10%,乳化劑1~10%,余量為溶劑。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煙霧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 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劑1~20%,阻燃劑為1-10%,密度調節劑為5-10%,其余用溶劑和助溶劑補足100%。
以上所述的殺菌組合物為干懸浮劑時,制劑中包含如下組分: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劑1%~15%、濕潤劑1%~10%、崩解劑1%~12%、助懸劑0.2~3%、填料補充余量。
所述的分散劑選自:烷基萘磺酸鹽、雙(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鹽、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鹽、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對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潤濕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拉開粉X、潤濕滲透劑F、皂角粉、蠶沙、無患子粉、茶枯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崩解劑選自:膨潤土、硫酸銨、檸檬酸、尿素、氯化鋁、丁二酸、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溶劑選自:N,N-二甲基甲酰胺、環己酮、甲醇、乙醇、三甲基環己烯酮、N-辛基吡咯烷酮、N-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植物油、乙腈、乙基苯、三甲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松基油、油酸甲酯、油酸乙酯、丙酮、丙二醇、甘油、異辛醇、正辛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助溶劑選自:油酸甲酯、松油醇、正辛醇、三丙二醇丁醚、2-甲基萘、二線油、柴油和大豆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乳化劑選自:烷基苯磺酸鈣鹽、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銨鹽、烷基聯苯醚二磺酸鎂鹽、三乙醇胺鹽、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506#、600#、700#、NP-10磷酸酯、OP-10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司盤80、吐溫80、602#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成囊單體選自: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多亞甲基多苯基多異氰酸酯、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防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消泡劑選自:C8~10脂肪醇類、C10~20飽和脂肪酸類(如癸酸)及酰胺、硅油、有機硅酮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硅酸鎂鋁、聚乙烯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防腐劑選自:苯甲酸鈉、丙酸鈉、對羥基苯甲酸丁酯、富馬酸二甲酯、山梨酸鉀、雙乙酸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填料選自:高嶺土、硅藻土、膨潤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輕質碳酸鈣、沸石、滑石粉、油酸甲酯、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油基選自:油酸甲酯、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環氧大豆油、礦物油、棉籽油、棕櫚油、亞麻油、松節油、玉米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密度調節劑選自:三氯化鐵、水楊酸和氯化鋅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阻燃劑選自:多聚磷酸銨、磷酸三丁酯和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助懸劑選自:黃原膠、硅酸鋁鎂、海藻酸鈉、羥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硅酸鋁、阿拉伯膠等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具有防治蔬菜、果樹、煙草上病害的用途。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該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圍內表現出顯著的增效作用。第二,該組合物不但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而且減少用量、擴大防治譜。第三,該組合物中的活性成分不存在交互抗性的問題,能夠有效延緩抗性發生。第四,該組合物安全性高,對環境友好環保。因此,該殺菌組合物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中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應用例一:活性成分A吲唑磺菌胺和活性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復配產品制劑實施例(以下含量均為折百百分含量),但本發明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中的比例范圍。
可濕性粉劑(制劑實施例1~18)
該殺菌組合物可濕性粉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配方將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劑、濕潤劑、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再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可濕性粉劑。
水分散粒劑(制劑實施例19~36)
該殺菌組合物水分散粒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配方將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氣流粉碎機粉碎,經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機中進行造粒、干燥、篩分后,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劑。
水乳劑(制劑實施例37~45)
該殺菌組合物水乳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配方將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溶劑、乳化劑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將部分水、防凍劑、消泡劑混合在一起成均勻的水相;在反應釜中高速攪拌的同時將油相加入水相,加入增稠劑,緩緩加水直至達到專相點,開啟剪切機進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約半小時,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劑。即為本發明所述的水乳劑。
微乳劑(制劑實施例46~54)
該殺菌組合物微乳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配方將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溶解在裝有溶劑和助溶劑的均化器中,將乳化劑、防凍劑及水加入到裝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予以強烈混合并勻化,最后制得外觀清澈透明的微乳劑,即為本發明所述的微乳劑。
懸浮劑(制劑實施例55~63)
該殺菌組合物懸浮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配方將分散劑、濕潤劑、消泡劑、增稠劑、防凍劑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再加入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在球磨機中球磨2~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懸浮劑。
油懸浮劑(制劑實施例64~68)
該殺菌組合物油懸浮劑具體加工步驟為: 首先將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與分散劑、乳化劑、潤濕劑、增稠劑、消泡劑、油基混合均勻,然后經剪切分散20~30分鐘,最后通過砂磨機砂磨2~3小時,粒徑D90在10μm以下,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油懸浮劑。
懸乳劑(制劑實施例69~73)
該殺菌組合物懸乳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上述配方將乳化劑、分散劑、消泡劑、增稠劑、防凍劑經過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活性成分B,在球磨機中球磨2~3小時,使微粒粒徑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活性成分B懸浮劑,然后將活性成分A、乳化劑及各種助劑用高速攪拌器直接乳化到懸浮劑中,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懸乳劑。
微囊懸浮劑(制劑實施例74~78)
該殺菌組合物微囊懸浮劑具體加工步驟為:按照配方將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成囊單體、溶劑混合,使溶解成均勻油相,在剪切條件下,將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劑、分散劑的水相溶液中,兩種材料在油水界面發生反應,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微囊懸浮劑。
超低容量液劑(制劑實施例79~80)
該殺菌組合物超低容量液劑具體加工步驟為:在常溫常壓下,在帶有攪拌槳的釜中,在攪拌狀態下先按配方比例用溶劑溶解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然后再加入分散劑和乳化劑,混合攪拌45-90分鐘后,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超低容量液劑。
煙霧劑(制劑實施例81~82)
該殺菌組合物煙霧劑具體加工步驟為:預先按照各組份重量百分比將各組分稱取好備用,在常溫下先將溶劑投入反應釜中,開啟反應釜攪拌器,在攪拌條件下投入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繼續攪拌至完全溶解后,投入阻燃劑、密度調節劑,攪拌溶解后再投入助溶劑、分散劑,物料加完后繼續攪拌15-60分鐘,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均勻透明的煙霧劑。
干懸浮劑(制劑實施例83~84)
該殺菌組合物干懸浮劑具體加工步驟為:先將配方中各物質按質量百分比用水配成固體含量25-60%的漿料,接著用砂磨機進行濕法研磨制成懸浮液,通過壓力(或離心)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造粒,干燥后通過篩分得30-150目的干懸浮劑,通過砂磨機研磨的懸浮液粒徑1-5mm,顆粒≥96%。即可制成本發明所述的干懸浮劑。
實施應用例二:活性成分A吲唑磺菌胺和活性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復配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復配制劑的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80<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
毒力測定實施例1 吲唑磺菌胺和氟吡菌胺對葡萄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uiticola(Berk.dt Curtis)Berl. Et de Toni)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3-2006,采用平皿葉片法。
由表12可知,吲唑磺菌胺和氟吡菌胺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葡萄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4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2 吲唑磺菌胺和啶酰菌胺對馬鈴薯晚疫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馬鈴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13-2008,采用葉片法。
由表13可知,吲唑磺菌胺和啶酰菌胺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馬鈴薯晚疫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20~4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3 吲唑磺菌胺和氟嘧菌酯對番茄晚疫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13-2008,采用葉片法。
由表14可知,吲唑磺菌胺和氟嘧菌酯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番茄晚疫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4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4 吲唑磺菌胺和嘧菌酯對葡萄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uiticola(Berk.dt Curtis)Berl. Et de Toni)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3-2006,采用平皿葉片法。
由表15可知,吲唑磺菌胺和嘧菌酯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葡萄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2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5 吲唑磺菌胺和醚菌酯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黃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3-2006,采用平皿葉片法。
由表16可知,吲唑磺菌胺和醚菌酯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葡萄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2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6 吲唑磺菌胺和甲霜靈對番茄晚疫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13-2008,采用葉片法。
由表17可知,吲唑磺菌胺和甲霜靈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番茄晚疫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3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7 吲唑磺菌胺和丙硫菌唑對煙草黑脛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煙草黑脛病( Phytopht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2-2006,采用含藥培養基法。
由表18可知,吲唑磺菌胺和丙硫菌唑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煙草黑脛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4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8 吲唑磺菌胺和波爾多液對黃瓜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黃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3-2006,采用平皿葉片法。
由表19可知,吲唑磺菌胺和波爾多液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黃瓜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2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毒力測定實施例9 吲唑磺菌胺和堿式硫酸銅對葡萄霜霉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uiticola(Berk.dt Curtis)Berl. Et de Toni)
試驗方法:參照生測標準方法NY/T 1156.3-2006,采用平皿葉片法。
由表20可知,吲唑磺菌胺和堿式硫酸銅在配比為1:80~80:1之間時,共毒系數都在120以上,對葡萄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尤其在1:20~30:1之間時,共毒系數在160以上。
實施應用例三:活性成分A吲唑磺菌胺和活性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復配的田間藥效試驗
田間應用實施例1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本試驗安排在陜西省蒲城縣,選取霜霉病常年發病較重的葡萄園。
試驗方法: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殺菌劑防治葡萄霜霉病 GB/T 17980.122-2004》。
從表21中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在防治葡萄霜霉病上防效顯著,防效均高于94%,防效達94.09%~96.39%;而單劑對照防效為62.60%~77.20%;明顯優于對照單劑對葡萄霜霉病的防效。田間試驗結果充分表明,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一定比例復配對葡萄霜霉病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本試驗用藥量范圍內,對葡萄安全,無不良影響。
田間應用實施例2 防治黃瓜霜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本試驗安排在陜西省三原縣,選取霜霉病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
試驗方法: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黃瓜霜霉病 GB/T 17980. 26-2000》。
從表22中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在防治黃瓜霜霉病上防效顯著,防效均高于92%,防效達92.80%~94.89%;而單劑對照防效為57.68%~76.11%;明顯優于對照單劑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效。田間試驗結果充分表明,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一定比例復配對黃瓜霜霉病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本試驗用藥量范圍內,對黃瓜安全,無不良影響。
田間應用實施例3 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本試驗安排在陜西省楊凌區,選取晚疫病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
試驗方法: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馬鈴薯晚疫病GB/T17980.34-2000》。
從表23中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在防治馬鈴薯晚疫病上防效顯著,防效均高于91%,防效達91.01%~95.92%;而單劑對照防效為61.47%~76.91%;明顯優于對照單劑對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效。田間試驗結果充分表明,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一定比例復配對馬鈴薯晚疫病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本試驗用藥量范圍內,對馬鈴薯安全,無不良影響。
田間應用實施例4 防治番茄晚疫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本試驗安排在陜西省楊凌區,選取晚疫病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
試驗方法: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番茄晚疫病GB/T17980.31-2000》。
從表24中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在防治番茄晚疫病上防效顯著,防效均高于92%,防效達92.10%~95.89%;而單劑對照防效為58.34%~73.81%;明顯優于對照單劑對番茄晚疫病的防效。田間試驗結果充分表明,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一定比例復配對番茄晚疫病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本試驗用藥量范圍內,對番茄安全,無不良影響。
田間應用實施例5 防治煙草黑脛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本試驗安排在陜西省安康市,選取煙草黑脛病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
試驗方法: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殺菌劑防治煙草黑脛病GB/T17980.90-2004》。
從表25中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在防治煙草黑脛病上防效顯著,防效均高于91%,防效達91.37%~96.17%;而單劑對照防效為55.17%~72.89%;明顯優于對照單劑對煙草黑脛病的防效。田間試驗結果充分表明,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一定比例復配對煙草黑脛病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本試驗用藥量范圍內,對煙草安全,無不良影響。
后經過在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吲唑磺菌胺和有效成分B氟吡菌胺、啶酰菌胺、氟嘧菌酯、嘧菌酯、醚菌酯、甲霜靈、丙硫菌唑、波爾多液、堿式硫酸銅復配,對葡萄霜霉病、黃瓜霜霉病、馬鈴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煙草黑脛病等有顯著的增效作用,且防效均在90%以上,優于單劑防效,增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