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冬小麥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70183閱讀:1534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作物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在冬小麥節水灌溉的基礎上,依據冬小麥需肥規律及水肥耦合關系,在冬小麥需肥的關鍵生育時期,隨灌溉水,按一定比例施入氮、磷、鉀等水溶性肥料的技術。適用于中國黃淮和北部冬麥區小麥節水節肥高產栽培。

(二)技術背景

黃淮和北部冬麥區是中國小麥主產區,冬小麥種植面積占全國小麥種植面積的63%左右,總產占73%左右,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然而該地區人均水資源和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分別只有全國平均值的20%和18%,水分生產率只有1.2kg/m3左右,約為發達國家的50%,水資源短缺和農業用水浪費并存;氮肥利用率不足30%,顯著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浪費嚴重。另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日益減少,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成本增加,目前土地集約的趨勢日益明顯,糧食作物規?;a與經營逐漸取代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與經營而成為主要的管理模式;以機械化、簡約化、一體化管理為特征的農業生產模式愈來愈受到重視。如何實現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輕簡化管理,減少灌溉水和肥料投入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三)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冬小麥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1、測定土壤水分及生育期降水量

(1)測定地表下0-20cm和20-40cm土層土壤容重及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持水量。每3~5年測定一次。

(2)測定冬小麥播種時的田間地表下0-20cm和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

(3)通過雨量數據采集器或從當地氣象局(站),依次獲取冬小麥播種至越冬、越冬至拔節、拔節至開花期間的自然降水量。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全生育期肥料用量

(1)常年秸稈還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9000~10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240、120、90~105千克/公頃。

(2)常年秸稈還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192、90、45~60千克/公頃。

(3)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9000~10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240、120、120千克/公頃。

(4)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粉壤土或砂壤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192、90、60~90千克/公頃。

(5)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6000~7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150~180、60~90、60~90千克/公頃。

3、播種時先合理使用底肥

(1)常年秸稈還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9000~10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30%~50%。

(2)常年秸稈還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0~50%。

(3)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9000~10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50%。

(4)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粉壤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100%。

(5)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50%。

(6)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6000~7500千克/公頃范圍內,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50%、50%。

4、拔節期隨水施肥,水肥耦合一體化管理

(1)拔節期按需補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公式(1)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WIy1=S0-100×0.5+P1×0.05+P2×0.1 (1)

公式(1)中,WIy1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S0-100為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可利用步驟1)中測定的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播種期土壤體積含水量計算得出;P1為播種至越冬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P2為越冬至拔節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

②用公式(2)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

SIy1=47.0128+1.9326WIy1-0.0124WIy12 (2)

公式(2)中,SIy1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單位為mm;WIy1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③用公式(3)計算出冬小麥拔節期需補灌水量。

Iy1=SIy1-Ia1 (3)

公式(3)中,SIy1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單位為mm;Ia1為冬小麥拔節期之前已補灌水量,單位為mm。冬小麥拔節期之前一般于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溉,播種期和越冬期的灌水量通過現有的冬小麥按需補灌技術確定。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和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使用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隨灌溉水施肥。具體如下:

①常年秸稈還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9000~10500千克/公頃范圍內,拔節期灌水時將底肥施用后剩余的氮肥和鉀肥隨灌溉水施入田間。

②常年秸稈還田、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拔節期灌水時將底肥施用后剩余的氮肥和鉀肥隨灌溉水施入田間。

③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或黏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9000~10500千克/公頃范圍內,拔節期灌水時將底肥施用后剩余的氮肥和鉀肥隨灌溉水施入田間。

④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粉壤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拔節期灌水時將底肥施用后剩余的氮肥隨灌溉水施入田間。

⑤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拔節期灌水時,隨灌溉水施純氮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30%和50%。

⑥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6000~7500千克/公頃范圍內,拔節期灌水時,隨灌溉水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30%、50%、30%。

5、開花期隨水施肥,水肥耦合一體化管理:

(1)開花期按需補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公式(4)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Wy2=S0-100×0.5+P1×0.05+P2×0.1+P3×0.2 (4)

公式(4)中,Wy2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S0-100為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可利用步驟1)中測定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播種期土壤體積含水量數據計算得出;P1為播種至越冬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P2為越冬至拔節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P3為拔節至開花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

②用公式(5)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

Ity2=185.3022+0.9539Wy2-0.0096Wy22 (5)

公式(5)中,Ity2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單位為mm;Wy2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③用公式(6)計算出冬小麥開花期需補灌水量。

Iy2=Ity2-Ia2 (6)

公式(6)中,Ity2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單位為mm;Ia2為冬小麥開花期之前已補灌水量,單位為mm。冬小麥開花期之前一般于播種期、越冬期、拔節期灌溉,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水量通過現有的冬小麥按需補灌技術確定,拔節期灌水量利用步驟4)中公式(1)、(2)、(3)計算得出。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和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使用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隨灌溉水施肥。具體如下:

①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7500~8500千克/公頃范圍內,開花期灌水時,隨灌溉水施純氮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為20%。

②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土的地塊,若冬小麥目標產量在6000~7500千克/公頃范圍內,開花期灌水時,隨灌溉水施純氮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均為20%。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將冬小麥生產中的水分管理環節與追肥環節結合在一起,進行隨灌溉水施肥,不僅簡化了農藝操作步驟,而且通過水肥耦合,促進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利用,顯著提高產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2、本發明根據土壤速效鉀含量和目標產量水平的高低,確定鉀肥的合理施用量及底施鉀肥與追施鉀肥的比例,在高鉀高產地塊,通過降低全生育期總施鉀量,同時減少底施鉀肥比例,增加追施鉀肥比例,保障冬小麥需鉀高峰期的供鉀強度,達到確保高產、減少投入,提高鉀肥利用率的目的。

3、本發明根據當前麥田土壤供肥特點和冬小麥需肥規律,在降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同時,以降低鉀肥用量、減底增追優化供鉀結構為核心技術,有機融合按需補灌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各單項技術集成的綜合效應極其顯著,是一項重要的集成創新成果。

4、本發明綜合考慮了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和目標產量等因素,針對性和適應性強,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四、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是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

試驗在山東省岱岳區馬莊鎮大寺村大田進行,種植冬小麥高產品種山農29。試驗田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含有機質14.8g kg-1、全氮1.2g kg-1,含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分別為113.8、46.1和126.7mg kg-1。土壤質地為粉壤土。常年采用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的種植模式,冬小麥、夏玉米秸稈均全量粉碎還田。

2014年10月9日播種冬小麥。采用冬小麥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方法操作如下:

1、測定土壤水分及生育期降水量

(1)播種時測定麥田地表下0-20和20-40cm土層土壤容重分別為1.26和1.38g cm-3;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持水量為29.4%;地表下0-20和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分別為25.2%和27.9%。

(2)通過雨量數據采集器,依次獲取冬小麥播種至越冬、越冬至拔節、拔節至開花期間的自然降水量分別為24.1、60.8、30.3mm。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全生育期肥料用量

本實施例試驗田常年秸稈還田,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冬小麥目標產量為10000千克/公頃,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240、120、90千克/公頃。

3、播種時合理使用底肥

本實施例試驗田常年秸稈還田,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目標產量為10000千克/公頃,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全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30%,即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分別為120、120、27千克/公頃。

4、拔節期隨水施肥,水肥耦合一體化管理

(1)拔節期按需補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公式(1)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WIy1=S0-100×0.5+P1×0.05+P2×0.1=323.7122×0.5+24.1×0.05+60.8×0.1=169.1411

公式(1)中,S0-100為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利用步驟1)中測定的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土壤體積含水量數據計算S0-100

Ⅰ、用公式θm-0-20=θv-0-20/ρb0-20,將冬小麥播種時測得的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換算為質量含水量。公式中,θm-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v-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單位為%;ρb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容重,單位為g cm-3。

θm-0-20=25.2/1.26=20%

Ⅱ、用公式θm-20-40=θv-20-40/ρb20-40,將冬小麥播種時測得的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換算為質量含水量。公式中,θm-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v-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單位為%;ρb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容重,單位為g cm-3。

θm-20-40=27.9/1.38=20.2174%

Ⅲ、用公式θm-0-40=(θm-0-20m-20-40)/2,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公式中,θm-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m-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m-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

θm-0-40=(θm-0-20m-20-40)/2=(20+20.2174)/2=20.1087%

Ⅳ、用公式S0-100=87.8291+11.7304θm-0-40,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公式中,S0-100為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θm-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單位為%。

S0-100=87.8291+11.7304θm-0-40=87.8291+11.7304×20.1087=323.7122mm

②用公式(2)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

SIy1=47.0128+1.9326WIy1-0.0124WIy12=47.0128+1.9326×169.1411-0.0124×169.14112=19.1469mm

③用公式(3)計算出冬小麥拔節期需補灌水量。

Iy1=SIy1-Ia1=19.1469-0=19.1mm

公式(3)中,Ia1為冬小麥拔節期之前已補灌水量,單位為mm。冬小麥拔節期之前一般于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溉,灌水量通過現有的冬小麥按需補灌技術確定。具體步驟如下:

Ⅰ、用公式θr-0-20=θm-0-20×100/FC0-20,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公式中,θr-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單位為%;θm-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FC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持水量,單位為%。

θr-0-20=20×100/29.4=68.0%

Ⅱ、依據θr-0-20數值的大小,判斷是否需要在播種后補灌保苗水:當θr-0-20>60%時,無需補灌。當θr-0-20≤60%時,用公式Is=2×ρb0-20×(FC0-20-θm-0-20)計算保苗水補灌量。保苗水補灌量Is最多不超過60mm。

本實施例θr-0-20=68.0%>60%,所以播種期補灌水量為0mm。

Ⅲ、用公式S0-40=-5.1958+6.3466θm-0-40,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公式中,S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θm-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單位為%。

S0-40=-5.1958+6.3466θm-0-40=-5.1958+6.3466×20.1087=122.4261mm

Ⅳ、用公式Wps=S0-40+P1+Ia,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越冬期間的根層主效供水量。公式中,Wps為冬小麥播種至越冬期間的根層主效供水量,單位為mm;S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P1為播種至越冬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Ia為冬小麥播種期補灌水量,單位為mm。

Wps=S0-40+P1+Ia=122.4261+24.1+0=146.5261mm

Ⅴ、依據Wps數值的大小,判斷越冬期是否需要補灌:當Wps值大于等于130mm,或雖低于130mm但二者的差值小于5mm時,無需補灌;當Wps值低于130mm,且二者的差值大于等于5mm時,則用公式Ips=130-Wps計算越冬期補灌量;越冬期補灌量Ips最多不超過60mm。

本實施例Wps=146.5261mm>130mm,所以越冬期補灌水量為0mm。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和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使用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隨灌溉水施肥。具體如下:

本實施例試驗田常年秸稈還田,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目標產量為10000千克/公頃,拔節期灌水時將底肥施用后剩余的氮肥和鉀肥隨灌溉水施入田間。拔節期施純氮和氧化鉀的量分別為120和63千克/公頃。氮肥和鉀肥分別使用尿素(含氮量為46%)和氯化鉀(含氧化鉀量為60%)。

進行水肥一體化操作時,采用現有微噴帶(如專利號為201220356553.7的小麥專用微噴帶)和現有智能管理系統(如專利號為201610387766.9的水肥一體化遠程控制和智能管理系統)進行精量灌溉、溶肥和注肥。

5、開花期隨水施肥,水肥耦合一體化管理

(1)開花期按需補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公式(4)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Wy2=S0-100×0.5+P1×0.05+P2×0.1+P3×0.2=323.7122×0.5+24.1×0.05+60.8×0.1+30.3×0.2=175.2011

②用公式(5)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

Ity2=185.3022+0.9539Wy2-0.0096Wy22=185.3022+0.9539×175.2011-0.0096×175.20112=57.7505mm

③用公式(6)計算出冬小麥開花期需補灌水量。冬小麥開花期之前,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水量均為0mm,拔節期灌水量為19.1mm,所以冬小麥開花期之前已補灌水量Ia2=19.1mm。則Iy2=Ity2-Ia2=57.7505-19.1=38.7mm

本實施例開花期補灌水量為38.7mm。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和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施肥量,使用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隨灌溉水施肥。具體如下:

本實施例試驗田常年秸稈還田,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速效鉀含量超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壤土,目標產量為10000千克/公頃,拔節期灌水時已將底肥施用后剩余的氮肥和鉀肥隨灌溉水施入田間,所以開花期無需施肥,僅采用現有微噴帶(如專利號為201220356553.7的小麥專用微噴帶)和現有智能管理系統(如專利號為201610387766.9的水肥一體化遠程控制和智能管理系統)進行精量灌溉。

6、實施效果

如表1所示,本實施例冬小麥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方法與傳統定額灌溉施肥相比,產量無顯著變化,但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均減少了30千克,全生育期總灌水量減少了62.2mm,節約用肥11.1%~25%,節水51.8%。

表1本發明實施例水肥一體化與傳統定額灌溉施肥處理全生育期施肥量、灌水量和產量對比

實施例2

試驗在山東省岱岳區道朗鎮玄莊村砂壤土地塊上進行,種植冬小麥高產品種濟麥22。試驗田0-100cm土層土壤粘粒、砂粒和粉粒含量分別為7.1%、60.8%、32.1%。0-20cm土層土壤含有機質13.25g kg-1、全氮0.70g kg-1,含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分別為88.55、43.21和70.77mg kg-1。

2014年10月6日播種小麥。采用冬小麥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方法操作如下:

1、測定土壤水分及生育期降水量

(1)播種時測定麥田地表下0-20和20-40cm土層土壤容重分別為1.41和1.48g cm-3;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持水量為21.9%;地表下0-20和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分別為21.8%和16.4%。

(2)從當地氣象部門獲取降水量,冬小麥播種至越冬、越冬至拔節、拔節至開花期間的自然降水量分別為20.3、72.9、24.5mm。

2、依據土壤肥力、土壤質地、冬小麥目標產量確定全生育期肥料用量

本實施例試驗田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冬小麥目標產量為8000千克/公頃,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為192、90、90千克/公頃。

3、播種時合理使用底肥

本實施例試驗田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冬小麥目標產量為8000千克/公頃,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50%、100%、50%,即底施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量分別為96、90、45千克/公頃。

4、拔節期隨水施肥,水肥耦合一體化管理

(1)拔節期按需補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公式(1)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WIy1=S0-100×0.5+P1×0.05+P2×0.1=243.5044×0.5+20.3×0.05+72.9×0.1=130.0572

公式(1)中,S0-100為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利用步驟1)中測定的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土壤體積含水量數據計算S0-100

Ⅰ、用公式θm-0-20=θv-0-20/ρb0-20,將冬小麥播種時測得的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換算為質量含水量。公式中,θm-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v-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單位為%;ρb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容重,單位為g cm-3。

θm-0-20=21.8/1.41=15.4610%

Ⅱ、用公式θm-20-40=θv-20-40/ρb20-40,將冬小麥播種時測得的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換算為質量含水量。公式中,θm-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v-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體積含水量,單位為%;ρb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容重,單位為g cm-3。

θm-20-40=16.4/1.48=11.0811%

Ⅲ、用公式θm-0-40=(θm-0-20m-20-40)/2,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公式中,θm-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m-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θm-20-40為地表下20-4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

θm-0-40=(θm-0-20m-20-40)/2=(15.4610+11.0811)/2=13.2711%

Ⅳ、用公式S0-100=87.8291+11.7304θm-0-40,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公式中,S0-100為地表下0-10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θm-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單位為%。

S0-100=87.8291+11.7304θm-0-40=87.8291+11.7304×13.2711=243.5044mm

②用公式(2)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拔節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

SIy1=47.0128+1.9326WIy1-0.0124WIy12=47.0128+1.9326×130.0572-0.0124×130.05722=88.6169mm

③用公式(3)計算出冬小麥拔節期需補灌水量。本實施例冬小麥拔節期之前,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水量分別為0和30.7mm,所以冬小麥拔節期之前已補灌水量Ia1=30.7mm。

則冬小麥拔節期需補灌水量Iy1=SIy1-Ia1=88.6169-30.7=57.9mm

所以本實施例拔節期補灌水量為57.9mm。

冬小麥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水量通過現有的冬小麥按需補灌技術確定。具體步驟如下:

Ⅰ、用公式θr-0-20=θm-0-20×100/FC0-20,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公式中,θr-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單位為%;θm-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質量含水量,單位為%;FC0-20為地表下0-20cm土層土壤持水量,單位為%。

θr-0-20=15.4610×100/21.9=70.5982%

Ⅱ、依據θr-0-20數值的大小,判斷是否需要在播種后補灌保苗水:當θr-0-20>60%時,無需補灌。當θr-0-20≤60%時,用公式Is=2×ρb0-20×(FC0-20-θm-0-20)計算保苗水補灌量。保苗水補灌量Is最多不超過60mm。

本實施例θr-0-20=70.5982%>60%,所以播種期補灌水量為0mm。

Ⅲ、用公式S0-40=-5.1958+6.3466θm-0-40,計算出冬小麥播種時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公式中,S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θm-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平均質量含水量,單位為%。

S0-40=-5.1958+6.3466θm-0-40=-5.1958+6.3466×13.2711=79.0306mm

Ⅳ、用公式Wps=S0-40+P1+Ia,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越冬期間的根層主效供水量。公式中,Wps為冬小麥播種至越冬期間的根層主效供水量,單位為mm;S0-40為地表下0-40cm土層土壤貯水量,單位為mm;P1為播種至越冬期的總降水量,單位為mm;Ia為冬小麥播種期補灌水量,單位為mm。

Wps=S0-40+P1+Ia=79.0306+20.3+0=99.3306mm

Ⅴ、依據Wps數值的大小,判斷越冬期是否需要補灌:當Wps值大于等于130mm,或雖低于130mm但二者的差值小于5mm時,無需補灌;當Wps值低于130mm,且二者的差值大于等于5mm時,則用公式Ips=130-Wps計算越冬期補灌量;越冬期補灌量Ips最多不超過60mm。

本實施例Wps=99.3306mm<130mm,則Ips=130-Wps=130-99.3306=30.6694mm。所以越冬期補灌水量為30.7mm。

(2)依據土壤肥力、冬小麥目標產量和土壤質地確定施肥量,使用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隨灌溉水施肥。具體如下:

本實施例試驗田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冬小麥目標產量為8000千克/公頃,拔節期灌水時,隨灌溉水施純氮和氧化鉀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分別為30%和50%,即施純氮和氧化鉀的量分別為57.6和45千克/公頃。氮肥和鉀肥分別使用尿素(含氮量為46%)和氯化鉀(含氧化鉀量為60%)。

進行水肥一體化操作時,采用現有微噴帶(如專利號為201220356553.7的小麥專用微噴帶)和現有智能管理系統(如專利號為201610387766.9的水肥一體化遠程控制和智能管理系統)進行精量灌溉、溶肥和注肥。

5、開花期隨水施肥,水肥耦合一體化管理

(1)開花期按需補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用公式(4)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自然主效供水指數。

Wy2=S0-100×0.5+P1×0.05+P2×0.1+P3×0.2=243.5044×0.5+20.3×0.05+72.9×0.1+24.5×0.2=134.9572

②用公式(5)計算出冬小麥播種至開花期間的總需補灌水量。

Ity2=185.3022+0.9539Wy2-0.0096Wy22=185.3022+0.9539×134.9572-0.0096×134.95722=139.1888mm

③用公式(6)計算出冬小麥開花期需補灌水量。冬小麥開花期之前,播種期和越冬期灌水量分別為0和30.7mm,拔節期灌水量為57.9mm,所以冬小麥開花期之前已補灌水量Ia2=0+30.7+57.9=88.6mm。則Iy2=Ity2-Ia2=139.1888-88.6=50.6mm

本實施例開花期補灌水量為50.6mm。

(2)依據土壤肥力、冬小麥目標產量和土壤質地確定施肥量,使用現有的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隨灌溉水施肥。具體如下:

本實施例試驗田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120毫克/千克、土壤質地為砂壤土,冬小麥目標產量為8000千克/公頃,開花期灌水時,隨灌溉水施純氮的量占其生育期總施用量的比例(重量比)為20%,即施純氮的量為38.4千克/公頃。氮肥使用尿素(含氮量為46%)。

進行水肥一體化操作時,采用現有微噴帶(如專利號為201220356553.7的小麥專用微噴帶)和現有智能管理系統(如專利號為201610387766.9的水肥一體化遠程控制和智能管理系統)進行精量灌溉、溶肥和注肥。

6、實施效果

如表2所示,本實施例冬小麥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方法與傳統定額灌溉施肥相比,產量無顯著變化,但全生育期施用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的量分別減少了48、30和30千克,全生育期總灌水量減少了100.8mm,節約用肥20%~25%,節水42%。

表2本發明實施例水肥一體化與傳統定額灌溉施肥處理全生育期施肥量、灌水量和產量對比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丘县| 雅江县| 昆明市| 东城区| 修文县| 武夷山市| 西平县| 吉木乃县| 年辖:市辖区| 柳河县| 玛曲县| 漠河县| 怀集县| 巴楚县| 兴安盟| 余干县| 灵丘县| 南宫市| 牡丹江市| 新蔡县| 正阳县| 古丈县| 乡城县| 阳朔县| 彭州市| 南华县| 独山县| 昭通市| 镇巴县| 英吉沙县| 女性| 石林| 高邑县| 武强县| 庆城县| 双柏县| 永州市| 安丘市| 太仓市| 廊坊市|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