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突然改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棚種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農業種植過程中,經常會施用的大量農藥和化肥,長期施用大量農藥和化肥,不但會造成土壤肥力衰退,生產力下降,同時還會使土壤團粒結構被破壞,孔隙度變小,容重增加,保水透氣性降低,還會使土壤存在重金屬積累、鹽漬化嚴重等問題。這樣的土壤不僅影響種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營養價值,而且還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因此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了一種大棚種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棚種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有機物料粉碎后,接入生物菌制劑充分攪拌后,密封,常溫下進行無氧發酵20-25天,期間每隔4-5天翻堆一次,得腐熟的有機肥;
(2)將腐熟的有機肥與磷肥充分混合,在大棚內地表溫度降至25-35℃時均勻撒施于平整過的地表;
(3)采用翻土機對大棚內表層土壤進行淺耕,使撒施于地表的肥料埋入淺層土壤中;
(4)種植蔬菜前對大棚內土壤進行開溝起壟,再施腐熟有機肥,并在壟上定植蔬菜。
所述有機物料為糞便、草炭、谷糠、蘆筍秸稈、大豆秸稈的混合物。
所述生物菌制劑溶液包括水800-10000份、酵母菌12-15份、枯草芽孢桿菌6-9份、膠凍芽孢桿菌5-8份、放線菌4-7份。
所述有機肥施用量為施每畝2-3噸。
所述糞便為由脫水后的牛糞和豬糞組成的復合糞便,所述復合糞便中按重量比計牛糞占20%~30%,豬糞占70%~8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大棚種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將有機物料經過堆肥發酵后,不經過造粒和高溫干燥,保存了有益的微生物種群、酶活性以及有機酸等物質,降低土壤pH值,同時可以直接促進土壤微生物快速繁殖和酶活性提高,能很大的提高土壤的肥力,使土壤能為植物生長提供更充足的的營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一種大棚種植蔬菜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有機物料粉碎后,接入生物菌制劑充分攪拌后,密封,常溫下進行無氧發酵20-25天,期間每隔4-5天翻堆一次,得腐熟的有機肥;
(2)將腐熟的有機肥與磷肥充分混合,在大棚內地表溫度降至25-35℃時均勻撒施于平整過的地表;
(3)采用翻土機對大棚內表層土壤進行淺耕,使撒施于地表的肥料埋入淺層土壤中;
(4)種植蔬菜前對大棚內土壤進行開溝起壟,再施腐熟有機肥,并在壟上定植蔬菜。
所述有機物料為糞便、草炭、谷糠、蘆筍秸稈、大豆秸稈的混合物。
所述生物菌制劑溶液包括水800-10000份、酵母菌12-15份、枯草芽孢桿菌6-9份、膠凍芽孢桿菌5-8份、放線菌4-7份。
所述有機肥施用量為施每畝2-3噸。
所述糞便為由脫水后的牛糞和豬糞組成的復合糞便,所述復合糞便中按重量比計牛糞占20%~30%,豬糞占70%~80%。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所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所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