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園林機械,尤其涉及是一種用于紅棗撿拾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新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林果業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其中紅棗的種植面積增長最快,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隨著紅棗產業多年種植現在已經進入盛果期,采摘成為農民的一大難題。目前紅棗采收一方面仍然還使用傳統的擊打果枝,使紅棗落地,再永手工撿拾的方法進行收獲,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勞動力,收獲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是使用機械進行撿拾,紅棗的收集在打霜后進行,此時部分紅棗已經成熟,掉落地表,使用機具進行地面作業,對已落地的紅棗進行碾壓,紅棗的損失較大。其中對于機械式采摘或者撿拾紅棗,目前絕大多數紅棗收獲均采用自走式紅棗收獲機,該機雖然性能穩定,采凈率高,但價格昂貴,維修費用高,僅適用于矮化密植種植模式的紅棗收獲,對于小地塊里的非矮化密植模式的紅棗無法收獲,局限性較大。因此,急需一種靈活性強,結構簡單的紅棗撿拾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調試和維修,工作效率高,節約使用成本,靈活性強,能夠滿足小地塊和棗樹高矮不一的紅棗撿拾裝置。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吹式紅棗撿拾裝置,其主要包括風機6、機架5、通風吹掃裝置3、輸送裝置、行走輪系統1,其中輸送裝置主要由輸送帶9和仿形輪2構成,其中風機6通過支撐座和緊固件設置于機架5上方,通風吹掃裝置3通過進風管軸承支撐座4和緊固件固定設置在機架5下前方(前方是現對于裝置運動方向而言);風機6的出風口與通風吹掃裝置3中進風管的進風口通過風管連接;輸送裝置的上端旋轉軸通過軸承座8與機架5的下后方固定連接,輸送裝置的下端旋轉軸通過支撐件與機架5中部橫向架體連接,使得輸送裝置呈傾斜狀態,輸送裝置下端安裝的仿形輪2與地面接觸,并且輸送裝置的下端旋轉軸與通風吹掃裝置3相臨近放置;輸送裝置左右側(此處左、右側是現對于裝置運動方向而言)均安裝有鏈條11和鏈輪10,左邊的鏈條11外部動力機構提供的動力帶動其傳動,左邊的鏈條11帶動左邊的鏈輪10轉動,鏈輪10再帶動輸送裝置上端旋轉軸轉動,該旋轉軸帶動右邊鏈條和鏈輪轉動,右邊鏈條再通過通風吹掃裝置3右側的鏈輪將整個通風吹掃裝置3帶動;安裝有行走輪系統1上的行走輪通過輪軸安裝在支撐件上。
優選地,風管在風機出口一端直徑大,在進風管進風口入口的另一端直徑小,使得氣體在進入通風吹掃裝置3后形成瞬時正壓氣壓。
優選地,行走輪可以通過支撐件調節其與機架5橫向架體之間的距離即行走輪系統高度可調。
通風吹掃裝置3主要由進風管3-1、軸承3-2、吹掃出風筒3-3、出風鴨嘴3-4、避風器3-5、擋風板3-6構成。吹掃出風筒3-3的滾筒外側軸向方向上均布若干排出風鴨嘴3-4,且每排都均勻間隔分布有數個,出風鴨嘴3-4的進氣口與吹掃出風筒3-3的內腔聯通;吹掃出風筒3-3滾筒內側的兩端分布與兩個軸承3-2的外圈同軸配合,軸承3-2的內圈與進風管3-1同軸配合,進風管3-1的右側邊一側密封,左側通過風管與風機6出風口相連,進風管3-1在其外圈徑向方向開一排出風孔,該孔的兩側邊安裝有擋風板3-6,使得進風管3-1在橫截面位置上避風器3-5形成扇形且扇形區域與進風管3-1通過孔聯通起來,在安裝進風管3-1時將進風管3-1上的孔朝著機架下方,避風器3-5、進風管3-1內壁和下方方向上吹掃出風筒3-3內壁之間所圍成形成的空間形成氣體空腔,進風管3-1靠近軸承3-2內側的兩端配合安裝著擋風板3-6。
優選地,進風管3-1上的所開設的孔還能設置槽結構。
優選地,避風器3-5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進風管3-1的外壁上。
優選地,避風器3-5通過焊接形式固定連接在進風管3-1的外壁上。
輸送裝置為輸送裝置左右側均安裝有鏈條11和鏈輪10,輸送帶9被安裝在鏈條上,使得整個輸送裝置形成具有一定寬度的輸送帶結構,在輸送帶9上在寬度方向上間隔均布設置有毛刷7,輸送裝置下端安裝的仿形輪2,仿形輪2會與起伏的地勢充分接觸。
優選地,毛刷7可以是硬質毛刷,但其能夠與地面接觸時受壓彎曲。
該裝置相比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與自走式紅棗收獲機相比,結構簡單,靈活性強;
2.與現有紅棗采摘機具相比,工作幅寬大,風能利用率高,工作效率高;
3.與氣吸式紅棗撿拾機構相比,不會堵塞通風管,可靠性更高;
4.單人操作即可,省人力、效率高、不傷棗、成本低,是農民收獲紅棗的首選設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通風吹掃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是氣體在進風管道內流向示意圖(進風管軸向間隔均布開孔)。
圖6是通風吹掃裝置側視圖。
圖7是通風吹掃裝置軸向剖面圖。
圖8是輸送帶結構示意圖。
圖9是進風管結構示意圖(軸向開槽)。
圖10是輸送帶與通風吹掃裝置工作過程示意圖。
圖中所示:1是行走輪系統,2是仿形輪,3是通風吹掃裝置,3-1是進風管,3-2是軸承,3-3是吹掃出風筒,3-4是出風鴨嘴,3-5是避風器,3-6是擋風板,4是進風管軸承支撐座,5是機架,6是風機,7是毛刷,8是軸承座,9是輸送帶,10是鏈輪,11是鏈條,12是紅棗,13是地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僅起到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制作用。
參照附圖1-3, 本發明涉及的氣吹式紅棗撿拾裝置,其主要包括風機6、機架5、通風吹掃裝置3、輸送裝置、行走輪系統1,其中輸送裝置主要由輸送帶9和仿形輪2構成,其中風機6通過支撐座和緊固件設置于機架5上方,通風吹掃裝置3通過進風管軸承支撐座4和緊固件固定設置在機架5下前方(裝置在附圖1中從右向左運動,此處前方是現對于裝置運動方向而言,下同);風機6的出風口與通風吹掃裝置3中進風管的進風口通過風管連接;輸送裝置的上端旋轉軸通過軸承座8與機架5的下后方固定連接,輸送裝置的下端旋轉軸通過支撐件與機架5中部橫向架體連接,使得輸送裝置呈傾斜狀態,輸送裝置下端安裝的仿形輪2與地面接觸,并且輸送裝置的下端旋轉軸與通風吹掃裝置3相臨近放置;輸送裝置左右側(此處左、右側是現對于裝置運動方向而言,下同)均安裝有鏈條11和鏈輪10,左邊的鏈條11外部動力機構提供的動力帶動其傳動,左邊的鏈條11帶動左邊的鏈輪10轉動,鏈輪10再帶動輸送裝置上端旋轉軸轉動,該旋轉軸帶動右邊鏈條和鏈輪轉動,右邊鏈條再通過通風吹掃裝置3右側的鏈輪將整個通風吹掃裝置3帶動;安裝有行走輪系統1上的行走輪通過輪軸安裝在支撐件上。
優選地,風管在風機出口一端直徑大,在進風管進風口入口的另一端直徑小,使得氣體在進入通風吹掃裝置3后形成瞬時正壓氣壓。
優選地,行走輪可以通過支撐件調節其與機架5橫向架體之間的距離即行走輪系統高度可調。
參照附圖4-7,通風吹掃裝置3主要由進風管3-1、軸承3-2、吹掃出風筒3-3、出風鴨嘴3-4、避風器3-5、擋風板3-6構成。吹掃出風筒3-3的滾筒外側軸向方向上均布若干排出風鴨嘴3-4,且每排都均勻間隔分布有數個,出風鴨嘴3-4的進氣口與吹掃出風筒3-3的內腔聯通;吹掃出風筒3-3滾筒內側的兩端分布與兩個軸承3-2的外圈同軸配合,軸承3-2的內圈與進風管3-1同軸配合,進風管3-1的右側邊一側密封,左側通過風管與風機6出風口相連,進風管3-1在其外圈徑向方向開一排出風孔,該孔的兩側邊安裝有擋風板3-6,使得進風管3-1在橫截面位置上避風器3-5形成扇形且扇形區域與進風管3-1通過孔聯通起來,在安裝進風管3-1時將進風管3-1上的孔朝著機架下方(優選正下方),而避風器3-5、進風管3-1內壁和下方方向上吹掃出風筒3-3內壁之間所圍成形成的空間形成氣體空腔(當出風鴨嘴3-4的進氣口運動到氣體空腔位置時,該氣體空腔與出風鴨嘴3-4聯通),進風管3-1靠近軸承3-2內側的兩端配合安裝著擋風板3-6。
附圖5中所示的箭頭指向為氣體流動方向示意圖,氣體從進風管3-1的進氣口進入,從避風器3-5所夾形成的立體扇形空腔吹出;
附圖6所示的箭頭指向為氣體從出風鴨嘴3-4吹出的方向。
附圖7中所示的箭頭指向為氣體流動方向示意圖,氣體從進風管3-1的進氣口進入,從進風管3-1上的孔流出(孔中“X”表示氣體相對紙面從外往內流動),當出風鴨嘴3-4的進氣口運動到氣體空腔時,出風鴨嘴3-4與該空腔聯通,使得氣體沿著出風鴨嘴3-4吹出。
優選地,進風管3-1上的所開設的孔還能設置槽結構(如附圖9所示)。
優選地,避風器3-5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進風管3-1的外壁上。
優選地,避風器3-5通過焊接形式固定連接在進風管3-1的外壁上。
參照附圖8,輸送裝置為輸送裝置左右側均安裝有鏈條11和鏈輪10,輸送帶9被安裝在鏈條上,使得整個輸送裝置形成具有一定寬度的輸送帶結構,在輸送帶9上在寬度方向上間隔均布設置有毛刷7,輸送裝置下端安裝的仿形輪2,仿形輪2會與起伏的地勢充分接觸。
優選地,毛刷7可以是硬質毛刷,但其能夠與地面接觸時受壓彎曲。
參照附圖10,氣吹式紅棗撿拾裝置工作過程如下:
裝置沿著運動方向行駛,通風吹掃裝置3和輸送裝置同時轉動,通風吹掃裝置逆時針轉動,輸送帶順時針轉動,啟動風機6,正壓氣體通過風管進入進風管3-1,再從進風管3-1上開的孔或槽進入避風器3-5形成的氣體腔體中,當吹掃出風筒3-3上的出風鴨嘴3-4進氣口轉動到進入氣體腔體中時,氣體從出風鴨嘴3-4吹出,此時地面上的紅棗12如果位于出風鴨嘴3-4的出風口所正對方向,紅棗12則被向前吹起(向裝置相反方向),與此同時,輸送裝置上的輸送帶9正在順時針轉動,輸送帶9上的毛刷7由于與地面緊鄰接觸不會形成空隙,紅棗會被出風鴨嘴3-4的正壓氣體吹落到輸送裝置下端的毛刷7上,同時在輸送帶9旋轉過程中將落在相鄰兩排毛刷7之間的紅棗往輸送裝置上端運輸,達到撿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