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蓮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蓮霧果實顏色豐富艷麗,有紅色、綠色和白色,果肉清香脆嫩可口,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鉀等礦物質。但現在從臺灣引種蓮霧,如“黑珍珠”、“黑鉆石”等,這些品種存在果實品質差、裂果、著色不良、風味淡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蓮霧的栽培方法,其果實中腔小或無,海綿質少,肉質爽脆,多汁,清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蓮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土壤的選擇,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微帶堿性的黏質土壤,有機質豐富的緩坡地、平地或水田為宜;
步驟二、對蓮霧樹進行整形修剪,樹形采用圓頭形,苗木定植當年或次年,選留向四周均勻分布的 3 ~ 4 個新梢培養成主枝,最低的主枝著生部位離地面 20 ~ 30cm; 主枝長至 40 cm 左右時摘心,選留不同方位的枝梢 2 個培育成副主枝,副主枝長至30 cm 左右時摘心,促發分枝數次后就形成了較理想的圓頭形樹冠;
步驟三、對蓮霧樹的花果進行管理;
步驟四、對蓮霧樹進行肥水管理。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三包括以下分步驟:
步驟31:催花:正造果生產時,主要通過環割與控梢措施來促使花芽分化和花期集中,環割于2月底至3 月初在樹體主干離地面 10 ~ 25 cm 處環割 1 圈,寬 1cm,深達形成層, 但不能完全破壞形成層;控梢措施按春季修剪方法進行,修剪后用尿素∶ 硼砂∶ 磷酸二氫鉀為 1 ∶ 2 ∶ 2 的比例兌水1000倍配成葉面肥,全樹噴施 2 次,間隔時間為 7 d,以促進花芽的形成;
步驟32: 拉長花序軸:可在花蕾直徑 0. 4 cm 時噴施 48% 赤霉素100 000 倍液,促進果柄拉長,以提高果品質量和增加好果率;
步驟33:疏留花穗:當花蕾直徑約 0. 8 cm 時疏花穗,3 ~ 5 年生幼年樹留 40 ~ 80 穗/株,6年生以上的成年樹留 100 ~ 120 穗/株,每穗留花 5 ~ 7 朵,穗間距 15 ~ 20 cm;
步驟34:疏果套袋:在果實直徑 2. 5 ~ 3. 0 cm時疏果,每穗留果 3 ~ 4 個,袋,并扎緊袋口;
步驟35:果實采收:當果實全果呈現紫紅色、果頂萼孔展開標志果實成熟。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一還包括定植穴長 × 寬 × 深為 1. 0 m ×1. 0 m ×0. 8 m,每穴施基肥為鈣鎂磷肥 2 kg、石灰 1 ~2 kg、腐熟的禽畜糞肥 7. 5 ~10 kg、餅肥 2 ~3 kg。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平地果園行株距 5 m ×5m 或 6 m × 5 m,山地果園行株距 5 m × 5 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34 套袋前先噴施60% 百泰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800倍液殺菌,后選用帶觀察窗的白色單層蓮霧專用紙袋套袋,套袋時袋口先用水稍浸濕后再套。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35采收時,選擇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至 11: 00 或 16: 00 以后采收,用采果剪整穗帶袋采摘,盛裝物的底部或邊層墊上柔軟的襯墊物,以防止果實產生機械傷,采后小心運至包裝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據本發明的栽培方法栽培出來的蓮霧,其果實中腔小或無,海綿質少,肉質爽脆,多汁,清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蓮霧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土壤的選擇,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微帶堿性的黏質土壤,有機質豐富的緩坡地、平地或水田為宜;
步驟二、對蓮霧樹進行整形修剪,樹形采用圓頭形,苗木定植當年或次年,選留向四周均勻分布的 3 ~ 4 個新梢培養成主枝,最低的主枝著生部位離地面 20 ~ 30cm; 主枝長至 40 cm 左右時摘心,選留不同方位的枝梢 2 個培育成副主枝,副主枝長至30 cm 左右時摘心,促發分枝數次后就形成了較理想的圓頭形樹冠;
步驟三、對蓮霧樹的花果進行管理;
步驟四、對蓮霧樹進行肥水管理。
所述步驟三包括以下分步驟:
步驟31:催花:正造果生產時,主要通過環割與控梢措施來促使花芽分化和花期集中,環割于2月底至3 月初在樹體主干離地面 10 ~ 25 cm 處環割 1 圈,寬 1cm,深達形成層, 但不能完全破壞形成層;控梢措施按春季修剪方法進行,修剪后用尿素∶ 硼砂∶ 磷酸二氫鉀為 1 ∶ 2 ∶ 2 的比例兌水1000倍配成葉面肥,全樹噴施 2 次,間隔時間為 7 d,以促進花芽的形成;
步驟32: 拉長花序軸:可在花蕾直徑 0. 4 cm 時噴施 48% 赤霉素100 000 倍液,促進果柄拉長,以提高果品質量和增加好果率;
步驟33:疏留花穗:當花蕾直徑約 0. 8 cm 時疏花穗,3 ~ 5 年生幼年樹留 40 ~ 80 穗/株,6年生以上的成年樹留 100 ~ 120 穗/株,每穗留花 5 ~ 7 朵,穗間距 15 ~ 20 cm;
步驟34:疏果套袋:在果實直徑 2. 5 ~ 3. 0 cm時疏果,每穗留果 3 ~ 4 個,袋,并扎緊袋口;
步驟35:果實采收:當果實全果呈現紫紅色、果頂萼孔展開標志果實成熟。
所述步驟一還包括定植穴長 × 寬 × 深為 1. 0 m ×1. 0 m ×0. 8 m,每穴施基肥為鈣鎂磷肥 2 kg、石灰 1 ~2 kg、腐熟的禽畜糞肥 7. 5 ~10 kg、餅肥 2 ~3 kg。
平地果園行株距 5 m ×5m 或 6 m × 5 m,山地果園行株距 5 m × 5 m。
所述步驟34 套袋前先噴施60% 百泰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800倍液殺菌,后選用帶觀察窗的白色單層蓮霧專用紙袋套袋,套袋時袋口先用水稍浸濕后再套。
所述步驟35采收時,選擇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至 11: 00 或 16: 00 以后采收,用采果剪整穗帶袋采摘,盛裝物的底部或邊層墊上柔軟的襯墊物,以防止果實產生機械傷,采后小心運至包裝場。
蓮霧聚傘形花序的花序主軸和支軸一般較短粗,花蕾密集,坐果率高,但易造成果實發育畸形和不便于果穗套袋,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