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態農業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農業正在想多元化發展,不僅僅是傳統的糧食種植,經濟作物也大量發展,并且同時發展的還有農家樂等觀光農業,但是目前農家樂主要就是體驗農家生活,吃吃飯,并沒有真正的享受到農村的樂趣因此發展出了許多的農業觀光大棚。
例如中國專利號CN 203661707 U公開了一種生產休閑觀光兩用如光溫室,該發明跨度大、棚內敞亮,造價低,同時滿足休閑觀光餐飲與種植生產需求,但是該發明并未突出其中的觀光作用,并且作用單一,無法達到較好的持續服務狀態,僅僅適用于冬季的旅游觀光,影響了觀光農業的發展,并且也沒有做到循環,沒有突出環保的作用,且能源也為外界電力,相當于浪費了農業地區的太陽能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具備節能環保、持續服務、造價低廉和觀光效果好等優點,解決了現有觀光溫室服務時間短,沒有充分利用資源并且觀光效果不突出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一種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更好的降低成本,突出觀光效果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包括墻體,所述墻體的內部活動安裝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噴霧頭,所述墻體的內部上從上到下依次活動安裝有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第三置物板和第四置物板,所述墻體底部的內側固定安裝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兩側均開設有水槽,所述水槽的底部開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底部通過排水管連接有凈化池,所述凈化池內部的上部設置有過濾層,所述凈化池上表面的上方活動安裝有密封層,所述密封層的上表面活動安裝有第一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槽的內部活動安裝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的上方設置有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二置物槽的內部設置有加熱絲,所述第二置物槽的上方鋪設有地板,所述地板的中部設置有格柵,所述格柵的兩側均活動安裝有方便桌,所述方便桌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上升降桿,所述上升降桿的底部通過連接桿與下升降桿活動連接,所述連接桿上開設有通孔,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活動安裝有方便椅,所述方便椅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轉盤,所述轉盤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滑輪,所述水槽遠離墻體的一側活動安裝有隔板。
所述墻體的頂部開設有卡槽,所述卡槽內插接有插接塊,所述插接塊固定安裝在屋頂的底部,所述屋頂的側面設置有擋水板,所述擋水板的底部開設有透水孔,所述屋頂的側面上鋪設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屋頂下表面兩側的中部均活動安裝有電燈。
優選的,所述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第三置物板和第四置物板從上到下依次活動安裝在墻體的內壁上,且所述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第三置物板和第四置物板的上表面均設置為弧形,且所述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第三置物板和第四置物板從上到下逐漸增寬。
優選的,所述墻體的為彩鋼板結構,所述水管與凈化池連接處設置有電動開關,所述分支管的形狀為弧形,且所述分支管遠離主水管的一端設置為弧形,且所述分支管的弧度為三十度,所述分支管遠離主水管一端的弧度為四十五度。
優選的,所述格柵為格柵柱,所述格柵之間的間隔為零點五米,所述方便桌的為可拆分式,所述每個方便桌的長度為零點五米,所述方便椅的數量與方便桌的數量相同,所述轉盤的直徑為零點三米。
優選的,所述隔板通體為鋼化玻璃,且所述地板的下表面開設有散熱孔,所述散熱孔的外部填充有海綿,所述過濾層為活性炭過濾層,所述凈化池的容量為每平米十升。
優選的,所述主水管的陣列分布,且所述主水管的間隔為零點五米,所述電燈的功率為60W,所述散熱孔35的直徑為零點一米。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通過設置主水管與分支管,將水引入大棚內部,并且利用噴霧頭將水霧化,達到較好的灌溉效果,能夠對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第三置物板和第四置物板上的植物達到較好的灌溉效果。
2、該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通過設置隔板,并且隔板為玻璃,能夠有效的阻擋水霧,但是不影響人們的視線,可以達到非常好的觀賞效果,滿足人們的觀光需求。
3、該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通過設置凈化池,利用凈化池內設置的過濾層,能夠將上方多余流下的水直接進行凈化和回收能夠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
4、該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通過設置了加熱絲,并且安裝了密封層能夠有效的防止加熱絲產生的熱量對蓄電池產生影響,提高了安全性。
5、該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通過設置了方便桌和方便椅,提供了舒適的休閑效果,能夠滿足人們的觀光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A處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結構B處放大示意圖。
圖中:1墻體、2主水管、3分支管、4噴霧頭、5第一置物板、6第二置物板、7第三置物板、8第四置物板、9底板、10水槽、11排水口、12排水管、13凈化池、14過濾層、15密封層、16第一置物槽、17蓄電池、18第二置物槽、19加熱絲、20地板、21格柵、22方便桌、23升降裝置、231上升降桿、232連接桿、233下升降桿、234通孔、24方便椅、25支撐柱、26轉盤、27滑輪、28隔板、29插接塊、30屋頂、31擋水板、32透水孔、33太陽能電池板、34電燈、35散熱孔、36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一種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包括墻體1,墻體1的內部活動安裝有主水管2,主水管2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分支管3,分支管3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噴霧頭4,墻體1的內部上從上到下依次活動安裝有第一置物板5、第二置物板6、第三置物板7和第四置物板8,墻體1底部的內側固定安裝有底板9,底板9的兩側均開設有水槽10,水槽10的底部開設有排水口11,排水口11的底部通過排水管12連接有凈化池13,凈化池13內部的上部設置有過濾層14,凈化池13上表面的上方活動安裝有密封層15,密封層15的上表面活動安裝有第一置物槽16,第一置物槽16的內部活動安裝有蓄電池17,蓄電池17的上方設置有第二置物槽18,第二置物槽18的內部設置有加熱絲19,第二置物槽18的上方鋪設有地板20,地板20的中部設置有格柵21,格柵21的兩側均活動安裝有方便桌22,方便桌22的下表面固定安裝有升降裝置23,升降裝置23包括上升降桿231,上升降桿231的底部通過連接桿232與下升降桿233活動連接,連接桿232上開設有通孔234,地板20的上表面活動安裝有方便椅24,方便椅24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支撐柱25,支撐柱25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轉盤26,轉盤26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有滑輪27,水槽10遠離墻體的一側活動安裝有隔板28。
墻體1的頂部開設有卡槽36,卡槽36內插接有插接塊29,插接塊29固定安裝在屋頂30的底部,屋頂30的側面設置有擋水板31,擋水板31的底部開設有透水孔32,屋頂30的側面上鋪設有太陽能電池板33,屋頂30下表面兩側的中部均活動安裝有電燈34。
第一置物板5、第二置物板6、第三置物板7和第四置物板8從上到下依次活動安裝在墻體1的內壁上,且第一置物板5、第二置物板6、第三置物板7和第四置物板8的上表面均設置為弧形,且第一置物板5、第二置物板6、第三置物板7和第四置物板8從上到下逐漸增寬。
墻體1的為彩鋼板結構,水管12與凈化池13連接處設置有電動開關14,分支管3的形狀為弧形,且分支管3遠離主水管2的一端設置為弧形,且分支管3的弧度為三十度,分支管3遠離主水管2一端的弧度為四十五度。
格柵21為格柵柱,格柵21之間的間隔為零點五米,方便桌22的為可拆分式,每個方便桌22的長度為零點五米,方便椅24的數量與方便桌22的數量相同,轉盤26的直徑為零點三米。
隔板28通體為鋼化玻璃,且地板20的下表面開設有散熱孔35,散熱孔35的外部填充有海綿,過濾層14為活性炭過濾層,凈化池15的容量為每平米十升。
主水管12的陣列分布,且主水管12的間隔為零點五米,電燈34的功率為60W,散熱孔35的直徑為零點一米。
該文中出現的電器元件均與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電電連接,并且主控器可為計算機等起到控制的常規已知設備。
在使用時,人們進入整個大棚內部,然后在方便桌22和方便椅23上休息,同時透過隔板28觀賞第一置物板5、第二置物板6、第三置物板7和第四置物板8上放置的植物,同時底部的加熱絲19工作,通過散熱孔35傳遞出去,太陽能電池板33為整個系統提供能源。
綜上所述,該具有觀光功能的農業種植大棚,設置了方便桌22和方便椅23,提供了舒適的休閑效果,能夠滿足人們的觀光需求,并且設置凈化池13,利用凈化池13內設置的過濾層14,能夠將上方多余流下的水直接進行凈化和回收能夠達到循環利用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