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栽培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柴胡種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柴胡屬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需要二年完成一個生長發育周期。藥用部位為其干燥根或全草,藥材習慣被稱為“北柴胡”。人工栽培柴胡第一年生長只生基生葉和莖,只有很少植株開少量花,尚不能產種子。田間能夠自然越冬。第二年春季返青,植株生長迅速,于7~9月開花,8~10月為果熟期。柴胡的種子特別小,千粒重僅有1.5g左右,而且種子的萌發率也特別低,尤其是直接播種至育苗田的柴胡種子,出苗率極低。而且早期苗較弱不易成活。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其能夠提高種子生命力,延長種子壽命,促進播種后柴胡種子發芽,提高發芽率以及發芽后種子生長速度,提高出苗率。為育苗田齊苗壯苗奠定基礎。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種子采收,待柴胡果莢進入褐熟期后,拔起柴胡全株,將蘆頭部分對齊并扎成小捆,于陰涼通風處豎直放置陰干,陰干后收集種子;步驟二,種子前處理,將采集到的種子風干后,置于0.1-0.3%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0.1-0.3%的果膠酶溶液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其中溫度為25℃-30℃,超聲頻率為20kHz,功率為60-100W,超聲60s,期間超聲時間2s,間歇時間2s;步驟三,種子貯藏,將超聲波處理后的種子,置于1%-2%的殼聚糖溶液中浸泡4-5min,瀝干水分后,置于4℃下保存;步驟四,播種,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優選的是,所述步驟四中,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種子與拌種料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勻,所述拌種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組分制成:砂土25份、蛭石25份、食用菌栽培廢料20份以及多菌靈5份。優選的是,所述播種采用在育苗田內直接撒播,所述育苗田為寬0.5-1.0m,長1.0-2.0m;育苗田畦面整理平整后,直接將拌種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之后覆蓋一層細土。優選的是,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還包括:步驟五,育苗田管理,在播種后及時噴水;以后沒3-5天噴水一次,直至出苗。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一中,種子采收選擇每年的7-8月份進行。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二中,超聲波處理時,種子與0.1-0.3%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0.1-0.3%的果膠酶溶液的體積比為1:100-150。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種子與1%的殼聚糖溶液的體積比為1:60-80。優選的是,所述1%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1%果膠酶溶液通過以下方法配制:取0.1-0.3mg的纖維素酶,使用0.2mol/LPH值為4.6的醋酸緩沖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優選的是,所述1%-2%的殼聚糖溶液通過以下方式配制:稱取殼聚糖1-2g,加入50-100mL水,加入冰醋酸1.0-2.0mL,攪拌均勻,加熱至80-90℃,加水定容至100mL,保溫45min后備用。優選的是,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種子采收,待柴胡果莢進入褐熟期后,拔起柴胡全株,將蘆頭部分對齊并扎成小捆,于陰涼通風處豎直放置陰干,陰干后收集種子;種子采收選擇每年的7-8月份進行;步驟二,種子前處理,將采集到的種子風干后,置于0.1-0.3%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0.1-0.3%的果膠酶溶液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其中溫度為25℃-30℃,超聲頻率為20kHz,功率為60-100W,超聲60s,期間超聲時間2s,間歇時間2s;步驟三,種子貯藏,將超聲波處理后的種子,置于1%-2%的殼聚糖溶液中浸泡4-5min,瀝干水分后,置于4℃下保存;步驟四,播種,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種子與拌種料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勻,所述拌種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組分制成:砂土25份、蛭石25份、食用菌栽培廢料20份以及多菌靈5份;所述播種采用在育苗田內直接撒播,所述育苗田為寬0.5-1.0m,長1.0-2.0m;育苗田畦面整理平整后,直接將拌種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之后覆蓋一層細土;步驟五,育苗田管理,在播種后及時噴水;以后每3-5天噴水一次,直至出苗。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選用在7-8月份采收褐熟期的柴胡種子,柴胡的花期較長,由于受氣溫的影響,過早或者過晚采收,種子飽滿度較低。所以選用7-8月份褐熟期的種子,尤其是將采收后種子扎成小捆,在較高的氣溫下,柴胡地下部分的養分能夠更快地促使柴胡種子的后熟。獲得的種子飽滿度以及成熟度均有所提高。將后熟后的種子采用超聲波處理,同時設置超聲波溫度為25℃-30℃。使用活性較低的纖維素酶或者果膠酶溶液進行種植超聲波處理,不僅可以保證種子活力不受影響,同時可以將柴胡種子的種皮進行部分消化,增加種皮的透水透氣性。之后選用1-2%的殼聚糖溶液進行涂覆,將殼聚糖涂覆至種子表面,代替被破壞掉的部分種皮,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同時,在種子外涂覆殼聚糖更加利于種子活力的保持。由此,當播種時,只需要將種子撒播在育苗田里,進行簡單的田間管理,即可以使得育苗出苗率高達99%,且起到壯苗的作用。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本發明提供一種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種子采收,待柴胡果莢進入褐熟期后,拔起柴胡全株,將蘆頭部分對齊并扎成小捆,于陰涼通風處豎直放置陰干,陰干后收集種子;為了采收成熟度更好,飽滿度更高的種子,選擇將柴胡的全株拔起,柴胡地下部分的養分會在后熟期間持續供應柴胡種子成熟的養分。使得種子飽滿度更高。步驟二,種子前處理,將采集到的種子風干后,置于0.1-0.3%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0.1-0.3%的果膠酶溶液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其中溫度為25℃-30℃,超聲頻率為20kHz,功率為60-100W,超聲60s,期間超聲時間2s,間歇時間2s。使用超聲波提取處理一下成熟后的種子,將柴胡種子部分種皮進行酶解,增加種皮的透氣性和透水性。通過顯微測量發現,經過本發明超聲波處理后,柴胡種皮的厚度減少了24-30%。種皮表面被軟化為絮狀后,經過洗滌后,不破壞種皮的整體結構,而且提高的種皮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步驟三,種子貯藏,將超聲波處理后的種子,置于1%-2%的殼聚糖溶液中浸泡4-5min,瀝干水分后,置于4℃下保存;本發明利用殼聚糖溶液浸泡柴胡種子后,殼聚糖會裹覆在柴胡種子表面。經過超聲波處理后的種皮表面比較容易粘附殼聚糖,形成一層保護膜,不僅可以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而且殼聚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種子的生命力。為后續播種后種子萌發奠定基礎。步驟四,播種,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四中,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種子與拌種料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勻,所述拌種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組分制成:砂土25份、蛭石25份、食用菌栽培廢料20份以及多菌靈5份。所述食用菌栽培廢料配合蛭石起到吸水保水作用。由于柴胡種子很小,使用砂土可以保證撒播時,種子更加均勻地撒播至畦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播種采用在育苗田內直接撒播,所述育苗田為寬0.5-1.0m,長1.0-2.0m;育苗田畦面整理平整后,直接將拌種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之后覆蓋一層細土。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還包括:步驟五,育苗田管理,在播種后及時噴水;以后沒3-5天噴水一次,直至出苗。由于采用了種子前處理,所以育苗田的管理就可以采用常規簡便的方法。減少人工投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一中,種子采收選擇每年的7-8月份進行。柴胡種子成熟需要較高的氣溫,在7月份之前或者8月份之后采收的種子,種子千粒重大大降低,種子發芽率也大大降低。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二中,超聲波處理時,種子與0.1-0.3%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0.1-0.3%的果膠酶溶液的體積比為1:100-15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步驟三中,種子與1%的殼聚糖溶液的體積比為1:60-8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1%的纖維素酶溶液或者1%果膠酶溶液通過以下方法配制:取0.1-0.3mg的纖維素酶,使用0.2mol/LPH值為4.6的醋酸緩沖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1%-2%的殼聚糖溶液通過以下方式配制:稱取殼聚糖1-2g,加入50-100mL水,加入冰醋酸1.0-2.0mL,攪拌均勻,加熱至80-90℃,加水定容至100mL,保溫45min后備用。實施例1本發明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種子采收,與當年的7月中旬進行;待柴胡果莢進入褐熟期后,拔起柴胡全株,將蘆頭部分對齊并扎成小捆,于陰涼通風處豎直放置陰干,陰干后收集種子;陰干時保持溫度15℃、濕度35%;豎直放置20天陰干。步驟二,種子前處理,將采集到的種子風干后,置于0.1%的纖維素酶溶液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其中溫度為30℃,超聲頻率為20kHz,功率為100W,超聲60s,期間超聲時間2s,間歇時間2s;步驟三,種子貯藏,將超聲波處理后的種子,置于1%的殼聚糖溶液中浸泡4min,瀝干水分后,置于4℃下保存;步驟四,播種,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種子與拌種料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勻,所述拌種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組分制成:砂土25份、蛭石25份、食用菌栽培廢料20份以及多菌靈5份;所述播種采用在育苗田內直接撒播,所述育苗田為寬1.0m,長2.0m;育苗田畦面整理平整后,直接將拌種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之后覆蓋一層細土;步驟五,育苗田管理,在播種后及時噴水;以后每3天噴水一次,直至出苗。實施例2本發明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種子采收,與當年的7月下旬進行;待柴胡果莢進入褐熟期后,拔起柴胡全株,將蘆頭部分對齊并扎成小捆,于陰涼通風處豎直放置陰干,陰干后收集種子;陰干時保持溫度15℃、濕度35%;豎直放置20天陰干。步驟二,種子前處理,將采集到的種子風干后,置于0.3%的纖維素酶溶液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其中溫度為25℃,超聲頻率為20kHz,功率為60W,超聲60s,期間超聲時間2s,間歇時間2s;步驟三,種子貯藏,將超聲波處理后的種子,置于2%的殼聚糖溶液中浸泡5min,瀝干水分后,置于4℃下保存;步驟四,播種,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種子與拌種料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勻,所述拌種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組分制成:砂土25份、蛭石25份、食用菌栽培廢料20份以及多菌靈5份;所述播種采用在育苗田內直接撒播,所述育苗田為寬0.5m,長1.0m;育苗田畦面整理平整后,直接將拌種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之后覆蓋一層細土;步驟五,育苗田管理,在播種后及時噴水;以后每4天噴水一次,直至出苗。實施例3本發明所述柴胡種子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種子采收,與當年的8月中旬進行;待柴胡果莢進入褐熟期后,拔起柴胡全株,將蘆頭部分對齊并扎成小捆,于陰涼通風處豎直放置陰干,陰干后收集種子;陰干時保持溫度15℃、濕度35%;豎直放置20天陰干。步驟二,種子前處理,將采集到的種子風干后,置于0.2%的果膠酶溶液中,進行超聲波處理,其中溫度為25℃,超聲頻率為20kHz,功率為80W,超聲60s,期間超聲時間2s,間歇時間2s;步驟三,種子貯藏,將超聲波處理后的種子,置于1%的殼聚糖溶液中浸泡4min,瀝干水分后,置于4℃下保存;步驟四,播種,于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播種;在播種前進行拌種,將種子與拌種料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均勻,所述拌種料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組分制成:砂土25份、蛭石25份、食用菌栽培廢料20份以及多菌靈5份;所述播種采用在育苗田內直接撒播,所述育苗田為寬0.5m,長1.0m;育苗田畦面整理平整后,直接將拌種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之后覆蓋一層細土;步驟五,育苗田管理,在播種后及時噴水;以后每4天噴水一次,直至出苗。對比例1采用常規方法,直接采收8-9份的柴胡種子。按照常規技術進行育苗播種。對比例2于7-8月份采收柴胡地上部分,扎成小捆后熟,之后采收種子。按照常規技術進行育苗播種。測定各實施例以及對比例采收后柴胡種子的千粒重、播種前的發芽率、發芽勢,播種后的出苗率、出苗10天后的苗鮮重。結果如下: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1對比例1千粒重g1.721.691.980.770.53飽滿粒%89.185.588.367.752.18生活力%80.883.185.953.254.9發芽率%93.290.995.656.855.3出苗率%90.790.193.760.059.0苗鮮重(g)1.91.872.030.91.2從表中可以看出,利用本發明所述育苗方法采收到的種子,生活力更強。播種后出苗率高達90%以上,同時出苗鮮重平均達到1.8g以上,為后續柴胡種苗齊苗壯苗奠定基礎。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