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生長調節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百香果快繁培養液,具體地涉及一種含有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的百香果快繁培養液,進一步地,本發明還涉及所述培養液的使用方法。
技術背景
百香果(學名:Passiflora edulia Sims),又名雞蛋果,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的草質藤本植物,壽命可達8-10年。果實球形或長圓球形,內有黃色果汁和黑色種子,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及氨基酸等,營養豐富,酸甜可口,有石榴、香蕉、草莓、檸檬、芒果、酸梅等多種水果的香味,風味濃郁,芳香怡人,可加工成果汁食用。百香果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0℃,在中國南方溫暖濕潤地區尤其海南地區分布較廣。近年來在許多北方地區的溫室大棚也有大面積引種,并獲得了成功。在生產中,百香果主要通過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其中以扦插繁殖最為常用。在扦插繁殖過程中,常出現百香果扦插枝條生根慢、易受細菌感染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百香果扦插繁殖的效率和扦插枝條的質量,進而影響到百香果的擴繁和種植規模,成為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農用鏈霉素為放線菌所產生的代謝產物,殺菌譜廣,特別是對多種細菌性病害效果較好;中生菌素是中國農科院生防所研制成功的一種新型農用抗生素,是由淡紫灰鏈霉菌海南變種產生的抗生素,屬N-糖苷類堿性水溶性物質,對植物細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時具有一定的增產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百香果扦插繁殖時生根慢、易感染細菌性病害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含有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的百香果快繁培養液及其使用方法。
具體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百香果快繁培養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液含有以重量比計算2-3∶1-2∶3-5∶1-2∶1-2的腐殖酸、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共5種有效成分。
優選地,所述培養液中五種組分的重量比為2∶1-2∶3-4∶1∶1;
最優選地,所述培養液中五種組分的重量比為2∶1∶3∶1∶1;
優選地,所述腐植酸為黃腐酸。
本發明培養液中的腐殖酸、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農用鏈霉素、中生菌素均為市售產品。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由所述5種成分的合理配比來實現。該復配后的培養液對百香果的生根和抑菌效果優良。特別是以一定比例混合的三種成分:腐殖酸、萘乙酸鈉和吲哚丁酸鉀主要起到促進百香果生根的作用;以一定比例添加的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主要起到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
上述快繁培養液,經用水稀釋20-100倍后使用,最佳稀釋倍數為50倍。
進一步地,本發明還提供上述百香果快繁培養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扦插枝條的選擇與前處理:選取健康的半年生至1年生的百香果藤蔓,采用無菌水清洗百香果藤蔓表面10min,隨后剪成每支帶有2-3個枝節的插條,插條剪口剪成平口,置于75%酒精中消毒液中浸泡消毒10min,再用無菌水沖洗干凈;
(2)快繁培養液處理:經前處理后的扦插枝條置于快繁培養液中浸泡20min-30min;
(3)植入沙土中生根培養:將經快繁培養液處理后的插條,埋入經滅菌的沙土中進行生根培養,每天澆一次透水;
(4)移栽至營養土:將生根數目5條以上、長度3cm以上的插條移栽至營養土中定植,長至25cm左右高度即可出苗。
優選地,步驟(3)中使用的沙土是在高壓滅菌鍋中于103kPa,121℃下進行20~40min滅菌處理。
在所述步驟(3)的生根培養過程中,在保證充足的光照情況下,4天左右形成大量白色愈傷組織,10天左右生根。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發現了在含有腐殖酸、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農用鏈霉素、中生菌素的快繁培養液中,百香果扦插枝條的切口能夠迅速生成愈傷組織,生根快速、健康根的數量明顯多于對照組,且細菌性病害的發病率明顯降低。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理解本發明,下面以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不限于本發明。
實施例1:
腐殖酸1g、萘乙酸鈉0.5g、吲哚丁酸鉀1.5g、農用鏈霉素0.5g、中生菌素0.5g,加水至10g,攪拌均勻后稀釋50倍。
對照實施例1:除不添加農用鏈霉素,其余同實施例1。
對照實施例2:除不添加中生菌素,其余同實施例1。
對照實施例3:除不添加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其余同實施例1。
對照實施例4:農用鏈霉素0.5g、中生菌素3.0g,其余同實施例1。
對照實施例5:農用鏈霉素0.5g替換成紅霉素0.5g,其余同同實施例1。
實施例2:
腐殖酸1.5g、萘乙酸鈉1g、吲哚丁酸鉀1.5g、農用鏈霉素1g、中生菌素1g,加水至10g,攪拌均勻后稀釋50倍。
對照實施例6:除不添加農用鏈霉素,其余同實施例2。
對照實施例7:除不添加中生菌素,其余同實施例2。
對照實施例8:除不添加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其余同實施例2。
對照實施例9:農用鏈霉素0.5g、中生菌素0.5g,其余同實施例2。
對照實施例10:農用鏈霉素0.5g替換成紅霉素0.5g,其余同同實施例2。
實施例3:
腐殖酸1.0g、萘乙酸鈉0.5g、吲哚丁酸鉀2.0g、農用鏈霉素1.0g、中生菌素1.0g,加水至10g,攪拌均勻后稀釋100倍。
對照實施例11:除不添加農用鏈霉素,其余同實施例3;
對照實施例12:除不添加中生菌素,其余同實施例3;
對照實施例13:除不添加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其余同實施例3。
對照實施例14:農用鏈霉素0.5g、中生菌素0.5g,其余同實施例3。
對照實施例15:農用鏈霉素0.5g替換成紅霉素0.5g,其余同同實施例3。
實施例4:
農用鏈霉素0.5g、中生菌素0.5g,加水至10g得組合物1,攪拌均勻后稀釋20倍。
對照實施例16:將組合物1稀釋50倍。
對照實施例17:將組合物1稀釋100倍。
實施例5:
腐殖酸1.0g、吲哚乙酸0.5g、吲哚丁酸鉀1.5g、農用鏈霉素0.5g、中生菌素0.5g,加水至10g得組合物2,將組合物2攪拌均勻后稀釋20倍。
對照實施例18:將組合物2攪拌均勻后稀釋50倍。
對照實施例19:將組合物2攪拌均勻后稀釋100倍。
生物實施例1:
選取健康的半年生至1年生的百香果枝條,剪成每支帶有2-3個枝節的插條,置于75%酒精中消毒液中浸泡消毒10min,再用無菌水沖洗干凈;將插條置于實施例和對照實施例中浸泡20min-30min,置于沙土中生根培養,每天澆一次透水,保證充足的光照;測試不同實施例和對照實施例對百香果枝條生根的影響。培養15天后,測量扦插枝條的平均生根數目、平均病根數目和平均根長。
表1 不同實施例對百香果扦插效果的影響
可以看出,與不含有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的快繁培養液處理相比,用含有不同濃度的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的快繁培養液處理的百香果插條,在平均生根數量和平均根長方面均有增加,而病根數目則隨著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的濃度增加而減少。五種組分:腐殖酸、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農用鏈霉素和中生菌素的的重量比為2∶1∶3∶1∶1時生根數目最多、病根數最少;將農用鏈霉素替換成紅霉素后,百香果插條數量變化不大,但病根率略高于農用鏈霉素。單獨使用農用鏈霉素、中生菌素處理的生根數目明顯少于添加了腐殖酸、萘乙酸鈉、吲哚丁酸鉀的處理;將萘乙酸鈉替換成吲哚乙酸的處理,其生根數目和根長均低于添加吲哚乙酸的處理。
本發明的一種百香果快繁培養液及其使用方法已經通過具體的實例進行了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借鑒本發明內容,適當改變原料、工藝條件等環節來實現相應的其它目的,其相關改變都沒有脫離本發明的內容,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