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栽培黃精的方法。
背景技術:
光伏農業能提高光伏發電項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實現陽光、土地資源的立體高效利用,達到了農業和發電的雙向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光伏發電成本高、利潤低的問題。目前廣泛應用的光伏農業模式是將太陽能光伏板安裝于農業種植大棚棚頂,實現“棚頂發電、棚下種植”模式,僅限小規模應用、難入網的分布式光伏電站,而且光伏農業大棚需對大棚進行加固,將光伏設施安裝于大棚上需要全框架高標準支架系統,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因此光伏農業大棚應用范圍窄、成本較高,利潤空間并不大。如果能有效利用規模較大、能并網的地面式集中式光伏電站,選擇好適合的品種在不搭建大棚的情況下,直接在太陽能光伏板下進行農作物和藥材種植,光伏農業肯定大有可為。
黃精又名:雞頭黃精、黃雞菜、筆管菜、爪子參、老虎姜、雞爪參。為黃精屬植物,根莖橫走,圓柱狀,結節膨大。葉輪生,無柄。藥用植物,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的作用。黃精是百合科黃精屬多種植物根莖的總稱。我國有30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黃精、多花黃精及滇黃精3種植物為其原生藥來源。作為常用藥材,黃精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作用,而且在研制新藥和開發保健品等方面均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長期以來,由于人工栽培量較小,黃精藥材來源主要以野生采集為主,黃精的栽培技術沒有引起更多的關注。隨著市場對藥材黃精需求量的增加和野生資源的急劇減少,采集野生黃精不但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更破壞了生態環境和黃精野生資源。由此人們逐漸開始對黃精的野生變家種栽培技術、高產栽培技術等加以研究。許多科學工作者先后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但對黃精的高產、高效、優質栽培技術研究甚少,研究深度也不夠,許多研究報告中對黃精的栽培描述多處于簡單的重復描述。近年來,隨著黃精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和野生資源的不斷減少,黃精人工栽培已成為市場供應的主體,因此規范黃精的種植勢在必行引。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栽培黃精的方法,充分利用光伏板下的土壤資源。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栽培黃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地面式光伏電站太陽能光伏板下的空地作為栽種場地;
(2)開溝:在所述栽種場地開設移栽溝,并在移栽溝內施入有機肥;
(3)定植:將黃精苗根部放置于移栽溝內定植;
(4)覆土:將移栽溝兩側的土壤覆蓋于已經定植的黃精苗上,并扶正黃精苗;
(5)栽培管理:每年于5、7、10、12月各進行1次,淺鋤施入有機肥并適當培土;
(6)采收:栽培栽培2~3年之后,于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進行采收,挖取根莖。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2)中移栽溝的溝深為35~45cm。
有機肥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3)中定植之后黃精苗之間的株行距15~25cm。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5)中進行栽培管理時,不定期對所屬栽培土壤進行澆水,保持栽培基質水份含量在20%~60%。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5)中進行栽培管理時,施入的有機肥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尿素5~12份、硫酸銨4~10份、腐殖酸15~25份、磷酸二氫鉀5~10份、鈣鎂磷肥8~18份、谷胱甘肽2~10份、食用菌菌渣25~45份。
作為優選,所述有機肥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尿素7份、硫酸銨8份、腐殖酸15份、磷酸二氫鉀5份、鈣鎂磷肥9份、谷胱甘肽5份、食用菌菌渣45份。
作為優選,所述食用菌菌渣為木耳菌渣、竹蓀菌渣以及松口蘑菌渣中的至少一種。
作為優選,所述食用菌菌渣為松口蘑菌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發明選擇光伏板下的地面作為栽培基地,地面式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太陽能光伏板下大量的閑置空間能為黃精栽培種植提供空間,由于光伏板吸光吸熱,光伏板下的閑置空地具有免太陽直接照射和陰涼的特點,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并避免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實現“光藥互補”,促進光伏能源產業和光伏農業共同發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栽培黃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地面式光伏電站太陽能光伏板下的空地作為栽種場地;
(2)開溝:在所述栽種場地開設移栽溝,移栽溝的溝深為35~45cm,并在移栽溝內施入牛糞和羊糞混合而成的有機肥;
(3)定植:將黃精苗根部放置于移栽溝內定植,定植之后黃精苗之間的株行距15~25cm;
(4)覆土:將移栽溝兩側的土壤覆蓋于已經定植的黃精苗上,并扶正黃精苗;
(5)栽培管理:每年于5、7、10、12月各進行1次,淺鋤施入有機肥并適當培土,不定期對所屬栽培土壤進行澆水,保持栽培基質水份含量在30%,其中有機肥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尿素7份、硫酸銨8份、腐殖酸15份、磷酸二氫鉀5份、鈣鎂磷肥9份、谷胱甘肽5份、食用菌菌渣45份,食用菌菌渣為木耳菌渣、竹蓀菌渣以及松口蘑菌渣混合而成。
(6)采收:栽培栽培2~3年之后,于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進行采收,挖取根莖。
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技術進行黃精生產栽培,畝產可達60公斤,而一般性栽培的黃精,產量非常低下,畝產僅為15公斤。
實施例2
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栽培黃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地面式光伏電站太陽能光伏板下的空地作為栽種場地;
(2)開溝:在所述栽種場地開設移栽溝,移栽溝的溝深為35~45cm,并在移栽溝內施入牛糞和羊糞混合而成的有機肥;
(3)定植:將黃精苗根部放置于移栽溝內定植,定植之后黃精苗之間的株行距15~25cm;
(4)覆土:將移栽溝兩側的土壤覆蓋于已經定植的黃精苗上,并扶正黃精苗;
(5)栽培管理:每年于5、7、10、12月各進行1次,淺鋤施入有機肥并適當培土,不定期對所屬栽培土壤進行澆水,保持栽培基質水份含量在40%,其中有機肥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尿素7份、硫酸銨8份、腐殖酸15份、磷酸二氫鉀5份、鈣鎂磷肥9份、谷胱甘肽5份、食用菌菌渣45份,食用菌菌渣竹蓀菌渣以及松口蘑菌渣混合而成。
(6)采收:栽培栽培2~3年之后,于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進行采收,挖取根莖。
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技術進行黃精生產栽培,畝產可達63公斤,而一般性栽培的黃精,產量非常低下,畝產僅為15公斤。
實施例3
一種太陽能光伏板下栽培黃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選擇地面式光伏電站太陽能光伏板下的空地作為栽種場地;
(2)開溝:在所述栽種場地開設移栽溝,移栽溝的溝深為35~45cm,并在移栽溝內施入牛糞和羊糞混合而成的有機肥;
(3)定植:將黃精苗根部放置于移栽溝內定植,定植之后黃精苗之間的株行距15~25cm;
(4)覆土:將移栽溝兩側的土壤覆蓋于已經定植的黃精苗上,并扶正黃精苗;
(5)栽培管理:每年于5、7、10、12月各進行1次,淺鋤施入有機肥并適當培土,不定期對所屬栽培土壤進行澆水,保持栽培基質水份含量在60%,其中有機肥以重量份數計,包括:尿素7份、硫酸銨8份、腐殖酸15份、磷酸二氫鉀5份、鈣鎂磷肥9份、谷胱甘肽5份、食用菌菌渣45份,食用菌菌渣為竹蓀菌渣。
(6)采收:栽培栽培2~3年之后,于春季和秋季兩個季節進行采收,挖取根莖。
采用本發明的栽培技術進行黃精生產栽培,畝產可達65公斤,而一般性栽培的黃精,產量非常低下,畝產僅為1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