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基圍蝦養殖方法,尤其是一種可防止養殖水體污染,縮短基圍蝦捕撈周期,提高基圍蝦產量的基圍蝦池塘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基圍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對蝦科,因殼薄體肥,肉嫩味美能活體銷售而深受消費者青睞,是目前人工養殖的優良品種。目前基圍蝦的人工養殖方法之一是將基圍蝦在沙泥底或泥底池塘內進行養殖,養殖水溫為18~25°C,通常在下午3~4點時滿池播撒投喂細微人工配合顆粒餌料,成熟期捕撈則采用圍網等方式。由于基圍蝦白天大多分散棲息在池塘的沙泥底或泥底內,夜晚出來覓食,故現有養殖方法存在如下問題:
1. 以滿池播撒的方式投喂餌料,殘餌率較高,易導致養殖水體污染,而基圍蝦對水質污染反應較敏感,污染的水體難以保證基圍蝦蛻皮生長,影響基圍蝦產量;
2. 捕撈期需要對于整個池塘進行圍網捕撈,工作量大,捕撈期長,以致于在養殖水溫降至15°C以下時,還沒有全部完成捕撈工作,致使40~50%的成熟基圍蝦因未及時捕撈而凍死,進一步影響基圍蝦產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防止養殖水體污染,縮短基圍蝦捕撈周期,提高基圍蝦產量的基圍蝦池塘養殖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基圍蝦池塘養殖方法,是將基圍蝦在沙泥底或泥底池塘內進行養殖,在所述沙泥底或泥底上沿池塘周邊設有多個沙堆,在沙堆旁設有餌料盛放裝置,將餌料置于餌料盛放裝置上向基圍蝦提供餌料。
所述沙堆長10~15m,寬3~4m,高0.2~0.3m,長度方向與池塘周邊平行,每個沙堆間隔50~100m。
所述餌料投放裝置為塑料布或塑料盒。
本發明發現并利用了基圍蝦的趨沙習性,使養殖池塘中的基圍蝦白天集中棲息在沙堆中,夜晚食用置于沙堆旁的餌料盛放裝置上的餌料,不僅便于及時清理餌料盛放裝置上的殘鉺,避免因殘餌污染養殖水體而影響基圍蝦生長,而且可以只在沙堆周圍進行圍網捕撈,提高了捕撈效率,縮短了捕撈周期,避免基圍蝦因未及時捕撈而大量凍死的現象發生,可捕撈到池塘內85%以上的成熟基圍蝦,大大提高了養殖基圍蝦的產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是將基圍蝦在沙泥底或泥底池塘內進行養殖,池塘、養殖水體的溫度、溶氧率及餌料等養殖條件均與現有技術一致,與現有技術所不同的是如圖1所示:即避開池塘入口,在沙泥底或泥底上沿池塘周邊1設有多個由海沙、河沙等堆起的沙堆2,每個沙堆2長10~15m,寬3~4m,高0.2~0.3m均可,最好是沙堆2的長度方向與池塘周邊平行,每個沙堆2的間隔50~100m。在沙堆2旁設有塑料布或塑料盒等餌料盛放裝置3,可以用浮球等將塑料布或塑料盒等餌料盛放裝置3固定,投放餌料時只將餌料置于餌料盛放裝置3上向基圍蝦提供餌料即可。圍網捕撈時,可以白天在沙堆2周圍下網,晚上待基圍蝦從沙堆2出來覓食時進行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