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菇類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利用率高且自動化高的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
背景技術:
食用菌營養價值高,經濟便宜,已成為當今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菌菇是通過人工栽培的,菌菇需要在陰暗潮濕的壞境中生長,而目前為了有效地利用菇房的空間,提高菇床單位面積的產量,通常在菇房內將菇床與菇床疊放在一起以利用高度上的空間,然而有些菌菇的生長周期中部分時間需要光照,但是菇床與菇床疊高之后嚴重妨礙了光照范圍,導致部分菌菇光照不夠,產量降低。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使用方便且自動化高的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包括架體、若干個栽培床和驅動裝置;所述架體由若干根縱向桿、若干等間距分布的橫桿和支撐桿組成;所述栽培床放置在支撐桿上;所述驅動裝置設置在架體的后方,包括電機、滾軸、滾輪和鏈條;所述支撐桿的前端鉸接在橫桿上,后端鉸接在鏈條上;所述電機通過滾軸、滾輪帶動鏈條運動,進而帶動支撐桿的后端上下運動使得支撐桿和橫桿形成夾角;所述橫桿前端鉸鏈連接有擋板,其擋板關閉時用于防止栽培床滑落。
優選的,所述滾輪和鏈條有兩套,對稱設置在架體后方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上端設置有滑輪,栽培床的底面兩側設有與支撐桿上滑輪相配合的滑槽。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和橫桿形成的夾角最大為40°。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的多層式栽培床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可以將栽培床與水平面形成一定夾角,在栽培床面向的一側防止光照燈,可以有效的提高每一層的光照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的主視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便于光照的多層式栽培床架,如附圖1-2所示,包括架體1、若干個栽培床2和驅動裝置3;所述架體1由若干根縱向桿11、若干等間距分布的橫桿12和支撐桿13組成;所述栽培床2放置在支撐桿13上;所述驅動裝置3設置在架體1的后方,包括電機31、滾軸32、滾輪33和鏈條34;所述支撐桿13的前端鉸接在橫桿12上,后端鉸接在鏈條34上;所述滾輪33和鏈條34有兩套,對稱設置在架體1后方的兩側;所述電機31通過滾軸32、滾輪33帶動鏈條34運動,進而帶動支撐桿13的后端上下運動使得支撐桿13和橫桿12形成夾角,其夾角最大為40°;所述橫桿12前端鉸鏈連接有擋板4,其擋板4關閉時用于防止栽培床4滑落。
進一步的說明,所述支撐桿13上端設置有滑輪5,栽培床2的底面兩側設有與支撐桿13上滑輪5相配合的滑槽6。
本發明的多層式栽培床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使用時首先將已經栽種好農產品的栽培床擱置在支撐桿上,支架前側設置有光照燈,當生長周期中需要加大光照時,打開電機拉動鏈條運動將支撐桿的后端抬起,使得栽培床和水平面形成一定的夾角,可以有效的提高每一層的光照度。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