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養牛的方法,屬于畜禽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養牛方法往往只注重養牛本身,而忽略了養牛的環境衛生、養殖廢污的處理及養殖飼料的綜合利用,不僅增加了養殖成本,降低養殖效益,牛糞還會污染環境,不利于生態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生態養牛的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生態養牛的方法。本發明的方法,可有效的解決養殖場廢污污染,將養殖場廢污變成可利用的有益資源沼氣和有機肥,并將種植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產生的農副產品廢棄物過腹還田,減少焚燒和丟棄農副產品廢棄物而產生的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生態養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牛場環境設置
牛場遠離村莊和主干道,位于居民區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風向處,牛場平坦、向陽、干燥,地勢高出當地歷史最高洪水線,地下水位在2m以下;
牛場劃分為生活管理區、養殖區和隔離區,相鄰功能區間距不少于30-50m,并設有防疫隔離帶或防疫隔離墻;
牛舍位于養殖區內,其建筑形式為敞棚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中的一種或多種;
牛床位于牛舍內,其長度為1.7-1.8m,牛床的地面結實、防滑,易于沖刷,并向糞溝傾斜2°,糞溝寬25-30cm,深10-15cm,并向貯糞池傾斜2-3°;
(2)飼養管理
2.1育成期
育成期的日喂量為母牛體重的0.3-0.4%;
2.2妊娠期
母牛的妊娠期分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其中,妊娠初期的混合精料日喂量為1-1.5kg;妊娠中期的混合精料日喂量為1.5-2kg;妊娠后期的混合精料日喂量不少于2kg,分娩前最后1周內混合精料的日喂量減少一半;
2.3哺乳期
分娩當天給予母牛36-38℃的溫水,溫水中加入麩皮1-1.5kg和食鹽100-150g,調成稀粥狀;分娩后至哺乳期結束的混合精料的日喂量1.5-2kg;休情期:第一次配種時間為產后40-60天;
2.4犢牛培育
2.4.1護理
犢牛出生后1小時內喂初乳,犢牛出生7-10天后,每天隨母牛牽至室外或運動場內自由運動半小時,一個月后增加至1-2個小時,以后逐漸延長至7-8小時;
2.4.2早期補料
從2月齡開始對犢牛進行早期補料,每天補喂1-2次,2月齡時開始試喂混合精料,3月齡每頭牛日喂0.2-0.3kg,4月齡每頭牛日喂0.3-0.8kg,5月齡每頭牛日喂0.8-1.2kg,6月齡每頭牛日喂1.2-1.5kg;
2.5肉牛育肥
肉牛育肥期分為青年牛育肥、架子牛育肥和高檔肉牛育肥,其中,青年牛的育肥時間6-8個月,架子牛的育肥時間2-3個月,高檔肉牛的育肥時間8-10個月;每100kg育肥期肉牛喂育肥期混合精料0.5-0.8kg和粗料3-5kg;
(3)衛生防疫
牛場設立消毒池,牛舍每月用質量百分數為2-3%的氫氧化鈉溶液噴灑一次;殺滅牛體外的寄生蟲和蚊、蠅、虻;撲滅鼠類;烈性傳染病進行撲殺、封鎖、消毒;
(4)養殖廢污的綜合處理
包括沼氣發酵和有機肥發酵,其中,所述沼氣發酵,是利用厭氧菌,對糞尿進行厭氧發酵獲得機肥發酵液,厭氧發酵的條件為:保持無氧條件,原料碳氮比為1:1,發酵溫度20-30℃,PH值7-8.5;所述有機肥發酵,是將牛糞與統糠、紅糖水混合,控制水分在40-60%,再噴灑有機肥發酵液混合發酵,發酵過程中翻拋拌勻,發酵12-20天,得到有機肥;
(5)有機肥的還田利用
將步驟(4)獲得的有機肥還田利用;
(6)粗飼料的制備
所述粗飼料由牧草、野草、青貯料或農副產品制備得到。
本發明的養殖方法可有效的解決養殖場廢污污染,將養殖場廢污變成可利用的有益資源沼氣和有機肥,并將種植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產生的農副產品廢棄物過腹還田,減少焚燒和丟棄農副產品廢棄物而產生的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
本發明中,育成期是指母牛從斷奶到配種前的時期。母牛的妊娠期分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受胎到懷孕2個月之間的時期為妊娠前期;懷孕2個月到7個月之間的時期為妊娠中期;懷孕8個月到分娩的時期為妊娠后期。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步驟(1)所述生活管理區設在牛場常年主導風向上風向及地勢較高處,包括生活設施、辦公設施、生產輔助設施;所述養殖區設在牛場中間,包括牛舍與生產輔助設施;所述隔離區設在養殖場下風向或側風向及地勢較低處,包括獸醫室、隔離牛舍、貯糞場、裝卸牛臺和污水處理池;所述牛舍采用磚混結構或輕鋼結構,采用鋼管支柱,相鄰牛舍間距不少于15m。
進一步,步驟2.2所述妊娠前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72.5%、餅類15%、麩皮8%、磷酸氫鈣1.5%、食鹽1%和添加劑2%;所述妊娠中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67.5%、餅類18%、麩皮10%、磷酸氫鈣1.5%、食鹽1%和添加劑2%;所述妊娠后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65%、餅類20%、麩皮10%、磷酸氫鈣2%、食鹽1%和添加劑2%,其中,所述餅類為豆餅、豆粕、棉籽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
進一步,步驟2.3所述分娩后至哺乳期結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55-60%、餅類25-30%、麩皮5-10%、磷酸氫鈣2%、食鹽1.5%和添加劑2%,其中,所述餅類為豆餅、豆粕、棉籽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
進一步,步驟2.4.2所述早期補料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47%、麩皮13%、豆粕20%、草粉或玉米秸粉15%、磷酸氫鈣1.2%、食鹽0.8%和添加劑3%,其中,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
進一步,步驟2.5所述育肥期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70-75%、餅類15-20%、添加劑2%、磷酸氫鈣1-2%、食鹽1-1.5%和小蘇打0.5-1%,其中,所述餅類為豆餅、豆粕、棉籽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
其中,上述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中,每千克含有維生素A 4.0-20.0萬單位、維生素D30.55-8.0萬單位、維生素E 300-1200單位、鈣10.0-18.0%、總磷≥3%、食鹽10.0-16.0%、水分≤12%、過瘤胃賴氨酸≥7%、鐵200-9000mg、銅200-700mg、鋅600-3000mg、錳400-3000mg、硒2.0-10.0mg、碘5.0-50.0mg、鈷2.0-40.0mg。
進一步,步驟2.5所述粗料為酒糟、微貯馬蹄渣、青貯全株玉米、氨化玉米秸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步驟(4)所述有機肥發酵劑為EM菌。
進一步,步驟(6)所述粗飼料的制備方法為:取全株玉米,鍘短、粗梗揉絲,用米糠調節水分至50-60%,噴灑益生菌發酵劑,裝窯壓實,封窯,微貯30天,得到玉米青貯料;或者取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馬蹄渣60%、米糠30%和花生殼粉10%,混合均勻后,裝窯壓實、封窯,微貯30天,得到馬蹄渣粗飼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養殖方法可有效的解決養殖場廢污污染,將養殖場廢污變成可利用的有益資源沼氣和有機肥,并將種植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產生的農副產品廢棄物過腹還田,減少焚燒和丟棄農副產品廢棄物而產生的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
(2)本發明的養殖方法可有效的控制養殖場惡臭的產生和散發,減少養殖場臭氣污染。
(3)本發明的養殖方法能提高牛群的免疫力,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減少牛肉中的藥物殘留,能有效保證食品安全。
(4)本發明的方法簡單,市場前景廣闊,適合規?;瘧猛茝V。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一種生態養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牛場環境設置
牛場遠離村莊和主干道,位于居民區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風向處,牛場平坦、向陽、干燥,地勢高出當地歷史最高洪水線,地下水位在2m以下。
牛場劃分為生活管理區、養殖區和隔離區,相鄰功能區間距不少于30-50m,并設有防疫隔離帶或防疫隔離墻。其中,生活管理區設在牛場常年主導風向上風向及地勢較高處,包括生活設施、辦公設施、生產輔助設施;所述養殖區設在牛場中間,包括牛舍與生產輔助設施;所述隔離區設在養殖場下風向或側風向及地勢較低處,包括獸醫室、隔離牛舍、貯糞場、裝卸牛臺和污水處理池;所述牛舍采用磚混結構或輕鋼結構,采用鋼管支柱,相鄰牛舍間距不少于15m。
牛舍位于養殖區內,其建筑形式為敞棚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中的一種或多種。
牛床位于牛舍內,其長度為1.7-1.8m,牛床的地面結實、防滑,易于沖刷,并向糞溝傾斜2°,糞溝寬25-30cm,深10-15cm,并向貯糞池傾斜2-3°。
(2)飼養管理
2.1育成期
育成期的日喂量為母牛體重的0.3-0.4%。
2.2妊娠期
母牛的妊娠期分為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其中,妊娠初期的混合精料日喂量為1-1.5kg;所述妊娠前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72.5%、餅類15%、麩皮8%、磷酸氫鈣1.5%、食鹽1%和添加劑2%。妊娠中期的混合精料日喂量為1.5-2kg;所述妊娠中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67.5%、餅類18%、麩皮10%、磷酸氫鈣1.5%、食鹽1%和添加劑2%。妊娠后期的混合精料日喂量不少于2kg,分娩前最后1周內混合精料的日喂量減少一半;所述妊娠后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65%、餅類20%、麩皮10%、磷酸氫鈣2%、食鹽1%和添加劑2%。其中,所述餅類為豆餅、豆粕、棉籽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
2.3哺乳期
分娩當天給予母牛36-38℃的溫水,溫水中加入麩皮1-1.5kg和食鹽100-150g,調成稀粥狀;分娩后至哺乳期結束的混合精料的日喂量1.5-2kg;所述分娩后至哺乳期結束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55-60%、餅類25-30%、麩皮5-10%、磷酸氫鈣2%、食鹽1.5%和添加劑2%。其中,所述餅類為豆餅、豆粕、棉籽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休情期:第一次配種時間為產后40-60天。
2.4犢牛培育
2.4.1護理
犢牛出生后1小時內喂初乳,犢牛出生7-10天后,每天隨母牛牽至室外或運動場內自由運動半小時,一個月后增加至1-2個小時,以后逐漸延長至7-8小時。
2.4.2早期補料
從2月齡開始對犢牛進行早期補料,每天補喂1-2次,2月齡時開始試喂混合精料,所述早期補料的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47%、麩皮13%、豆粕20%、草粉或玉米秸粉15%、磷酸氫鈣1.2%、食鹽0.8%和添加劑3%。其中,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
3月齡每頭牛日喂0.2-0.3kg,4月齡每頭牛日喂0.3-0.8kg,5月齡每頭牛日喂0.8-1.2kg,6月齡每頭牛日喂1.2-1.5kg。
2.5肉牛育肥
肉牛育肥期分為青年牛育肥、架子牛育肥和高檔肉牛育肥,其中,青年牛的育肥時間6-8個月,架子牛的育肥時間2-3個月,高檔肉牛的育肥時間8-10個月;每100kg育肥期肉牛喂育肥期混合精料0.5-0.8kg和粗料3-5kg;所述育肥期混合精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玉米粉70-75%、餅類15-20%、添加劑2%、磷酸氫鈣1-2%、食鹽1-1.5%和小蘇打0.5-1%。其中,所述餅類為豆餅、豆粕、棉籽餅中的一種或幾種,所述添加劑為母牛預混料或肉牛預混料,所述粗料為酒糟、微貯馬蹄渣、青貯全株玉米、氨化玉米秸中的一種或多種。
(3)衛生防疫
牛場設立消毒池,牛舍每月用質量百分數為2-3%的氫氧化鈉溶液噴灑一次;殺滅牛體外的寄生蟲和蚊、蠅、虻;撲滅鼠類;烈性傳染病進行撲殺、封鎖、消毒。
(4)養殖廢污的綜合處理
包括沼氣發酵和有機肥發酵,其中,所述沼氣發酵,是利用厭氧菌,對糞尿進行厭氧發酵獲得機肥發酵液,厭氧發酵的條件為:保持無氧條件,原料碳氮比為1:1,發酵溫度20-30℃,PH值7-8.5;所述有機肥發酵,是將牛糞與統糠、紅糖水混合,控制水分在40-60%,再噴灑有機肥發酵液混合發酵,所述有機肥發酵劑為EM菌,發酵過程中翻拋拌勻,發酵12-20天,得到有機肥。
(5)有機肥的還田利用
將步驟(4)獲得的有機肥還田利用;
(6)粗飼料的制備
所述粗飼料由牧草、野草、青貯料或農副產品制備得到。其中,所述粗飼料的制備方法為:取全株玉米,鍘短、粗梗揉絲,用米糠調節水分至50-60%,噴灑益生菌發酵劑,裝窯壓實,封窯,微貯30天,得到玉米青貯料;或者取如下重量百分數的原料:馬蹄渣60%、米糠30%和花生殼粉10%,混合均勻后,裝窯壓實、封窯,微貯30天,得到馬蹄渣粗飼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