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葡萄栽培技術,尤其涉及葡萄栽培土壤分層培肥方法。
背景技術:
葡萄是世界栽培面積最大的水果品種,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營養和口感而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已成為農民就業致富的高效產業。葡萄的品質高低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優質葡萄生產一般需要土壤有機質含量達5%以上,常規的方法培肥需要的時間較長,一般在5年以上。若一次性用肥過多還會引起燒根,抑制葡萄的生長或死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次性提高葡萄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層培肥方法,它能一次性地將葡萄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到10%。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次性提高葡萄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層培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預埋葡萄限根池
平整葡萄園地,在每一株葡萄種植區預埋葡萄限根池,葡萄限根池的大小為:長2m×寬2m×高0.6m或直徑1.8m×高0.6m,埋設要求為:上端面高出地面0.4m,下端面位于地面下0.2m,在葡萄限根池的周邊側壁上設與外界相通的透氣孔,透氣孔露出地面,取出葡萄限根池內的耕作土,池底面與葡萄限根池的下端面平齊;
步驟二:鋪設基肥發酵料
在葡萄限根池內鋪設基肥發酵料,基肥發酵料壓實后的厚度控制在0.2m~0.3m,基肥發酵料的頂面高于透氣孔,透氣孔為基肥發酵料發酵提供充足氧氣,所述基肥發酵料的組份為玉米秸稈、金針菇、杏鮑菇等類食用菌菌渣的混合物,當基肥發酵料發酵時能提高葡萄苗根際的溫度3°~7°,能促進葡萄早發,改善土壤微生物群,也是后期補充肥源之一;
步驟三:堆存栽培土
在基肥發酵料的中心位置堆存直徑0.4m、高0.4m的栽培土圈,栽培土圈為泥碳土或育苗基質或二者的混合物,其作用是:為葡萄提供苗期適宜的肥、水、氣環境,確保新植葡萄苗成活;
步驟四:填實護苗肥土
在栽培土圈與葡萄限根池之間埋實護苗肥土,護苗肥土的主份為:1/3耕作層土壤、1/3畜禽糞便、1/3金針菇、杏鮑菇等類食用菌菌渣或碎秸稈,每池加8kg鈣鎂磷肥,并提前2個月以上進行混合堆制,并進行翻堆2-3次,其作用是:確保葡萄根際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葡萄生長提供充足的肥力。
步驟五:葡萄移栽
在步驟四完成后時效15天以上,在春天將葡萄苗移栽在栽培土圈的中心位置,葡萄根系離基肥發酵料的頂面10cm,并澆水,澆透葡萄限根池內所有土料。
采用本發明培肥方法,能一次性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達10%,有效促進葡萄苗生長速度,實現葡萄樹快速成型,達到葡萄早期產量、品質和效益的顯著提高。
葡萄移栽5天后,葡萄根際溫度比常規高3°~7°之間,并能維持30天時間,促使葡萄新根發生早、發芽早,土壤肥力足,生長速度加快,栽后一年便可成型,第二年即可達豐產水平。
由于葡萄樹生長區域內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葡萄品質明顯提高,葡萄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提高2.5個百分點,葡萄生產效益明顯提升,可實現增效10%。采用本發明還能實現農業下腳料的更充分高效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葡萄限根池;2-透氣孔;3-基肥發酵料;4-栽培土圈;5-護苗肥土;6-葡萄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次性提高葡萄園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層培肥方法,如圖1所示,它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預埋葡萄限根池
平整葡萄園地,在每一株葡萄種植區預埋葡萄限根池1,葡萄限根池1的大小為:長2m×寬2m×高0.6m或直徑1.8m×高0.6m,埋設要求為:上端面高出地面0.4m,下端面位于地面下0.2m,在葡萄限根池1的周邊側壁上設與外界相通的透氣孔2,透氣孔2露出地面,取出葡萄限根池1內的耕作土,池底面與葡萄限根池1的下端面平齊;
步驟二:鋪設基肥發酵料
在葡萄限根池1內鋪設基肥發酵料3,基肥發酵料3壓實后的厚度控制在0.2m~0.3m,基肥發酵料3的頂面高于透氣孔2,透氣孔2為基肥發酵料3發酵提供充足氧氣,所述基肥發酵料3的組份為玉米秸稈、金針菇、杏鮑菇等類食用菌菌渣的混合物,當基肥發酵料3發酵時能提高葡萄苗根際的溫度3°~7°,能促進葡萄早發,改善土壤微生物群,也是后期補充肥源之一;
步驟三:堆存栽培土
在基肥發酵料3的中心位置堆存直徑0.4m、高0.4m的栽培土圈4,栽培土圈4為泥碳土或育苗基質或二者的混合物,其作用是:為葡萄提供苗期適宜的肥、水、氣環境,確保新植葡萄苗成活;
步驟四:填實護苗肥土
在栽培土圈4與葡萄限根池1之間埋實護苗肥土5,護苗肥土5的主份為:1/3耕作層土壤、1/3畜禽糞便、1/3金針菇、杏鮑菇等類食用菌菌渣或碎秸稈,每池加8kg鈣鎂磷肥,并提前2個月以上進行混合堆制,并進行翻堆2-3次,其作用是:確保葡萄根際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為葡萄生長提供充足的肥力。
步驟五:葡萄移栽
在步驟四完成后時效15天以上,在春天將葡萄苗6移栽在栽培土圈4的中心位置,葡萄根系離基肥發酵料3的頂面10cm,并澆水,澆透葡萄限根池1內所有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