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耕作機械,具體涉及一種將玉米秸稈還田于行間的農業機械。
背景技術:
在玉米種植與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秸稈。傳統的秸稈處理方式是飼喂家畜或燃燒、焚燒,后者會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由于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種植和養殖結構的變化以及農機化水平的提高,秸稈處理方式已發生很大變化,總的趨勢是向環境友好型的秸稈綜合利用方向轉變。秸稈還田作為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既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又能節約資源和能源、減輕環境污染,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受到重視。
玉米收獲后,傳統的秸稈還田方法是先將秸稈粉碎,通過旋耕機或鏵式犁等農機設備將秸稈混入或翻入耕層土壤。采用傳統的作業方式耕作,我國大部分農田土壤耕層厚度僅為10-15cm。而作為大生物量作物的玉米,每季作物產生的秸稈量很大;將玉米秸稈粉碎后還田到耕層土壤,會極大降低表層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透氣性,耕層土壤保水保肥性嚴重下降,導致作物出苗率較低、產量下降。最重要的是:傳統的秸稈還田需要多臺機器,分別完成對應的步驟,操作難度大,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故難以廣泛應用或推廣。
應用于實踐中,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一臺可以將秸稈按條帶狀鋪置于農田表面,然后按條將秸稈填埋于土壤,并在其中加入固態氮肥腐解劑等幫助秸稈分解的物質,同時不影響正常耕作,一次性還田的農業機械裝置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并解決秸稈還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促進秸稈腐解并且提高作物出苗率的玉米秸稈還田于行間的農業機械。
上述存在的問題通過以下的機械設計方案實現:
一種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包括機架及與機架連接的秸稈分撥裝置、鏵式犁、氮肥料斗及氮肥輸送裝置、腐解劑料箱及腐解劑輸送裝置、鎮壓器、地輪;所述秸稈分撥裝置安裝于所述機架的前側下方,用于將秸稈分撥成條帶狀;所述秸稈分撥裝置的后方安裝鏵式犁;所述機架的上方安裝氮肥料斗和腐解劑料箱,所述氮肥料斗下方安裝氮肥輸送裝置,所述腐解劑料箱下方安裝腐解劑輸送裝置,所述氮肥輸送裝置和所述腐解劑輸送裝置將氮肥和腐解劑輸送至所述鏵式犁的前端;所述氮肥料斗之后的所述機架下方安裝鎮壓器,所述鎮壓器之后的所述機架下方安裝地輪;所述機架的最前端連接牽引架。
進一步地,所述秸稈分撥裝置由一對下端為釘耙狀,上端為實心狀,頂端相接,由撥板內側面向外傾斜的耙式分撥板組成,由U型螺栓配合座套固定在機架前段,并且所述秸稈分撥裝置的高度可調。
進一步地,所述鏵式犁的數目為3的整數倍,用于固定所述鏵式犁的機架向右后方傾斜布置,每個鏵式犁在水平方向依次向后一個犁身,豎直方向相鄰兩個鏵式犁所在的平面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其橫向垂直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鏵式犁由U型螺栓配合座套固定在所述機架下端,所述鏵式犁的高度可調。
進一步地,所述氮肥料斗為固態氮肥料斗,所述腐解劑料箱為液態腐解劑料箱。
進一步地,所述氮肥輸送裝置包括輸肥導管,由與所述機架固定連接的輸肥導管支桿支撐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腐解劑料箱置于鏵式犁前,所述腐解劑輸送裝置包括支撐架、齒輪泵、輸液導管和高壓噴頭,其中支撐架固定在所述機架上并連接所述腐解劑料箱,齒輪泵設于所述腐解劑料箱底部,輸液導管與所述腐解劑料箱連通,高壓噴頭設置于輸液導管末端。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通過地輪支架及支架座連接地輪,并能夠通過調節彈簧及地輪支架座調節地輪的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鎮壓器由U型螺栓及座套固定于所述機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秸稈在玉米行間還田機,可以一次性完成將秸稈按預想的條帶狀鋪于農田表土層,并且,秸稈集中在條帶還田,還田密度較大,配合施用氮肥、秸稈腐熟劑以及灌溉等輔助措施,促使秸稈快速腐解并釋放養分供作物吸收利用、縮短了其轉化為土壤有機質的周期、快速提高農田地力水平。有效避開播種時種子與秸稈接觸。玉米在秸稈非還田帶播種,土壤孔隙度、保水性能不受秸稈還田的影響,種子出苗率得以保持,提高作物產量。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農民可以更便捷的完成秸稈一次性還田的艱巨工作,且不影響后續的耕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的分撥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3是鋪成的玉米秸稈條和非秸稈還田區域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的分撥裝置和鏵式犁的分布圖。
圖中:
1-懸掛架 2-U型螺栓 3-腐解劑藥箱 4-座套 5-氮肥箱 6-送肥管支桿 7-送肥導管 8-齒輪泵 9-高壓噴頭 10-秸稈分撥裝置 11-鏵式犁 12-鎮壓器 13-地輪 14-彈簧 15-機架 16-耙式分撥板 17-鋪成的玉米秸稈條帶 18-非秸稈還田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的結構示意圖。機架15上通過地輪支架及支架座連接地輪13,同時通過調節彈簧14及地輪支架座,調節地輪高度。機架15最前端連接牽引架1,由拖拉機牽引。
圖2是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的分撥裝置的立體結構圖。所述的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中,機架15前側下方連接一組秸稈分撥裝置10,所述的秸稈分撥裝置由一對下端為釘耙狀,上端為實心狀,頂端相接,撥板內側面向外傾斜的分撥板組成,即耙式分撥板16,并由U型螺栓2配合座套固定在機架前段。耙式分撥板16的高度可以調整。所述秸稈分撥裝置10從中間將兩側22.5cm處的秸稈,推送到鋪放秸稈地面兩端,將秸稈按條帶狀鋪于農田表土層,條帶寬度90cm,兩個條帶之間相距45cm。如圖3所示,其中17為鋪成的玉米秸稈條帶,即秸稈還田區域,18為非秸稈還田區域。
圖4是本實用新型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的分撥裝置和鏵式犁的分布圖。所述的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中,秸稈分撥裝置10正后方布置第一個鏵式犁11,本實施例中鏵式犁共有六個,用于固定所述鏵式犁的機架15向右后方傾斜布置。第一個鏵式犁之后的每個鏵式犁,水平方向依次向后一個犁身,豎直方向相鄰兩個鏵式犁所在平面,橫向垂直距離為45cm。
所述的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中,在鏵式犁之后的機架15上端安裝有氮肥料斗5,在鏵式犁之前的機架15上端安裝有液態腐解劑料箱3。氮肥料斗5連接有氮肥輸送裝置,液態腐解劑料箱3連接有液態腐解劑輸送裝置。所述的氮肥及腐解劑輸送裝置包括固定在所述的機架上的支撐架,用于固定氮肥料斗5和腐解劑料箱3。所述氮肥料斗5下方安裝送肥導管7,每條送肥導管7由每個送肥管支架6支撐固定,分別輸送至距離每個鏵犁的前端,將氮肥施灑在秸稈上。所述液態腐解劑料箱3的底部裝有齒輪泵8,所述液態腐解劑料箱3下方安裝輸液導管,輸送至鏵犁的最前端,所述輸液導管末端裝有高壓噴頭9,將腐解劑均勻噴灑在秸稈上。
所述的玉米秸稈行間還田機,通過鏵式犁將土壤翻耕掩埋秸稈等,秸稈氮肥料斗后,在所述的機架15下連接鎮壓器12,翻耕的土壤經由鎮壓器12鎮壓,松實并存,具有良好的保墑作用。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述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