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桂花樹育苗種植技術領域,涉及具有一種桂花樹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桂花樹,常綠闊葉喬木。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葉對生,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淡,具有疊生芽2至3對。桂花樹喜歡生長在溫暖地帶,抗逆性強,耐高溫,不怕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嫁接和壓條等。生產上以扦插和嫁接繁殖最為普遍。桂花的長勢很慢,扦插時的成活率不是高,主要是由于扦插時桂花樹的扦插插條較難生根,而且現有的桂花樹的扦插插條比較小,音粗出圃的速度也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成活率高,出圃速度快的桂花樹扦插繁殖方法。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桂花樹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插條選取,4月份上采集一年生半木質枝條,剪成15-18cm的插條;
催根處理,挖地窖深度為3-5米,用3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河沙進行混拌消毒,用細沙鋪設在地窖底面10—15cm厚度并整平,插條使用0.3-0.6%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分鐘,然后垂直導致在細沙上,排緊靠實,放滿一層后覆蓋7-11cm厚的細沙填充空隙,再排放第二層,以此類推放入5-6層,并每天灑水1—2次,使細沙保持濕潤,每3天噴灑一次70—80%代森錳鋅800倍液,窖藏25—30天;
整地與扦插,選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平坦地作為桂花扦插苗床,是磷酸二銨40—50kg/hm2、尿素100—125kg/hm2,并施甲拌磷35—45kg/hm2,做壟,5月下旬進行扦插,插條地面上保持2-3個芽,頂端留有一葉,插之前苗床澆透水,株行距6—11厘米,插條的三分之二入土,插后澆透水;
插后管理,插后搭好蔭棚,維持棚內30—40%左右的透光度,溫度控制在24℃—28℃之間,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每天早晨通風1—2次,每個1個月噴施退菌特600-1100倍液一次。
作為上述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的苗床在澆透水的情況下不能使苗床積水。
作為上述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的插條在扦插前用200-300ppm的奈乙酸或ABT生根粉處理基部3-5分鐘。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生根速度快,生根率高,成活率高,扦插插條大,能夠較快的出圃,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技術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桂花樹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插條選取,4月份上采集一年生半木質枝條,剪成15cm的插條;
催根處理,挖地窖深度為3米,用3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河沙進行混拌消毒,用細沙鋪設在地窖底面10cm厚度并整平,插條使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分鐘,然后垂直導致在細沙上,排緊靠實,放滿一層后覆蓋7cm厚的細沙填充空隙,再排放第二層,以此類推放入5層,并每天灑水1次,使細沙保持濕潤,每3天噴灑一次70%代森錳鋅800倍液,窖藏25天;
整地與扦插,選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平坦地作為桂花扦插苗床,是磷酸二銨40kg/hm2、尿素100kg/hm2,并施甲拌磷35kg/hm2,做壟,5月下旬進行扦插,插條地面上保持2個芽,頂端留有一葉,插之前苗床澆透水,株行距6厘米,插條的三分之二入土,插后澆透水;
插后管理,插后搭好蔭棚,維持棚內30%左右的透光度,溫度控制在24℃,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每天早晨通風1次,每個1個月噴施退菌特600倍液一次。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苗床在澆透水的情況下不能使苗床積水。
此外,插條在扦插前用200ppm的奈乙酸或ABT生根粉處理基部3分鐘。
實施例2
一種桂花樹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插條選取,4月份上采集一年生半木質枝條,剪成18cm的插條;
催根處理,挖地窖深度為5米,用3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河沙進行混拌消毒,用細沙鋪設在地窖底面15cm厚度并整平,插條使用0.6%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然后垂直導致在細沙上,排緊靠實,放滿一層后覆蓋11cm厚的細沙填充空隙,再排放第二層,以此類推放入6層,并每天灑水2次,使細沙保持濕潤,每3天噴灑一次80%代森錳鋅800倍液,窖藏30天;
整地與扦插,選地勢較高,排灌方便的平坦地作為桂花扦插苗床,是磷酸二銨50kg/hm2、尿素125kg/hm2,并施甲拌磷45kg/hm2,做壟,5月下旬進行扦插,插條地面上保持3個芽,頂端留有一葉,插之前苗床澆透水,株行距11厘米,插條的三分之二入土,插后澆透水;
插后管理,插后搭好蔭棚,維持棚內40%左右的透光度,溫度控制在28℃,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每天早晨通風2次,每個1個月噴施退菌特1100倍液一次。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苗床在澆透水的情況下不能使苗床積水。
此外,插條在扦插前用300ppm的奈乙酸或ABT生根粉處理基部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