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紅托竹蓀集中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成熟竹蛋選擇:將紅托竹蓀尖頂期竹蛋基部切下,收集尖頂期竹蛋,每3~5d采集一次;
2)成熟竹蛋處理與分級:對干癟的竹蛋采用清水侵泡1d讓其充分吸收水分恢復原狀,將浸泡恢復后的竹蛋與正常竹蛋在頂端劃開一個長0.5-1.5cm“一字形”切口,深度以見到菌蓋頂部為宜;并根據大小將竹蛋分成A、B及C三個級別;
3)集中出菇管理:按照分級分別放置在托盤中,深10cm,底部放置1cm厚度的吸水海綿一張;將托盤放置在集中出菇層架上,控制室內的溫度為24~26℃,濕度為80~90%,避光、避風處理;
4)采收:竹蛋破殼后到孢子開始自溶前進行及時采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托竹蓀集中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A級為長軸大于5.0cm或重量大于80g的成熟竹蛋,B級為長軸為4.0-5.0cm或重量為60~80g的成熟竹蛋,C級為長軸小于4.0cm或重量小于60g的成熟竹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托竹蓀集中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紅托竹蓀尖頂期竹蛋為成熟的、離土能破殼出菇的竹蛋,其形狀為橢圓形,頂端堅硬。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托竹蓀集中出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海綿為發泡海綿,密度為25~30kg/㎡,吸水飽和后托盤底部的積水量為海綿高度的1/2到2/3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