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旨在提供一種土壤在不同深度的透氣性和疏水性均相同、土壤利用率高,并且起到支撐土壤的結構強度,使土壤透氣性和疏水性穩定的綠化種植的盆栽土層結構,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種植容器、裝載在種植容器內的土壤結構以及與種植容器底部垂直穿設在土壤結構中的透氣機構,所述土壤結構包括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營養層和回填土層,所述透氣機構包括若干個透氣坑和填充在透氣坑內的透氣層組,所述透氣層組包括河沙層和陶粒疏水層。
【專利說明】
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綠化種植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盆栽已走進千家萬戶。盆栽中的植物要想保持良好生長,除了人們精心照料外,與盆栽內水分的多少關系極大,過多的水分會出現澇害問題,不利于花卉生長。
[0003]目前,公告號為CN20237479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綠化種植土層結構,它包括原有種植土層、回填土層和營養層,在所述原有種植土層上鋪設有陶粒疏水層,在陶粒疏水層上鋪設有土工布,所述營養層和回填土分別依次鋪設在土工布上。
[0004]這種綠化種植土層結構,雖然能在水土不流失的情況下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疏水性,為植物根系提供更良好的氧氣交換空間,達到有效的防止苗木根系腐爛的效果,在實際種植時,多數采用盆栽技術種植,這種結構將原有種植土層壓在陶粒疏水層下面,并且會與種植容器底部相抵觸,從而出現離陶粒疏水層越近透氣性和疏水性越好,導致土壤在盆栽中過早出現營養分層,植物的根系普遍是往下生長的,特別是在原有種植土層中,離陶粒疏水層近的層內養分流失過快,導致原有種植土層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還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在不同深度的透氣性和疏水性均相同、土壤利用率高,并且起到支撐土壤的結構強度,使土壤透氣性和疏水性穩定的綠化種植的盆栽土層結構。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包括種植容器、裝載在種植容器內的土壤結構以及與種植容器底部垂直穿設在土壤結構中的透氣機構,所述土壤結構包括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營養層和回填土層,所述透氣機構包括若干個透氣坑和填充在透氣坑內的透氣層組,所述透氣層組包括河沙層和陶粒疏水層。
[0008]如此設置,由種植容器、裝載在種植容器內的土壤結構組成的盆栽種植結構,其中土壤結構包括了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營養層和回填土層,進一步的在土壤結構中穿設了與種植容器底部相垂直的透氣機構,透氣機構中包括了若干個透氣坑和填充在透氣坑內的透氣層組,透氣層組由河沙層和陶粒疏水層組成,簡單的填充結構,使土層結構在種植容器內的整體結構更為穩定,并且豎直設置的透氣機構使得土壤結構在不同深度的透氣性和疏水性均相同,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土壤透氣性和疏水性穩定。
[0009]進一步設置:所述透氣坑大小為4-10平方厘米,透氣坑均勻的分布在種植容器內,且相鄰的透氣坑間距為10-20cmo
[0010]如此設置,將透氣坑的大小設置為4-10平方厘米,合理的設計尺寸,能方便透氣層組的填充,使透氣層組在透氣坑內的透氣性能得到良好的體現,同時均勻的分布在種植容器內,相鄰的透氣坑間距為10_20cm,使透氣機構在土壤結構內形成的支撐架體均勻的承受土壤結構施加的壓力,能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支撐強度,從而有效的保證透氣性的持久度。[0011 ]進一步設置:所述河沙層鋪設在陶粒疏水層上方且之間設有紗網。
[0012]如此設置,將河沙層鋪設在陶粒疏水層上方且之間并且設有紗網,能有效的組織河沙層流落到陶粒疏水層中,從而降低河沙層所處的上層通氣性能變差,導致成體透氣效果不佳,同時支撐強度也受影響的問題發生。
[0013]進一步設置:所述陶粒疏水層與原有種植土層厚度相同。
[0014]如此設置,將陶粒疏水層的厚度與原有種植土層的厚度設置為相同,能有效的將土壤結構和透氣機構組合呈的結構分布均勻,同時,在實際填充時能有效的降低填充難度,從而提高作業效率。
[0015]進一步設置:所述土壤結構與種植容器之間設有將土壤結構與種植容器的內壁隔開的珍珠巖層。
[0016]如此設置,在土壤結構與種植容器之間加設了將土壤結構與種植容器的內壁隔開的珍珠巖層,能有效的提高土壤結構在種植容器內的保濕強度,避免水分流失過快,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
[0017]進一步設置:所述珍珠巖層的厚度為0.3-1.5cm。
[0018]如此設置,將珍珠巖層的厚度設置為0.3-1.5cm,能有效的控制種植盆栽整體的質量,提高一個合理的質量盆栽能有效的提高種植采集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00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由種植容器、裝載在種植容器內的土壤結構組成的盆栽種植結構,其中土壤結構包括了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營養層和回填土層,進一步的在土壤結構中穿設了與種植容器底部相垂直的透氣機構,透氣機構中包括了若干個透氣坑和填充在透氣坑內的透氣層組,透氣層組由河沙層和陶粒疏水層組成,簡單的填充結構,使土層結構在種植容器內的整體結構更為穩定,并且豎直設置的透氣機構使得土壤結構在不同深度的透氣性和疏水性均相同,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土壤透氣性和疏水性穩定。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的截面圖;
[0021]圖2為圖1中A的放大圖;
[0022]圖3為種植容器中透氣坑的分布圖。
[0023]圖中:1、種植容器;2、土壤結構;21、原有種植土層;22、營養層;23、回填土層;3、透氣機構;31、透氣坑;32、透氣層組;321、河沙層;322、陶粒疏水層;33、紗網;4、珍珠巖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參照圖1至圖3對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做進一步說明。
[0025]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包括種植容器1、裝載在種植容器I內的土壤結構2以及與種植容器I底部垂直穿設在土壤結構2中的透氣機構3,所述土壤結構2包括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21、營養層22和回填土層23,所述透氣機構3包括若干個透氣坑31和填充在透氣坑31內的透氣層組32,所述透氣層組32包括河沙層321和陶粒疏水層322。
[0026]將透氣坑31的大小設置為4-10平方厘米,合理的設計尺寸,能方便透氣層組32的填充,使透氣層組在透氣坑31內的透氣性能得到良好的體現,同時均勻的分布在種植容器I內,相鄰的透氣坑31間距為10-20cm,使透氣機構3在土壤結構2內形成的支撐架體均勻的承受土壤結構2施加的壓力,能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支撐強度,從而有效的保證透氣性的持久度。
[0027]將河沙層321鋪設在陶粒疏水層322上方且之間并且設有紗網33,能有效的組織河沙層321流落到陶粒疏水層322中,從而降低河沙層321所處的上層通氣性能變差,導致成體透氣效果不佳,同時支撐強度也受影響的問題發生。
[0028]將陶粒疏水層322的厚度與原有種植土層21的厚度設置為相同,能有效的將土壤結構2和透氣機構3組合呈的結構分布均勻,同時,在實際填充時能有效的降低填充難度,從而提高作業效率。
[0029]在土壤結構2與種植容器I之間加設了將土壤結構2與種植容器I的內壁隔開的珍珠巖層4,能有效的提高土壤結構2在種植容器I內的保濕強度,避免水分流失過快,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
[0030]將珍珠巖層4的厚度設置為0.3-1.5cm,能有效的控制種植盆栽整體的質量,提高一個合理的質量盆栽能有效的提高種植采集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003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由種植容器1、裝載在種植容器I內的土壤結構2組成的盆栽種植結構,其中土壤結構2包括了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21、營養層22和回填土層23,進一步的在土壤結構2中穿設了與種植容器I底部相垂直的透氣機構3,透氣機構3中包括了若干個透氣坑31和填充在透氣坑31內的透氣層組32,透氣層組32由河沙層321和陶粒疏水層322組成,簡單的填充結構,使土層結構在種植容器I內的整體結構更為穩定,并且豎直設置的透氣機構3使得土壤結構2在不同深度的透氣性和疏水性均相同,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土壤的利用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土壤透氣性和疏水性穩定。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其特征在于:包括種植容器(I)、裝載在種植容器(I)內的土壤結構(2)以及與種植容器(I)底部垂直穿設在土壤結構(2)中的透氣機構(3),所述土壤結構(2)包括由下往上的結構依次鋪設的原有種植土層(21)、營養層(22)和回填土層(23),所述透氣機構(3)包括若干個透氣坑(31)和填充在透氣坑(31)內的透氣層組(32),所述透氣層組(32 )包括河沙層(321)和陶粒疏水層(32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坑(31)大小為4-10平方厘米,透氣坑(31)均勻的分布在種植容器(I)內,且相鄰的透氣坑(31)間距為10-20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沙層(321)鋪設在陶粒疏水層(322 )上方且之間設有紗網(3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疏水層(322)與原有種植土層(21)厚度相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結構(2)與種植容器(I)之間設有將土壤結構(2)與種植容器(I)的內壁隔開的珍珠巖層(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綠化種植的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珍珠巖層(4)的厚度為0.3-1.5cm。
【文檔編號】A01G9/02GK205681969SQ201620556762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1日 公開號201620556762.4, CN 201620556762, CN 205681969 U, CN 205681969U, CN-U-205681969, CN201620556762, CN201620556762.4, CN205681969 U, CN205681969U
【發明人】蔣網坤, 潘玉寶, 趙曉陽
【申請人】江蘇中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