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保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湯藥肥液浸種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甘蔗黑穗病是由鞭黑粉菌Ustilago scitaminea Sydow引起的一種世界性重要真菌病害,此病曾在阿根廷、印度、巴西、津巴布韋、路易斯安那、古巴、菲律賓等植蔗國家和地區嚴重流行,從而危及制糖工業;現今廣泛分布于我國各甘蔗種植區,嚴重影響甘蔗生產,并呈日趨加重態勢,尤其旱地及宿根蔗更為嚴重。感病品種病株率高達50%以上,嚴重的高達80%~90%,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可見,甘蔗黑穗病流行為害已成為現階段嚴重影響我國甘蔗高產、穩產、優質的主要障礙因素之一。因此,科學、有效防控好甘蔗黑穗病將是我國現代甘蔗產業提質增效和持續穩定發展的首要任務。
國內外公認,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是防治甘蔗黑穗病最為經濟有效的途徑,然而,由于我國蔗區(尤其云南)生態多樣化,甘蔗黑穗病菌致病性和生理小種分化現象普遍存在,不同蔗區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種,不同小種對相同的甘蔗品種有不同的致病力,不同的甘蔗品種對相同的黑穗病菌的抗病力也有很大的差異;加之甘蔗育種周期長達8~10年,甘蔗抗病育種基礎薄弱,選育抗黑穗病優良新品種難度大,以致生產上嚴重缺乏抗黑穗病優良新品種,目前,要通過推廣應用抗黑穗病優良新品種,從根本上解決甘蔗黑穗病不現實。
帶菌蔗種是甘蔗黑穗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土壤中黑穗病菌是主要的初次侵染菌源。黑穗病菌厚坦孢子遇水萌發,形成侵染菌絲由蔗種蔗芽侵入,隨蔗芽的萌發生長,刺激甘蔗生長點而形成鞭狀物使蔗株不能正常生長,有效莖數減少,造成減產。甘蔗屬無性繁殖宿根性作物,多數蔗區長期連作,土壤中黑穗病菌積累量大發病更多,甘蔗受損更為嚴重。而目前生產上尚無有效阻止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而達到有效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因此,針對甘蔗黑穗病菌傳播及侵染特點,結合甘蔗種植,研究探索一種能夠有效阻止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而達到有效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是確保甘蔗生產安全和持續高產穩產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甘蔗黑穗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發病嚴重且又缺乏有效防治方法的產業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阻止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而達到有效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方法,以期減少為害損失,確保我國甘蔗生產安全和蔗糖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1.一種溫湯藥肥液浸種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溫湯浸種滅菌:選擇無病蟲害的蔗莖剝除蔗葉,切成帶有2~3個芽的甘蔗莖段,裝入網袋堆放于吊籠內,將吊籠置于一種用于甘蔗種苗溫水脫毒的處理設備中的處理池內,保持處理池內的水溫為52℃進行溫湯浸種滅菌50min;所述一種用于甘蔗種苗溫水脫毒的處理設備為中國專利,其專利號ZL200710065968.2,CN100546460C,授權公告日:2009年10月7日;
(2)藥肥液浸種催芽:取出經步驟(1)溫湯浸種滅菌的甘蔗莖段,放入盛有藥肥液的容器內浸種催芽10min,所述藥肥液由60千克水中加入2.5%撲力猛懸浮種衣劑200~400毫升和磷酸二氫鉀200克混合組成;
(3)甘蔗種植及覆膜促芽萌苗
將經步驟(2)藥肥液浸種催芽的甘蔗莖段種植覆土后,用幅寬不低于3m的甘蔗專用除草地膜全覆蓋種植地。
2.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一種溫湯藥肥液浸種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方法,步驟(2)中所述藥肥液由60千克水中加入2.5%撲力猛懸浮種衣劑200毫升和磷酸二氫鉀200克混合組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針對甘蔗黑穗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特性,通過溫湯浸種滅菌、藥肥液浸種催芽和覆膜促芽萌苗的綜合技術措施,集溫湯浸種滅菌、藥肥液浸種催芽、覆膜除草和增溫保水提早出苗于一體,能夠有效阻止黑穗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從而減輕新植甘蔗黑穗病的發生為害,防效明顯達92.9-95.9%,甘蔗增產效果顯著達30%以上。
2、本發明通過溫湯、藥肥液浸種和除草膜全覆蓋甘蔗種植的結合,既殺蔗種帶菌又防土壤病菌侵染,輕簡高效,大大提高了水、肥、藥利用率,實現了藥肥減施增效,且可促進甘蔗提早出苗20天以上、出苗率較空白對照和對照藥劑分別提高15.8-17.2%和3.5-6.8%,縮短黑穗病菌侵染時間20天以上,增強蔗株抗病能力。
3、本發明有效解決了新植甘蔗黑穗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發病嚴重且又缺乏有效防治方法的產業技術問題,可為我國甘蔗生產安全和蔗糖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4、本發明采用幅寬不低于3m的甘蔗專用除草地膜可提高覆膜工作效率50%,節省覆膜用工費5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所用各種試驗材料均可通過商業渠道購買,各實施例中無特殊說明為常規方法。
實施例1本發明方法在云南省開遠市和云南省元江縣蔗區(黑穗病高發區)防治新植甘蔗黑穗病的應用
試驗地: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試驗基地(開遠市)和元江縣甘蔗站試驗示范基地2點進行,新植蔗,感黑穗病甘蔗品種ROC22,種植行距1m。
常年種植甘蔗發病較重的重茬地,pH 6.4和7.18,地塊土質、肥力、灌溉、管理均較一致。
試驗藥劑為2.5%撲力猛懸浮種衣劑(從巴斯夫公司購買),對照藥劑為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從上海升聯化工公司購買),全覆蓋地膜為甘蔗專用除草地膜(從云南中蔗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購買,公司通訊地址為云南省開遠市靈泉東路363號,郵編661699)。
試驗設置如下A、B、C、D 4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66m2(6m×11行)。試驗于2015年3月種植,具體操作如下:
試驗A(本發明方法):
(1)溫湯浸種滅菌: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蔗莖剝除蔗葉,切成帶有2~3個芽的甘蔗莖段,裝入網袋堆放于吊籠內,將吊籠置于一種用于甘蔗種苗溫水脫毒的處理設備中的處理池內,保持處理池內的水溫為52℃進行溫湯浸種滅菌50min;
所述一種用于甘蔗種苗溫水脫毒的處理設備為中國專利,其專利號ZL200710065968.2,CN100546460C,授權公告日:2009年10月7日。
(2)藥肥液浸種催芽:取出經步驟(1)溫湯浸種滅菌的甘蔗莖段,放入盛有藥肥液的容器內浸種催芽10min,所述藥肥液由60千克水中加入2.5%撲力猛懸浮種衣劑400毫升和磷酸二氫鉀200克混合組成。
(3)甘蔗種植及覆膜促芽萌苗
將經步驟(2)藥肥液浸種催芽的甘蔗莖段種植覆土后,用幅寬不低于3m的甘蔗專用除草地膜全覆蓋種植地。之后田間施肥及栽培管理按常規生產方法進行。
試驗B(本發明方法):除步驟(2)中所述的藥肥液由60千克水中加入2.5%撲力猛懸浮種衣劑200毫升和磷酸二氫鉀200克混合組成外,其余步驟與試驗A相同。
試驗C(對照藥劑):除步驟(2)中所述的藥肥液由60千克水中加入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20克和磷酸二氫鉀200克混合組成外,其余步驟與試驗A相同。
試驗D:清水空白對照。除步驟(2)為取出經步驟(1)溫湯浸種滅菌的甘蔗莖段,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內浸種催芽10min外,其余步驟與試驗A相同。
試驗效果調查時間和方法如下:
出苗率:齊苗后調查各小區出苗總數,計算出苗率。
出苗率(%)=[小區出苗數/小區下芽量]×100
甘蔗黑穗病:病情穩定后調查各小區總株數和病株數,計算病株率和防效。
黑穗病病株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
甘蔗產量:于甘蔗成熟期按照全國甘蔗高產創建方法進行測產,調查有效莖數、株高、莖徑,然后計算畝有效莖、單莖重、單產。
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處理防治甘蔗黑穗病試驗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方法集溫湯、藥肥液浸種滅菌催芽和除草膜全覆增溫保水提早出苗于一體,能夠有效阻止黑穗病菌由蔗種土壤傳播蔗芽侵入,從而減輕新植甘蔗黑穗病的發生為害,防效明顯達92.9-95.9%,甘蔗增產效果顯著達30%以上;而采用對照藥劑的C處理效果較差,防效僅為40.9-44.3%,甘蔗增產低于10%。本發明結合溫湯、藥肥液浸種和除草膜全覆蓋甘蔗種植,既殺滅蔗種帶菌,又防止土壤病菌侵染,輕簡高效,大大提高了水、肥、藥利用率,實現了藥肥減施增效,且可促進甘蔗提早出苗20天以上、出苗率較空白對照和對照藥劑分別提高15.8-17.2%和3.5-6.8%,縮短黑穗病菌侵染時間20天以上,增強了蔗株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