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羊肚菌室外豐產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術: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蓋部分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甘寒無毒,有益腸胃、化痰理氣藥效。羊肚菌的營養相當豐富,據測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特別是谷氨酸含量高達1.76 %。因此,有人認為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并有“素中之葷”的美稱。人體中的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搭配而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種,其中8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制造的,但在人體營養上顯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稱之為“必需氨基酸”。
羊肚菌既有藥用價值又有食用價值,一半的羊肚菌均是野生的,但是野生的羊肚菌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人們食用或者藥用的需要,故需要一種人工栽培的方式進行大批量的生產栽培,但是現有的羊肚菌人工培育技術的成熟度不高,其人工栽培的羊肚菌產量還不夠高,口感也較野生的差,栽培的質量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羊肚菌室外豐產栽培的方法,該種栽培方法是根據目前人工培育羊肚菌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能夠改善其質量和數量且管理科學的方法,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栽培的羊肚菌不僅能夠實現高產,而且還能提高羊肚菌種植的質量,縮小人工栽培的羊肚菌與野生羊肚菌的差距,提高其食用和藥用價值。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羊肚菌室外豐產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栽培料配方:含棉籽殼50%、泥炭20%、豆粕15%、玉米芯5%、米糠4%、過磷酸鈣1%、石灰粉2%、腐殖土3%;
2)發酵:先將石灰粉與清水混合,制得石灰水,將棉籽殼、豆粕、玉米芯、米糠過篩后拌入石灰水,再加入過磷酸鈣,使含水量達到65%,最后與腐殖土拌勻,堆積發酵;
3)栽培基質培育:選擇一塊土壤地,在該土壤地上養殖蚯蚓,并在該土壤地上施撒經無毒、無害化處理且發酵后的畜禽糞便、秸稈以及稻草的混合物,發酵后的混合物喂養蚯蚓,經蚯蚓攝取過腹排出后的蚯蚓糞作為栽培基質,粉碎后滅菌備用;
4)裝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裝料,每袋裝配方料500-600g,袋子上扎孔,裝好后放置在100℃條件下滅菌8-10小時;
5)室內菌絲培養:滅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種,接種在接種架上完成,并置于22-25℃下培養,待菌絲滿袋后再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體充分生長,室內設有增氧泵和加濕器,待菌絲長成菌棒即可室外栽培;
6)室外栽培地:將室內培養好的菌棒移栽到室外栽培,在室外選擇三分陽七分陰、平整、土質疏松、潮濕、排水良好的土壤地作為室外栽培的土壤地,并挖20-25cm深的V形栽植坑;
7)室外脫袋栽培:在栽植坑內先鋪設一層步驟(3)中的蚯蚓糞栽植基質,厚度為3-5cm,該栽植基質鋪設成V形,中間留有栽植槽,拍平后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輕噴水1次,然后再覆滅菌后的蚯蚓糞3-5cm,覆蓋后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濕潤,1個月后長出子實體;
8)栽后管理;
9)采收及保藏:子實體出土后7-10天生長成熟,采收后及時清理泥土、曬干或烘干,并裝塑料袋密封保藏。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1)“栽培料配方”中泥炭是將泥炭中的長纖維切斷,切碎、篩分后與其余配方料混合發酵裝袋。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1)“栽培料配方”中的玉米芯先經烘干箱烘干,烘干溫度40-50℃,烘干過程是每隔5min烘干溫度升高2℃,烘干完成后經風干降至常溫狀態,降溫后經破碎機破碎,并經40、60、80目網篩篩分三級,篩出等大顆粒的玉米芯,然后再清水中浸泡一夜,撈出后與栽培料配方其余配料進行拌料。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2)“發酵”中堆積發酵過程中當料溫升至60℃以上時翻堆,之后每隔3-4天翻堆1次,歷時20天,發酵好的料沒有芳香氣味,手感柔軟,含水量達60%。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6)“室外栽培地”中還設有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該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設置在土壤下層40-60cm處,并與設置在栽培房外的鍋爐連通,在栽培前通過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對土壤進行高溫殺菌消毒處理,且每間隔40-50cm設置一根高溫殺菌消毒管道。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7)“室外脫袋栽培”中的闊葉樹落葉在覆蓋前需要經過水洗、烘干以及破碎處理,首先將收集的闊葉樹落葉在清水中水洗,水洗液中加熱殺菌消毒液,水洗完成后烘干,烘干結束后將一半的闊葉樹落葉破碎成黃豆大小,另一半保持原來的大小備用。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7)“室外脫袋栽培”中的闊葉樹落葉的覆蓋是先覆蓋一層破碎成黃豆大小的闊葉,然后在最上層覆蓋一層大的闊葉樹落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改進之處在于,
其一,本發明對栽培料配方進行改進,加入泥炭,而且泥炭是與棉籽殼、豆粕、玉米芯等混合使用的,加入泥炭的配方料可以使羊肚菌的收益大大提高,比單獨使用棉籽殼或者木屑的收率要高15-20%左右,生長周期也會縮短一周左右;
其二,本發明采用新的配方料組合,并對配方料中的玉米芯進行拌料前的處理,其玉米芯不僅具有營養價值,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證配方料較好的營養和透氣性,因配方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羊肚菌的生長好壞,故配方料是羊肚菌高產的高質量的保證之一;而且干玉米芯含粗脂肪0.7%,粗纖維28%,無氮浸出物58.4%,灰分2.0%,鈣0.1%,磷0.03%,是栽培羊肚菌極好的原料;
其三,在羊肚菌的栽培過程中,為了保證羊肚菌這種菌類能夠更好的生長,故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土壤中不能殘留有害細菌,防止有害細菌對羊肚菌的影響,故本發明設置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在栽培前通過該高溫消毒管道對土壤進行高溫熱輻射,通過高溫熱輻射能夠將土壤中的細菌徹底消滅,為羊肚菌的生長提供一種無菌的環境;
其四,本發明為了保證室內栽培后羊肚菌的較好長勢,故通過表面覆蓋一層碎闊葉樹落葉,再覆蓋一層大的闊葉樹落葉,通過細的闊葉樹落葉為土壤提供營養物質,且通過大的闊葉樹落葉不僅將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又能保證較好的透氣性,為羊肚菌的聲場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其五,為了適應羊肚菌室外栽培的技術,更好的保證室外羊肚菌的生長情況,故在栽植坑中排好菌棒后,通過蚯蚓糞對其表面進行覆蓋,因為蚯蚓糞能夠達到增肥、抗病和養土的目的,營養全面,肥效持久,即可作為肥料,又可作為栽培土壤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一種羊肚菌室外豐產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栽培料配方:含棉籽殼50%、泥炭20%、豆粕15%、玉米芯5%、米糠4%、過磷酸鈣1%、石灰粉2%、腐殖土3%;
本發明對栽培料配方進行改進,加入泥炭,而且泥炭是與棉籽殼、豆粕、玉米芯等混合使用的,加入泥炭的配方料可以使羊肚菌的收益大大提高,比單獨使用棉籽殼或者木屑的收率要高15-20%左右,生長周期也會縮短一周左右,泥炭無菌、無毒、無污染,通氣性能好,質輕、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動,增強生物性能,營養豐富,既是栽培基質,又是良好的土壤調解劑,并含有很高的有機質,腐殖酸及營養成份,對于羊肚菌的菌類生長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泥炭與其余配方料結合其作用效果更好;
玉米芯先經烘干箱烘干,烘干溫度40-50℃,烘干過程是每隔5min烘干溫度升高2℃,烘干完成后經風干降至常溫狀態,降溫后經破碎機破碎,并經40、60、80目網篩篩分三級,篩出等大顆粒的玉米芯,然后再清水中浸泡一夜,撈出后與栽培料配方其余配料進行拌料;干玉米芯含粗脂肪0.7%,粗纖維28%,無氮浸出物58.4%,灰分2.0%,鈣0.1%,磷0.03%,是栽培羊肚菌極好的原料,所以玉米芯首先要經過烘干處理,并通過篩選,篩選出質量規格相同的玉米芯顆粒,保證配方中玉米芯顆粒的均勻度,玉米芯不僅具有營養價值,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證配方料較好的營養和透氣性,因配方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羊肚菌的生長好壞,故配方料是羊肚菌高產的高質量的保證之一;在上述配方中,玉米面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但是玉米面的顆粒度較小,且為粉末狀,其營養雖高,但是透氣性較差,而玉米芯的顆粒度較大,通氣效果好,玉米面與玉米芯的結合既提高了營養價值,又提高了透氣性;
2)發酵:先將石灰粉與清水混合,制得石灰水,將棉籽殼、豆粕、玉米芯、米糠過篩后拌入石灰水,再加入過磷酸鈣,使含水量達到65%,最后與腐殖土拌勻,堆積發酵;堆積發酵過程中當料溫升至60℃以上時翻堆,之后每隔3-4天翻堆1次,歷時20天,發酵好的料沒有芳香氣味,手感柔軟,含水量達60%,采用上述發酵操作能夠使發酵操作更加完全,通過對溫度點的控制,能夠提高發酵效果;
3)栽培基質培育:選擇一塊土壤地,在該土壤地上養殖蚯蚓,并在該土壤地上施撒經無毒、無害化處理且發酵后的畜禽糞便、秸稈以及稻草的混合物,發酵后的混合物喂養蚯蚓,經蚯蚓攝取過腹排出后的蚯蚓糞作為栽培基質,粉碎后滅菌備用;
4)裝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裝料,每袋裝配方料500-600g,袋子上扎孔,裝好后放置在100℃條件下滅菌8-10小時;
5)室內菌絲培養:滅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種,接種在接種架上完成,并置于22-25℃下培養,待菌絲滿袋后再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體充分生長,室內設有增氧泵和加濕器,待菌絲長成菌棒即可室外栽培;
6)室外栽培地:將室內培養好的菌棒移栽到室外栽培,在室外選擇三分陽七分陰、平整、土質疏松、潮濕、排水良好的土壤地作為室外栽培的土壤地,并挖20-25cm深的V形栽植坑;
還設有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該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設置在土壤下層40-60cm處,并與設置在栽培房外的鍋爐連通,在栽培前通過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對土壤進行高溫殺菌消毒處理,且每間隔40-50cm設置一根高溫殺菌消毒管道;在羊肚菌的栽培過程中,為了保證羊肚菌這種菌類能夠更好的生長,故對土壤的要求較高,土壤中不能殘留有害細菌,防止有害細菌對羊肚菌的影響,故本發明設置地熱高溫殺菌消毒管道,在栽培前通過該高溫消毒管道對土壤進行高溫熱輻射,通過高溫熱輻射能夠將土壤中的細菌徹底消滅,為羊肚菌的生長提供一種無菌的環境;
7)室外脫袋栽培:在栽植坑內先鋪設一層步驟(3)中的蚯蚓糞栽植基質,厚度為3-5cm,該栽植基質鋪設成V形,中間留有栽植槽,拍平后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輕噴水1次,然后再覆滅菌后的蚯蚓糞3-5cm,覆蓋后表面再蓋2cm厚的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濕潤,1個月后長出子實體;
闊葉樹落葉在覆蓋前需要經過水洗、烘干以及破碎處理,首先將收集的闊葉樹落葉在清水中水洗,水洗液中加熱殺菌消毒液,水洗完成后烘干,烘干結束后將一半的闊葉樹落葉破碎成黃豆大小,另一半保持原來的大小備用,闊葉樹落葉的覆蓋是先覆蓋一層破碎成黃豆大小的闊葉,然后在最上層覆蓋一層大的闊葉樹落葉;黃豆大小的闊葉樹落葉是對栽培的土壤提供養分,而大的闊葉樹落葉則是對土壤進行保濕和透氣作用;
蚯蚓糞有機肥具有通氣性好,保肥保濕效果好的特點,蚯蚓糞不長霉,無臭味,符合衛生要求,加之本發明所要栽培的是羊肚菌,屬于菌類,如果采用的土壤與配料結合后容易發霉,則會給羊肚菌的生長帶來其他有害的病菌體,混入更多的雜菌,而本發明將菌棒上下層均設置蚯蚓糞將有害雜菌摒棄在外,避免與土壤的接觸,并結合土壤內部的高溫消毒管道的熱輻射消毒,保證了羊肚菌生長環境的無有害菌狀態,其長勢更好,產量更高;
8)栽后管理:后期可能會發生蟲害,在出子實體之前可噴除蟲菊或10%石灰水;
9)采收及保藏:子實體出土后7-10天生長成熟,采收后及時清理泥土、曬干或烘干,并裝塑料袋密封保藏。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