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0、養殖池的選擇:養殖池四周要求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清新,以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茂盛、人煙稀少、環境相對獨立為好,另外,要求交通方便,當地魚蝦蟹或動物內臟等餌料資源豐富;
S20、養殖池的設計:娃娃魚生長有明顯的階段性,并有變態過程,人工養殖娃娃魚其養殖池須分階段設計建造,并在養殖池中設置增氧裝置;
S30、苗種培育:包括養殖池的消毒、娃娃魚種消毒、種苗鑒定和放養密度四部分;
S40、養殖管理:利用制冷技術,嚴格控溫、控光,提高生產效率、實行科學化養殖,制定養殖技術操作規程;
S50、日常管理:娃娃魚喜靜怕吵,喜清水怕渾水,喜陰暗怕強光,養殖中要盡量照顧它的這些習性,定時對娃娃魚及養殖池消毒防病,注意水溫變化,夏季控制水溫不超過25℃,以防夏眠,冬季防止水溫低于結冰溫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20中,其養殖池面積應視娃娃魚規格大小分為:稚娃娃魚池、幼娃娃魚池、成娃娃魚池和親娃娃魚池,其形狀以長方形或橢圓形為佳,長寬比為5∶3,其高度要求在所養殖娃娃魚其全長的3-5倍,養殖場池四周及底部應光滑,頂部建防逃設施或加蓋防逃網,在池內可設計多個洞穴,便于娃娃魚隱蔽躲藏,各養殖池應建造獨立的排灌設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調節,水進出自如,排污方便。整個養殖場應建立完善的娃娃魚防逃、防偷、防害設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30中,包括以下步驟:
S301、養殖池的消毒:新建的養殖池,特別是水泥池,必須浸泡二個月以上,待其堿性消失后方可放養苗種;
S302、娃娃魚種消毒:為防止娃娃魚種將病原微生物帶入養殖池內,應將所有放養的娃娃魚種用呋喃類藥物每立方米水體0.3g或亞甲基0.6g兌水浸泡10分鐘,然后將藥水和娃娃魚種一同輕輕放入養殖池內;
S303、種苗鑒定:在兩棲類中,有尾目中的小鯢科、蠑螈科、洞螈科等種類與娃娃魚極為相似,區別它們最主要的是比較其形態特征;優質的娃娃魚苗種應該是機體健壯、肌肉肥厚、體表無傷痕和寄生蟲,未變態前外鰓完整無病變;
S304、放養密度:娃娃魚養殖池其放養密度視養殖娃娃魚規格和養殖池水源、水體、餌料等因素而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40中,還包括以下步驟:
S401、餌料投喂:娃娃魚餌料以鮮活的魚蝦蟹蛙及動物內臟為好,其餌料投喂與魚類養殖餌料投喂一樣,應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在娃娃魚餌料投喂吃食時,應盡量保持娃娃魚不受驚嚇,避免其吐食;
S402、調節水質:養殖娃娃魚應經常保持娃娃魚池內水質清爽無污染,水體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7.2~8間;
S403、調節水溫和光照: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須采取降溫或增溫措施,確保娃娃魚有一個適宜的水溫生長環境;娃娃魚畏光,養殖場應采取措施避免日光強射,夜晚巡查時,不能用強光對射;
S404、防逃防偷:娃娃魚逃跑能力特強,其陸上或水中運動較為敏捷,并能爬高頂重,必須時刻注意防逃,尤其在下暴雨時要注意;
S405、幼娃娃魚的攝食種類:幼娃娃魚的攝食種類,因娃娃魚所棲息的區域和食物結構的不同而不同。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50中,包括以下步驟:
S501、飼喂技巧:投喂飼料,以天然餌料為好,主要有浮游生物類、蟲類、肉類及魚類、貝類等;
S502、養殖池的水質要求:在飼養娃娃魚室內養殖池的周年水溫變幅要求比較平穩,在1~3月之間水溫會比較低,在7~9月之間水溫會比較高,對于人工飼養的娃娃魚水溫應該保持在在15~24℃之間是比較適宜的。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裝置包括主體框架、電機,葉輪驅動,增氧水輪,增氧裝置的動力部分的電機通過變速器連體帶動兩橫軸驅動葉輪,同時帶動立軸,驅動增氧水輪,葉輪圓柱形輪轂上設若干條葉片,增氧水輪為空心圓錐體內、外套結構,外套上部設圓形定位柱,兩個定位柱中間垂直設兩排出氣孔,內套上部設與定位柱配套的長圓形定位孔,兩定位孔中間設一排出氣孔,增氧水輪頂蓋上設若干進風孔,每排進風孔上設擋風板,增氧水輪外殼上設若干條撥水板,外套出氣孔置于撥水板根部兩側。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娃娃魚的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兩排出氣孔垂直對應內套的一排出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