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草莓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草莓又叫紅梅、地梅或洋梅等,是一種紅色的外形呈心形的水果,味道鮮美、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濃郁水果芳香;草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幫助消化的功效,另外,草莓還可以鞏固齒齦,清新口氣、潤澤喉部;我國各地都有草莓種植。草莓愛光、喜潮濕,怕水漬、不耐寒,喜歡肥沃透氣良好的砂壤土。目前,由于土壤過多施肥,導致土壤板結,營養元素流失,對于草莓的種植僅僅思考定期施肥、施水進行管理,導致草莓失去了原有的風味,不香不甜,個頭又小且顏色偏白,有些果農為了改變草莓的品質,對草莓使用各種激素,使種出來的草莓個大鮮紅,但激素會對人體造成各種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草莓的種植方法,它可以解決現有草莓味道淡、個頭小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如下步驟:A、土地無毒化處理:在秋分后七天內,將待種植的田地翻土一遍,風干兩個月,以降低部分農藥化肥殺草劑的濃度,再均勻地噴曬每畝10升~12升的酵素液,滋養田地土壤并分解掉土壤中多數農藥化肥殺草劑,之后用不帶根的鮮雜草覆蓋到第二年驚蟄,鮮雜草的部分草籽掉到土壤中并開始發芽生長恢復土壤生態,驚蟄后,將長出的鮮嫩雜草拔出,均勻撒在土壤上,并對土壤進行深耕,將雜草與土壤混合;
B、土壤發酵:將深耕后的土壤進行碎土,將發酵組合物撒在土壤上,并在土壤上覆蓋薄膜,六個月后,土壤完成發酵,將冒出的雜草全部拔掉;
C、在B步驟處理好的土壤上搭建大棚,選擇生長期為1年的草莓植株移栽至大棚內;
D、花開后,向大棚內放入蜜蜂;
E、待草莓出現花苞至花朵掉落前,施一次肥料液,按每畝施加50-60公斤公斤潑灑到土壤上,該肥料液由大豆粉、石膏粉、蠶沙發酵液按3:2:5混合而成;
F、草莓結果后至果實變紅前,將大棚溫度進行調節,白天控制溫度在28℃-32℃,夜間控制溫度在21℃-24℃;
所述酵素液是按照植物和水和紅糖的重量比為4:10:1混合,密封發酵3個月,過濾后取液體,用50倍的水稀釋獲得的液體;所述發酵組合物為豬牛糞、蠶沙、甘蔗葉、稻草按20:1:2:2的比例混合。
上述方案中,更具體的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植物為甘草與甘蔗葉、枇杷葉或黃皮果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
進一步的:所述蠶沙發酵液是將蠶沙與紅糖和酵母按20:2:0.5的比例混合后發酵30天,過濾后得到發酵純液,再用30倍量的水稀釋發酵純液而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本種植方法采用先對土地做無害化處理,酵素液分解有害物質,酵素液改善土質,覆蓋鮮雜草以恢復土壤生態,對土壤發酵,肥沃土壤,使在其上種植的草莓能吸收到足夠的無害養分,個頭增大;在草莓出現花苞至花朵掉落前施肥料液,該肥料液不含任何激素,天然環保,能使草莓變紅,提高其甜度。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草莓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土地無毒化處理:在秋分后七天內,將待種植的田地翻土一遍,風干兩個月,以降低部分農藥化肥殺草劑的濃度,再均勻地噴曬每畝10升的酵素液,滋養田地土壤并分解掉土壤中多數農藥化肥殺草劑,之后用不帶根的鮮雜草覆蓋到第二年驚蟄,鮮雜草的部分草籽掉到土壤中并開始發芽生長恢復土壤生態,驚蟄后,將長出的鮮嫩雜草拔出,均勻撒在土壤上,并對土壤進行深耕,將雜草與土壤混合;
B、土壤發酵:將深耕后的土壤進行碎土,將發酵組合物撒在土壤上,并在土壤上覆蓋薄膜,六個月后,土壤完成發酵,將冒出的雜草全部拔掉;
C、在B步驟處理好的土壤上搭建大棚,選擇生長期為1年的草莓植株移栽至大棚內;
D、花開后,向大棚內放入蜜蜂;
E、待草莓出現花苞至花朵掉落前,施一次肥料液,按每畝施加50公斤潑灑到土壤上,該肥料液由大豆粉、石膏粉、蠶沙發酵液按3:2:5混合而成;
F、草莓結果后至果實變紅前,將大棚溫度進行調節,白天控制溫度在28℃-32℃,夜間控制溫度在21℃-24℃;
其中,酵素液是按照甘草與甘蔗葉和水和紅糖的重量比為1:3:10:1的比例混合,密封發酵3個月,過濾后取液體,用50倍的水稀釋獲得的液體;所述蠶沙發酵液是將蠶沙與紅糖和酵母按20:2:0.5的比例混合后發酵30天,過濾后得到發酵純液,再用30倍量的水稀釋發酵純液而得;;所述發酵組合物為豬牛糞、蠶沙、甘蔗葉、稻草按20:1:2:2的比例混合。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草莓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土地無毒化處理:在秋分后七天內,將待種植的田地翻土一遍,風干兩個月,以降低部分農藥化肥殺草劑的濃度,再均勻地噴曬每畝12升的酵素液,滋養田地土壤并分解掉土壤中多數農藥化肥殺草劑,之后用不帶根的鮮雜草覆蓋到第二年驚蟄,鮮雜草的部分草籽掉到土壤中并開始發芽生長恢復土壤生態,驚蟄后,將長出的鮮嫩雜草拔出,均勻撒在土壤上,并對土壤進行深耕,將雜草與土壤混合;
B、土壤發酵:將深耕后的土壤進行碎土,將發酵組合物撒在土壤上,并在土壤上覆蓋薄膜,六個月后,土壤完成發酵,將冒出的雜草全部拔掉;
C、在B步驟處理好的土壤上搭建大棚,選擇生長期為1年的草莓植株移栽至大棚內;
D、花開后,向大棚內放入蜜蜂;
E、待草莓出現花苞至花朵掉落前,施一次肥料液,按每畝施加60公斤潑灑到土壤上,該肥料液由大豆粉、石膏粉、蠶沙發酵液按3:2:5混合而成;
F、草莓結果后至果實變紅前,將大棚溫度進行調節,白天控制溫度在28℃-32℃,夜間控制溫度在21℃-24℃;
其中,酵素液是按照甘草與枇杷葉、黃皮果葉和水和紅糖的重量比為1:2:1:10:1的比例混合,密封發酵3個月,過濾后取液體,用50倍的水稀釋獲得的液體;所述蠶沙發酵液是將蠶沙與紅糖和酵母按20:2:0.5的比例混合后發酵30天,過濾后得到發酵純液,再用30倍量的水稀釋發酵純液而得;所述發酵組合物為豬牛糞、蠶沙、甘蔗葉、稻草按20:1:2:2的比例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