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白僵蠶為蠶蛾科動物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蟲。白僵蠶是一味藥用價值較高的中藥,其味咸、辛,性平,可治面上黑及礙容性疾病,白僵蠶含有氨基酸和活性絲光素,有營養皮膚和美容作用;含蛋白質有刺激上皮脂腺,調節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含維生素E,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質氧化形成的老年斑;含活性絲光素能促使皮膚細胞新生,調節皮脂,改善皮膚微循環,可增白防曬。
過去白僵蠶均為自然死亡,后來進行人工接種培養,在蠶4次蛻皮,接種后,蠶陸續發病死亡,及時揀出,另行攤放,保持同樣溫度,待其充分發僵變白后,置于通風處,風干或弱光下曬干。然而現有的人工生產的白僵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感染后的蠶體從死亡到僵化時間較長,白僵蠶的僵化率較低,僵化時間不整齊,質量不穩定,產量較低,成本也較高,不能達到產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其采用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經過復壯,提高了攻毒活性,僵化率高,通過攻毒、蠶體培養、白僵蠶培養過程中溫度、濕度等條件的改進,縮短了白僵蠶成品的制備周期,提高了白僵蠶的產量和質量。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制備:用無菌水浸泡、清洗白僵蠶蠶體,過濾后取濾液,經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后得球孢白僵菌孢子液;
(2)病原攻毒:步驟(1)所述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在制成后的45min內,迅速噴施于5齡起蠶的蠶體,噴施完成后密閉蠶房1-1.5h;
(3)蠶體培養:打開步驟(2)所述蠶房,對蠶體喂食,每隔3-4h喂食一次,直至蠶體死亡;
(4)白僵蠶培養:將步驟(3)死亡后的蠶體轉移至蠶座上,在溫度為25-28℃,濕度為95-98%的條件下繼續培養至蠶體僵化,并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
(5)白僵蠶成品制備:將步驟(4)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的白僵蠶收集后干燥至水分小于10%,即得白僵蠶成品。
優選的,步驟(1)所述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為25-28℃,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溫度為5-10℃。
優選的,步驟(1)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PDA培養基,補充10-20%馬鈴薯淀粉、5-20%蔗糖、10-15%蛋白胨、0.1-0.5%磷酸二氫鉀、0.01-0.05%硫酸鎂、5-15%蠶蛹粉、0.01-0.05%維生素B、0.01-0.05%維生素C、0.05-0.1%氯化鐵、0.05-0.1%氯化鈣。
更為優選的,步驟(1)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補充18%馬鈴薯淀粉、15%蔗糖、12%蛋白胨、0.3%磷酸二氫鉀、0.02%硫酸鎂、12%蠶蛹粉、0.03%維生素B、0.02%維生素C、0.08%氯化鐵、0.06%氯化鈣。
優選的,步驟(2)所述病原攻毒的溫度為22-24℃,濕度為98%以上。
優選的,所述步驟(2)噴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液時,噴施的次數為3-4次,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為10-20min。
優選的,步驟(2)所述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濃度為4.8-5.8萬個/cm3。
優選的,步驟(3)所述蠶體培養中,保持溫度在24-25℃,濕度為94-95%。
優選的,步驟(3)所述喂食采用桑葉、蒲公英葉、柘樹葉、生菜葉中的任意一種。
優選的,步驟(5)所述干燥的溫度為40-50℃,干燥時間為24-30h。
所述的PDA培養基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的簡稱,即Potato Dextrose Agar Medium。其做法是:稱取200g洗凈去皮的馬鈴薯切成小塊,加水煮爛(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層紗布過濾,加熱,再根據實驗需要加1—10g瓊脂,繼續加熱攪拌混勻,待瓊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攪拌均勻,稍冷卻后再補足水分至1000毫升,分裝試管或者錐形瓶,加塞、包扎,115℃滅菌20分鐘后取出試管擺斜面或者搖勻,冷卻后即得。
在本申請技術方案中,所述人工制備方法包括了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制備、病原攻毒、蠶體培養、白僵蠶培養、白僵蠶成品制備的步驟,直接將白僵蠶蠶體浸泡清洗過濾,得到的濾液中含有大量的球孢白僵菌孢子,通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進行復壯,得到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具有較高的活性,在進行病原攻毒時毒性較強;其中,控制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在常溫條件,使菌體快速并大量繁殖,控制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在5-10℃的低溫條件下,可保證菌體的活性,同時減少雜菌率;此外,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包括了菌體生長必須的碳源、氮源之外,還增加了磷酸二氫鉀、硫酸鎂、氯化鐵、氯化鈣,提供菌體生長所需元素,同時還增加了維生素B和維生素C,二者可以提高菌體生長速度,提高孢子量,以上復配,可以在保證球孢白僵菌活性的同時,大大減少培養的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將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在制成之后的45min內噴施于家蠶的蠶體上,可保證在球孢白僵菌活性較高的情況下攻毒,提高病原攻毒的有效率;控制較常溫低的攻毒溫度和較高的攻毒濕度,保證蠶體此時最易被侵染;病原攻毒之后需要對蠶體進行繼續培養,每隔3-4h喂食一次,喂食的食物采用桑葉、蒲公英葉、柘樹葉、生菜葉中的任意一種,能夠促進蠶體在侵染之后繼續發育,提高白僵蠶成品的質量;蠶體培養致死后,需要及時將其挑揀出,轉移至白僵菌生長適宜的條件下培養,控制溫度在25-28℃,并控制較高的濕度95-98%,使死亡蠶體上白僵菌迅速生長,加快蠶體僵化,以及分生孢子的生成;分生孢子生成之后需要將其干燥至水分小于10%,避免雜菌污染后的腐爛,另外,在干燥時需控制干燥的溫度在40-50℃之間,避免溫度過高,此外干燥時間應控制在24-30h,同時避免熱風干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技術方案所述的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其采用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經過復壯,提高了攻毒活性,僵化率高,通過攻毒、蠶體培養、白僵蠶培養過程中溫度、濕度等條件的改進,縮短了白僵蠶成品的制備周期,提高了白僵蠶的產量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制備:用無菌水浸泡、清洗白僵蠶蠶體,過濾后取濾液,經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后得球孢白僵菌孢子液,所述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為26℃,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溫度為6℃,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PDA培養基,補充18%馬鈴薯淀粉、15%蔗糖、12%蛋白胨、0.3%磷酸二氫鉀、0.02%硫酸鎂、12%蠶蛹粉、0.03%維生素B、0.02%維生素C、0.08%氯化鐵、0.06%氯化鈣;
(2)病原攻毒:步驟(1)所述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濃度為5.5萬個/cm3,其在制成后的45min內,迅速噴施于5齡起蠶的蠶體,噴施的次數為4次,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為15min,噴施完成后密閉蠶房1.5h,其中,病原攻毒的溫度為23℃,濕度為98%;
(3)蠶體培養:打開步驟(2)所述蠶房,保持溫度在25℃,濕度為94%,對蠶體喂食,每隔3.5h喂食一次,直至蠶體死亡,喂食采用桑葉;
(4)白僵蠶培養:將步驟(3)死亡后的蠶體轉移至蠶座上,在溫度為26℃,濕度為988%的條件下繼續培養至蠶體僵化,并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
(5)白僵蠶成品制備:將步驟(4)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的白僵蠶收集后干燥,干燥的溫度為45℃,干燥時間為28h,即得白僵蠶成品。
本實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蠶體死亡的時間為90-100h,僵化率為90%,產量為白僵蠶1.5kg/g蠶種,水分含量為8.5%,白僵蠶成品出現玻璃口,質量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制備:用無菌水浸泡、清洗白僵蠶蠶體,過濾后取濾液,經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后得球孢白僵菌孢子液,所述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為25℃,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溫度為5℃,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PDA培養基,補充10%馬鈴薯淀粉、5%蔗糖、10%蛋白胨、0.1%磷酸二氫鉀、0.01%硫酸鎂、5%蠶蛹粉、0.01%維生素B、0.01%維生素C、0.05%氯化鐵、0.05%氯化鈣;
(2)病原攻毒:步驟(1)所述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濃度為4.8萬個/cm3,其在制成后的45min內,迅速噴施于5齡起蠶的蠶體,噴施的次數為3次,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為10min,噴施完成后密閉蠶房1h,其中,病原攻毒的溫度為22℃,濕度為98%;
(3)蠶體培養:打開步驟(2)所述蠶房,保持溫度在24℃,濕度為94%,對蠶體喂食,每隔3h喂食一次,直至蠶體死亡,喂食采用蒲公英葉;
(4)白僵蠶培養:將步驟(3)死亡后的蠶體轉移至蠶座上,在溫度為25℃,濕度為95%的條件下繼續培養至蠶體僵化,并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
(5)白僵蠶成品制備:將步驟(4)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的白僵蠶收集后干燥,干燥的溫度為40℃,干燥時間為24h,即得白僵蠶成品。
本實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蠶體死亡的時間為120-130h,僵化率為86%,產量為白僵蠶1.2kg/g蠶種,水分含量為8.9%,白僵蠶成品出現玻璃口,質量好。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制備:用無菌水浸泡、清洗白僵蠶蠶體,過濾后取濾液,經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后得球孢白僵菌孢子液,所述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為28℃,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溫度為10℃,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PDA培養基,補充20%馬鈴薯淀粉、20%蔗糖、15%蛋白胨、0.5%磷酸二氫鉀、0.05%硫酸鎂、15%蠶蛹粉、0.05%維生素B、0.05%維生素C、0.1%氯化鐵、0.1%氯化鈣;
(2)病原攻毒:步驟(1)所述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濃度為5.8萬個/cm3,其在制成后的45min內,迅速噴施于5齡起蠶的蠶體,噴施的次數為4次,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為20min,噴施完成后密閉蠶房1.5h,其中,病原攻毒的溫度為24℃,濕度為98%;
(3)蠶體培養:打開步驟(2)所述蠶房,保持溫度在25℃,濕度為95%,對蠶體喂食,每隔4h喂食一次,直至蠶體死亡,喂食采用柘樹葉;
(4)白僵蠶培養:將步驟(3)死亡后的蠶體轉移至蠶座上,在溫度為28℃,濕度為98%的條件下繼續培養至蠶體僵化,并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
(5)白僵蠶成品制備:將步驟(4)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的白僵蠶收集后干燥,干燥的溫度為50℃,干燥時間為30h,即得白僵蠶成品。
本實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蠶體死亡的時間為90-95h,僵化率為90%,產量為白僵蠶1.4kg/g蠶種,水分含量為7.8%,白僵蠶成品出現玻璃口,質量好。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制備:用無菌水浸泡、清洗白僵蠶蠶體,過濾后取濾液,經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后得球孢白僵菌孢子液,所述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為28℃,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溫度為10℃,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PDA培養基,補充10%馬鈴薯淀粉、20%蔗糖、10%蛋白胨、0.5%磷酸二氫鉀、0.01%硫酸鎂、15%蠶蛹粉、0.01%維生素B、0.05%維生素C、0.05%氯化鐵、0.1%氯化鈣;
(2)病原攻毒:步驟(1)所述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濃度為4.5萬個/cm3,其在制成后的45min內,迅速噴施于5齡起蠶的蠶體,噴施的次數為4次,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為10min,噴施完成后密閉蠶房1.2h,其中,病原攻毒的溫度為22℃,濕度為98%;
(3)蠶體培養:打開步驟(2)所述蠶房,保持溫度在25℃,濕度為95%,對蠶體喂食,每隔4h喂食一次,直至蠶體死亡,喂食采用生菜葉;
(4)白僵蠶培養:將步驟(3)死亡后的蠶體轉移至蠶座上,在溫度為28℃,濕度為98%的條件下繼續培養至蠶體僵化,并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
(5)白僵蠶成品制備:將步驟(4)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的白僵蠶收集后干燥,干燥的溫度為50℃,干燥時間為30h,即得白僵蠶成品。
本實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蠶體死亡的時間為95-110h,僵化率為91%,產量為白僵蠶1.4kg/g蠶種,水分含量為8.2%,白僵蠶成品出現玻璃口,質量好。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白僵蠶的人工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制備:用無菌水浸泡、清洗白僵蠶蠶體,過濾后取濾液,經過一級斜面培養、二級種子培養、三級擴大培養后得球孢白僵菌孢子液,所述一級斜面培養的溫度為28℃,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溫度為5℃,所述二級種子培養和三級擴大培養的培養基,其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計包括:PDA培養基,補充20%馬鈴薯淀粉、5%蔗糖、15%蛋白胨、0.1%磷酸二氫鉀、0.05%硫酸鎂、5%蠶蛹粉、0.05%維生素B、0.01%維生素C、0.1%氯化鐵、0.05%氯化鈣;
(2)病原攻毒:步驟(1)所述球孢白僵菌孢子液的濃度為4.5萬個/cm3,其在制成后的45min內,迅速噴施于5齡起蠶的蠶體,噴施的次數為3次,每次噴施的間隔時間為10min,噴施完成后密閉蠶房1.5h,其中,病原攻毒的溫度為23℃,濕度為99%;
(3)蠶體培養:打開步驟(2)所述蠶房,保持溫度在25℃,濕度為95%,對蠶體喂食,每隔4h喂食一次,直至蠶體死亡,喂食采用桑葉;
(4)白僵蠶培養:將步驟(3)死亡后的蠶體轉移至蠶座上,在溫度為25℃,濕度為98%的條件下繼續培養至蠶體僵化,并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
(5)白僵蠶成品制備:將步驟(4)長出白色菌絲分生孢子的白僵蠶收集后干燥,干燥的溫度為50℃,干燥時間為24h,即得白僵蠶成品。
本實施例中,病原攻毒后,蠶體死亡的時間為100-110h,僵化率為88%,產量為白僵蠶1.5kg/g蠶種,水分含量為8.5%,白僵蠶成品出現玻璃口,質量好。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