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繁殖和種子生產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林業種子選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紅砂(Reaumurta soongorica)別名枇杷柴,屬檉柳科紅砂屬落葉超旱生小灌木,屬白堊紀、老第三紀孑遺植物,是我國溫帶荒漠區、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區的主要優勢種和建群種之一,也是生長在該地區分布范圍最廣、生態幅度最大的地帶性植被之一,廣泛分布于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紅砂青綠時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較高,是品質中等的飼料灌木,駱駝四季喜食,羊、馬適時采食。此外,紅砂嫩枝、葉可用于治療濕疹、皮炎,解熱發汗等。紅砂還具有很強的抗旱、耐鹽、固沙、抗貧瘠等多種優良特性,是我國溫帶荒漠的主要先鋒植物,也是一種潛力巨大的水土保持和荒山綠化樹種,是保護干旱荒漠化土地的重要生態“屏障”,對于荒漠區的生態保護和防風固沙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在維持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由于受自然和人類活動的長期作用,紅砂草地已嚴重退化和沙化,迫切需要恢復與重建。植物種群的恢復和重建既依賴于群體中個體大小的增長,又依賴于個體數量的增加,而在極干旱的環境中后者更具深刻意義。雖然野生紅砂結種子很多,但是在野外自然繁殖過程中,存活下來的幼苗數量很少。同時,隨著氣候變化、土地嚴重沙化、過度放牧,野生資源幾近耗盡。所以,急需尋求一種人工栽培的繁殖方法。而要從事所述工作,首先需要采集果實、清選種子,以備生產需要。紅砂一般于6 月末7 月初開花,8 月上旬結實,9 月末至10 月初種子成熟,由于紅砂的種子長約3gram,小水滴狀,長圓形,全面被毛,采用傳統技術和方法很難采集到純凈的果實及種子,給科研和生產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需要解決野生紅砂種子采集/清選的技術和方法。目前,國內尚無開展野生紅砂種子采集和清選技術和方法的專利或研究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林業種子選種的方法,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清選出大批飽滿種子作為萌發實驗和播種用的材料,利于生產中推廣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林業種子選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集
將帶有成熟種子的當年結果枝條剪下,收集起來帶回事先準備好的曬場并攤曬在陽光下,曬至風干,然后打堆,用有彈性的細枝條輕輕反復敲打,收集脫落的種子;
2)清洗
將收集到的種子置于盆或桶容器中,用足量的水浸泡并充分攪拌后靜置;
3)風干
將容器中上部不飽滿種子及漂浮雜質去除,將容器底部的飽滿種子撈出瀝干水分并攤曬至風干;
4)除塵
將曬至風干的飽滿種子用電風扇的微風除去塵埃;
5)封存
將干凈飽滿種子裝袋,并放置于-20℃冰柜封存以備用,即成。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2)水的溫度為18℃-20℃。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驟2)攪拌的時間為5-10分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該方法簡單方便、快速有效、具有事半功倍的優點;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清選出大批飽滿種子作為萌發實驗和播種用的材料,十分利于生產中推廣應用,對荒漠化植物紅砂的繁殖起到積極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一種林業種子選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集
將帶有成熟種子的當年結果枝條剪下,收集起來帶回事先準備好的曬場并攤曬在陽光下,曬至風干,然后打堆,用有彈性的細枝條輕輕反復敲打,收集脫落的種子;
2)清洗
將收集到的種子置于盆或桶容器中,用足量的18℃-20℃的水浸泡并充分攪拌5-10分鐘后靜置;靜置后,此時飽滿的種子下沉到容器底部,而雜質和不飽滿種子漂浮在上部;
3)風干
將容器中上部不飽滿種子及漂浮雜質去除,將容器底部的飽滿種子撈出瀝干水分并攤曬至風干;
4)除塵
將曬至風干的飽滿種子用電風扇的微風除去塵埃;
5)封存
將干凈飽滿種子裝袋,并放置于-20℃冰柜封存以備用,即成。
經過多年的反復實驗得到以下結論:新鮮的紅砂種子經過本發明的處理后,萌發率可達到95%以上;在-4℃~4℃低溫保存后的紅砂種子放置2年后,經過本發明處理后,萌發率仍可以達到70%以上;若在-20℃低溫條件下保存,紅砂種子存放時間會更長;而紅砂種子在西部干旱區常溫(20~25℃)貯藏1年,萌發率只有60%,貯藏2年,最高萌發率只有50%,低溫貯藏能延長種子活力,保持較高的萌發率。因此,將清洗出的已經風干的飽滿的種子裝袋,放置于-20℃冰柜封存以備用是最佳方案。該方法能夠在很短時間內清選出大批飽滿種子作為萌發實驗和播種用的材料,十分利于生產中推廣應用,對荒漠化植物紅砂的繁殖起到積極作用。
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