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生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
背景技術:
大棚種植技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它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因此可以周年供應的人們愛吃的蔬菜。在一般情況下,大棚蔬菜都采用竹與鋼為主的結構骨架,然后在上面覆蓋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薄膜,這樣一個簡易結構就制造出一個完整的溫室空間。密閉的空間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達到大棚內需要的保溫效果。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將許多耕地用來發展其他用途,用于種植食物的空間越來越少,對于空間的利用率的要求愈來愈高,現有的種植大棚由于需要多條人行通道,對空間的利用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簡單,空間利用率高的升降型種植大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新的技術方案: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包括棚體和棚頂,所述棚體其中一側面為敞口,所述棚體內設置有多個間隔的種植臺,所述棚體的上端設置有兩根相對的橫梁,在每一種植臺的上方均設置有位于兩橫梁之間的轉軸,每相鄰的兩個轉軸設置為一組,其中一根為主動軸,另一根為從動軸,主動軸與從動軸通過傳動機構控制位于每組轉軸下方的種植臺的上升與下降,且當其中一個種植臺落地時,另一種植臺處于升空位置。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種植臺間隔設置后取消每兩個種植臺之間的人行通道,故在相同的空間里可多設置幾組種植臺,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但由于技術員需對每個種植臺中的植株進行操作,人行通道必不可少,故在每個種植臺上方設置由傳動機構控制的可提升和下降種植臺的升降機構,當其中幾組升降臺上升后就能騰出空間方便種植人員對植株進行操作,大大提高了整個種植大棚中的空間利用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外接于主動軸的轉軸電機、主動軸和從動軸上間隔水平一一對應設置的固定在其上的多組齒輪、以及嚙合在主動軸和從動軸上隨著轉軸電機抬升和降低種植臺的提拉齒條。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考慮到電機的功率以及種植臺的重量,每兩個種植臺設置一個轉軸電機,與電機驅動連接的為主動軸,隨著主動軸一起旋轉的為從動軸,多組齒輪和提拉齒條的設置,能夠分散每根提拉齒條的承重,增加種植臺的受力點,在保持種植臺平穩上下運動的同時增加提拉齒條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種植臺相對每個齒輪處設置有平衡條,所述平衡條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種植臺的兩側,所述平衡條的中央位置與提拉齒條的一端連接。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平衡條的作用是在提拉齒條提升種植臺的時候,平衡條的中央與提拉齒條連接后,種植臺直線上升和下降,穩定性大大增加。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種植臺包括位于上端的種植槽和位于種植槽下端的排水臺。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在種植槽中可種植植株,由于整個種植臺會隨著提拉齒條上下運動,故在種植槽下方設置排水臺,用來將種植槽中多余的水收集到排水臺中統一排放,既保證了種植槽中土壤水分的適宜含水率,同時避免干擾種植臺提升后下方形成人行通道后種植人員在其上的正常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種植槽上間隔設置有多個滲水孔,所述排水臺內部設置有帶斜面的集水腔,所述滲水孔與集水腔連通,所述排水臺外壁設置有連通集水腔的排水管。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滲水孔用來將土壤中多余水分排放到下面的排水臺,集水腔為斜面設置有利于將水從排水管中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設置有轉軸電機的棚體側面上設置有排風口,排風口內設置有由電機控制的排風扇。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排風口和排風扇的設置在種植大棚保溫的同時,增加空氣流通的口,避免種植大棚內的種植人員長時間工作后缺氧。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棚頂和棚體為由鋼材焊接而成的框架結構,在框架處均設置有透明玻璃。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由鋼材焊接的框架結構牢固,能夠承受提拉種植臺產生的重量,在框架處設置透明玻璃取代傳統的塑料薄膜,塑料在低溫下容易塑化破碎,且塑料長時間使用容易老化,需要經常更換,用透明玻璃代替塑料薄膜,增加采光的同時,能夠長時間穩定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棚體帶敞口的一側設置有可打開或關閉敞口的卷門。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卷門的設置可方便小型農用車輛的駛入,當需要搬運重物或者放置收獲的植株時,由多組電機控制轉軸將種植臺提升至適宜高度后騰出農用車輛行駛的空間,可將車輛開至種植大棚內部,減少了種植人員的工作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棚體未帶敞口的一側設置有一側門。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側門的設置為平時種植人員進出的通道,一般情況下,為保證種植大棚的溫度,卷門處于關閉狀態。
本實用新型相較于現有技術的優點為:相較于傳統的一個種植臺一條人行通道的設置,本實用新型采用多個種植臺間隔設置,將人行通道的空間利用起來,增加種植空間;由于人行通道的必要性,設置升降機構,根據需要提升種植臺騰出人行通道,在增加種植空間的同時保證種植人員正常通行;升降機構采用一個轉軸電機控制一根主動軸帶動一根從動軸的設置,在保證轉軸電機正常工作的同時,減少轉軸電機的設置;平衡條的作用可以使種植臺直線提升和下降,增加平穩性;種植臺下方設置集水腔能夠保持土壤最佳含水率的同時保證種植臺升高后形成的人行通道的正常運行;敞口處設置的卷門可駛入小型農用車輛,減少種植人員的工作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的截面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的后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未帶卷門的軸測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帶卷門的軸測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種植臺的結構圖。
圖中:1、棚頂;2、棚體;3、卷門;4、轉軸電機;5、排風口;51、排風扇;52、排風扇電機;6、主動軸;61、齒輪;7、從動軸;8、提拉齒條;81、平衡條;9、種植臺;91、種植槽;92、排水臺;93、滲水孔;94、集水腔;95、排水管;10、橫梁;11、側門。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述,以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實施例
一種升降型種植大棚,包括棚體2和棚頂1,棚頂1和棚體2為由鋼材焊接而成的框架結構,在框架處設置有透明玻璃,棚體2其中一側面為敞口,在敞口處設置有可打開或關閉敞口的卷門3,棚體2內設置有多個間隙相隔的種植臺9,種植臺9包括位于上端的種植槽91和位于種植槽91下端的排水臺92,種植槽91上間隔設置有多個滲水孔93,排水臺9內部設置有帶斜面的集水腔94,滲水孔93與集水腔94連通,排水臺92外壁設置有連通集水腔94的排水管95,種植臺9與棚體2之間留有行走通道,棚體2的上端設置有兩根相對的橫梁10,在每一種植臺9的上方均設置有位于兩橫梁10之間的轉軸,每相鄰的兩個轉軸設置為一組,其中一根為主動軸6,另一根為從動軸7,主動軸6與從動軸7通過傳動機構控制位于每組轉軸下方的種植臺9的上升與下降,且當其中一個種植臺9落地時,另一種植臺9處于升空位置。傳動機構包括外接于主動軸6的轉軸電機4、主動軸6和從動軸7上間隔水平一一對應設置的固定在其上的多組齒輪61、以及嚙合在主動軸6和從動軸7上隨著轉軸電機4抬升和降低種植臺9的提拉齒條8,種植臺9相對每個齒輪61處設置有平衡條81,提拉齒條8的兩端分別與一種植臺9上的平衡條81中央位置連接。設置有轉軸電機4的棚體2側面上還設置有排風口5,排風口5內設置有由電機控制的排風扇51,棚體2未帶敞口的一側設置有一側門11。
卷門3的設置可方便小型農用車輛的駛入,當需要搬運重物或者放置收獲的植株時,由多組轉軸電機4控制主動軸6帶動從動軸7將種植臺9提升至適宜高度后騰出農用車輛行駛的空間,可將車輛開至種植大棚內部,減少種植人員的工作強度,正常情況下,由于種植大棚內需要較高的溫度,卷門3一直處于關閉狀態,側門11的設置方便工作人員的進出,采用鋼材焊接成框架結構取代現有技術中采用的竹子結構,增加了整體的強度,能夠承受提拉種植臺9產生的重量,在框架處設置透明玻璃取代傳統的塑料薄膜,塑料在低溫下容易塑化破碎,且塑料長時間使用容易老化,需要經常更換,用透明玻璃代替塑料薄膜,增加采光的同時,能夠長時間穩定使用。
多個種植臺9間隔設置后,其與大棚之間的人行通道方便種植人員沿著種植臺9最外側行走工作,種植植株時,可驅動其中的一臺或多臺轉軸電機4進行工作,驅動主動軸6帶動從動軸7沿順時針或逆時針運轉,位于主動軸6和從動軸7上的齒輪61上的提拉齒條8帶動一側種植臺9上升,另一側種植臺9下降,上升的種植臺9下方可通行種植人員,在每根主動軸6和從動軸7上間隔平行一一對應設置有多組齒輪61、提拉齒條8和平衡條81,能夠分散每根提拉齒條8的承重,增加種植臺9的受力點,在保持種植臺9平穩上下運動的同時增加提拉齒條8的使用壽命。
當然,以上只是本發明的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它多種具體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