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應用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防治芒果薊馬的農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芒果是廣西種植的果樹之一,其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其中薊馬是危害芒果的主要害蟲之一,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科,成蟲和若蟲均危害芒果花序、幼果和嫩葉,尤其對幼果危害最大,常在果實基部和蔭蔽之側部啃食果皮,造成傷斑,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率。溴氰蟲酰胺(cyantraniliprole),化學名稱: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羥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溴氰蟲酰胺通過激活靶標害蟲的魚尼丁受體而防治害蟲。魚尼丁受體的激活可釋放橫紋肌和平滑肌細胞內貯存的鈣離子,從而損害害蟲的肌肉運動調節、麻痹,最終導致其死亡。該藥表現出對哺乳動物和害蟲魚尼丁受體極顯著的選擇性差異,大大提高了對哺乳動物、其他脊椎動物以及其他天敵的安全性。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化學名稱:2,3-二氫-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甲基氨基甲酸酯,是一種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在昆蟲體內代謝為有毒的呋喃丹起殺蟲作用,其殺蟲機制是干擾昆蟲神經系統,抑制膽堿酯酶,使昆蟲的肌肉及腺體持續興奮,而導致昆蟲死亡。該藥具內吸性,對昆蟲具有觸殺及胃毒作用,持效期長,殺蟲譜廣,可用于防治果樹、水稻、蔬菜上的多種害蟲。在芒果薊馬的防治中,吡蟲啉是最常用的藥劑之一,但因其長期單一的使用,使得芒果薊馬對其的抗性增大,藥效降低,因此急需一種高效低毒且能延緩其抗性發展的新產品,能有效控制芒果薊馬的危害,保障作物的穩產豐收。不同農藥品種的混配,是防治農業抗性病、蟲、草害的常見方法。通過農藥配方篩選,篩選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實際防治效果,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延緩病害抗藥性的產生。本發明人對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配方篩選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進行混配,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圍對薊馬有增效作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芒果薊馬的農藥組合物,具有協同增效,顯著提高藥效,減少施藥次數和用藥量,降低農藥成本的優點。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防治芒果薊馬的農藥組合物,有效成分由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組成,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為1-3:2-5,優選的,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為2:3。所述的農藥組合物,溴氰蟲酰胺在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為5-15%,丁硫克百威在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5-20%。所述的農藥組合物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應輔助劑,制備成農業上可接受懸浮劑。所述的農藥組合物的輔助劑包括溶劑、乳化劑、穩定劑、防凍劑、增稠劑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備以下技術效果:(1)有效成分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在相互混配具有協同增效作用,能減少各單劑的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成本。(2))本發明的有效成分作用機理不同,混配劑對芒果上的薊馬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延緩芒果薊馬抗藥性發展。具體實施方式下面以測定殺蟲劑活性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試驗及大田藥效試驗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一、室內生物測定實施例實施例1: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及不同配比對芒果茶黃薊馬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藥劑:94%的溴氰蟲酰胺原藥(美國杜邦公司);90%的丁硫克百威原藥(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將原藥按常規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試驗藥劑。試驗對象:芒果茶黃薊馬,采自廣西田陽縣郊區,室內采用盆栽芒果苗飼養。試驗方法:試驗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蟲劑NY/T1154.14-2008),采用浸葉法。將鮮嫩的芒果(綠色)葉片剪成5mm*20mm長條,在配制好的藥液中浸漬10秒,取出后充分陰干,放入指形管(高5cm,內徑1cm)中;用小毛筆將生長一致的茶黃薊馬成蟲輕輕挑入管中,用保鮮膜封口;每管試蟲20頭,每個處理重復3次,設置浸漬清水處理作為對照;將試管平放在白瓷盤中,用黑布遮光,放于26-27℃恒溫箱中進行培養,48小時檢查死蟲數。用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回歸曲線,計算各藥劑的LC50,采用孫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當共毒系數(CTC)≥120時,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當CTC≤80時,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時,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試驗結果見表1。表1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及不同配比對芒果茶黃薊馬的室內毒力測定供試藥劑配比LC50(μg/mL)共毒系數溴氰蟲酰胺(A)/1.72/丁硫克百威(B)/2.61/A:B1:21.59140.6A:B1:31.70136.1A:B1:51.43167.6A:B2:31.22177.2A:B2:51.43159.1A:B3:21.44138.3A:B3:51.52144.1A:B9:12.2778.8測定結果表明,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在重量比為1-3:2-5的范圍內混配,其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表現出較好協同增效作用;其中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為2:3時,其共毒系數最大,對芒果茶黃薊馬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能減少各單劑的用藥量,降低農藥成本。二、制備實施例實施例1:25%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浮劑按量稱取溴氰蟲酰胺10%、丁硫克百威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鈣5%、皂角粉4%、硅油2%、聚乙烯吡咯烷酮1.2%、二甘醇0.8%、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浮劑。實施例2:20%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浮劑按量稱取溴氰蟲酰胺10%、丁硫克百威10%、烷基酚聚氧乙烯嘧6%、十二烷基苯磺酸鈉6%、C8~10脂肪醇類1%、酚醛樹脂2%、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溴氰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實施例3:15%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浮劑按量稱取溴氰蟲酰胺10%、丁硫克百威5%、酯聚氧乙烯嘧6%、無患子粉5%、硅酮類1.2%、甲基纖維素2%、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5%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浮劑。實施例4:21%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乳劑按量稱取溴氰蟲酰胺6%、丁硫克百威15%、烷基酚聚氧乙烯嘧7%、皂角粉6%、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6%、植物油5%、C10~20飽和脂肪酸類1%、聚乙烯醇2%、聚乙二醇1.8%、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乳劑。實施例1至4的制備方法為:將活性成分、分散劑、潤濕劑和去離子水等各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勻,經砂磨機研磨后得到含有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的產品,劑型為懸浮劑。三、田間藥效試驗實施例1:制備實施例1所的制劑用于防治芒果茶黃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試驗安排在盛產芒果的廣西田陽縣,于晴天傍晚施藥,以常規的葉面噴霧進行均勻防治,以葉片濕潤為標準,分別于施藥后1天、藥后3天及藥后7天調查蟲情,計算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見表2。表2:25%溴氰蟲酰胺·丁硫克百威懸浮劑防治芒果茶黃薊馬的田間藥效試驗。田間試驗表明,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合理混配后,復配制劑較單劑使用,對芒果薊馬的防治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農藥用藥量明顯減少,可有效減小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同時提高藥劑的持效期,減少了施藥次數,大幅降低了農用作業的勞動強度。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