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在屋頂上設有若干綠植固定槽,每個綠植固定槽上鋪設一層防水緩沖層,每個綠植固定槽內設有一個綠植固定機構,綠植固定機構設置在排水緩沖層上,所述綠植固定機構包括機構殼體,機構殼體內設有種植腔,種植腔內自下而上依次鋪設一層第一營養層、第二營養層和第三營養層,屋頂上設有排水管,排水管與排水緩沖層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防水緩沖層由聚苯乙烯泡沫板構成,所述防水緩沖層包括第一防水層和第二防水層,第一防水層與綠植固定槽過盈配合,第二防水層與第一防水層同軸設置,第二防水層的邊緣與第一防水層的邊緣之間的距離L1為1‐3cm,所述第二防水層頂部均勻設有若干支撐凸塊,支撐凸塊為棱臺形結構,第一防水層的高度為h1,第二防水層的高度為h2,支撐凸塊的高度為h3,h3:h2:h1=2:3:1,排水管與第二防水層和綠植固定槽內壁之間形成的排水腔相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綠植固定機構的機構殼體由HDPE防水板拼接而成,機構殼體底部設有若干滲水孔,滲水孔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相互連通的上透孔、儲存腔和下透孔,上透孔的孔徑d1為0.4‐0.8mm,下透孔的孔徑d2為0.2‐0.4mm,儲存腔為球體結構,儲存腔所呈球體結構的直徑d3為1‐2mm,上透孔的孔徑d1為下透孔的孔徑d2的2倍,上透孔的長度為L2、下透孔的長度為L3,L2=1.2*L3。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第一營養層由有機土構成,第一營養層的厚度L4為1‐2c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第二營養層由腐殖質構成,所述腐殖質的制備方法為:按重量份數計將12‐18份干蚯蚓、30‐45份水稻秸稈、5‐8份白芷、26‐38份松樹葉、1‐9份氧化鈣、0.8‐4.5份維生素B1、1.2‐3.6份維生素B6、0.2‐2.9份維生素C、10‐22份白藤、7‐16份無花果和40‐50份水加入厭氧發酵罐中在35℃的溫度下發酵6‐10天得到。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第二營養層的厚度L5為3‐5c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第三營養層按重量份數計由火山灰20‐35份、水稻秸稈粉末18‐46份、覆盆子果泥15‐25份、碎松木8‐17份、淀粉5‐10份和水30‐45份混合制備而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混合模塊式屋頂綠化系統,其特征為,所述第三營養層的厚度為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