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岱衢族大黃魚的人工繁育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71532閱讀:548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一種魚的人工繁育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岱衢族大黃魚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屬鱸形目、石首魚科、黃魚屬,為近海集群暖溫性洄游魚類,主要分布于我國黃海南部、東海、南海等海域,是我國傳統的“四大海產魚類”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20世紀70年代前,大黃魚在東海區最高年產量達2x105t,但由于過度捕撈,白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產量急劇下降,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黃魚年產量僅2000t,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為保護大黃魚資源,福建自80年代起率先開展了大黃魚人工育苗研究,到90年代,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人工育苗均取得成功,養殖產業逐漸發展起來。隨著大黃魚育苗、網箱養殖、增殖放流、活魚運輸等各項技術的日趨成熟與完善,業已成為海水養殖中的重要品種之一。岱衢族大黃魚因其主要分布于舟山漁場的岱衢洋而得名,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個體大、體色及肉質品味具佳等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其商品價值高,適宜在浙江沿海養殖。大黃魚也是浙江省海水養殖魚類中主導品種之一,2011年,我省已擁有育苗廠多家,網箱養殖6萬余箱,產量達5 000t,產值達13.8億元,占全國大黃魚總產值的30%。

目前,國內外海水魚類的人工育苗主要使用輪蟲(Rotifer)、鹵蟲(Anemia)、橈足類(Copepod)等生物餌料。生物餌料在改善魚類苗種培育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存在營養成分不均衡,易攜帶致病菌,供應不穩定等缺點。在傳統的大黃魚苗種繁育過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橈足類,但浙江海域受地理環境的制約,橈足類很難在自然海域中獲取,通常需要大量的在外地(江蘇、福建等地)購買,這直接導致了大黃魚育苗的不穩定性及不確定性,極大的制約了我省大黃魚人工繁育的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岱衢族大黃魚的人工繁育方法,在大黃魚稚魚期通過設計的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混合投喂,減少單純投喂橈足類存在的缺陷,提高大黃魚育苗的穩定性,提高大黃魚稚魚的成活率,促進大黃魚稚魚生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岱衢族大黃魚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親魚培育、催產、孵化及魚苗培育步驟,所述魚苗培育步驟包括以下階段:

(1)仔魚期:

仔魚孵出3天后開口,開始投喂經小球藻及營養強化劑強化的輪蟲,密度為5~15個/mL,分早中晚3次投喂;

第8天開始加投經營養強化劑強化的鹵蟲無節幼體,密度為0.5~1個/mL,分早中晚3次投喂;

第11天起停喂輪蟲,主要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每隔6h投喂一次,24h投喂,密度為0.5~1個/mL;并開始加投撓足類:每隔4h投喂一次,24h投喂,每次均為飽食投喂;

第15天起停喂鹵蟲無節幼體,投喂撓足類:每隔2h投喂一次,24h投喂,每次均為飽食投喂;

(2)稚魚期:

第20天起開始進行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混合投喂,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24h內交替投喂,每3h交替投喂1次,每次均為飽食投喂,投喂直至出苗;

魚苗培育的培養條件為:保持連續充氣,使水中溶解氧維持在5mg/L以上;控制水溫22~24℃、鹽度22~24,pH7.9~8.3,培養期間全程封閉遮光并開燈,光照控制在1000~1200lx;小于15日齡魚苗,日換水量30%~50%,15日齡以上的魚苗,日換水量50%~100%。

本發明針對岱衢族大黃魚的生理生長特性,開發了岱衢族大黃魚的人工繁育方法,在親魚培育、催產、孵化及魚苗培育均進行了探索,重點改進了魚苗培育步驟,在大黃魚稚魚期通過設計的特定配方的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混合投喂,可以大大減少喂橈足類的投喂量,從而降低育苗當中對橈足類的依賴,提高大黃魚育苗的穩定性,此外相對于單純投喂還能人工配合飼料、橈足類,還能提高大黃魚稚魚的成活率,促進大黃魚稚魚生長。

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24h內交替投喂,每3h交替投喂1次即每隔3h投喂,一次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那么下次投喂橈足類,依次交替。

作為優選,仔魚期培養密度控制在4.0×104~6.0×104尾/m3。

作為優選,稚魚期起始的培養密度控制在1.5×104~3.0×104尾/m3,當魚體長度達到2.5cm以上時,培養密度控制在1.0×104~2.0×104尾/m3。

作為優選,所述人工配合飼料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組分混合制成:魚粉50份,玉米粉10-15份,蝦粉15-20份,發酵豆粕10-15份,蠅蛆粉10-15份,小球藻粉8-12份,馬齒莧粉3-5份,魚油1-3份,海帶多糖3-5份,氯化膽堿2-3份,磷酸二氫鈣2-4份,檸檬酸0.01-0.03份,月桂酸0.03-0.05份,麥芽糊精0.5-1份,羥甲基丙基纖維素3份,維生素預混料1份,礦物質預混料0.5份。本發明的人工配合飼料專為大黃魚稚魚期設計,營養豐富,馬齒莧粉防止腸道疾病,改善腸道功能;海帶多糖提高免疫力;小球藻粉及蠅蛆粉營養豐富,強化營養;檸檬酸、月桂酸提供酸洗環境,改善胃部消化環境,同時檸檬酸能抑制革蘭氏陰性菌,而月桂酸能抑制革蘭氏陽性菌,抑菌效果好,范圍廣,能防止飼料腐敗,提高魚體抗病能力;麥芽糊精能防止飼料加工時結團或快,使得飼料在水中溶解均勻;羥甲基丙基纖維素能使得飼料投喂后水化迅速,方便大黃魚稚魚進食,提高營養攝入,減少對飼料的抵抗。

作為優選,所述維生素預混料的載體為脫脂米糠,每千克維生素預混料中含有以下維生素成分:VA 10mg,VC 50mg,VD 5mg,VK 10mg,VB1 8mg,VB2 20mg,VB6 50mg,VB12 5mg,VE200mg泛酸鈣20mg,葉酸5mg,煙酰胺200mg,生物素8mg,肌醇250mg。

作為優選,所述礦物質預混料的載體為沸石粉,每千克礦物質預混料中含有以下礦物質成分:硫酸銅5mg,硫酸錳20mg,氯化鈷50mg,亞硒酸鈉80mg,硫酸鎂500mg,硫酸亞鐵300mg,硫酸鋅300mg。

作為優選,所述親魚培育步驟具體為:親魚為岱衢族大黃魚性成熟2-3齡魚,雌魚750g/尾以上、雄魚500g/尾以上;在室內培育池中培育,雌、雄親魚配比為1.5:1~2:1,密度5-10尾/m2;在催產前1~2個月進行強化促熟培育:水溫20~22℃,鹽度21~25,pH 7.8~8.3,光照500~1000lx,日投餌按魚體重的2%~5%進行投喂,分上下午兩次投喂,吸污兩次,日換水量80%~100%。

作為優選,所述催產步驟為:向親魚注射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雌魚劑量為1~2μg/kg,雄魚劑量為0.5~1μg/kg;在水溫20~22℃條件下,催產效應時間為36~48h。

作為優選,所述孵化步驟為:親魚產卵后及時收集受精卵,孵化之前將好卵與壞卵分離,將收集的好卵置于育苗池中,控制水溫23℃,鹽度22~24,pH8.0~8.3、光照500~1000lx,經24h左右即可孵化出膜。

作為優選,好卵與壞卵的分辨方法為:讓受精卵在水中靜置15分鐘,上浮卵為好卵,沉底的為壞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提高大黃魚育苗的穩定性,提高大黃魚稚魚的成活率,促進大黃魚稚魚生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本發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設備等均可從市場購得或是本領域常用的。下述實施例中的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本領域的常規方法。

實施例:

一種岱衢族大黃魚的人工繁育方法,步驟如下:

1、親魚培育

親魚為寧波岱衢族大黃魚良種場購買的性成熟2-3齡魚,雌魚750g/尾以上、雄魚500g/尾以上。在室內培育池中培育,雌、雄親魚配比為1.5:1~2:1,密度5-10尾/m2。在催產前1~2個月進行強化促熟培育,水溫20~22℃,鹽度21~25,pH 7.8~8.3,光照500~1000lx,日投餌一般按魚體重的2%~5%進行投喂,具體看攝食情況,分上下午兩次投喂,吸污兩次,日換水量80%~100%,保持水質清新與溶氧充足。

2、催產

親魚經過促熟培育后,發現80%的親魚色澤呈金黃色,腹部飽滿,時而發出叫聲,表示親魚即將產卵。挑選腹部膨大而柔軟的雌魚和輕壓魚腹即有精液流出的雄魚,用丁香酚麻醉后,從胸鰭基部注射促黃體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雌魚劑量為1~2μg/kg,雄魚劑量減半。在水溫20~22℃條件下,催產效應時間約為36~48h。

3、孵化

親魚產卵后及時收集受精卵,孵化之前應將好卵與壞卵分離,即讓其在塑料桶水中靜置15分鐘,上浮卵一般為好卵,沉底的都是壞卵。將收集的好卵置于育苗池中,控制水溫23℃,鹽度22~24,pH8.0~8.3、光照500~1000lx,經24h左右即可孵化出膜。

4、魚苗培育

4.1仔魚期:

仔魚孵出3天后開口,開始投喂經小球藻及營養強化劑強化的輪蟲,密度為5~15個/mL,分早中晚3次投喂;

第8天開始加投經營養強化劑強化的鹵蟲無節幼體,密度為0.5~1個/mL,分早中晚3次投喂;

第11天起停喂輪蟲,主要投喂鹵蟲無節幼體:每隔6h投喂一次,24h投喂,密度為0.5~1個/mL;并開始加投撓足類:每隔4h投喂一次,24h投喂,每次均為飽食投喂;

第15天起停喂鹵蟲無節幼體,投喂撓足類:每隔2h投喂一次,24h投喂,每次均為飽食投喂;

仔魚期培養密度控制在4.0×104~6.0×104尾/m3。

4.2稚魚期:

第20天起開始進行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混合投喂,人工配合飼料與橈足類24h內交替投喂,每3h交替投喂1次,每次均為飽食投喂,投喂直至出苗;稚魚期起始的培養密度控制在1.5×104~3.0×104尾/m3,當魚體長度達到2.5cm以上時,培養密度控制在1.0×104~2.0×104尾/m3。

4.3日常管理

保持連續充氣,使水中溶解氧維持在5mg/L以上;控制水溫22~24℃、鹽度22~24,pH7.9~8.3,育苗期間全程封閉遮光并開燈,光照控制在1000lx左右。仔魚培育早期每日往池中加水10~20cm,池水加滿后日換水1次,換水量視水質情況而定,小于15日齡魚苗,日換水量30%~50%,15日齡以上的魚苗,日換水量50%~100%。換水前用吸污器除去池底殘餌、死苗、糞渣及雜物。經常觀察魚苗的攝食情況,監測理化因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育苗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海水為砂濾海水,加溫系統為鍋爐加溫。

本發明人工配合飼料配方1: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組分混合制成:魚粉50份,玉米粉10份,蝦粉15份,發酵豆粕15份,蠅蛆粉15份,小球藻粉12份,馬齒莧粉3份,魚油3份,海帶多糖3份,氯化膽堿2份,磷酸二氫鈣4份,檸檬酸0.01份,月桂酸0.05份,麥芽糊精0.5份,羥甲基丙基纖維素3份,維生素預混料1份,礦物質預混料0.5份。

本發明人工配合飼料配方2: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組分混合制成:魚粉50份,玉米粉15份,蝦粉20份,發酵豆粕10份,蠅蛆粉10份,小球藻粉8份,馬齒莧粉5份,魚油1份,海帶多糖5份,氯化膽堿3份,磷酸二氫鈣2份,檸檬酸0.03份,月桂酸0.03份,麥芽糊精1份,羥甲基丙基纖維素3份,維生素預混料1份,礦物質預混料0.5份。

本發明人工配合飼料配方3:按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組分混合制成:魚粉50份,玉米粉12份,蝦粉18份,發酵豆粕12份,蠅蛆粉12份,小球藻粉10份,馬齒莧粉4份,魚油2份,海帶多糖4份,氯化膽堿2.5份,磷酸二氫鈣3份,檸檬酸0.02份,月桂酸0.04份,麥芽糊精0.8份,羥甲基丙基纖維素3份,維生素預混料1份,礦物質預混料0.5份。

所述維生素預混料的載體為脫脂米糠,每千克維生素預混料中含有以下維生素成分:VA 10mg,VC 50mg,VD 5mg,VK 10mg,VB1 8mg,VB2 20mg,VB6 50mg,VB12 5mg,VE 200mg泛酸鈣20mg,葉酸5mg,煙酰胺200mg,生物素8mg,肌醇250mg。所述礦物質預混料的載體為沸石粉,每千克礦物質預混料中含有以下礦物質成分:硫酸銅5mg,硫酸錳20mg,氯化鈷50mg,亞硒酸鈉80mg,硫酸鎂500mg,硫酸亞鐵300mg,硫酸鋅300mg。

2、試驗

2.1材料與方法

2.1.1實驗用魚

實驗魚為2015年3月人工繁育苗種,選取體質健壯、規格一致的稚魚用于實驗,體長8mm左右,體重7mg左右。

2.1.2實驗設計與飼養管理

實驗于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在浙江省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西軒基地進行,實驗周期為8周。實驗用養殖容器為有效容積200L(直徑70cm,高70cm)的圓形塑料缸。設置3個飼料組,其中配合飼料組、冰鮮橈足類組為24h內每隔3h投喂1次;另1組混合組為配合飼料與冰鮮橈足類24h內交替投喂,每3h交替投喂1次,每次均為飽食投喂。每組3個平行,每個平行組放置大黃魚稚魚300ind。實驗期間水溫24.8~25.2℃,鹽度26~27,pH 7.8~8.1,自然光照,連續24h充氣,保持水中溶解氧含量5.0mg/L以上。每天吸污2次,100%換水1次。實驗所用配合飼料為本發明上述配合飼料,所用橈足類為購買的冰鮮餌料。

2.1.3樣品采集與測定

實驗結束后停飼24h,每缸隨機取30ind魚測量體質量、體長。采用以下公式計算生長參數:

成活率(survival ratio,SR,%)=終末魚數量/初始魚數量×100%;

日均增長量(average daily length growth,DLG,mm·d-1)=(終末魚體長-初始魚體長)/飼養天數

相對增長率(relative growth rate of body length,RGRL,%)=(終末魚體長-初始魚體長)/初始魚體長×100%

瞬時增長率(Instantaneous growth rate,IGR,%)=(ln終末魚體長-ln初始魚體長)/飼養天數×100%

特定增長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ln終末平均體質量-ln初始平均體質量)/飼養天數×100%

絕對增長率(absolute growth rate,AGR,mg·d-1)=(終末平均體質量-初始平均體質量)/飼養天數

每缸隨機取18ind魚采用組織搗碎機進行勻漿作為全魚樣本,每6ind分別用于測定常規營養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組成,全魚樣品于-20℃保存待用。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采用國標方法(GB/T 6435-1986、GB/T6432-1994、GB/T 6433-1994、GB/T6438-1992)測定。

氨基酸的測定采用酸水解法,取樣品0.5g,用6mol/L的鹽酸于110℃下水解22h過濾定容至50mL,取0.5mL真空干燥制作成樣品,使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121MB,USA)測定樣品氨基酸組成。

2.1.4數據處理

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和One-way ANOVA分析,當P<0.05時為顯著差異。

2.2結果

2.2.1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生長性能的影響見表1。結果顯示,混合組大黃魚稚魚成活率、絕對增長率最高,且與橈足類及配合飼料組均呈顯著性差異(P<0.05)?;旌辖M日均增長量、相對增長率、瞬時增長率、特定增長率大于配合飼料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橈足類組稚魚各項生長參數與混合組、配合飼料組相比均最低,且呈顯著性差異(P<0.05)。

表1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生長性能的影響

注:同一行不同字母表示具有顯著差異(P<0.05)。

2.2.2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一般營養成分的影響

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一般營養成分的影響見表2。結果顯示,橈足類組、混合組及配合飼料組大黃魚稚魚(干重)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接近,相互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一般營養成分的影響(干重)

2.2.3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氨基酸組成的影響

配合飼料魚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全魚氨基酸組成的影響見表3。結果顯示,橈足類組大黃魚稚魚脯氨酸、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含量較高,但與其它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旌辖M稚魚天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含量較高,但與其它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配合飼料組稚魚各氨基酸含量較低,但與其它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混合組必需氨基酸與總氨基酸含量均最高,配合飼料組最低,但三飼料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3配合飼料與橈足類對大黃魚稚魚氨基酸組成的影響

注:ΣEAA為必需氨基酸總和,包括精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纈氨酸.ΣTAA為氨基酸總和。

2.3結論

配合飼料雖然營養成分豐富,較橈足類有一定優勢,但在大黃魚稚魚培育期間完全使用配合飼料不能取得最為理想的培育效果,而橈足類與配合飼料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大黃魚稚魚的成活率,促進大黃魚稚魚生長。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白朗县| 福鼎市| 台中市| 龙泉市| 阳泉市| 盐山县| 庆阳市| 上思县| 鄂托克旗| 吉木萨尔县| 虞城县| 遵化市| 乌苏市| 湘乡市| 车险| 丽江市| 雅安市| 翁牛特旗| 稷山县| 桃江县| 娄烦县| 松滋市| 曲水县| 汝南县| 武乡县| 金乡县| 饶阳县| 治多县| 洪洞县| 介休市| 延寿县| 元朗区| 隆回县| 亚东县| 诏安县| 墨脱县| 阿荣旗| 鄂托克旗| 克山县| 康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