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的生產方法。
二技術背景
胡楊因其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風沙,有很強的生命力。對于穩定荒漠河流地帶的生態平衡,防風固沙,調節綠洲氣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生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楊,由于不適當的采伐和毀林墾荒、放牧,已造成胡楊林資源的破壞和荒漠化,以及塔里木河輸水量遞減,造成胡楊林大面積死亡,出現了可用土地資源荒漠化的問題,而我國存在大面積的荒漠區和鹽堿灘涂地,如何加強對荒漠區和鹽堿灘涂地的利用,成為胡楊育種中關注的焦點。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胡楊優良種質資源抗干旱耐鹽堿育種中的需求,發明了一種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的生產方法,為胡楊優良種質資源的遺傳轉化和品種改良快速提供生產和研究材料。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的生產方法由以下步驟構成:
(1)外植體的選擇與消毒: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的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的幼嫩葉片作為外植體,將材料經流水沖洗1h,去除表面雜物,在無菌操作工作臺上,先用滅菌的無菌水沖洗3遍,再用75%無水乙醇消毒30s,接著用無菌水沖洗3遍,然后用0.1%氯化汞消毒處理6-8min,最后用滅菌的無菌水沖洗4遍;
(2)愈傷組織的誘導:
在超凈工作臺上,將消毒好的葉片切成5mm大小的方塊,接種于誘導愈傷培養基上(配方為:MS+0.4mg/L 6-BA+0.4mg/L NAA+30g/L蔗糖+6.5g/L瓊脂;Ph調為5.8),葉的背面緊貼培養基,每瓶接種3-4塊,誘導光照條件14h/d,2000lux,溫度23-28℃;
(3)不定芽的誘導:
將經過繼代培養1次后的黃綠色愈傷組織轉接到誘導不定芽分化培養基上(配方為:MS+0.5mg/L 6-BA+0.2mg/L NAA+30g/L蔗糖+6.5g/L瓊脂;Ph調為5.8),誘導光照條件14h/d,光照強度約2000lux,溫度23-28℃;
(4)根的誘導:
經過不定芽誘導得到再生芽,待再生芽長到4-5片葉子,長度0.8-1.2cm高時可轉入生根培養基誘導生根(配方為:1/2MS+2mg/LIBA+0.1mg/L NAA+30g/L蔗糖+7g/L瓊脂;Ph調為5.8),誘導光照條件14h/d,光照強度2000lux,溫度23-28℃;。
本發明所述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培養周期為50-65天。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使用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作為材料,取材方便,數量充足,接種后在較短時間內形成愈傷組織直至生根形成幼苗植株,所得植株生長健壯,平均根長均明顯增大。繁殖系數約為8.9,培養條件可人為控制。利用本方法,可以提高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的幼苗繁殖系數和成活率,培養周期短,變異少,培養條件可人為控制,操作方法簡單,為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作為優良的科研材料進行遺傳轉化和品種改良等研究奠定基礎,從而為新疆胡楊人工林大面積生產提供抗干旱耐鹽堿地的優良品種,解決了生長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楊,由于不適當的采伐和毀林墾荒、放牧,造成胡楊林資源的破壞和荒漠化的問題,以及塔里木河輸水量遞減,造成胡楊林大面積死亡,出現可用土地資源荒漠化的問題。
四附圖說明
圖1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再生植株的葉片外植體
圖2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的愈傷組織
圖3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的叢生芽
圖4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葉片再生植株的生根幼苗
五具體實施方式
1,繁殖材料的選擇
試驗材料取自金陵科技學院實驗站的胡楊與密葉楊雜種F1代優良單株。
2,繁殖材料的消毒
將材料經流水沖洗1h去除表面雜物,在無菌操作工作臺上,先用無菌水沖洗3遍,再用75%無水乙醇消毒30s,接著無菌水沖洗3遍,然后用0.1%氯化汞消毒處理6-8min,最后用滅菌的無菌水沖洗4遍;見附圖1。
3,愈傷組織的誘導
在超凈工作臺上,將消毒好的葉片切成5mm大小的方塊,接種于愈傷誘導培養基上,葉的背面緊貼培養基,每瓶接種3-4塊,誘導光照條件14h/d,光照強度2000lux,溫度23-28℃;見附圖2
4,不定芽的誘導
將經過連續繼代培養2-3次后的黃綠色愈傷組織轉接到誘導不定芽分化培養基上,誘導光照條件14h/d,光照強度2000lux,溫度23-28℃;見附圖3
5,根的誘導
經過不定芽誘導得到再生芽,待再生芽長到4-5片葉子,長度1cm高時可轉入生根培養基誘導生根,誘導光照條件14h/d,光照強度2000lux,溫度23-28℃。幼苗生根情況,見附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