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將營養缽抓取、分離并裝料的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營養缽分缽裝料聯動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農林行業育苗作業時,大部分都采用營養缽育苗,營養缽一般采用疊加式存放,這種疊加式存放的營養缽在使用時,需要將其分離并裝料,由于營養缽缽體上下疊加緊密,人工分離效率低,勞動強度高,機器分離難度大,并且在分離之后仍需要逐個裝土,工序繁瑣,工作量大,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當前的營養缽在分缽難度高,分缽后逐個進行裝料效率低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營養缽分缽裝料聯動機構,該機構能夠自動吸取營養缽,自動頂起營養缽進行分離,并自動裝料,工作效率高。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營養缽分缽裝料聯動機構,包括主架及設置于主架上的儲缽器、抓缽裝置、頂缽裝置和自動裝料裝置,所述自動裝料裝置位于主架后方,抓缽裝置和頂缽裝置位于自動送料裝置前方,儲缽器位于抓缽裝置上方;
所述儲缽器橫置于主架前端,儲缽器上均勻設置有儲缽室;
所述抓缽裝置包括分別安裝于主架左、右兩側的主架槽鋼,主架槽鋼上設置有兩個可沿主架槽鋼前后移動的抓缽器固定板,所述兩個抓缽器固定板上相向設置有至少一組抓缽組件,所述抓缽組件位于儲缽器下方,抓缽器固定板下端設置有真空管,真空管上安裝有氣體分配器,所述真空管與抓缽組件連接;
所述頂缽裝置包括位于抓缽組件下方能夠上下移動的頂缽器主板,頂缽器主板上方設置有承載板,所述承載板上均勻設置有大孔,頂缽器主板上均勻設置有小孔,頂缽器主板上均勻設置有能夠在小孔中上下移動的柱塞組件;
所述自動裝料裝置包括設置于主架后方能夠前后移動的儲料斗,儲料斗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料斗加固板,儲料斗下方設出料口,出料口下方設置有可前后移動的卸料板,所述儲料斗上還設置有震料機構。
優選的,所述主架槽鋼頂面設置有滑軌,抓缽器固定板通過其下端的滑塊設置于滑軌上,主架槽鋼兩端通過氣缸支架一對稱設置有一組氣缸一,所述一組氣缸一的活塞桿自由端正對設置,氣缸一的活塞桿自由端分別與其相鄰的抓缽器固定板連接。
優選的,所述抓缽組件包括安裝于抓缽器固定板上的支撐套筒以及設置于支撐套筒內的伸縮柱,支撐套筒內前部為圓柱孔、后端為矩形孔,圓柱孔內設置有緩沖彈簧,所述伸縮柱包括前端的“U型”槽、中部的圓柱和后端的矩形柱,所述矩形柱穿過支撐套筒的圓柱孔和矩形孔,所述緩沖彈簧套裝于矩形柱上,所述“U”形槽上安裝有吸盤支撐塊,所述吸盤支撐塊呈“C型”,吸盤支撐塊兩端設置有吸盤螺紋孔以及與吸盤螺紋孔相互貫通的進氣孔,所述進氣孔與真空管連接,吸盤支撐塊前端通過吸盤螺紋孔安裝有吸盤。
優選的,所述主架槽鋼內側分別設置有雙桿氣缸,所述雙桿氣缸的活塞桿自由端分別與頂缽器主板兩端連接,頂缽器主板下方設置有頂缽動力板,頂缽器主板下部通過氣缸支架二對稱設置有一組氣缸二,兩個氣缸二的活塞桿分別與頂缽器動力板的左、右兩端連接,所述柱塞組件包括柱塞桿和安裝于柱塞桿頂端的頂盤,所述柱塞桿下端安裝于頂缽動力板上,所述頂盤設置于承載板的孔內。
優選的,所述料斗加固板內側安裝有豎直滑軌和氣缸三,豎直滑軌上安裝有能夠上下滑動的儲缽器提升塊,所述儲缽器提升塊側面與儲缽器固定連接、上端與氣缸三的活塞桿自由端連接。
優選的,所述料斗加固板外側上端設置有滾輪,所述主架上端面設置有與滾輪相配合的輪軌。
優選的,所述儲料斗后端設置有連桿,所述主架后方橫置有拐臂支撐軸,拐臂支撐軸上固定安裝有拐臂,所述拐臂一端與連桿活動連接、另一端與設置于主架上的氣缸四連接。
優選的,所述儲料斗下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氣缸五,所述卸料板兩端分別與氣缸五的活塞桿連接,卸料板的下方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拖輪。
優選的,所述震料機構包括設置于料斗加固板內側的氣缸六、設置于儲料斗前壁的導軌和安裝于導軌上的滑移塊,所述滑移塊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J型震動柱,滑移塊前端設置有兩個氣缸連接耳,所述儲料斗前壁上設置有橫向的條狀孔,兩個氣缸連接耳穿過條狀孔設置于儲料斗外壁、且分別與兩個氣缸六的活塞桿連接。
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的營養缽分缽裝料聯動機構,能夠自動吸取營養缽,并頂起營養缽進行分離,而且能夠實現自動裝料,單次動作完成多個營養缽的分離和裝料,自動化程度高,分缽速度快,分缽成功率高,機器性能穩定,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抓缽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頂缽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為自動裝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抓缽組件示意圖;
圖6為抓缽組件裝配圖;
圖7為儲缽器結構示意圖;
圖8為承載板結構示意圖;
圖9為卸料板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出料口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出料口與卸料板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2為震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圖1中A處放大圖;
圖14為圖1中B處放大圖。
圖中:1-主架,2-儲缽器,3-儲缽室,4-主架槽鋼,5-抓缽器固定板,6-真空管,7-頂缽器主板,8-承載板,9-大孔,10-儲料斗,11-料斗加固板,12-出料口,13-卸料板,14-滑軌,15-滑塊,16-氣缸支架一,17-氣缸一,18-支撐套筒,19-伸縮柱,19-1 -“U型”槽,19-2 -圓柱,19-3 -矩形柱,20-緩沖彈簧,21-吸盤支撐塊,22-吸盤螺紋孔,23-進氣孔,24-吸盤,25-雙桿氣缸,26-頂缽動力板,27-氣缸支架二,28-氣缸二,29-柱塞桿,30-頂盤,31-豎直滑軌,32-氣缸三,33-儲缽器提升塊,34-滾輪,35-輪軌,36-連桿,37-拐臂支撐軸,38-拐臂,39-氣缸四,40-氣缸五,41-拖輪,42-氣缸六,43-導軌,44-滑移塊,45-J型震動柱,46-氣缸連接耳,47-條狀孔,48-氣體分配器,49-過孔,50-銷釘,51-營養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一種營養缽分缽裝料聯動機構,如1圖所示,包括主架1及設置于主架1上的儲缽器2、抓缽裝置、頂缽裝置和自動裝料裝置,所述自動裝料裝置位于主架后方,抓缽裝置和頂缽裝置位于自動送料裝置前方,儲缽器2位于抓缽裝置上方。
如圖7所示,所述儲缽器2橫置于主架1前端,儲缽器上均勻設置有儲缽室3。
如圖2、5、6、13、14所示,所述抓缽裝置包括分別安裝于主架1左、右兩側的主架槽鋼4,主架槽鋼4頂面設置有滑軌14,抓缽器固定板5通過其下端的滑塊15設置于滑軌14上,主架槽鋼4兩端通過氣缸支架一16對稱設置有一組氣缸一17,這組氣缸一17的活塞桿自由端正對設置,氣缸一17的活塞桿自由端分別與其相鄰的抓缽器固定板5連接,使兩個抓缽器固定板5分別在氣缸一17的推動下沿主架槽鋼4前后移動;所述兩個抓缽器固定板5上相向設置有至少一組抓缽組件,抓缽組件的組數與儲缽器儲缽室3的數目一致,抓缽組件包括安裝于抓缽器固定板5上的支撐套筒18,所述支撐套筒18穿透抓缽器固定板5固定,支撐套筒18內前部為圓柱孔、后端為矩形孔,圓柱孔內設置有緩沖彈簧20,緩沖彈簧20被后端的矩形孔封堵,所述伸縮柱19包括前端的“U型”槽19-1、中部的圓柱19-2和后端的矩形柱19-3,所述矩形柱19-3穿過支撐套筒18的圓柱孔和矩形孔,緩沖彈簧20套裝于矩形柱19-3上;所述“U型”槽上19-1安裝有吸盤支撐塊21,吸盤支撐塊21中間位置設有過孔49,吸盤支撐塊21的過孔49處通過銷釘50活動連接在“U型”槽19-1內,銷釘50活動連接可自動調整吸盤支撐塊21與營養缽51的相對位置,使得吸盤24與營養缽51有更好的吸附,所述吸盤支撐塊21呈“C型”,吸盤支撐塊21前端通過吸盤螺紋孔22安裝有吸盤,吸盤支撐塊21兩端的吸盤螺紋孔22以及進氣孔23相互貫通,進氣孔23與抓缽器固定板5下端的真空管6連接,真空管6上安裝有氣體分配器48,真空管6抽成負壓通過氣體分配器48分配到各吸盤支撐塊21前端的吸盤24處,從而將營養缽51吸附到對應的吸盤24上。
如圖1、3、8所示,所述頂缽裝置包括位于抓缽組件下方的頂缽器主板7和設置于主架槽鋼4內側的雙桿氣缸25,雙桿氣缸25的活塞桿自由端分別與頂缽器主板7兩端連接,頂缽器主板7下方設置有頂缽動力板26,頂缽器主板7下部通過氣缸支架二27對稱設置有一組氣缸二28,兩個氣缸二28的活塞桿分別與頂缽器動力板26的左、右兩端連接,頂缽器動力板26上端安裝有柱塞桿29,柱塞桿29頂端設置有頂盤30,頂缽器主板7上方設置有承載板8,所述承載板8上均勻設置有大孔9,頂缽器主板7上均勻設置有小孔,頂盤30設置于承載板8的大孔9內,隨設置在小孔中的柱塞桿29進行上下移動,從而頂起待分營養缽51,頂盤30和承載板8上的大孔9相互配合可增大與分離下來的營養缽51底部的接觸面積,使得裝滿物料的營養缽在承載板8上放置的更穩定,同時形成一個有利于營養缽移動的平面,為后序的移缽動作做準備。
圖4、9、10、11、12所示,所述自動裝料裝置包括設置于主架1后方的儲料斗10,儲料斗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料斗加固板11,料斗加固板11外側上端設置有滾輪34,所述主架1上端面設置有與滾輪34相配合的輪軌35,儲料斗10后端連接有連桿36,所述主架后方橫置有拐臂支撐軸37,拐臂支撐軸37上固定安裝有拐臂38,所述拐臂38一端與連桿36活動連接、另一端與設置于主架后端上的氣缸四39連接,在氣缸四39的推動下,使儲料斗10能夠在滾輪34、輪軌35的配合下進行前后移動;料斗加固板11內側安裝有豎直滑軌31和氣缸三32,豎直滑軌31上安裝有能夠上下滑動的儲缽器提升塊33,所述儲缽器提升塊33側面與儲缽器2固定連接、上端與氣缸三的32活塞桿自由端連接,使得儲缽器2可以進行上下移動;儲料斗10下方設出料口12,出料口12下方設置有卸料板13,儲料斗10下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氣缸五40,卸料板13兩端分別與氣缸五40的活塞桿連接,卸料板13的下方左右兩側還設置有拖輪41,使得卸料板13在氣缸五40的推動下可進行前后移動,完成卸料動作。
如圖1、12所示,料斗加固板11內側設置有氣缸六42,儲料斗10前壁設置有導軌43,導軌上43安裝有滑移塊44,所述滑移塊44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J型震動柱45,滑移塊44前端設置有兩個氣缸連接耳46,兩個氣缸連接耳46穿過設置于儲料斗10前壁上的橫向的條狀孔47設置于儲料斗10外壁、且分別與兩個氣缸六42的活塞桿連接,在氣缸六42的推動下,滑移塊44和J型震動柱45在導軌43上左右移動,將儲料斗10內的殘料震落至營養缽中。
工作原理:
儲缽器2隨儲缽器提升塊33在氣缸三32的作用下在豎直滑軌31上作上下直線運動,當氣缸三32缸桿完全伸出時,儲缽器2位置在最下行程位點上,就是分缽位,其儲缽室3里的待分營養缽處于最便于被抓缽的狀態。當儲缽室3里的待分營養缽到達分缽位時,固定在滑塊15上的抓缽器固定板5在氣缸一17的推動下向待分營養缽的方向平移,支撐套筒18隨抓缽器固定板5一起向前移動,支撐套筒18后端的矩形孔迫使套裝于矩形柱19-3上的緩沖彈簧20向前移動,緩沖彈簧20碰到圓柱19-2開始收縮,并繼續推動圓柱19-2向前,從而為伸縮柱19提供彈性推動力,使得伸縮柱19沿其軸向方向向前,從而為吸盤24提供抓缽時所需要的緩沖力,當吸盤24與待分營養缽51接觸時,此時真空管6抽成負壓通過氣體分配器48分配到各組吸盤24處,待分營養缽將會進一步吸附到各組對應的吸盤24上,完成抓缽動作。
在頂缽時,氣缸二28活塞桿伸出,向上頂起頂缽動力板26,柱塞桿29頂端的頂盤30將除被吸盤24吸附住的營養缽之外的其他營養缽頂起,完成頂缽動作,這一部分營養缽由于沒有被吸盤24吸附會被頂起,從而跟被吸盤吸附的營養缽產生在上下方向的相對位移,即完成分缽動作。然后雙桿氣缸25缸桿伸出,將頂缽機構整體上移,使承載板8能夠到達營養缽的底部,從而保證裝料時營養缽不會脫落。
分缽動作完成,氣缸三32的活塞桿收縮,儲缽器2隨儲缽器提升塊33被提升到最上行程位,上下保持靜止等待下一次循環動作。
當儲缽器2被提升到最上行程位保持靜止后,氣缸四39的氣缸桿復位,通過拐臂37、連桿36的作用將儲料斗10向前推到自動裝料的位置,此儲料斗10的下底板上的出料口12正對準分離下來的營養缽缽口,此時固定在儲料斗10下方兩側的氣缸五40的缸桿伸出,帶動與之相連的卸料板13向后運動,儲料斗10的下底板上的出料口12被全部打開,待裝料自動落入營養缽中;固定在料斗加固板11內側的氣缸六42帶動與其相連的氣缸連接耳46,從而使滑移塊44上的J型震動柱45在導軌43上往復運動兩到三次,使得儲料斗10里面所裝的原料順利的通過儲料斗的下底板上的出料口12自由散落到營養缽內,完成自動裝料動作。
之后,氣缸五40的氣缸桿收回帶動卸料板13向前運動將儲料斗的下底板上的出料口12封堵,緊接著氣缸四39的缸桿伸出,將儲料斗10拉回原位等待下一次自動裝料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