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大蒜的種植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大蒜的富硒方法。
背景技術:
大蒜又名胡蒜。起源于中亞(包括印度的西北部、阿富汗、塔吉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天山西部)。最早在古埃及、古羅馬和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栽培,開始只是用于預防瘟疫和治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通過“絲綢之路”將大蒜引入陜西關中地區,以后遍及全國。大蒜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城鄉人民喜愛的蔬菜和調味品。蒜頭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磷、維生素B1、(硫胺素)及煙酸含量,蒜苗中的蛋白質、鉀、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維生素B1、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抗壞血酸)及煙酸含量,蒜薹中的蛋白質及維生素C含量,蒜黃中的維生素B1、及磷的含量在大宗蔬菜中是比較高的,并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
自古以來,大蒜就被民間作為防疫和治病的必備食品和藥品,用以治療胃腸疾病、肺病、百日咳等。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大蒜除風邪、殺毒氣。治瀉泄暴痢及干濕霍亂?,F代醫學研究表明大蒜能治許多病,大蒜中有抗血凝血成分,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可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糖尿?。淮笏鈱α霭┮灿泻芎玫囊种坪椭委熥饔?。大蒜止咳祛痰,還能治療肺炎、氣管炎和流感,春冬季節經常食用,對防治流感效果顯著,用蒜瓣堵鼻,還能防治流感和鼻炎。
據日本《特許公報》昭53-27775號和昭37-12000號:大蒜提取液具有美容,保護維生素C和B等作用,相信對腫瘤也有防治效果。兩位日本學者制成一種含有大蒜提取液處理過的腫瘤細胞。把這種細胞注入小鼠,隨后再給小鼠注入上百萬的癌細胞,令人驚異的是,竟無一只小鼠患癌,也就是說大蒜“疫苗”的防癌效果高達100%!1958年4月號的英文《腫癌學問題》報告了兩位前蘇聯醫生用大蒜治療嘴唇上的癌前期白斑,共收治194人,結果184人獲得痊愈,有效率95%。另據日本《特許公報》昭51-19013號專利;朝鮮人很少患癌,原因是和他們常食大蒜有關,由于大蒜中含有豐富的鍺元素(每百克中含754×10-7),所以推測大蒜抗癌和其所含鍺有密切關系,休斯敦的科學家在美國《時代》上發表文章,他們在實驗室的小鼠體內注入了一種致癌物質,同時注入大蒜的某種成分,發現大蒜抑制了與直腸癌有關的早期細胞的變化《醫學信息報》。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富硒大蒜的醫療保健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廣譜抗菌作用;2、預防心血管疾病;3、預防糖尿病;4、防癌抗癌作用;5、能解毒、防毒、抗污染。但是現有的大蒜在種植過程中,富硒效果不佳,使得大蒜在醫療保健這方面無法達到最佳狀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大蒜的富硒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選種:將上一批所采收的大蒜進行分選,選擇直徑大小在3-5cm之間的大蒜,且各大蒜的粒徑差不大于1cm;
S2、翻土、施底肥:將種植大蒜的土地進行翻土,翻土深度在20-30cm之間,向土里撒一層底肥,底肥的厚度在5-8cm之間,再將土分成蒜畦,畦寬1-2m,畦長20-30m;
S3、浸種:在播種前,將選出的蒜種放入富硒浸液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6-8小時;
S4、播種:將蒜種播種在蒜畦上,蒜瓣頂端芽朝上,使得蒜瓣下部種在土里,頂端芽露出,種植行距為30-40cm;
S5、中間維護:當蒜苗出土3-4mm后,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0-15天追腐熟人糞尿500-800千克/畝,共追2-3次,在蒜苗生長期間,保證蒜畦的濕度在60%-70%之間;
S6、葉面噴施:在采收前一個月,將富硒浸液均勻地噴灑在大蒜液面上,間隔2-4天一次,噴施3-5次;
S7、大蒜采收:將生長成熟的大蒜進行采收,除泥,分箱儲藏。
所述底肥的各成分重量比為:氮:100份、磷:20-30份、鉀:70-90份、硒:0.6-2份。
所述富硒浸液為硒酸鈉溶液,硒酸鈉溶液的濃度為80-120毫克/公斤。
所述步驟S6中,葉面噴施的時機為:晴天早上9時以前,或下午5時以后,且噴后遇雨進行補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種植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成本低、易于控制、含硒量高、保健功效強。具有很高的開發、應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2、通過本發明的種植方法使得大蒜的單位富硒含量大幅提升,且畝產量也非常高,每畝產蒜薹150~1000千克,產蒜頭750~2500千克。
3、富硒大蒜的抗癌效果比普通大蒜高150~300倍,由此預言“富硒大蒜油將是全世界最理想的抗癌圣藥”。大蒜在獸醫臨床和飼料添加劑方面的應用,顯示出廣闊的開發前景。能防治牛犢瀉痢、豬胃腸炎、豬冷瀉、豬破傷風和促進傷口愈合等。大蒜對危害植物真菌性病害,如瓜類白粉病、猝倒病、枯萎病、番茄早疫病、灰霉病、芹菜斑枯病、棉花炭疽病、立枯病、小麥銹病等病原菌,有抑制其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的作用。另外,大蒜對一些為害植物的害蟲,如紅蜘蛛、蚜蟲、螨蟲、線蟲,也有抑殺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蒜的富硒方法,通過本發明的富硒方法使得大蒜種的富硒含量大幅提升,具有很高的開發、應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還具有抗癌效果,且富硒大蒜的抗癌效果比普通大蒜高150~300倍。
以下對本發明通過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的一種大蒜的富硒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選種:將上一批所采收的大蒜進行分選,選擇直徑大小為3cm的大蒜,且各大蒜的粒徑差不大于1cm;
S2、翻土、施底肥:將種植大蒜的土地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20cm,向土里撒一層底肥,底肥的各成分重量比為:氮:100份、磷:20份、鉀:70份、硒:0.6份,底肥的厚度為5cm,再將土分成蒜畦,畦寬1m,畦長20m;
S3、浸種:在播種前,將選出的蒜種放入富硒浸液中進行浸泡,富硒浸液為硒酸鈉溶液,硒酸鈉溶液的濃度為80毫克/公斤,浸泡時間為6小時;
S4、播種:將蒜種播種在蒜畦上,蒜瓣頂端芽朝上,使得蒜瓣下部種在土里,頂端芽露出,種植行距為30cm;
S5、中間維護:當蒜苗出土3mm后,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0天追腐熟人糞尿500千克/畝,共追2次,在蒜苗生長期間,保證蒜畦的濕度為60%;
S6、葉面噴施:在采收前一個月,在晴天早上9時以前,或下午5時以后,將富硒浸液均勻地噴灑在大蒜液面上,間隔2天一次,噴施3次,且噴后遇雨進行補噴;
S7、大蒜采收:將生長成熟的大蒜進行采收,除泥,分箱儲藏。
實施例2:
本發明的一種大蒜的富硒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選種:將上一批所采收的大蒜進行分選,選擇直徑大小為4cm的大蒜,且各大蒜的粒徑差不大于1cm;
S2、翻土、施底肥:將種植大蒜的土地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25cm,向土里撒一層底肥,底肥的各成分重量比為:氮:100份、磷:25份、鉀:80份、硒:1.4份,底肥的厚度為6cm,再將土分成蒜畦,畦寬1.5m,畦長25m;
S3、浸種:在播種前,將選出的蒜種放入富硒浸液中進行浸泡,富硒浸液為硒酸鈉溶液,硒酸鈉溶液的濃度為100毫克/公斤,浸泡時間為7小時;
S4、播種:將蒜種播種在蒜畦上,蒜瓣頂端芽朝上,使得蒜瓣下部種在土里,頂端芽露出,種植行距為35cm;
S5、中間維護:當蒜苗出土3.5mm后,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2天追腐熟人糞尿650千克/畝,共追2次,在蒜苗生長期間,保證蒜畦的濕度為65%;
S6、葉面噴施:在采收前一個月,在晴天早上9時以前,或下午5時以后,將富硒浸液均勻地噴灑在大蒜液面上,間隔3天一次,噴施4次,且噴后遇雨進行補噴;
S7、大蒜采收:將生長成熟的大蒜進行采收,除泥,分箱儲藏。
實施例3:
本發明的一種大蒜的富硒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選種:將上一批所采收的大蒜進行分選,選擇直徑大小為5cm的大蒜,且各大蒜的粒徑差不大于1cm;
S2、翻土、施底肥:將種植大蒜的土地進行翻土,翻土深度為30cm,向土里撒一層底肥,底肥的各成分重量比為:氮:100份、磷:30份、鉀:90份、硒:2份,底肥的厚度為8cm,再將土分成蒜畦,畦寬2m,畦長30m;
S3、浸種:在播種前,將選出的蒜種放入富硒浸液中進行浸泡,富硒浸液為硒酸鈉溶液,硒酸鈉溶液的濃度為120毫克/公斤,浸泡時間為8小時;
S4、播種:將蒜種播種在蒜畦上,蒜瓣頂端芽朝上,使得蒜瓣下部種在土里,頂端芽露出,種植行距為40cm;
S5、中間維護:當蒜苗出土4mm后,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5天追腐熟人糞尿800千克/畝,共追3次,在蒜苗生長期間,保證蒜畦的濕度為70%;
S6、葉面噴施:在采收前一個月,在晴天早上9時以前,或下午5時以后,將富硒浸液均勻地噴灑在大蒜液面上,間隔4天一次,噴施5次,且噴后遇雨進行補噴;
S7、大蒜采收:將生長成熟的大蒜進行采收,除泥,分箱儲藏。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